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常规人工压迫止血、YM-GU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和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3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62例,均经股动脉径路接受PCI手术治疗,按术后采取的股动脉压迫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常规人工压迫止血组(A组)116例,YM—GU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组(B组)122例,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组(C组)124例,比较三组患者止血操作时间、制动时间、舒适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A组、B组和C组止血操作时间分别为(25.30±6.33),(2.63±0.73),(6.83±1.00)min,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3,P〈0.01);B组与c组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9.62,32.06;P均〈0.01)。A组、B组和C组肢体制动时间分别为(14.76±4.58),(9.85±1.44),(6.94±1.43)h,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62,P〈0.01);B组与C组明显短于A组(t分别为11.26,18.10;P均〈0.01)。血肿、皮肤披损发生率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患者舒适度差的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1)。结论PCI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采用股动脉压迫止血器及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能有效缩短止血操作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使用壳聚糖止血敷料止血因患者有较好的舒适度和较少的血管并发症而更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358例冠脉介入术后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者进行观察分析,监测其生命体征,观察创口有无渗血、血肿,制定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观察单。结果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15.4%,局部血肿发生率9.2%。结论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是保证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年3月~2004年3月320例冠脉介入术后6例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结果320例患者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有6例,发生率为1.60%,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后均恢复了健康。结论从护理角度提出了应对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保持高度警惕性,充分认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特点,以便在护理上尽早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后应用介入上肢垫联合压迫止血器的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行冠脉介入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压迫止血器,在此操作下,观察组结合介入上肢垫止血,比较两组术后6 h术侧指端动脉血氧饱和度、疼痛、肿胀、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波动值、疼痛评分及术侧指围分别为(0. 27±0. 10)、(1. 03±0. 21)分、(0. 16±0. 04) cm,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例数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介入上肢垫联合压迫止血器应用于冠脉介入术后,效果显著,可有效止血,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传统压迫止血与缝合器止血的效果,为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92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传统压迫组117例和血管缝合组7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压迫组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3例、局部血肿7例、局部出血9例、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2例、排尿困难18例、感觉舒适度差105例、失眠62例、焦虑83例、穿刺部位疼痛明显11例,血管缝合组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例、局部血肿2例、局部出血4例、排尿困难4例、感觉舒适度差9例、失眠5例、焦虑12例、穿刺部位疼痛明显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缝合器止血较传统压迫止血护理操作更加简便,安全性相对比较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CAG)及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TR-Band气囊压迫止血的减压方案及压迫时间。方法 CAG组及PCI组术后均予以TR-Band气囊压迫桡动脉穿刺点止血。CAG组于术后2 h减压,随机分3个亚组,分别于6 h、8 h、10 h后解除气囊;PCI组于术后4 h减压,随机分为4个亚组,分别于8 h、10 h、12 h、16 h后解除气囊。观察穿刺点出血发生率。结果 CAG组气囊压迫后2 h减压,每2 h抽出2 ml,共3次,术后8 h后解除气囊的出血率接近最低。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4 h减压,每2 h抽出2 ml,共3次,术后12 h解除气囊的出血率达最低。结论 CAG组术后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2 h,每隔2 h抽出2 ml,共3次,8 h后解除气囊即可。PCI组TR-Band气囊压迫后减压时间4 h,每隔2 h抽出2 ml,共3次,术后12 h解除气囊即可。  相似文献   

7.
张洪芬  成艳  李艳 《护理研究》2006,20(6):1492
介入手术病人行股动脉穿刺术后常规采用砂袋压迫止血6h,特殊情况压迫时间延长。在这期间砂袋易移动,特别是遇上不配合的老年病人因压迫不适,自行将砂袋取掉,因此影响止血效果,甚至有造成大出血的危险。我们采用绷带在穿刺侧大腿与腰部行8字缠腰2周,在腹部打结,其松紧以砂袋不能移动为度。经临床观察,无副反应和不适,既达到止血的目的,又减少了医护人员和陪伴人员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PTCA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加压止血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冠脉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方法将2002年3月。2005年3月进行的冠脉介入860例患者作为常规护理组,2005年4月~2008年3月1200例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作为预见性护理组。比较2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结论对冠脉介入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预见性护理能够防止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桡动脉压迫器(TR-Band止血气囊)在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并探讨最适止血时间.方法 将26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的患者,按压迫时间随机分为A、B、C3组.A组90例压迫8h,B组87例压迫10h,C组89例压迫12h,比较3组出血情况、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和手部肿胀情况.结果 A、B、C3组出血率分别为16.7%、3.4%、9.0%,3组比较差异显著;术后手部肿胀发生率A、B、C3组分别为27.8%、12.6%、21.3%,3组比较差异显著;3组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气囊压迫器止血效果较好,以压迫10h效果最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患者股动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动脉穿刺作为血液透析的动脉临时性血管通路,虽不是主要的方法,但在血液透析工作中也经常遇到。拔针后如果止血不彻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血肿,甚至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2004年7月-2005年7月,我们利用股动脉穿刺作为动脉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共计213例次,由于股动脉位置深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患者股动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股动脉穿刺拔针后的止血方法,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观察组107例穿刺部位采用硬纸卷按压3M胶布固定的方法止血,对照组106例则采用传统的人工按压砂袋加压的方法止血。观察2组出血/血肿等相关并发症的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的制动时间。结果观察组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制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硬纸卷按压3M胶布固定的方法止血,能有效地减少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大大缩短了制动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更加理想的股动脉穿刺拔针后压迫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两种定量方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志勇  王小同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43-2644
目的:评价两种定量检测方法在细胞凋亡中的应用。方法:应用Annexin-V FITC/PI法及TUNEL检测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同型半胱氨酸能引起内皮细胞的凋亡,而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也逐渐增多。TUNEL法测定的细胞凋亡率高于Annexin-V FITC/PI方法。结论:TUNEL及Annexin-V FITC/PI方法均能敏感检测出细胞凋亡,而且Annexin-V FITC/PI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患者拔除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抢救与护理。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736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8例,术后拔除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共44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SDS、S-AI、T-AI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DS、S-AI、T-A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及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冠脉介入术并发腹膜后血肿的抢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脉介入术并发腹膜后血肿的抢救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3月~2003年11月3366例行冠脉介入术后发生3例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结果 3366例患者并发腹膜后血肿3例,发生率0.89%,均因观察及处理及时而获抢救成功。结论 从护理角度提出了应对冠脉介入术后并发腹膜后血肿保持高度警惕性,充分认识腹膜后血肿的临床特点,重视冠脉介入术后早期出现的腰痛、腹痛,血压脉搏变化,观察甲床、眼结膜的颜色有无变苍白。进行性腹胀,腹膜刺激症状,休克症状加重是血肿发展的征象。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造影是当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术、支架术已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方法。但穿刺点皮下血肿及假性动脉瘤是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防止穿刺点出血,在术后需用砂袋压迫穿刺点止血长达6h之久,术侧肢体12h不能弯曲。因此,患者心理压力大,担心砂袋移位,鉴此,我科自行设计一种穿刺点压迫制动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压迫止血的最佳方法。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解放军总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7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前列腺穿刺压迫止血垫压迫止血,对照组采用常规坐硬板凳方法压迫止血,两组压迫时间均为4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肉眼血尿、镜下血尿、血便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以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肉眼血尿、镜下血尿持续时间分别为(1.24±0.87)、(3.72±2.2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7±1.81)、(6.56±2.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60~80岁老年患者,前列腺穿刺术后采用前列腺穿刺压迫止血垫压迫止血的效果优于坐硬板凳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18.
1995年1月~2008年8月,我院为38例患者行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术后患者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现将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及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11~72岁,平均53岁.  相似文献   

19.
PTCA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加压止血方法比较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710032)李敬霞邹菁李燕清李明明杨省利王小燕刘力王玉英刘红娟党米婵近年来,介入性检查及治疗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术后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仍多采用人工按压,止血后采用绷带卷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20.
<正>脑血管介入检查治疗是利用导管操作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数字减影支持下,对累及神经系统血管内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股动脉穿刺置管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诊疗入路途径。随着脑血管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推广以及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术后股动脉的止血显得更加重要。股动脉穿刺置管介入术后穿刺点止血方法不断改进。现将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方法和相关进展综述如下。1穿刺局部出血的影响因素发生出血与年龄、性别、体重、周围的血管病变、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