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淤胆型肝炎系指各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之淤胆型肝炎(简称重症淤疸)。目前常用的中西药物对部分病例疗效不理想,因而致使本病黄疸进行性加深或持久不退,逐步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或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而演变为亚急性或慢性重型肝炎。为加速黄疸消退,改善病人预后,历时20余年对此进行系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在“六五”、“七五”、“八五”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被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  相似文献   

2.
陈向荣 《肝脏》2009,14(5):430-431
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内胆汁淤积的主要病因之一。临床上多数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但慢性肝炎、肝硬化所致的慢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及病程日久的急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常有重度黄疸。黄疸持续不退或进行性加深,常可致胆汁性肝硬化或肝细胞发生液化和凝固性坏死而演变成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5月31日~6月4日在杭州召开了第六次学术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一、慢性重症肝炎 解放军302医院汪承柏教授指出:慢重肝发病率相当于急性及亚急性重症肝炎的10~12倍,早期临床诊断标准为:有慢性肝病史、症状、体征或肝活检有陈旧性病灶,并有新的大块或亚大块坏死;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A)<40%,用维生素K_1治疗5~7天不能纠正,并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PA下降;合并有腹水者应诊断为慢重肝中期;合并有严重致死性并发症,如出血、肝性脑病、严重感染者应诊断为慢重肝晚期。强调应从临床症状、体征、血清结合性/总胆红素比例、血氨、酶疸分离等方面与慢活肝的严重胆汁郁积相鉴别。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对有病理诊断的11例慢  相似文献   

4.
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通常在慢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出现肝组织亚大块坏死所致的肝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多种消化道症状。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尚未广泛开展内镜检查,故慢重肝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特点鲜见报道。我们对10 765例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526例慢重肝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发现这组患者中上消化道黏膜有其特殊的内镜表现特点,为探讨其发病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回顾性内镜资料分  相似文献   

5.
1995年以来,笔者以大剂清热解毒,通腑活血药为主,结合西药治疗重度黄疽型肝炎30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按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慢性肝炎重度6例,急性重型肝炎2例,亚急性重型肝炎8例,慢性重型肝炎12例,淤胆型肝炎2例,所有患者胆红素均大于171μmol/L,最高为530μmol/L。25例谷丙转氨酶升高,4例呈胆酶分离现象。HBsAg阳性28例,4例肝浊音  相似文献   

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18~55岁,平均34.2岁;急性肝炎6例,慢性肝炎重度1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8例,淤胆型肝炎1例,肝炎肝硬变3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658μmol/L,平均295.3μmol/L。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7~53岁,平均35.6岁;急性肝炎5例,慢性肝炎重度14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肝炎肝硬变2例;TBil171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患者高胆红素血症与肝脏病理组织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探讨肝硬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机理,我们对19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尸检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方法 据患者生前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将19例患者分成3组。血清胆红素低于85.5μmol/L为Ⅰ组,血清胆红素在85.5-171μmol/L之间为Ⅱ组,血清胆红素高于171μmol/L为Ⅲ组。3组例数分别为9,3,7。肝组织切片经HE染色,从癌旁与血清胆红素之间的关系,肝组织硬化程度,肝脏炎症活动程度,肝组织内毛细胆管淤胆程度观察肝组织形态与血清胆红素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1)3组病例中,轻度肝硬化例数分别为6,2,4例;(2)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计分第Ⅰ组6分以下6例(66.7%),第Ⅱ,Ⅲ组均在7分以上,亚大块肝坏死例数分别为0,1,2例;(3)毛细胆管内重度淤胆例数分别为0,1,5例;(4)合并癌变例数分别为3,2,2全。结论 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程度与肝细胞活动性炎症,坏死程度及肝细胞内毛细胆管淤胆有关,在临床治疗中应兼顾此两种因素,合理安排治疗。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是指在慢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肝细胞大块或亚大块坏死,导致肝功能衰竭,病势凶险,病情复杂,常合并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预后极差。在其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机体在病毒、缺血、内毒素血症等因素刺激下,机体的固有及获得性免疫均被激活,  相似文献   

9.
代丽华  阎少波 《山东医药》2005,45(29):67-67
重度黄疸型肝炎是指病毒性肝炎中,各型重症肝炎及急慢性肝炎中的重度黄疸型[指总胆红素(SB)≥171μmol/L]。2002年12月~2003年12月,我们用肝乐宁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6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变化和病因发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123例肝病患者肝穿的资料(其中死后肝穿107例,活检16例)中选择较完整资料的慢性重型肝炎66例,着重对其病变和病因、发病机理进行了研究。其病变特征是在慢性肝病的病变基础上发生肝细胞大块或亚大块坏死,从而分为坏死后肝硬变型、活动性小结节型肝硬变型、重度慢性活动性肝炎型及胆汁性肝硬变型四种类型。其中从坏死后肝硬变发展者最多,活动性小结节型肝硬变及重度慢活肝发展为本病者次之,从胆汁性肝硬变发生的又次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及免疫血清检查,发现66例慢性重型肝炎均为HBV阳性反应。提示武汉地区本病的病因主要为乙肝病毒引起上述慢性肝病后发展而来,机体免疫功能改变为本病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1.
29例胆红素在9~28mg、亚急性重症肝炎,13例胆红素在10mg左右淤胆性肝炎的肝穿刺标本的光镜、电镜检查,测算了18例亚急性重症肝炎、9例淤胆性肝炎、肝细胞内淤胆的容积百分比,胆汁凝固性坏死的容积百分比与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这两类肝炎都有肝细胞内淤胆、毛细胆管扩张,胆汁凝固性坏死。电镜示胞浆内及毛细胆管内电子致密的颗粒、斑块状胆色素物。毛细胆管微绒毛消失。但淤胆性肝炎光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又称肝衰竭,2006年第1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定义为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细胞大块、亚大块坏死或严重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肝脏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严重症候群。  相似文献   

13.
淤胆型肝炎黄疸深、症状轻,虽然预后较好,但黄疸迁延不退,治疗难度较大。我们应用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液,联合肝经穴位脉冲波刺激疗法,治疗急性淤胆型肝炎25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科 1992年以来,我们收治了急性淤胆型肝炎46例,血清总胆红素(SB)>171μmol/L,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14.
钱英"截断逆挽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是指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亚急性肝坏死,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题。钱英教授潜心研究中医理论,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截断逆挽法”治疗慢重肝的思路,并在临床救治中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朱洪坤 《肝脏》2013,(8):587-588
慢性淤胆型肝炎可见于各种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其他病因引起的各种肝炎,淤胆型肝炎黄疸持续时间长,一般退黄效果不理想,且高胆红素血症可进一步引起肝细胞死亡,加重肝损伤,若高胆红素血症持续存在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CHB)出现肝内胆汁淤积说明病情较重,因此加速黄疸消退、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我科近几年收治的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物质能量代谢特点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是在慢性肝病(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变背景上,出现大块性(全小叶性)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由于长期慢性疾病过程患不同程度地伴有营养不良或营养代谢失衡。有关慢性肝病能量代谢的献报道国内很少,国外主要针对酒精性肝病进行能量代谢研究,我国以病毒性肝病居多,有关慢重肝能量代谢研究少见报道。我们设计了前瞻性研究课题,对55例慢重肝患的能量代谢状况做了调查、测定和分析,冀期对慢重肝膳食摄入情况及能量代谢特点获得整体、全新、客观的认识,提高慢重肝诊疗的科学严谨性,提高患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淤胆型肝炎高压氧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血流、肝功能、肝组织学、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30例住院的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用宁波产高压氧纯氧单仓治疗,剂量为2.5MPa,每天2小时,10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后再行下一疗程,共6个疗程。治疗前后用肝血流图仪和多普勒B超测定肝血流图收缩波和门静脉右支血流量;行肝穿刺活检术,取新鲜肝组织,常规透射电镜病理观察。结果 治疗后肝血流图收缩波和肝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明显升高;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二次肝穿活检的10例患者中,9例患者肝组织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淤胆减轻;8例患者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和Kupffer细胞增生减轻;7例患者肝细胞变性坏死,汇管区炎症、毛细胆管淤胆减轻和溶酶体数量减少;6例患者肝组织内毛细血管增生明显;3例患者肝细胞内内质网增生、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2例患者肝细胞内高尔基体扩张、贮脂细胞增生、间质纤维增生减轻。结论 高压氧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可增加肝动脉及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和临床症状,有效地减轻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淤胆及肝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选例标准;①按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肝炎诊断标准。②胆红质>171μmol/L。 二、一般资料:本文全部为住院患者,平均年龄39.55±14.01(4~69)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5例,急性黄疸型肝炎8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肝炎后肝硬化3例,亚急性重症肝炎5例,慢性重症肝炎18例。行肝穿病理确诊6例,经腹腔镜确诊1例。 三、主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血清胆红质均在171μmol/L以上,最高744.6μmol/L,其中>400μmol/L9例;>300μmol/L8例;>200μmol/L13例,>171μmol/L14例;血清ALT最高者1779.3u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对重症瘀胆型肝炎的退黄效果:附312例分析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38  
胆红素(TBil)值高低是判断病毒性肝炎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若黄疸重且持久不退,可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而死亡。其病死率与TBil值成正比。我们总结的资料表明TBil>171、>342、>513、>684μmol/L的病死率分别为23.3%、33.4%、52%及90%,所以加速黄疸消退是改善本病预后的关键。近10年来,我们治疗重症瘀胆型肝炎312例,退黄总有效率为98.39%。现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均系住院病人。男259例,女5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黄疸肝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①病例选择:重度黄疸肝炎25例(胆红素171~629μmol/L),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3例,淤胆型肝炎3例,慢性重度肝炎5例,活动性肝硬变4例。②中医治疗:以茵陈、鸡骨草、田基黄、赤芍、丹参、茯苓、白术、陈皮、山楂、麦芽、神曲、鸡内金为基本方,重用茵陈、赤芍、丹参(均为30~40g),随证加减。③西医治疗:甘利欣、肝安、能量合剂静脉滴注,肝泰乐、肌苷、维生素C口服。6周为1个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