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溶解蒸发制备各种聚(α-羟基酸)微球,研究γ消毒对微球稳定的影响,并证实体内外的降解过程.经γ-射线消毒后明显地降低了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并且这种降解继续存在,γ-射线改变了顺铂微球的控制释放方式.用微球使大鼠肝栓塞后,进行炎症反应的组织学研究,同时对降解聚合物进行凝胶渗透层析分析,聚合物的降解率随乳酸链中乙醇单位含量而增加.作者研究了顺铂填充的各种类型微球结构特点及释放动力学.它们是由不同分子量的D,L乳酸与乙醇酸共聚物和立体共聚物制备的.这些微球含有50%以上顺铂,根据顺铂结晶的分布和制备过程,得到了各种类型的顺铂微球.作者的目的是研究不同行为对微球降解的影响,如γ-射线,体内外降解.用大鼠肝栓塞来进行体内研究,观察其生物相容性,确  相似文献   

2.
影响微球药物释放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影响微球药物释放的因素,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和聚L—乳酸(PLIA)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含细胞松弛素B(cytoB)微球,以HPLC测定cy-toB含量。结果 制备了不同球径的微球,其球径分别为150nm、500nm、1μm、5μm、10μm和20μm。体外释放实验证明,球径越小,药物释放速度越快;球径相同时,以PLIA为基材的微球比PLGA的释放慢。结论 可通过选择适当的微球大小和基质材料达到所期望的药物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3.
聚乳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制备及其体外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外消旋乳酸、左旋乳酸和乙醇酸为原料,制备高纯度交酯单体丙交酯和乙交酯,以辛酸亚锡引发在高真空条件下本体熔融开环聚合,制得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均聚物和不同配比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并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仪等手段对聚合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表征.将溶液涂膜法制备的聚乳酸均聚物和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薄膜置于Hank's人工模拟体液中降解试验,记录聚合物薄膜的失重和黏度及表面形貌变化,考察其体外降解规律,筛选适合作为冠脉支架表面载药涂层的聚合物,以推测其在人体内的降解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用自己合成的新型生物降解性聚合物-ε-己内酯(CL)与丙交酯(LA)嵌段共聚物制备了三种不同药物的微球,粒度76~300μm,药物含量20%。  相似文献   

5.
背景: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抑制滤过泡的瘢痕化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但微球制备程序复杂,微球载药量一般较低,且药物突释现象明显。 目的:比较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和喷雾成膜法制备的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膜两种缓释剂的形态、载药量、体外释放规律,以探讨获得缓释效果较佳的5-氟尿嘧啶缓释剂制备方法。 方法: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用喷雾成膜法制备5-氟尿嘧啶-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缓释膜。 结果与结论: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粒径为(4 447.4±359.8) nm,载药量(8.67±0.37)%,包封率为(86.68± 1.92)%;用喷雾成膜法制备的缓释膜表面光滑平整,质量为(13.76±0.26) mg ,直径为6 mm ,厚度为(0.24±0.005) mm,载药量(23.76±0.37)%,包封率为(95.04±1.36)%。缓释剂制备过程未影响5-氟尿嘧啶的药物性能。微球体外释放突释明显,缓释膜的体外释放平稳持久,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果表明缓释膜制备方法更简单易行,且能明显提高缓释剂的载药量,降低突释现象,同时延长药物的缓释时间。 关键词:聚乳酸-聚乙醇酸;5-氟尿嘧啶;微球;缓释膜;体外释放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8.022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报道了掺入硫酸钡的对羟乙基异丁烯酸酯(P(HEMA))的微型球状聚合物的交链实验及微球聚物的不透过射线的良好性能。P(HEMA)微球聚物具有理想的几何(直径90~1500μm)形状,其外层用40~50%的硫酸钡包裹且通过一溶剂蒸发过程使之产生不透过射线的性能,微球聚物的交链反应是用环已烷二异氰酸盐(HMDI)或用庚烷乙二醇二内烯酸酯(EGDM)γ-辐射进行的。使硫酸钡牢牢的粘在微球聚物之上。另外也可以利用氢化钠与硫酸钡的协同作用形成微球聚物上的多孔结构和粗糙的表面结构。制备程是先用甲醇与丙酮以1:1混合配成15~20%的HEMA溶液,将其装入一圆底烧瓶中加入0.5%的氯化硝基异丁烯(AIBM),于  相似文献   

7.
用压缩成形、共沉淀、溶剂蒸发的三种方法处理聚合物亚甲氯化物水解乳剂,制备聚ε—已内酯(PCI)和聚L—乳酸(PLLA)与聚乙醇酸复合物—L—乳酸(PGLA)混合物。这些材料常常用来作为可生物降解修补术的基质和控制药物的释放。压缩成型的薄片,经压缩、加温处理,2000P·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乳酸—乙醇酸(8:2)共聚物的空白微球,经过筛、~(60)Co灭菌后,注射于大鼠后腿肌肉中。微球直径65-80μm。每隔一定时间处死大鼠,并从注射部位分离得到微球。微球用电镜观察并用GPC测定其分子量。结果表明,此聚合物微球在大鼠体内完全降解约需6个月且分子量的下降与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的微球形态的变化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基于聚乳酸的智能型微球是药物可控释放研究领域的热点。 目的:制备一种温度响应可控、生物可降解的微球载体。 方法:以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作为丙交酯开环的引发剂,采用辛酸亚锡作为催化剂,并调节乳酸与甲基丙烯酸乙酯的比例,得到了不同分子质量的带双键聚乳酸(PDLLA-EMA)。以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合成法,自由基反应引发含有双键的聚乳酸以及N,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成功制得了可降解温敏型共聚物(PNIPA-g-PDLLA-EMA)。采用复乳法,将PNIPA-g-PDLLA-EMA制成了微球。 结果与结论:实验制得PNIPA-g-PDLLA-EMA材料的热响应温度范围为35~42 ℃,基于该材料制得的微球粒径范围为(13.70±0.70)~(28.90±0.50) μm,粒径变化率为(138.7±4.20)%~(170.0±10.00)%,与同类材料相比,该微球已具备了应用于生物医学的潜在条件。关键词:智能型微球;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制备;载体 缩略语注释:PNIPAm:Poly N-isopropylacrylamide,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6.015  相似文献   

10.
背景:前期实验证实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纤维蛋白胶能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良好可注射性缓释载体。 目的:观察可注射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体系对犬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载药微球,然后将微球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制备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采用细胞培养及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微球对犬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纤维蛋白胶微球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对细胞的分化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纤维蛋白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球能够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聚乳酸(PLA)与聚乙二醇(PEG)接枝聚合到羧甲基壳聚糖(CMCS)上,利用PLA的可降解性和PEG的亲水性对CMCS进行改性,并研究共聚物的细胞相容性。方法以乳酸为原料,锌粉为催化剂在高温真空环境下聚合制备丙交酯,PEG开环丙交酯制备PEG-PLA两嵌段共聚物;以PEG-PLA为原料、DCC为偶联剂来制备中间体PEG-PLACHO,与CMCS反应最终得到产物CMCS-PLA-PEG,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核磁共振氢谱及红外光谱检测,以确认结构;使L929细胞与得到的聚合物共培养,利用细胞噻唑蓝(MTT)方法,检测共聚物的细胞相容性。结果用L-乳酸成功合成L-丙交酯,相对分子质量为144;然后利用PEG对丙交酯开环聚合得到PEG-PLA,相对分子质量为12 290;对PEGPLA-OH进行醛化,与CMCS反应得到最终产物CMCS-PLA-PEG,相对分子质量为223 670。将CMCS-PLA-PEG浸提液与L929细胞共培养,细胞相对生长率均在90%以上。表明新型共聚物CMCS-PLA-PEG浸提液不影响L929细胞的生长,无细胞毒性,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结论新型CMCS-PLA-PEG的细胞相容性良好,具有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药物释放系统的研究,作者曾通过羟基酸和丙交酯在无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缩聚合成系列生物可降解聚酯,平均分子量小于10000的低分子聚合物,处理易变形,载体与药物易混合,聚合物降解易控制。目前作者研究发现L-丙交酯与甘油酯高分子共聚物可作为一种可降解性材料,平均分子量为16900~41300。通过具有催化剂存在的开环聚合作用而制备,表明体内降解产生明显的S-型降解模型,而具有高分子量的生物可降解S-型聚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冷冻干燥制备壳聚糖支架,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为模型药物,制备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并将其包埋于壳聚糖支架中,考察药物在支架上的体外释放。以MTT法考察了缓慢释放的bFGF对L929细胞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包埋微球支架的形态和生长了细胞的支架。结果表明单用壳聚糖支架,药物释放得比较快,制成PLGA微球后,再包埋于壳聚糖支架中,则药物释放明显缓慢。缓慢释放的bFGF促进了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本体开环聚合制备了丙交酯与乙交酯摩尔比为1∶1的乙交酯-丙交酯(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5050共聚物。1 H和13 C-NMR结果表明,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投料比基本一致,聚合过程中酯交换反应导致序列结构重新分布,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催化剂用量的增多,共聚物的二级酯交换系数(TⅡ[LGL]或TⅡ[GLG])逐渐增大。共聚物平均序列长度(L LL或L GG)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催化剂用量的增多而逐渐减小,催化剂用量较多时,减小更为显著,共聚物由微嵌段向无规结构的方向转变。当催化剂用量为0.05%时,反应速度更温和,反应时间调控范围更大,更容易得到L GG为3~5的微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5.
背景: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降解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而受到广泛研究,但对其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了解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性能。 方法:以实验室自制的ε-己内酯∶D,L-丙交酯共聚物90∶10为观察对象,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对其进行非等温测试,观察其结晶行为。 结果与结论:随着降温速率R的增加,PCDLA的结晶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且Avrami指数均>3,以均相成核的三维球晶方式生长;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郭翔  赵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38):7080-7084
背景:构建组织工程化气管需要适合的三维支架。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行流式细胞术及多向分化能力鉴定。将脂肪干细胞分别种植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乳酸-乙醇酸-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中,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支架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种植于两种支架材料后生长速度快,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脂肪干细胞呈球型,并伸展形成伪足,贴附于支架材料,细胞间相互连接成团。说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细胞毒性,其多孔的三维立体状结构适合脂肪干细胞黏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定向拉伸工艺对不同可吸收补片力学性能的影响,评价其作为肩袖损伤修复补片的潜力。方法采用定向拉伸工艺制备聚乳酸基材料的可吸收补片,设定不同的定向拉伸温度(50~80℃)和拉伸比(0. 5~4. 3),研究不同参数对不同材料可吸收补片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热性能、结晶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定向拉伸温度和拉伸比可以调控可吸收补片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应变、热性能、结晶性能和微观形貌。当拉伸温度分别为60、70、70℃,对应的拉伸比分别为3、3、4. 3时,聚-L-丙交酯-乙交酯的共聚物(PLGA)、聚-L-丙交酯-D,L-丙交酯的共聚物(PLDLLA)、聚-L-丙交酯-ε-己内酯的共聚物(PLC)最大拉伸强度分别为(74±7)、(97±6)、(107±8) MPa,大于犬类冈下肌腱的力学强度(40 MPa),但仅有PLDLLA补片的应变满足天然肩袖的柔韧性。结论定向拉伸工艺可以提高可吸收补片的力学性能,PLDLLA补片具有增强肩袖撕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聚丙交酯 /乙交酯 /天冬氨酸 聚乙二醇 ,并比较与聚丙交酯 共 乙交酯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性 ,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本体开环共聚法合成聚丙交酯 /乙交酯 /天冬氨酸 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 ,用红外光谱检测 ;利用高温显微镜测定两种材料的表面接触角 ;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 ,然后分别接种至上述两种材料上 ,测定细胞粘附率和细胞粘附力 ,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红外光谱证明聚丙交酯 /乙交酯 /天冬氨酸 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形成 ;聚丙交酯 /乙交酯 /天冬氨酸 聚乙二醇材料的表面接触角是 6 3 3度 ,聚丙交酯 共 乙交酯材料的表面接触角是 6 7 5度 ;细胞粘附率分别为 6 9 .7%和 6 1. 3% ;细胞粘附力分别为 32 1 . 1 5± 92. 39× 1 0 - 1 0 牛顿和 2 1 6. 96± 73 .76× 1 0 - 1 0 牛顿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为聚丙交酯 /乙交酯 /天冬氨酸 聚乙二醇材料表面粘附的细胞数明显多于聚丙交酯 共 乙交酯材料表面粘附的细胞数。结论 聚丙交酯 /乙交酯 /天冬氨酸 聚乙二醇材料的粘附性优于聚丙交酯 共 乙交酯材料的粘附性 ,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9.
背景:组织工程骨成骨功能终末细胞需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加以诱导或在体内以基因转染等技术加以诱导。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和成骨分化的能力。 方法: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分离纯化雌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经处理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及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共同培养14 d,观察细胞在不同支架表面的黏附生长。 结果:扫描电镜及FDA-PI染色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生长,而与未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容易在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上黏附增殖。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并且有一定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背景:前期实验显示,在体外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与神经干细胞和许旺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 目的:观察与许旺细胞共移植,神经干细胞是否能在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内存活、分化,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组织工程复合物是否能促进轴突再生及其髓鞘化。 方法:制作成年Wistar大鼠T8段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支架组植入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神经干细胞组植入接种神经干细胞(标记绿色荧光蛋白)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联合组植入接种神经干细胞(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和许旺细胞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 结果与结论: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可在大鼠脊髓内存活,并迁移至邻近脊髓,联合组标记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神经干细胞组(P < 0.001)。联合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多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神经干细胞组未发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联合组有少部分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突触素,再生轴突和有髓轴突数量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表明与许旺细胞共移植,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少部分神经元样细胞还可能形成了突触连接;种植了神经干细胞和许旺细胞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可促进轴突再生及其髓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