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急诊患者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在最短时间内有效的复苏有可能挽救其生命.急诊心肺复苏(CPR)和有效的护理应对最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为总结急诊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经验,本文将我院4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体会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流程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自行设计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建立一条优质、高效、快捷的急救病人流程,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观察组32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对照组32例呼吸心跳骤停病人,采用常规、传统的抢救方法.密切观察两组抢救所需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应用自行设计的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流程后,抢救病人时间平均缩短了13 min.抢救成功率提高了25.0%.结论 应用自行设计的并联式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优化了抢救程序,从而使抢救措施更加规范化,医护间相互配合,快速有效地进行急救,为病人赢得了救治时间,有效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室经常遇到的一种极为紧急的危重症.1999年3月至2000年12月本院急诊内科共抢救心跳呼吸骤停12例,其中心跳呼吸骤停6例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4.
杨荣  孙雪梅  袁芳  熊慧  焦文静 《护理研究》2005,19(23):2161-2161
心跳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丧失.从心跳骤停至发生生物学死亡时间取决于原来病变性质以及心跳骤停至复苏开始的时间.心室颤动发生后,病人将在4 min~6 min发生不可逆性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1].我科于2004年10月成功救治1例化疗后心跳骤停病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心肺复苏是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心跳呼吸骤停是最危急的临床状态,必须分秒必争,抢救及时.因此,熟练掌握小儿心肺复苏技术,早期发现、快速准确的判断,急救小组的分工协作,及时采取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急诊室对28例小儿心跳呼吸骤停患儿采取了规范的急救措施,现将抢救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3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2006年11月至2008年10月23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经过,总结其成功的经验。结果18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患者经过及时、正确、持续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通气、药物复苏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成功,5例患者因院外心跳骤停而贻误了最佳抢救时机致心跳禾恢复。结论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骤停的急救,关键是及时心肺复苏和电击除颤。  相似文献   

7.
心跳骤停是临床上常见的最紧急的临床情况,据资料显示,心跳骤停3 m in内施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术,复苏成功率可达75%,心跳骤停5 m in后的复苏成功率降至10%以下。5·12抗震救灾过程中,我们医疗队远赴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在野外条件下成功救治一名电击伤致心跳骤停6 m in之久战士,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心跳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现将我们抢救20例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心跳骤停预后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创伤性心跳骤停预后因素,总结复苏成功经验。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近两年来创伤性心跳骤停病人各因素和出院存活率进行分析。结果 两年来共收治创伤性心跳骤停病人74例,存活率为6.75%;院内与院外心跳骤停存活率无差别,室颤比心电静止存活率高。立即复苏组比未立即复苏组存活率高,存活组受伤至心跳骤停时间比死亡组长,存活5例在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还针对病因进行手术治疗。结论 创伤性心跳骤停复苏存活率总体水平不高,心跳骤停发生地点与存活率没有明显关系,但室颤、心跳骤停发生时间晚、早期复苏、积极处理病因者存活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0.
由于心跳骤停事件的突发性,美国心脏协会采用“生存链”表明对心跳骤停患者紧急抢救的时间紧迫性:(一)早期识别心跳骤停事件,立即启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二)早期实施CPR:即刻的心肺复苏能使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跳骤停患者存活机会提高2~3倍;(三)早期电击除颤:心跳骤停事件发  相似文献   

11.
探讨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脑复苏的护理。方法:对16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气道管理、药物治疗、亚低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16例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经积极的抢救及护理,除1例电击伤后倒入水中误吸造成严重肺部感染,l例复苏后反应稍迟钝。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结论:电击伤致心跳呼吸骤停是内科的危重症,及时采取有效的心肺脑复苏,合理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是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心跳骤停复苏后,心率虽然恢复,但由于心跳骤停时脑、心、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缺氧和代谢紊乱,使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此时护理是极为重要的。维持有效循环护理要点1.密切观察周围循环情况:如病人四肢及皮肤  相似文献   

13.
夏燕亮 《临床荟萃》2006,21(9):654-656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惟一有效的方法.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除颤,气管插管或气囊面罩,机械通气,心脏复苏药物应用等一系列抢救措施.现将18例小儿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电击除颤抢救心跳骤停10例成功小结广东省开平市第一人民医院(529300)甄赞枢,张顺遂心跳骤停是最危重的急症,抢救的成败意味着病人的存亡。现已清楚,心跳骤停大多数为心室颤动所致,迄今国内外治疗心室颤动最有效的方法是电击除颤,常有起死回生之效。我院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妊娠妇女心跳骤停后心肺复苏的抢救护理配合。方法对本院2009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例妊娠妇女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与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妊娠妇女心跳骤停患者经迅速评估后正确安置体位、畅通气道、有效胸外心脏按压、生命支持、产科PMCS施行、纠正大脑缺氧等抢救,成功复苏7例,占77.78%。结论动作迅速、技术过硬、措施到位、多学科团队合作是妊娠妇女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院前心跳呼吸骤停存活出院率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存活出院率的因素。结果:影响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存活出院率的因素较多,包括有无第一目击者、是否专业急救人员、心跳骤停时的心电图类型(心室颤动、心电静止及无脉性电活动)等主要因素,且存活组与死亡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存活率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目击者、专业急救人员、心跳骤停时的心电图类型(心室颤动、心电静止及无脉性电活动)对院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存活率的影响较大,应加强此方面的培训与识别。  相似文献   

17.
心跳骤停早期静注大剂量肾上腺素对自主循环恢复的改善作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内科张全贵,刘光耀肾上腺素是目前抢救心跳骤停首选而有效的药物[1],成人用量为每5min静注0.5~1.0mg。晚近对心跳骤停晚期的研究提示,此量可能偏小,大剂量肾上腺素对自...  相似文献   

18.
胆囊切除术后出现心跳骤停的病例少见,我科于2006年1月成功救治1例胆囊切除术后心跳骤停患者,现将急救和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警惕小儿药源性呼吸心跳骤停赵国兴450002河南省中医院小儿药源性呼吸心跳骤停常发生突然,预后严重。为了使医护人员了解药源性呼吸心跳骤停的发生规律,现将我们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静注维拉帕米致呼吸心跳骤停。患儿女,4个月。因咳嗽喘息伴...  相似文献   

20.
曾瑞兰  冯涛 《临床荟萃》2007,22(5):330-331
心跳骤停是最危重急诊,脑复苏是心肺复苏中的焦点[1].及时的诊断、有效的救治手段、先进的抢救设备及争取抢救时间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现将我院自2001~2005年抢救的41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高压氧(HBO)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