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调查本校护理本科毕业生的临床综合能力,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综合能力调查表,对本校2005届—2013届108名护理本科毕业生及所在用人单位的60名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问卷总分为3.32分±0.46分,76.85%的毕业生完全达标,22.22%的毕业生基本达标,仅1名不达标,得分最高的是临床处置能力,然后依次是临床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职业心理素质、临床教学能力、临床管理能力,得分最低的是护理科研能力。[结论]本校护理本科毕业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达到了培养目标,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应不断加强学生护理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及临床管理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临床对本科护理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追踪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四年制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的现状,分析管理者他评与毕业生自评之间的差异,为提高毕业生临床能力、深化和完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方法对2006~2010届97名护理本科四年制毕业生及其相应的85名主管领导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毕业生一般资料问卷、毕业生临床能力的自评问卷及他评问卷。结果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沟通能力、临床教学能力、职业心理素质各维度评分及其总分的他评得分高于自评(P<0.05);参与科研的毕业生临床能力的他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除临床管理能力)高于未参与科研者(P<0.05);无离职意向的毕业生护理科研能力自评得分高于有意向者(P<0.05)。结论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达到了学院的培养目标,并得到了用人单位认可;毕业生参与护理科研有助于临床能力提升,应不断加强学生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临床对本科护理人才的期望。  相似文献   

3.
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的社会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目的:了解用人单位对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的评价,以指导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能力评价问卷对8所医院的250名护理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护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护理教育能力得分相对较高;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护理科研能力和护理管理能力得分相对较低。结论:高等护理教育应进一步完善护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同时加大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力度,以提高护理本科毕业生的临床能力,特别是护理科研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追踪调查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质量。[方法]应用自制护理本科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问卷对护士及用人单位主管领导各130名进行调查。[结果]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文素质评价较高;对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评价较低;各方面他评得分高于自评(P0.05)。[结论]用人单位对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质量总体评价较高,但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仍有待加强;毕业生对自身发展期望较高。  相似文献   

5.
苏春香  郝玉芳  牛慧君  岳树锦 《护理研究》2013,27(15):1439-1441
[目的]了解用人单位对我院护理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为提出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改革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我院护理本科毕业生所在的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人单位认为我院护理本科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扎实的医学和护理学专业知识及技能,具有较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和人文素质;护理本科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为科研能力有所欠缺、护理教学和管理能力尚显不足、创新意识薄弱。[结论]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需加大改革力度,尤其需要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科研、教学、管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以指导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改革.方法:对76 名护理本科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工作能力总体评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毕业生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方面的能力.结果:被调查者认为本科毕业生中的61.9%已较好地具备了临床护理能力,90.5%具备了护理教育能力,仅有47.5%具备了护理管理和科研能力.结论:应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护理本科生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还需加大改革力度,尤其需要提高学生科研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范卢明  王慧  杨倩蓉  卢玉林 《全科护理》2020,18(10):1264-1267
[目的]了解云南地区本科护理人才质量培养现状,分析护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和优化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昆明医科大学4家附属医院的146名护理工作者和昆明医科大学2015级、2016级的153名在读护理本科生。通过自评和他评的方式对云南地区护理本科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以了解护理本科生的人才质量培养情况。[结果]本科护理毕业生和专科护理毕业生综合能力总得分和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读护理本科生对自己综合能力的自评得分和附属医院护理人员对本科护理毕业生综合能力的他评得分在总分和7个维度得分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地区本科护理毕业生综合能力远优于专科护理毕业生,但本科护理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建议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升学历层次;建议高校注重护理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培养,提高科研水平;建议规范临床实习带教管理,严格监管实习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我院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后本科毕业生临床工作胜任力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毕业生是否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及毕业生自评和用人单位评价两者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我院教学改革后在协和医院、阜外医院及肿瘤医院工作的7届本科毕业生共207名(毕业生组)及其所在病房护士长或科护士长共106名(管理者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毕业生组自评和管理者组评价各项均分均在2.5分以上,即基本达到目标,且管理者组与毕业生组评价维度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毕业生工作情况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基本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表明我校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面较为成功,教学改革后所培养人才基本达到了社会发展对护理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03级至2011级9届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为进一步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护理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问卷,对接收我校护理本科毕业生的22个省53所用人单位进行信函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用人单位对我校护理本科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与工作态度、知识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的满意度较高,分别为98.0%、97.1%、95.5%;对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创新与科研能力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91.0%、90.3%。结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总体评价良好,护理本科生的创新与科研能力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王丽  李继平 《护理研究》2010,24(7):1809-1810
[目的]分析全日制护理本科教育现状,为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90名全日制护理本科生进行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全日制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3.33%的护理本科院校培养方案为4年制;75.56%的院校课程设置模式为综合型;学校要求学生应具有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能力的重要性评分为3.74分&#177;0.91分;普通护理本科院校和重点护理本科院校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现状在完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还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1.
马莉  刘玲  李继平  李欢 《护士进修杂志》2014,(19):1748-1750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专业功能发展现状,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护理专家经过德尔菲法统一制订的问卷对四川大学1993-2004级全日制护理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专职教师进行普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多数护理本科毕业生在临床常规知识与技能、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功能评价为较好及以上,但科研、创新功能相对较弱。结论 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在传统功能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科研、创新功能体现不足,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应探讨如何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功能与其他功能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我校大专毕业生在临床的工作情况,以反映目前护理大专毕业生的临床工作状态,为完善护理专科生的在校培养和临床职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专科毕业生评价量表,便利抽取北京6所三级甲等医院119名护士长对175名我校大专毕业生进行评价。结果量表总分为(3.31±0.47)分,75.4%的毕业生完全达标,24.0%的毕业生基本达标,仅1名不达标。得分最高的是工作态度,然后依次是沟通交流、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得分最低的是专业发展。结论护理专科毕业生基本达到我校教学目标,工作表现出色,能够得到临床的认可;毕业生今后的不断完善需要自身和临床护理管理者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临床护理教学基地建设,持续强化医院临床教学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方法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充足经费为保障,从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师资队伍、教学实践模式、质量监督体系等方面优化临床护理教学基地建设:构建"请进来、送出去、强内训"三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培养带教教师;基于"三阶段""五特色"临床护理教学培养模式,提升护理实习生综合素质;建立教研室、教师、学生三方互评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师资队伍结构较前优化,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护理实习生对我院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满意度逐年增高。结论临床护理教学基地优化建设举措是帮助医院教学改革、加强临床教学和学校教学紧密衔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武汉、北京两地护理本科毕业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不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最有效的应对方式,以保持和促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Folkman和Lazarus的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5名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和求助,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多以积极的心态和方式面对压力源。成熟型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采取综合管理对策,改革教学和实践,医院体制更改等有效举措可提高学生应用成熟型应对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教学改革后我院首届护理本科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黄慧瑜  白玫  史晓艳 《护理研究》2003,17(7):418-421
目的 :为了解教学改革后本科毕业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以及能否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方法 :对教学改革后我校第一批在临床工作1a的本科生及其所在病房的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毕业生工作情况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能力由高到低分别为 :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整体护理思想、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发展水平。其中 ,管理和科研是毕业生的不足之处。结论 :本组单一评价手段存在着局限性 ,还有待跟踪调查  相似文献   

16.
注重综合性实践能力培养的护理本科毕业实习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毕业实习是培养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护理学本科毕业实习模式的改革实践中,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毕业实习模式。具体措施包括:重新制订实习计划,增设实习内容;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带教老师培训;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建立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和科研的实习模式和评价体系。通过实践,培养了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以及教学、管理、科研的基本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对本专业教学工作的建议,以全面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2届部分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超过80%;对校、系教育教学工作持肯定态度达90%以上;对护理系实践教学安排满意率达到97%;50%的毕业生是通过校园招聘会获得工作岗位,对学校的就业工作满意度达到72%.结论:本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能在自己理想的单位就业,对目前的工作单位也表示满意;对校、系教育教学工作持肯定态度;学校、系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方面取得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化知识培训对普外科护士管理结直肠癌患者疼痛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12月在我院普外科工作的25名护理人员进行强化癌性疼痛知识培训,采用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问卷(KASRP)和随机病历抽查的方式调查普外科护士对结直肠癌患者疼痛管理能力的效果。结果:普外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后KASRP平均分和KASRP合格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性疼痛知识强化培训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不同护理项目及其比重在不同年资、学历、职称护理人员中的分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和专家会议法自行设计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项目及其比重情况调查表,随机抽取3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450名临床护理人员实施问卷调查。结果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83,因子分析累计贡献率为60.91%;不同年资、学历、职称护理人员均从事所有护理项目,其中以大专学历、护士职称所占比例最高;中专及大专学历、护士职称均侧重执行治疗、等级护理和生活照护,本科学历、护师以上职称侧重危重病患者护理、健康教育、临床教学,不同学历、不同职称护理人员所从事的护理项目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工作项目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等级护理、执行治疗、生活照护、健康教育、危重病患者护理、病区管理、临床教学、临床科研。结论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和服务利用低效率现象并存,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加大对临床护理研究工作的组织与管理,重视临床型科研人才的持续培养,推进护理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并根据不同岗位的专业技术要求配备相应能力的护理人员,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