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预防或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在我科住院的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延长吸氧时间6~12 h、早期下床活动、耳穴压豆、中药热敷神阙穴和中医饮食调护等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腹胀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腹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68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未发生手术并发症。两组均无脱落病例。观察组耳穴压豆局部无不良反应,皮肤略有红肿,酸、麻、胀属正常得气感。观察组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耳穴压豆可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促进老年胃癌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老年胃癌病人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和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4.33h±4.56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43.29h±15.78h,腹胀发生率为8.82%,对照组分别为18.59h±4.68h,50.14h±15.28h,2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可有效促进老年胃癌术后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吴茱萸热敷与耳穴压豆联合应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1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吴茱萸热敷组(45例)、耳穴压豆组(40例)及吴茱萸热敷联合耳穴压豆组(联合组,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腹腔镜手术后护理,吴茱萸热敷组和耳穴压豆组分别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吴茱萸热敷和耳穴压豆,联合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吴茱萸热敷和耳穴压豆。记录比较4组腹腔镜术后的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腹胀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吴茱萸热敷组、耳穴压豆组及联合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且此3组中联合组效果最优(均P<0.05);联合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其余3组(均P<0.05),且腹胀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其余3组(均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及耳穴压豆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且住院费用与其余3组相比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吴茱萸热敷联合耳穴压豆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压豆期间按压患者特定耳穴,每次5 min,3次/d。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5.04±7.15)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5.26±11.13)h,腹胀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2.16±8.59)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34.37±13.21)h,腹胀发生率为36.67%。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腹胀发生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耳穴压豆能有效缩短腹部手术后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疗法,两侧耳穴同时贴压,连续治疗7天,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对中医证候(排便困难、腹痛、腹胀、呕吐)进行评分及对临床有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能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封包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10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封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血清胃泌素水平、腹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复常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耳穴压豆联合中药封包可促进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而调控胃泌素表达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术后使用乳果糖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使用乳果糖。比较手术时间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活动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乳果糖可加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0例胃癌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耳穴贴压。观察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术后3d血浆血管活性肠肽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过敏、皮肤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耳穴贴压有助于促进胃癌术后患者肠蠕动的恢复,并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率,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法对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卵巢良性肿瘤行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压豆护理,采用自拟的腹胀量表对病人进行评价并记录其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两组比较,腹胀程度对照组重于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法能促进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使病人能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侯晓慧  王德萍  屈伟荣  黄珂  董韦 《全科护理》2013,(32):2984-2986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后病人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行ERCP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对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病人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主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护理对行ERCP治疗后病人肠道功能的恢复作用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12.
汪志帼 《全科护理》2012,10(29):2694-2695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结合艾灸对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即刻用硝黄贴贴敷神阙穴,并且在术后第1天开始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艾灸能促进腹部手术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手术术后营养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态及胃肠功能恢复。结果观察组体质量、前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便、首次肛门排气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与耐受评估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能改善其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8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疼痛程度、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61%(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缩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而且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改善负性情绪,大大促进了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护理干预在促进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收治的8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为指导,并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术后疼痛情况及胃肠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术后当天、术后1、2 d的疼痛呼唤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胃乏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术后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芒硝袋外敷脐周联合足三里按摩对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各30例。观察组予芒硝袋外敷脐周联合足三里按摩。对照组1予单纯足三里按摩。对照组2予单纯芒硝袋外敷脐周。观察比较3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 3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01);观察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1);观察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01);结论 芒硝袋外敷脐周联合足三里按摩能有效促进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比单一应用芒硝外敷或单一应用足三里按摩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肝癌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各项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运用早期功能锻炼、早期拔胃管进食、电刺激双侧足三里穴位和内庭穴位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促进原发性肝癌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6例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3,常规护理)与试验组(n=43,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应用于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改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针刺治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观察两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VAS评分、I-FEED评分及平均住院日的差异,并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均少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VAS评分、I-FEE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针刺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临床疗效肯定,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早期胃肠功能的恢复,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