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昼夜变化,探讨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方法:采用Holter检测48例CHF患者、32例心功能代偿的心血管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的HRV时域指标,比较三组间HRV指标差异及昼夜差异。结果:CHF组HRV各时域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心功能代偿组SDNN、SDANN和SDNNindex较对照组显著下降,rMSSD和PNN50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CHF组HRV昼夜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模式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  杨平  曾立中 《临床医学》2008,28(12):24-2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两种不同血压昼夜模式对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187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其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杓型)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杓型)两组,并将他们同期所做的动态心电图HRV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后,获取两组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反应的实验数据。结果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杓型组)相比,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非杓型组)三个时段多项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两种不同血压昼夜模式对HRV指标的影响有明显差别,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加严重,可能更易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非杓型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上海市同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术的高血压患者106例,根据PCI术后1周内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非杓型高血压组和杓型高血压组,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分析HRV指标,评价HRV指标选择表示时域指标的24h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NN间期的均值和标准差(SDANN)以及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记录随访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结果非杓型高血压组夜间SBP、DBP及MAP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杓型高血压组夜间SBP、DBP及MAP明显低于昼间,与杓型高血压组比较,非杓型高血压组SBP、DBP、MAP夜间下降率明显降低(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SDNN、SDANN、RMSSD较杓型高血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结论PCI术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易发生HRV降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血压昼夜模式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已多见报道。本文通过对50例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比较了勺型与非勺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程度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未经治疗或已停用降压药物3~7天的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脑卒中急性期病人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其血压特点和昼夜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德国MOBIL-O-GRATH动态血压监护仪,对265例脑卒中急性期入院病人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病人ABPM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为勺型、非勺型和反勺型血压病人分别为80例、90例和95例;3种血压类型病人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及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血压类型病人的晨起收缩压、夜间脉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及24 h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病人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了解其血压特点和昼夜变化规律,为进行科学有效血压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姜萍  黄丽君  金奕  何云燕  王春梅 《护理研究》2011,25(10):889-890
[目的]对脑卒中急性期病人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其血压特点和昼夜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德国MOBIL-O-GRATH动态血压监护仪,对265例脑卒中急性期入院病人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病人ABPM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为勺型、非勺型和反勺型血压病人分别为80例、90例和95例;3种血压类型病人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及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血压类型病人的晨起收缩压、夜间脉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及24 h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病人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了解其血压特点和昼夜变化规律,为进行科学有效血压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意义,以指导临床实施恰当护理.方法对26例AMI患者及25例健康者24小时白天段和夜间段HRV长程时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MI组HRV各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AMI组白天段和夜间段HRV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MI患者HRV降低且HRV昼夜节律性丧失,说明HRV可作为观察AMI患者的病情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晓彤 《现代护理》2003,9(8):603-60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意义,以指导临床实施恰当护理。方法 对26例AMI患者及25例健康者24小时白天段和夜间段HRV长程时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HRV各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AMI组白天段和夜间段HRV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MI患者HRV降低且HRV昼夜节律性丧失,说明HRV可作为观察AMI患者的病情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血压昼夜模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压昼夜模式 ,是指血压的昼夜节律性变化 ,夜间血压均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下降大于 10 %或大于 10mmHg( 1mmHg =0 .13 3kPa)者 ,称之为杓型 (dipper)血压 ,反之夜间血压下降趋势变小者 ,称之为非杓型 (non dipper)血压。因此 ,血压昼夜模式通常分为杓型与非杓型两类[1,2 ] 。大量研究表明 ,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较杓型者更为严重 ,本文旨在对血压昼夜模式的临床意义作进一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2 0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 ,均为住院患者 ,经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年龄 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收集并比较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结果观察组HRV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各参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各参数均较健康体检者降低,提示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