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产白细胞滤器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是抢救和治疗疾病必不可少的手段,不同程度的失血或贫血对输血量和次数的要求都不一样,反复多次输血,易产生由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且大多与输入的白细胞有关。本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简称白细胞滤器)过滤后输血与单用一次性输血器输血比较的方法,观察患输血过程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情况,并对用白细胞滤器过滤前后供血液的有关参数变化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输血患者 6 6例 ,分为两组。观察组 33例 ,男 17例 ,女 16例 ,年龄 18~ 6 9岁 ,平均 38 6岁。其中无输血史患者 18例 ,有输血史患者和有HLA抗体反应的患者 15例。对照组 33例 ,男 15例 ,女 18例 ,年龄在 19~ 6 7岁 ,平均 36 2岁。本组均为既往有多次输血史的输血患者。1 2 材料 全血和红细胞悬液由长春市中心血站采集供应 ;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输血器为南京双威生物医用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其白细胞清除率 >99% ,红细胞回收率 >90 % ,白细胞残留数 <5× 10 6 ) ;一次性使用输血器由上海康德莱企业发…  相似文献   

3.
输血是抢救和治疗疾病必不可少的手段,不同程度的失血或贫血对输血数量和次数的要求都不一样.反复多次输血,易产生由同种免疫反应引起的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并大多与输入的白细胞有关.本文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简称白细胞滤器)过滤后输血与单用一次性管道输血器输血来观察患者输血过程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情况,并对用白细胞滤器过滤前后供者血液的有关参数变化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四川协和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输血相关材料,器械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的全资子公司。依托于输血研究所雄厚的科研实力,四川协和公司(与四川双陆医疗器械公司合作)开发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输血器(红细胞型)在十多年的市场检验、使用中,质量稳定可靠,操作方便,在国内外血站,医院输血科广泛使用,并获得普遍好评。现公司即将推出新产品:血小板型去白细胞输血器,目前是国内第二家获此批文的企业,特面向社会诚招区域经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滤器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临床输血的发热不良反应中,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高达15%-37%,这主要是由于多次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HLA同种免疫反应及粒细胞同种免疫反应所致。因此,减少白细胞的输入,是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的关键。本文将国产一次性滤除白细胞输血器(简称白细胞滤器)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去白细胞输血器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输血是白血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但是长期输血所带来的输血反应 ,也是临床上最棘手的问题。为此 ,笔者使用去白细胞输血器为 2 0例白血病患者输血 ,并对输血前后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1 998年 8月~ 2 0 0 1年 7月来自信阳市中心医院、信阳市铁路医院经骨髓检查确诊的2 0例白血病患者 (男 1 1例、女 9例 )。其中 M11例、M2 a 6例、M2 b 3例、M3 1例、M42例、M52例、ALL- L11例、ALL- L2 3例、ALL- L3 1例。年龄 1 2~ 61岁 ,平均年龄 35 .6± 1 3.6岁。受检者均输 2次以上的全血和混有少量白细胞和血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输血患者实施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输血不良反应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4例我院所收治的输血患者,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7例。其中参照组行常规输血,实验组通过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输血,对比2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发热、过敏、血红蛋白尿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3.70%)低于参照组(22.22%),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避免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下降问题。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滤器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用白细胞滤器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有效性。方法 将受血者随机分 为观察组67例,使用白细胞滤器进行除白细胞输血,对照组82例进行非滤器的输血。由输血科专人负责,临床各科 护士观察记录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生的各种反应。结果 发生NHFTR观察组14例次,对照组251例次P<0.01。 观察和中NHFTR发生与输血次数有关系P<0.01;对照组中NHFTR发生率随输血次数增多而明显增高P<0. 01。结论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成为现代输血趋势,它操作安全简便、无毒副作用,明显降低了 NHFTR等多种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去除血液及其制剂中白细胞可有效地减低输血引起的免疫抑制效应及传播输血相关病毒的危险,采用白细胞专用滤器,可去除血液中99.9%的白细胞,可明显减少白细胞介导的输血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病毒及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去除白细胞输血技术已普遍应用,受到了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白细胞过滤器以其去除白细胞效率高,操作简便,价格合理且无不良反应而成为最有效的去除白细胞的方法,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产生及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方面  相似文献   

11.
加压输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忠琴  郭少英 《护理研究》2006,20(13):1144-1145
对近年来临床上有关加压输血的方法,如一次性输血器、塑料三通辅助、袖带加压、输液泵等进行综述,提出加压输血器的研制还有待于改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去除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治疗中常伴有不良反应,尤其是输入含白细胞的血液常引发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等,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输血疗效,主要原因是由于反复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同种免疫反应,或输注含有白细胞及白细胞分解的细胞因子的库存血液所致.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和普及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旨在减少和降低含有白细胞血液引发同种免疫和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疗效.为较客观地评估去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我们对1999年以来石家庄地区部分医院使用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前后一段时期,引发的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情况作了回顾性调查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FNHTR)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需行输血的6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未去除白细胞的普通红细胞悬液,而观察组给予去除白细胞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分析两种红细胞悬液的常规指标;输液患者总体、不同保存期(7、14、21d)、不同输血次数的FNHTR发生率情况。结果除白细胞和血小板外,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悬液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没有影响,且不同的保存天数对两者的常规指标没有影响;观察组总体及1次输血(P<0.01),2~3次和3次以上输血(P<0.05)的FNHTR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去除白细胞输血可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尤其在预防因多次输血而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黄忠琴  郭少英 《护理研究》2006,20(5):1144-1145
对近年来临床上有关加压输血的方法,如一次性输血器、塑料三通辅助、袖带加压、输液泵等进行综述,提出加压输血器的研制还有待于改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去白细胞输血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5,自引:7,他引:58  
血液作为一种组成复杂的组织已经常规应用了一个世纪,自1818 年发现其种属特异性和1900年发现红细胞抗原主侧配血以来的半个世纪,人们主要关注输血后白细胞引起的各种效应[1].20世纪70年代报道用离心法去白细胞以减少输血副作用后,去白细胞也逐渐常规应用于制备各种血液制品,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2].近年来去白细胞输血基础和临床应用都表明,去白细胞具有三项已得到国内外输血界公认的减少同种异体输血副作用的效果: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防止HLA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降低传播白细胞相关传染性病原体(CMV、HTLV-I/Ⅱ)的危险性.有资料显示在以下几方面也可能有效:①防止输血传播C MV、HTLV-Ⅰ/Ⅱ以外的病毒,清除细菌和寄生虫;②防止或消除输血相关免疫抑制综合征;③防止输血后GVHD(PTGVHD);④降低传播克劳伊氏病(CJD)和新型变异克劳伊氏病(nvCJD)的危险性.正是最后一点促使英国在19 99年底制定了常规去白细胞输血政策.  相似文献   

16.
安全输血主要涉及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白细胞有关,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能有效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和输血后传染病,从而提高输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本院自1996年开始试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的成分血(浓缩红细胞),至今已在临床中输用了8150U,占总用血量的24.3%,明显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对1999—2000年本院在血液病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成分血的情况作了观察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成分输血(第七讲)——五、白(粒)细胞输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粒细胞的体内分布和动力学白细胞包括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与输血特别有关的是中性粒细胞,现在还不能提供纯中性粒细胞,故实际上使用的是全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特点是:胞浆内有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化疗期间需要接受输血的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接受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输血疗法.对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在输血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T4、T4/T8、NK细胞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与常规的输血方法相比,去白细胞输血可显著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去白细胞输血与常规输血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去白细胞输血)与参考组(常规输血)各50例,比较2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后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输血前,2组间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输血后,2组以上指标都有所改变,观察组改变程度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与常规输血比较,去白细胞输血可减少不良反应,减轻输血引起的炎性反应,对机体免疫抑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滤器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输注含白细胞的血液可以引起很多并发症.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R),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血小板输注无效等[1].这是由于多次输入的供者白细胞与受者发生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而产生的白细胞抗体所致.此外 , 白细胞的输入还可能传播相关病毒,如:人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HTLV-1)等.白细胞滤器的使用可以减少许多输血并发症,该产品白细胞去除率高、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笔者就近几年关于白细胞滤器的研制和使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