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舒适护理对早产儿喂养情况和体重增长的影响及预防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早产儿89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每日摄入奶量、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每日体重增长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表现。结果干预组每日摄入奶量、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每日体重增长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腹胀、呕吐、胃残留、排便不畅等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体位护理、胃肠道护理、抚触等护理措施可提高早产儿舒适度和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陈波 《西部医学》2014,26(10):1345-1347
目的 分析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12月诊治的4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24例和观察组(常规干预加抚触组)24例,将两组早产儿的干预总有效率、相关指标改善时间及干预前后的生长发育指标、TRF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指标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干预后的生长发育指标、TRF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新生儿抚触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综合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早产儿各方面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转入我院新生儿科的5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合理喂养、腹部抚触、体位护理以及药物干预等。比较两组早产儿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体质量开始增加时间以及摄奶量。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改善时间、体质量开始增加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摄奶量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积极采取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合理喂养、腹部抚触、体位护理以及适当的药物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喂养不耐受症状,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应用护理干预对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平均将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早产儿按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3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30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则用按摩腹部、抚触以及非营养性吸允等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体重增长量、住院时间、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腹胀发生率、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与胃管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应用护理干预对促进早产儿胃肠激素的分泌,加速胃肠动力成熟,降低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缩减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胃肠道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胎龄≤32周)81例,按照患儿喂养护理方式差异性分组研究,其中常规组40例,经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41例,针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特点给予针对性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与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每日摄入奶量、机体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胃肠道舒适护理对早产儿进行护理服务,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儿饮食喂养舒适度,让胃肠道功能改善发育,降低喂养不耐受现象,促进早产儿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6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发展性照顾,包括鸟巢护理、暗室护理、最少干预护理、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对两组早产儿体重、奶量、喂养耐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早产儿在体重、喂养不耐受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进奶量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发展性照顾可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促进疾病恢复,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综合治疗的干预措施,并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情况下应用非营养性吸吮、滴服喂养、抚触疗法、小剂量红霉素等综合措施.两组分别按要求随机抽取60例,男女各30例.结果 干预组胎粪排净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血清胃泌素浓度、静脉持续时间分别为(2.2±0.9)小时、(13.9±3.7)天、(301.5±98.2)ng/L和(12.8±4.7)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开奶时间和达到足量喂养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平均奶量为(81.3±30.6)ml,高于对照组(70.4±21.7) ml(P<0.05);干预组奶残留量为(1.3±0.6)ml,对照组为(4.2±1.3) ml,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体质量开始增加时间和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为(22.9±7.0)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临床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加快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0月~2006年1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符合条件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抚触、非营养性吸吮、“鸟巢式”卧位等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与时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早产儿早期喂养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辅助微量喂养预防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晚期早产儿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采取新生儿抚触辅助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胃肠道功能发育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胎粪排空时间、建立吸吮吞咽功能时间及直接喂母乳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9%(P〈0.01),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14d时体重增长及头围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抚触辅助微量喂养可促进晚期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和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助于促进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背景音乐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104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背景音乐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每日体质量增长及干预前、干预2周每日摄入奶量、热卡。结果观察组干预2周后每日摄入奶量、热卡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体质量增长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背景音乐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应用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可促进胃肠功能发育、成熟,加速体质量增长,改善胃肠动力,提高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早产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生后24小时内开始口服妈咪爱0.5g,1天3次,温开水冲服,早产儿配方奶、母乳少量多次喂给,根据患儿的需要及喂养耐受情况逐渐添加奶量,最大奶量不超过20ml/(kg·d)。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4例,发生率11.1%;对照组喂养不耐受28例,发生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中呕吐、腹胀、胃潴留患儿均明显较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胎粪完全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完全喂养时间、出生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能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喂养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抚触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次数、体重增长及全胃肠喂养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呕吐、腹胀、胃潴留的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日均排便次数、日均体重增加及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抚触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喂养,能有效地降低早产儿的腹胀、呕吐、胃潴留的发生率,使早产儿进奶量增加,加快体重增长,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抚触联合非营养吮吸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予以新生儿抚触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非营养吮吸,比较两组新生儿每日增加体重,第1天、7天及14天的进奶量,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体重、头围、胸围及身长。结果:观察组每日增加体重、第7天、14天进奶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天进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体重、头围、身长、胸围等生长发育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联合非营养吮吸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效果优于单纯抚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在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比较2组患儿经口喂养进程、喂养表现、留置胃管时间、喂养耐受情况、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经口喂养进程、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均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口腔运动干预联合腹部按摩明显改善了早产儿经口喂养效率,具有临床护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闵宇懿  马丙南 《黑龙江医学》2022,(14):1691-1693
目的:观察常乐康联合抚触对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出生的符合喂养不耐受诊断标准的80例HIV母婴阻断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加常乐康制剂联合抚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胃肠功能、生长发育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每日进奶量、奶量增加速度大于对照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初次排便时间、胎便排尽时间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日龄短于对照组,第14 d头围增长、体重增长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便秘、腹泻、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常乐康联合抚触治疗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改善胃肠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刘韩青 《当代医学》2014,(21):128-129
目的:分析发育支持性护理对早产儿生长的影响。方法对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妇幼保健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早产儿进行抽样,选取68例早产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4)。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外,给予发育支持性护理。对2组发育支产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出生10 d后平均体质量为(2085±116)g,对照组为(2020±117)g;观察组第10 d进奶量为(365±45)mL,对照组为(307±45)mL;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性护理能明显提高早产儿体质量、进奶量,且并发症小,能有效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四磨汤联合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酌情给予补液、胃肠外营养、采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乳喂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口服或胃管内注入四磨汤联合抚触治疗,观察呕吐、腹胀消失时间,残奶量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呕吐、腹胀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残奶量明显减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磨汤联合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滴服喂养结合全身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早产儿68例,随机等份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保暖、留置胃管等常规方法,同时开展全身抚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滴服喂养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体重恢复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P0.05)。观察组早产儿胃潴留、呕吐和腹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P0.05)。结论早期滴服喂养结合全身抚触有助于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体重增加,缩短胎粪排尽世间。  相似文献   

19.
抚触干预对早产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早产儿99例按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抚触组49例采用常规护理加全身抚触,对照组50例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持续14d,观察早产儿体重、进食奶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d后抚触组早产儿体重、进食量比较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抚触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并能促进早产儿各系统的发育。  相似文献   

20.
安转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1532-1533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置于暖箱保暖、心电监护、防治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将早产儿配方奶置于奶瓶中经其吸吮橡胶奶头喂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生后24 h内视患儿病情酌情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或滴管喂养、留置胃管饲早产儿配方奶等办法,同时坚持给患儿进行抚触疗法。比较2组患儿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缩短、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可明显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需求。适宜的喂养方法对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