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中,病因为恶性高血压8例,肺部感染伴原发性高血压1例,子痫4例,肺癌化疗后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共济失调、偏瘫等。神经影像学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可逆性白质异常病变为特征。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因复杂,有共同的病理基础,大多数病灶为可逆性,但有部分损害可长期存在,尽早正确治疗对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中,病因为高血压2例.产褥期子痛1例,鼻咽癌放疗1例,肺癌术后化疗1例.临床表现:2倒出现头晕,4例出现头痛,3例出现视物模糊,恶心、呕吐,1例出现癫痫发作,1例精神异常,1例共济失调.神经影像学以可逆性白质异常痛变为特征,多数位于半球后部白质.结论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经过正确的治疗,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神经影像学改变可恢复到病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30例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RPLS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CT及MRI检查,搜集其临床资料,分析RPLS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CT与MRI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RPLS均呈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癫痫(26.67%)、头痛头晕(20.00%)、抽搐(23.33%)、视物模糊(6.67%)、意识障碍(10.00%)、恶心呕吐(13.33%),可伴高血压、肾功能损伤;影像学CT示脑皮质下低密度影,MRI中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经治疗后双侧枕叶、右侧基底核区斑片状高信号明显吸收好转;CT联合MRI诊断RPLS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90.00%,较CT(66.67%、83.33%、70.00%)及MRI(79.17%、66.67%、76.67%)高,CT诊断灵敏度最低(P0.05)。结论 RPLS以癫痫、抽搐、头痛头晕为主要表现,影像学CT见脑皮质下低密度影,而MRI-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4.
可逆性尿毒症10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07例可逆性尿毒症的各种加重因素,其中以感染(42.05%)脱水,出血及休克(22.4%)高血压(11.21%)肾毒性药物(9.34%)及高蛋白饮食(8.41%)多见。107例病人给予随机分组治疗,非透析组(n=32)和联合治疗组(n=75)的有效率分别为31.2%和88%(P〈0.01),两组的病列弦分别为34.45和10.7%(P〈0.01),本文表明:对于病情相对稳定而短期  相似文献   

5.
张晨辉  陆兵勋  林桂永  陆雪松 《医学争鸣》2006,27(22):2063-2064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特征. 方法: 采用简而精神状态检查(MMSE), 哈金斯基缺血指数量表(HIS),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 BI评估及回顾性调查. 结果: MMSE,BI均分的比较可见轻度组与中度组之间及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存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BI均分3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幻觉、妄想的发生3组间存在较显著差异(P<0.05);行为紊乱的发生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既有幻觉、妄想,又有行为紊乱的患者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本组痴呆患者的严重程度与文化程度、年龄并不相关,此结果与报道不同,提示本组痴呆患者较特殊,痴呆严重程度与病程呈非平行关系. 幻觉、妄想及行为紊乱均相对集中痴呆病程早、中期.  相似文献   

6.
麻痹性痴呆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麻痹性痴呆(GPI)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6年3月在我院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麻痹性痴呆患者36例.结果 25例(69.4%)以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主要表现;10例(27.8%)以精神错乱为主要表现;1例(2.8%)以癫痫发作为突出症状.误诊率高达33.3%.86.1%头颅MRI异常,异常者存在脑萎缩,其中额叶、颞叶、顶叶及皮层下白质的萎缩多见;25.8%合并有脑积水,25.8%存在梗死病灶;13.9%头颅MRI正常.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全部病例临床症状都得到改善.结论 GPI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脑萎缩是GPI主要特点,部分合并有脑积水、缺血病灶;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早期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RPL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均有突发的血压增高、头痛、癫痫,4例有视觉障碍,1例出现共济失调。CT显示为双侧顶枕叶白质为主的低密度影,同时伴有小脑、脑干受累的2例;MR显示为双侧顶枕叶白质为主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FRAIL呈高信号。[结论]突发的血压增高、头痛、视觉障碍和癫痫是其主要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脑白质的长T1长T2信号,FRAIL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8.
李雪梅  刘建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90-2691
目的:总结麻痹性痴呆(GPI)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探讨其治疗及预后.方法:通过机检的方法,收集了自1990-2008年18年间国内医学期刊上的相文献,共收集病例126例,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痹性痴呆患者性别差异显著,男:女=12:1症状表现按发生率依次为易激惹(70.7%)、判断力下降(63.5%)、言语夸大(18.2%)、少语淡漠(18.8%)、幻觉妄想(14.3%)、癫痫样发作(12.7%).结论:GPI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脑萎缩是GPI主要特点,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结果:5例病例中原发病为恶性高血压2例,妊娠子痫3例,尿毒症1例.5例均为突然发病,发病时血压多升高,以头痛、癫痫发作、视觉障碍、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改变表现为大脑后部皮质、皮质下的斑片状血管源性水肿,多双侧对称.经过积极的降压、脱水、控制抽搐等治疗,患者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良好.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病因多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过程,多数病灶为可逆性,及早正确治疗对减轻神经功能损害至关重要,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茜  王为珍  祝茗  赵永波 《上海医学》2007,30(8):592-594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中,男5例、女4例,起病原因多样,其中子痫2例,高血压脑病4例(2例肾脏疾病,1例原发性高血压,1例继发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肾移植后给予环孢素治疗1例,肺癌术后行化疗1例。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头痛、抽搐、视觉异常和意识丧失等。头颅MRI检查均有以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T1加权低信号及T2加权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呈高信号的病灶,且大多双侧对称。经对因及适当的脱水治疗,患者症状基本缓解。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有特征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及时就诊、尽早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综合征(RPL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RPL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RPLS 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治及误诊特点进行讨论。结果 本组男性3例,女性9例,继发于子痫、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共5例,剖宫产术后1例,高血压病2例,其他病因为应用化疗药物、应用免疫抑制剂。RPLS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觉异常、精神行为异常。影像学表现为大脑后部为主对称性白质水肿,头颅CT表现为双侧顶枕叶为主的对称片状低密度影,头颅MRI对本病诊断意义更大。本组12例患者有7例曾被误诊,误诊率58.3%,其中误诊为病毒性脑炎2例,误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误诊为外伤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脱髓鞘疾病各1例。经对因对症治疗,10例患者痊愈,复查影像学改变基本或完全消失,2例患者死亡。结论 RPLS发病多有诱因,头痛、癫痫发作、意识障碍、视觉异常、精神行为异常是RPLS的常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是大脑后部对称性脑白质水肿,本病易被误诊为脑炎、静脉窦血栓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脱髓鞘疾病。通过积极的病因干预及对症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极少数病情严重患者也可能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12.
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临床特征和护理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重视阿尔采莫氏病(AD)的认知功能研究,如:记忆力、智能和语言能力,忽略了痴呆的非认知功能症状。而多达70 - 80 %的痴呆患者在其疾病的一定时间内会出现抑郁、精神症状、行为紊乱、攻击、破坏行为、昼夜节律紊乱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是造成痴呆患者住院、照料者痛苦的重要原因,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1996年国际老年精神病学会(IPA)专门召开会议,制定了一个新的疾病现象学术语即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 ,并定义为“痴呆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和行为症状) ,反映了对这组症状的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5例孕产妇患者进行相关临床资料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在分娩前后出现急性血压升高、头痛及视力障碍症状。CT检查发现双侧顶枕叶低密度病灶,MRI为长T1、长T2信号。短期复查显示头痛消失、视力恢复,影像学复查颅内病灶完全消失。结论: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具有特征性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时治疗可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4.
路易体痴呆(DLB)是指一组在临床和病理表现上重叠于帕金森病和Alzheimer病之间,以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持久的注意障碍、视空间障碍以及视幻觉和帕金森综合征为临床特点,以路易体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包括弥漫性路易体病、路易体痴呆和Alzheimer病路易体型3种。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VD)在老年期痴呆中发病率列第二位,它是因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123例VD患者均为1997年6月-2004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可逆性脑缺血发作(RIA)是一个临床诊断范畴,它包括3个概念:(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3)完全恢复性脑缺血发作(SFR),作统计1987年收治的32例RIA病例,并作如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临床特征,寻找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共纳入112名AD患者和92名VaD患者,包括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门诊痴呆患者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受访痴呆患者,AD患者均接受过头颅MRI检查,VaD患者都有头颅MRI或CT检查的资料.按照国际标准诊断痴呆、很可能AD和很可能VaD.比较AD和VaD患者在认知功能、行为症状、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确定临床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结果不同痴呆阶段的AD和VaD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征,二者之间的鉴别指标随痴呆的进展而变化:轻度AD患者延迟记忆明显减退;轻度VaD患者计算力障碍更突出.鉴别中度AD和VaD患者的有效指标是学习能力和注意力.轻中度AD在理财和打电话上逊于VaD患者,VaD主要在与肢体活动有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退步.中重度VaD患者因智能和机体的双重衰退生活自理能力的急剧减退,其ADL总分明显高于同阶段AD患者(P<0.05).重复收敛行为始终是鉴别AD和VaD患者的有效指标.结论AD和VaD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二者间的差别是由各自的病变性质、部位和病理生理机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