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蛭临床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水蛭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蛭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有破血逐瘀的功效,为历代医家所重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水蛭的研究与应用也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治疗疾病的范围有所拓展,药物剂型逐步扩大。在治疗疾病中具有独到之功效,药用价值甚高,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心脑血管、呼吸、消化、泌尿、妇科、肿瘤等。水蛭主含蛋白质、多种活性成分、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成分。水蛭的唾液中有一种抗凝血物质,为水蛭素,属65个氨基酸的多肽。且分泌组织胺、肝素、抗血栓素等,对水蛭素有协同作用。肝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有降血…  相似文献   

3.
水蛭味咸,善入血分,本为通经破血之品。张锡纯赞水蛭:“破瘀血而不伤新血,且其色黑下趋,又善破冲任之瘀,盖其破瘀血者乃此物之良能,非其性之猛烈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水蛭含有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血凝作用。在妇科病、男性病中应用较为...  相似文献   

4.
水蛭的临床应用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梁色兰(百色533000)水蛭,味咸苦,性平,有小毒,入肝、膀胱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消疒征之功,是一味传统中药。近年来,水蛭的临床应用不断拓宽,常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治疗多种疾病,并每获良效。现综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蛭的药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蛭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HirudomippniceWhitman) ,为水蛭科日本医蛭、宽体金线蛭、茶色蛭等的干燥虫体。主要含蛋白质 ,新鲜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血物质水蛭素(Hirudin)。水蛭素不被热或乙醇破坏 ,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2 0mg水蛭素可以阻止 10 0 g人血的凝固。水蛭还可以分泌一种组织胺样物质 ,可扩张毛细血管而增加出血。其醇提取物有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 ,强于虻虫、虫、桃仁等 ,醇制剂强于水制剂。1 治疗急性结膜炎用活水蛭 3条 ,置 6ml生蜂蜜中 ,6小时后取浸液贮瓶内备用。每日…  相似文献   

6.
水蛭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晓玲  陈汉华 《医学综述》1995,1(6):245-246
水蛭为传统中药之一,有活血逐瘀、通经等功能,应用广泛,现将近几年研究应用报导如下。1 水蛭的研究水蛭中已提炼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最重要的是水蛭素。水蛭素产生于水蛭的唾液中,水蛭素是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水蛭素在干燥状态下是稳定的;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强的天然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水蛭素对血栓都有效,尤其对静脉血栓和DIC,它抑制静脉血栓的剂量是抑制动脉血栓的1/5。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水蛭素均无明显的副作用,对血压、心率和呼吸速度都无影响;无过敏反应,无抗体形成,也未见病理组织学的改变。与肝素相比在抗栓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蛭炮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根据临床经验并及相关文献资料,分析讨论各种炮制方法的优劣及其临床效果.结果现代药理研究及炮制工艺改进,提高了炮制水平和药物有效成分的留存,提高了临床应用效果.结论水蛭的不同炮制方法均影响水蛭的有效成分,净制法对有效成分破坏最小;水蛭临床主要以其活血化瘀功效用于抗凝、抗血栓等方面,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8.
水蛭临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蛭,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言其“味咸平”“主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历来认为它有破血、逐瘀、通经的功能,所以临床多用于治疗症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近十年来。它的医用研究越来越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高血脂、血栓性静脉炎、肝硬化、哮喘、肺心病、肿瘤、外伤、美容等诸多方面,有  相似文献   

9.
重组水蛭素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组水蛭素是一种特异的凝血酶抑制剂,它能与血浆中游离的和与纤维蛋白结合的凝血酶结合,以防止血栓形成。本文综述了重组水蛭素的临床应用,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辅助治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深静脉血栓、Ⅱ型肝素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在血液透析和体外循环时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李翠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444-1445
目的:探讨水蛭的炮制和临床应用。方法根据临床经验和相关文献资料探讨水蛭各种炮制方法对临床用药的影响。结果随着炮制水平的提高和炮制工艺的改进,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药物的有效成分,提高了临床效果。结论水蛭作为经典的破血逐瘀药,临证应用广泛,近代研究对其生品及制品的临床疗效有不同看法。不同炮制方法会影响水蛭的有效成分,净制法对有效成分破坏最小。水蛭临床主要以其活血化瘀功效用于抗凝,抗血栓方面,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水蛭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英芬  盖雪 《河北医学》2005,11(11):F0003-F0003
水蛭,亦称蚂蝗,中国药典2000年版为水蛭科动物蚂蝗,水蛭或柳叶蚂蝗的干燥体.具有破血,逐瘀,通经的作用,现代临床因其作用峻猛而不敢大胆用之,本文就水蛭近年来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蛭素的基础与临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鸿利  王立志 《上海医学》1999,22(11):695-697
水蛭素(hirudin)是从动物水蛭(蚂蟥)中提取的一种抗凝血蛋白质。水蛭(leech),首载于我国《神农本草经》,后在《本草纲目》和《中国动物药》等专著中均有收载。1884年,Haycraft发现水蛭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1955年,Markwardt指出这种抗凝物质为蛋白质,定名为水蛭素;1986年后基因重组水蛭素问世,为水蛭素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本文就此作一综述。一、水蛭素的抗凝血机制(一)天然水蛭素 天然水蛭素由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抗凝血作用。不同来源和结构的水蛭素,…  相似文献   

13.
水蛭,别名鼓、马蜞、马蛭、蚂蟥、水马帖、马鳖等。《本草纲目》记载,水蛭“遂恶血、瘀血,破血瘕积聚,治折伤坠扑蓄血有功。”张锡纯云:“水蛭味咸,故善入血分,为其原为噬血之物,故善破血。”现药物学记载其主要功效为破血逐瘀、通经、利水道。常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瘕瘕、蓄血等症。近年来。用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确有良效,现将用量及配伍。临床观察与治验作以论证。  相似文献   

14.
水蛭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环节动物水蛭科之蚂蟥的干燥全体。本品味咸、苦,性平,入肝经。水蛭味咸能走血分,苦能泄结,善入肝经血分,为破血逐瘀消症之良药。适用于蓄血发狂,头部外伤瘀血,心腹瘀血绞痛,妇科经闭症瘕积聚,骨科跌打损伤。水蛭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笔者在近30年的临床中,运用中药水蛭治疗多种内科常见病和一些急诊患者,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玉全 《实用新医学》2000,2(8):732-733
  相似文献   

16.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对水蛭的疗效有所记载。水蛭为环节动物门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体。其性平,咸苦有毒,具有逐瘀破血之功效。谓其有毒,甚至有“大毒”,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唯清末张锡纯对水蛭的运用才有所突破。当今受张氏启发本品应用才颇为广泛。  相似文献   

17.
18.
水蛭在中风后遗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木森副教授是我省著名的老中医,业医50余载,一直从事临床教学工作,擅长内妇儿科,对疑难重症治疗有独到之处,并有所创新,在应用水蛭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有独特建树,并取得了很高的疗效,余随其临诊,收益颇深。本文就李老应用水蛭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报道如下:1 典型病例例1.刘某某,男,56岁,1992年3月13日初诊。家属代诉:2月21日饮酒后排便时突然倒地不语,右侧上下肢偏瘫,及时送县医院诊为脑出血.25日转某医院住院14天,经治疗神欠清,时而恍惚失语,问话只能点头示意,高血压病Ⅲ,CT 检查提示:脑出血  相似文献   

19.
水蛭,俗称蚂蟥,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和水蛭(Hirude Nipponica Whitman)及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等的干燥全体.其性味咸苦平,有小毒,入肝、膀胱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在临床中广泛用于脑血栓形成、冠心病、脑水肿等病的治疗.现将其药理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黄柏、人参、花椒、桂枝、附子、当归组成,具有清热祛寒、益气补血、安蛔止痛之功.主治蛔厥,兼治久利.因乌梅丸治疗蛔厥疗效确切,后世奉为治蛔之祖方,并据此将乌梅丸作为治蛔的专方.蔡文就[1]在谈到柯韵伯著的<伤寒来苏集>时说:"乌梅丸是厥阴病主方,主治肝风内动,寒热错杂之本证.乌梅丸一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之药,以杂治杂……".近年来,临床中医师也在不停的探索,内、外、妇、儿以及各个系统都有报道,现将乌梅丸的临床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