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间80例(89只眼)IOIP患者CT及MR/资料,总结IOIP的影像学特征。结果①肌炎型IOIP:多条眼外肌受累18只眼,单条7只眼,16只眼(66.7%),同时累及肌腹和肌腱。眼外肌受累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外、下、内、上直肌。MRI检查呈等T1、略高T2信号。眶内其它组织受累17例,眶外侵犯4例。②肿块型IOIP: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18/21),边界不清楚(15/21)。5例“铸型”征阳性,7例眶尖脂肪影消失。MRI检查呈等T1、等或略高T2信号,信号不均匀。邻近组织受累18例,眶外侵犯3例。③泪腺炎型IOIP:泪腺扁长形肿胀,“铸型”征阳性,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MRI检查呈略高T1,T2信号。邻近组织受累7例。④巩膜炎及视神经炎型IOIP:4例眼环增厚,边缘模糊。其中3例累及视神经眶内段,2例增强后眼环明显强化。1例仅视神经边缘毛糙。邻近组织受累4例。⑤混合型IOIP:融合以上几型表现,呈多样化特征。结论IOIP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但多具有炎性特征,眶内多种组织同时受累而以某一种组织为主。CT扫描可作为IOIP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MRI对IOIP有无颅内受累的显示比CT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眶炎性假瘤眶外侵犯的途径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眼眶炎性假瘤眶外侵犯并经活检证实的9例患者MRI及CT表现。9例患者均进行了眼眶MRI检查,其中3例同时进行了增强CT扫描。结果 1例直接向前侵犯眶隔前软组织;其余8例向后蔓延者均通过眶上裂,其中1例同时经视神经管向后蔓延,另1例通过眶下裂蔓延。病变向后侵犯海绵窦6例,其中两例同侧海绵窦段颈内动脉被病变包绕并狭窄;单独或同时侵犯中颅窝7例;翼腭窝及颞下窝累及1例。眶外病变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稍低或低信号,增强后有中等度至明显强化。3例增强CT显示眶外病变呈高密度,病变形态及范围分别与其MRI表现类似。结论眼眶炎性假瘤可以发生眶外蔓延,眶上裂是最常见的眶外蔓延途径,海绵窦及中颅窝是两个最常见的累及部位。MRI和CT对眼眶炎性假瘤眶外蔓延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I)腹部受累的影像学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或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Ⅰ型,8例术前均行CT平扫加增强,3例行MRI检查。结果为多结构受累:盆腔受累5例,腹腔受累3例,伴累及后腹壁5例,臀部肌间隙、骶管旁、骶前间隙3例,脊柱旁、腰大肌1例。病灶呈分叶状5例,迂曲血管状2例,"哑铃状"1例,病灶数目较多者呈"葡萄串状"。病变大小不等。CT平扫均呈混杂软组织密度,其中中央为低密度区7例,为高密度区1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轻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3例,强化不明显1例。MR平扫时T1WI均呈等低信号,T2WI呈中央高信号1例,中央低信号2例,增强可见轻度不均匀强化。邻近脏器受压、推移,脊柱向对侧侧弯2例,膀胱、直肠壁增厚者2例,小肠壁毛糙不光整者2例,椎孔、骶骨孔扩大者3例。结论神经纤维瘤病Ⅰ型腹部受累的影像表现多样化,主要为间质瘤及丛状神经纤维瘤,而丛状神经纤维瘤主要见于腹壁和腰骶丛,间质瘤多生长于消化道附近。结合临床和其他部位影像学资料,可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眶颅沟通性肿瘤病变的超声、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从而为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准确诊断提供辅助信息.方法 1998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院60例患者,男28例,女32例.发病年龄5~70岁,平均45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CT扫描,MRI普通扫描,其中20例行MRI强化扫描.结果 本组资料影像学检查显示眶颅沟通性肿瘤常有3个沟通渠道.经过视神经管沟通20例,包括视神经胶质瘤8例,CT示肿瘤呈哑铃形,MRI对视神经胶质瘤的显示具有特异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显示双轨征,增强后显示更明显;视网膜母细胞瘤4例,侵犯视交叉及海绵窦,CT表现为含高密度钙化的肿块,视神经增粗.经过眶上裂沟通17例,神经鞘瘤6例,MRI显示T1WI上呈中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不均匀强化,无强化区较具特征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及MRI显示同视神经管沟通途径;特发性眼眶硬化性炎症3例,侵犯同侧海绵窦,MRI显示肿块在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增强.经过眶壁骨质缺损与颅内沟通23例,有皮样囊肿5例,蝶骨脊脑膜瘤4例,泪腺腺样囊性癌6例,眶壁转移瘤8例.CT可较好的显示眶壁骨质的破坏,MRI可较好的显示肿瘤的颅内转移.结论 在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MRI各有特点,综合运用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神经纤维瘤病颅脑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1型和2型)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总结和分析经临床和病理学证实的10例神经纤维瘤病(1型4例、2型6例)的MRI表现。结果:神经纤维瘤病1型4例,表现为蝶骨大翼缺损2例,其中1例合并双侧桥小脑结合臂胶质瘤,1例合并眶内丛状神经纤维瘤;2例双侧苍白球内见类圆形长T2高信号病变。神经纤维瘤病2型6例中双侧听神经瘤3例;单侧听神经瘤合并多发脑膜瘤及单发脊膜瘤1例;多发脑膜瘤合并脊神经鞘瘤1例;三叉神经鞘瘤合并多发脑膜瘤1例。结论:MRI是诊断神经纤维瘤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滑膜软骨瘤病63例,其中51例行X线检查,24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行X线、CT、MRI检查者16例。分析其X线、CT及MRI表现,总结影像学特征。结果 63例中,58例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位于关节囊内,3例位于关节囊外,2例关节囊内、外均有;X线及CT表现为大小不一、数目不等、形态相似的圆形或卵圆形钙化或骨化结节影,典型者呈"铺路石"样分布,15例继发骨性关节炎;MRI检查中,18例表现为关节滑膜肥厚,12例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于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7例游离体中央在T1WI上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PDWI上呈低信号,5例病变关节内游离体于T1WI上呈肌肉样中等信号,T2WI上呈软骨样略高信号;3例仅表现为关节的滑膜肥厚,未见明显的游离体或悬垂体形成。增强扫描,5例肥厚的关节滑膜明显强化,4例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边缘呈环形强化,2例游离体呈均匀强化。结论滑膜软骨瘤病具有典型影像学特征,尤其当游离体钙化或骨化时影像表现更典型,X线、CT及MRI三者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成  谢红雯  袁庆国  裴傲  姜宏志 《广东医学》2004,25(12):1404-1405
目的 研究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15例经手术证实的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颅骨X线检查 13例 ,其中 3例视神经孔扩大 ,4例眶腔扩大 ;CT平扫 15例 ,表现为球后占位性病变 ,密度与眶内结构相似 ,其中增强扫描 7例 ,肿瘤明显强化 ;MRI检查 12例 ,增强扫描 9例 ,T1WI像中 ,肿瘤多表现为中等强度信号 ,与眼外肌相似 ,但低于脂肪信号 ,T2 WI加权像上为高信号 ,肿瘤明显强化 ;血管造影 2例 ,表现为眶内造影剂密集影 ,均未发现明显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检查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多可明确诊断。治疗可根据临床症状决定 ,无症状者可定期随诊。当出现突眼、视力减退及眼球运动障碍时 ,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少见生长方式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寄生性平滑肌瘤6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3例、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3例和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2例,分析这些少见生长方式子宫平滑肌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寄生性平滑肌瘤发生在盆腔腹膜,与子宫相分隔;6例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呈中度强化;2例MRI与臀肌比较,T1WI/T2WI呈等信号。3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均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1例左肾静脉受累,2例经静脉累及到右心房,1例经右心房累及到右心室;CT示下腔静脉扩张,增强显示血管内和右心腔内充盈缺损,呈"血管内血管"征;2例MRI显示腔静脉扩张,流空效应消失。3例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表现为腹膜多发结节(直径约1-2 cm)2例,腹膜和腹膜后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和肿块1例。2例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表现肺多发转移灶,1例胸膜受累。结论:在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女性,影像学表现局部病变进展或转移时,应考虑到子宫平滑肌瘤的一些少见生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少见生长方式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寄生性平滑肌瘤6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3例、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3例和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2例,分析这些少见生长方式子宫平滑肌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例寄生性平滑肌瘤发生在盆腔腹膜,与子宫相分隔;6例CT平扫呈等密度,增强呈中度强化;2例MRI与臀肌比较,T1WI/T2WI呈等信号.3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均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1例左肾静脉受累,2例经静脉累及到右心房,1例经右心房累及到右心室;CT示下腔静脉扩张,增强显示血管内和右心腔内充盈缺损,呈"血管内血管"征;2例MRI显示腔静脉扩张,流空效应消失.3例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表现为腹膜多发结节(直径约1-2 cm)2例,腹膜和腹膜后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和肿块1例.2例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表现肺多发转移灶,1例胸膜受累. 结论:在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女性,影像学表现局部病变进展或转移时,应考虑到子宫平滑肌瘤的一些少见生长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探讨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 T1WI、T2WI、FLAIR序列行Ax、Cor、Sag三个轴向扫描,并行增强扫描,综合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结果:根据NIH的诊断标准,9例患者均患双侧听神经瘤,3例合并多发脑膜瘤,3例合并脊膜瘤,2例患者合并晶状体后包膜下浑浊,4例合并神经纤维瘤。结论:Ⅱ型神经纤维瘤病可表现多样,其典型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皮损少见。MRI增强扫描对较小听神经瘤及神经纤维瘤、脑脊膜瘤的检出率提高有明显的还优势。MRI是目前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最佳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诊断脊柱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1例脊柱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观察脊柱结核的MRI信号改变。结果: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4例,3个及3个以上椎体受累5例。11例均见椎体骨质破坏,表现为“虫蚀状”,其中6例出现跳跃病灶,T1加权像(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椎间盘破坏3例,表现为椎间盘变形,失去正常结构,在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受累椎间隙狭窄。寒性脓肿4例,T1WI多呈低信号,T2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为不规则及环形强化。结论:MRI对脊柱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利于发现多部位脊柱结核。  相似文献   

12.
刘琳  李丽  王侃  杜庆蕾 《吉林医学》2013,34(23):4753-4754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诊断。方法:对15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脊柱转移瘤的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这类疾病的MRI表现。结果:①本组15例病例中,颈椎受累3例,胸椎受累8例,颈椎、胸椎同时受累1例,胸椎、腰椎同时受累3例,腰椎、骶椎同时受累2例。②MRI表现:多椎体受累,呈跳跃性分布,胸椎最多见,常累及附件,椎旁可见软组织肿块影,而椎间盘无异常。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低信号或者混杂信号,T2STIR呈高信号。结论:MRI能显示脊柱转移瘤的影像学特征,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2型的临床与MRI表现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神经纤维瘤病2型患者的临床及MR表现及特征,分析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及MRI表现。结果NF-2型以双侧或单侧听神经瘤伴多发脑(脊)膜瘤最常见。2例病例同时具有NF-1型和2型特征性表现。结论MRI能很好地发现病灶,并能清晰显示其大小、形态及信号特点,MRI是诊断神经纤维瘤病2型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新官  邱维加  丁可  刘光俊  戴文海 《重庆医学》2012,41(23):2361-2363
目的提高对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影像学表现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7例患者行MRI扫描,包括T1WI、T2WI、FLAIR、DWI序列,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3例患者行CT检查。结果 3例患者CT示两侧顶枕叶皮质下白质见多发斑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两侧基本对称,其中1例累及额叶白质。7例MRI病灶主要位于顶枕叶皮层下白质,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其中3例累及两侧额叶,1例累及右侧颞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FLAIR显示4例灰质受累,大部分D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表现扩散系数(ADC)图高信号或等信号,1例局部病灶ADC图呈低信号。3例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强化。8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1~4周后临床症状消失,7例1~4周后复查MRI脑白质病灶恢复正常。1例1周后复查CT额顶叶病灶低密度影消失。结论双侧顶枕叶对称性的血管源性水肿是PRES的典型影像学表现,FLAIR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临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可逆性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常规MRI及增强扫描,分析各型神经纤维瘤病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常规行MRI及钆剂强化扫描,总结1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平扫及增强扫描)特点.结果:根据NIH的诊断标准,11例中,3例属NFⅠ型,8例属NFⅡ型.单侧桥小脑区听神经瘤1例;双侧桥小脑听神经瘤3例,其中1例伴右侧眼眶后份脑膜瘤;脑部多发脑膜瘤3例;椎管内髓外肿瘤4例,其中颈部2例,胸椎1例,骶椎1例.通过MRI能准确显示病灶分布、大小、形态及信号特征,能清楚显示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MRI平扫+增强在神经纤维瘤病诊断中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及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MRI影像的表现特点、检查方法的选用,以及病毒性脑炎MRI影像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的35例病毒性脑炎MRI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常规做SE序列:轴位T1WI、T2WI,矢状位T1WI,必要时加扫T2WI冠状位,5例加扫FLAIR序列,增强28例。结果: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异常信号,FLA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结论:MRI可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是病毒性脑炎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对病毒性脑炎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FLAIR序列比SE序列显示病变更清晰,MRI表现病灶累及范围越广泛,则预后越差,经治疗后影像学检查仍出现异常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的临床及B型超声表现、MRI特点,并结合病理切片讨论MRI信号强弱与组织学的对应关系。方法:对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B型超声、MRI特点及病理结果进行描述。结果: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渐进性突出;B型超声显示眼球后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低或中等回声占位性病变,声衰减中等;MRI检查可见眼眶内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异常信号占位,与玻璃体比较,6例T1加权像(T1WI)呈稍低或中等信号,T2加权像(T2WI)为稍低和较高信号混杂,2例T1WI和T2WI均呈中低信号。8例增强均有轻到中度强化。肿瘤光镜下6例表现为中到大量梭形肿瘤细胞,胞浆嗜酸性,胞核呈梭形,两端较尖,染色深,呈波浪状,细胞呈束状排列,间质含较多胶原纤维和少量黏液样基质。2例肿瘤细胞丰富,生长活跃,呈栅栏状排列,内可见核分裂像,间质含有大量胶原纤维。结论:眼眶孤立性神经纤维瘤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容易与眼眶内良性肿瘤混淆,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肿瘤的病理构成与MRI信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建华 《中原医刊》2006,33(6):83-84
目的探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villonodularsynovitis,PVNS)的MRI表现。方法7例膝关节PVNS均行MRI检查,其中2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MRI表现:7例中弥漫型5例,MRI表现为滑膜广泛增生,增生的滑膜及结节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为低信号;5例均见关节积液,呈长T1,明显长T2信号;1例前、后交叉韧带受累,T1、T2WI上均呈结节状低信号;2例胫骨平台呈凹陷型或类圆型骨破坏,其中1例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另1例呈囊性,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例骨破坏周围均见环型硬化边,T1、T2WI上均呈低信号。2例局限型PVNS表现为局限性单一块状,T1、T2WI上均呈低信号,关节腔少量积液。弥漫型、局限型PVNS中各有1例增强扫描,增厚的滑膜及结节均明显强化。结论PVNS所致的滑膜结节状增生和含铁血黄素沉着在MRI上具有特征性的信号和表现,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华  郭春锋 《中原医刊》2011,(6):125-126
目的 探讨幕上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幕上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与MRI表现.9例均行CT平扫,其中8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结果 病变均为单发.大囊小结节型6例,单纯囊型2例,实质型1例.8例CT平扫囊腔呈低密度,1例呈高密度,肿瘤壁结节均呈等密度 7例MRI平扫囊腔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明显低信号 肿瘤壁结节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呈高信号 8例MR增强扫描壁结节及实质性肿块均呈明显均匀强化,囊壁未见强化 3例肿瘤周围或肿瘤内可见流空血管,MRA显示瘤周或瘤内增多、增粗、迂曲的动脉血管.结论 幕上血管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脑静脉窦血栓的MR与CT诊断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更有效地提高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诊断的准确率,文中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扫描对CVST形成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12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行MRI平扫,9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0例患者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结果:12例CVST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3例,横窦1例,乙状窦4例,直窦2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2例.MRI检查时CVST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2例,T1WI呈等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患者9例,T1WI及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见受累静脉窦呈空"△"征或"充盈缺损",在T2WI上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是其特异性的表现.慢性期患者1例,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MRV可发现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充盈缺损形成.CVST的继发性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 结论:MRI和MRV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对CVST的诊断优于CT,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对于T2WI呈低信号的急性期血栓,应仔细观察周围是否有较高信号的环形改变,进一步行增强扫描并结合MRV可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