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泻下药和解表药的现代药理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中医药体系中的传统药效的现代药理学解释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本实验设计了3种方法,在总体上对中药的传统药效与中药的现代药理活性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对被研究的中药药效给出言之有据的解释。方法收集大量中药传统药效、中药现代药理活性和中药所含活性化合物现代药理活性数据,通过统计方法寻找特定中药药效类别(泻下和解表)的现代药理学的特征,从而得到其现代药理学解释。结果使用的3种方法都能够给出与2种药效相关的现代药理活性。汇总3种结果得到,泻下与导泄、兴奋胃肠平滑肌、止血和利尿4种药理活性相关;解表与抗凝血/抗血栓、止痛、解热3种药理作用相关。3种方法比较,共有化合物方法结果比较好。结论对大量中药的传统药效和它们的现代药理活性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可以得到中药药效的现代药理解释。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对其他中药传统药效的研究中,对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中药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岚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1):46-48,F003
中药药理研究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探讨中药与机体 (包括病原体 )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它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近年我国中药药理研究在如下几个方面有了新的进展。1 血清药理学方法学研究  在中药药理学研究中 ,有相当一部分药理活性实验和作用机理是在体外进行的 ,而利用中药粗提物直接进行体外实验 ,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受到很大影响。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是指给动物经口用药后一定的时间采血 ,取含药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研究方法 ,该方法由日本学者田代真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张卫东教授领衔的《基于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样品库的建立与新药研究》项目,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进行系统研究并研发出9个现代中药,为创新中药研发开辟了光明前景,该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以基于中医药特点的现代中药研究为总体思路,整合化学、分析、药理及生命科学技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中医药治疗思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建平 《中医杂志》2005,46(4):303-304
从以下几方面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的中医药治疗思路.(1)粥样斑块病理与中药现代药理:认为应将中药传统药性与中药现代药理相结合,发挥中医药稳定斑块的疗效优势.(2)粥样斑块病理与微观辨证:强调动态观察现代医学的某些微观辨证指标,将有助于AS的临床分期与辨证论治.(3)临床分期与辨证论治:主张临床可分期进行辨证论治,即斑块稳定期、斑块易损期、斑块破裂或糜烂期、好转恢复期.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0(5):49-49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年征订启事《中药药理与临床》是国内外唯—一家中药药理学专门杂志.主要刊载紧密联系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报告、思路与方法学探讨、中药中成药新产品研制开发等学术论文.辟名方研究专栏.是药理学工作者必读材料.是广...  相似文献   

6.
“分子中药学”内涵与现代中医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述"分子中药学"内涵与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方法:笔者在总结多年中医药理论学习与中药学科研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集大量业内人士中医药学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采用对比分析和总结及提炼的方法,愚述己见并与广大学者共勉。结果:一是传统中医药面临危机。近百年来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缓慢,导致国内个别学者误称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中医药学是"伪科学",甚者有"取缔中医药"的言论。二是中医药是21世纪全球普遍关注且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然学科。"八纲辨证"和"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精髓,中药的临床治病多样性和多靶性揭示中药的多成分即多分子效应机制。由此认为中药是由诸多具有特定骨架(即结构)和药理活性的分子组成。研究和分析中药的分子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药理活性及其机制和规律是分子中药学的科学内涵。三是分子中药学是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基础。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关键是中医治病原理的现代化。现代中医临床证治实践的知情权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揭示中药疗疾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药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将从研究分子中药学入手。结论:分子中药学是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必然,分子中药、方证组方和物效基础等研究将成为未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分子中药新药极有可能是将来中药市场的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现代中医不仅要了解传统中药的功效,还要对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于临床用药辨证治疗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常用的治疗乙肝的中药从现代药理研究的角度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现代中医不仅要了解传统中药的功效,还要对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于临床用药辨证治疗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常用的治疗乙肝的中药从现代药理研究角度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中医经验的载体,其配伍规、组方原则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方剂药理研究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病因、病机、中药药味及其组合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方剂的研究难度很大。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其加以研究对推进中医药理论现代化、科学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运用现代药理学技术对方剂加以研究分析时应注重,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运用现代系统论思想,采用现代科学手段,由简到繁,由宏观到微观,促使药理学与中医理论科学结合,从而全面揭示中药方剂防病治病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近年来对于方剂药理研究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全方研究、拆方研究、同类方剂对比研究、方剂剂型研究、煎服法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同时将方剂药理研究与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复方代谢组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有效的推进了方剂学发展。各种研究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及优势,但有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中医整体观念、现代技术研究脱离中医理论存在局限性,整体与局部脱节,宏观与微观脱节,体内过程与活性评价脱节等,因此通过对以上实验研究方法加以探讨总结,明确中药方剂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以期促进方剂研究更加合理有效的与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避免局限性,促进方剂药理研究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从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的研究范围探讨西药中药化的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岳凤先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高继刚内容题录前言1西药中药化,正是中药药理和中药临床的研究范畴2西药中药化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科学化的另一途径,且可能为捷径3西药能否具备中药的...  相似文献   

11.
罗红波  李芸  石向群 《中医药研究》2014,(11):1383-1384
中药单体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有很大潜力.对中药单体的研究可以使中药主要靶点更加明确,作用针对性特异性强,有利于探讨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对中药单体研究的方向思考,认为依据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结合现代的中药药理研究成果,拓展目前治疗AD 的药物副反应研究,运用最新研究技术等研究思路有利于筛选出防治老年痴呆的有效中药单体成分.  相似文献   

12.
岳凤先、梁慧二同志在《中药药理研究与西药药理研究的界定》(见《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年第2卷第2期,以下简称“岳文”)一文中提出,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要在中医药理论体系内确定”,“中药药理研究的内容是寻找新中药和对现有中药作用的更进一步认识——在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内还有那些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岳文还认为,脱离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13.
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制剂已成为中医药与国际质量标准相接轨的重要桎梏。中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化学相结合,成为中医药复方发展最重要的手段。本文通过综述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条件和血清药理学发展,以期将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更多地应用于中药及复方的药理和机制研究中,为中药谱效关系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扶正培本方药治疗癌肿的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中的中药理论,系几千年来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理法方药”指导下临床运用经验的总结。为了能阐明中医药的作用原理,近年来,许多药理工作者使用现代的药理实验手段,对单味中药及复方的中成药进行了动物试验及临床观察,初步表明中医药理论和现代中药药理是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蒋俊  陈红霞  汤兴利  周义峰 《中草药》2017,48(11):2313-2320
白及是传统美白方中的主要药物。从中医药美白理论、中医美白历史沿革、美白药理作用机制,以及白及"以白治黑"相关的化学成分、白及美白研究现状等多个角度,系统阐述了白及美白的传统理论基础和现代药理研究概况,并初步提出白及美白产业化研发思路。为中药白及美白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心血管病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史大卓 《中医杂志》2004,45(11):809-812
尽管传统中医药针对某个病理环节的作用强度不如化学合成药物,但在防治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疾病方面,仍显示有一定的优势.如何利用中西医两种医学防治心血管病的优势,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是现代中医临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辨证与辨病、证的模糊性与证的规范化、整体观念与综合调控治疗、中药复杂成分与多途径干预及传统中药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相结合等方面,就提高中医药临床防治心血管病疗效的具体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许保海  翟胜利 《北京中医药》2008,27(11):879-881
目前,传统中药学有慢慢被西药学理论为基础的生药学所取代的趋势.实际上生药学和传统中药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治疗疾病的原理和对中药质量优劣的理解均不相同.现代中药研究应按照中药本身的自然规律去研究,避免按西药开发的模式研究开发中药,不应该违背中医药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8.
浅谈单体药物性味归经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药单体的性味归经是解决目前中药应用范围越来越小,中药临床运用的品种越来越少的方法。本文阐述了研究单体药物性味归经的意义在于可扩大中医药物的药源,充实中医药学,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丰富中医传统理论,真正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从单体药物与中药的同一性及传统中药、现代西药中单体的性味归经研究阐明其研究的可行性,提出了单体药物性味归经的方法必须以临床研究为主,动物试验、文献研究为辅。  相似文献   

19.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中药药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绝大部分中药功效与药理是相统一的,少数情况下有时并不一致。在应用中药时,首先进行辨证,根据证型确定治疗原则。在具体选择药物时,首先选择符合中医药理论又经研究证实确有这方面药理作用的中药。少数情况下在组方时选用少量虽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但经药理证实确有治疗作用的中药,这样既未改变整方的功效,符合辨证论治原则,又可增强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功效作用为主,以中药药理作用为辅,二者有机的结合,必将使中药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在各学科的渗入,使中医药实验研究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近年来,国内许多科研单位及学者已着手中药对神经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而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药作用原理与其生物活性成分调控基因表达有关,本文就中药对中枢神经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