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医药指南》2019,(26)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特点对平山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8年2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12例平山病患者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测。结果 12例患者SCV和SNAP波幅均在正常范围;DML延长者尺神经2例(16.7%)、正中神经1例(8.3%);CMAP波幅降低者尺神经7例(58.3%)、正中神经3例(25.0%);F波尺神经出现率异常11例(91.6%),潜伏期延长4例(33.3%),正中神经出现率异常8例(66.6%),潜伏期延长3例(25%);11例患者针极肌电图示双上肢肌肉均有神经源性损害,12例患者所检下肢肌肉、下胸段脊旁肌及胸锁乳突肌肌电图均未见异常。结论平山病的神经电生理学特点对该病具有重要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检测和肌电图检查在平山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福鼎市医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平山病患者25例为观察组,并选取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29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神经传导检测和肌电图检查。(1)比较两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检测结果,包括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拇短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以及远端运动潜伏期等。(2)观察观察组肌电图异常情况,包括平均电压增高、平均时限延长、多相电位增多以及自发电位等。结果观察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远端动作潜伏期高于对照组,拇短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尺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肢远端肌平均电压增高、平均时限延长、多相电位增多以及自发电位发生率均高于对侧近端肌、对侧远端肌以及患肢近端肌(P<0.05)。患肢近端肌平均时限延长、自发电位、平均电压增高以及多相电位增多的发生率均高于对侧近端肌和对侧远端肌(P<0.05)。对侧近端肌和对侧远端肌的肌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神经传导检测和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在平山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较准确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平山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神经内科2015年收治3例平山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等进行分析。结果 3例均为青春期患者,隐匿起病,主要表现为肌萎缩、肌无力,以单侧为主。颈椎影像学检查下颈部过屈位MRI显示,低位颈部后硬膜前移,出现失连接现象,灵敏度较高。使用颈托,并配合营养神经治疗疗效较好。结论 平山病多见于青春期男性患者,以不对称性前臂肌萎缩、肌无力为主,影像学表现特殊,及时长期佩戴颈托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诊断的2例平山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肌电图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青少年男性,呈单侧上肢远端无力伴萎缩,1例患者累及另一侧,尺侧肌萎缩明显,上肢呈斜坡样改变,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源性改变。屈颈MRI检查均可见下颈髓前移、硬脊膜外间隙增宽,1例患者颈5-6水平脊髓内可见T2高信号。结论平山病临床少见且易误诊,当青少年出现上肢远端不对称肌无力伴肌萎缩时,需进一步行肌电图和屈颈位MRI检查以提高平山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平山病又称青年上肢远端肌肉萎缩症,是一种良性自限性下运动神经元病[1-2],首先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于1959年报道.平山病较为罕见,日本及印度报道较多,常为散发,意大利、中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亦有少数报道.平山病多在青少年起病,98%发生在15~30岁,男性多于女性[3].我院收治平山病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例1,男,17岁,右手小指、无名指无力8个月,左手小指、无名指无力2个月,查体见右手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尺侧萎缩明显,前臂尺侧肌肉萎缩较重,桡侧肌肉不受影响,上肢呈斜坡样改变,左侧不显著.手指伸展时可见震颤.神经系统查体:一般情况可.定向力、记忆力、判断力正常,言语清晰,颅神经功能正常,病理征(-).例2,男,20岁,右手肌萎缩2年余,颅神经检查(-),右上肢萎缩,右上肢肌力V-,左侧未见明显异常;查体见右手骨间肌、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尺侧萎缩明显,前臂尺侧肌肉萎缩较重,桡侧肌肉不受影响,上肢呈斜坡样改变.有冷麻痹现象.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平山病患者临床与颈椎磁共振成像(MRI)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平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颈椎MRI扫描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平山病诊断标准,全部为男性,青春期发病。自然位时磁共振(MR)示曲线异常,下颈髓轻度萎缩;屈颈位时MR示不等程度的下颈髓受压扁平、前移。结论平山病主要发生于青春期男性,过屈位MRI可有助于平山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院在2019年1月~2019年11月收取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感觉神经传导以及运动神经传导进行相关测定.结果: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症状以及体征,最为常见的即为肢体麻木,而且在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共80例患者为多发性周围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平山病MRI检查方法和诊断要点,提高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临床证实的平山病患者的MRI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归纳、总结MRI的检查方法和诊断要点。结果平山病MRI检查方法包括:自然位和屈颈位颈椎矢状位T1WI及T2WI扫描及低位颈髓横轴位T2WI扫描,屈颈位颈椎矢状位及横轴位增强扫描。诊断要点包括下颈段脊髓萎缩、变扁,硬脊膜后壁前移,硬膜外间隙增宽,增强扫描后可见硬脊膜外间隙内明显强化。结论 MRI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方位扫描,对平山病诊断十分有利,是诊断平山病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颈椎过屈位MRI扫描能显示平山病的所有影像学特征,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典型川崎病(CKD)和不完全型川崎病(IKD)的临床特征,探讨IKD的诊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7例CKD患儿(CKD组)和26例IKD患儿(IKD组),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方法、治疗效果等。结果:两组患儿均有发热,但IKD组发热时间(10.2±6.6)d,长于CKD 组的(6.8±2.8)d (P<0.05)。IKD组口唇皲裂、肢端硬肿或恢复期膜样脱皮、颈部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发生率均低于CKD组(P均<0.01)。IKD组的心脏血流异常、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增厚、肺纹理增粗模糊、肺野斑点阴影发生率均高于CKD组( P均<0.05)。两组WBC、CRP、PLT、ESR、ALT、Hb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KD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应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患儿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冠脉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的临床特点.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HFMD合并AFP患儿79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综合康复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上肢瘫痪29例,单侧下肢瘫痪26例,单侧肢体瘫痪7例,双下肢瘫痪11例,四肢瘫痪6例.影像学检查结果示病变多位于第2~7颈椎和(或)第12胸椎至第1腰椎.周围神经功能检查结果示上、下肢神经损伤最多.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瘫痪预后下肢好于上肢,单下肢好于双下肢,四肢瘫痪者预后最差.结论:对于HFMD合并AFP患儿,进行MRI和周围神经功能检测可对其病变程度和范围进行早期预测及评估,以便及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减少瘫痪的发生,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膈神经运动传导(PNC)及磁刺激膈肌运动诱发电位(dMEP)的特点。方法:借助于Keypoint4肌电诱发电位仪和Magpro Compact型磁刺激器对20例因呼吸衰竭而行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进行PNC检测和dMEP检测。选取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ECOPD组脱机前PNC潜伏期延长,波幅对数值减低,经C7棘突磁刺激dMEP潜伏期、经皮层磁刺激dMEP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经C7棘突磁刺激dMEP波幅对数值减低(P<0.01),经皮层磁刺激dMEP波幅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13例患者脱机后复检,PNC潜伏期及波幅对数值、经C7棘突磁刺激dMEP潜伏期及波幅对数值、经皮层磁刺激dMEP波幅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情况同脱机前,而经皮层磁刺激dMEP潜伏期、CMCT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ECOPD患者可存在膈神经和(或)膈肌功能不全及呼吸中枢运动传导功能异常,PNC及磁刺激dMEP联合应用对评价AECOPD患者膈神经、膈肌及呼吸中枢运动传导功能状态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神经电图特点。方法对50例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进行常规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分析其神经电图的异常形式及特点。结果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神经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下降,个别可伴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轻度减慢,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未见异常。结论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变多累及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其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轴索变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和侧侧吻合法对防治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并比较两种神经吻合方式的效果。方法SD雌性大白鼠28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A组(端侧缝合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将远断端以端侧吻合法45°缝合于胫神经开窗处。B组(侧侧缝合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与胫神经作侧侧吻合。C组(失神经组):将腓总神经切断后两断端均结扎并翻转缝于邻近肌肉上。D组(正常对照组):右侧坐骨神经未行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行组织学检查、电生理检查、各组胫前肌称肌湿重,检测肌纤维横截面积。结果①端侧吻合组与侧侧吻合组均可记录到神经传导速度、肌湿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端侧吻合组与侧侧吻合组神经传导速度均慢于正常对照组,肌湿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失神经组测不出神经传导速度,其肌湿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值与端侧吻合组、侧侧吻合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神经端侧及侧侧吻合法均是防治失神经肌肉萎缩的有效方法。②神经端侧及侧侧吻合后再生的神经在支配肌肉功能上不足以替代原支配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以四肢无力为首发症状的GBS患者临床电生理资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肌电图。结果 36例患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40.28%,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60.42%;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MCV异常率分别为50.00%、53.53%、66.86%及72.22%;F波潜伏期延长21例,四肢肌肉出现正锐波、纤颤电位。结论 GBS患者运动神经损害较感觉神经损害重,下肢较上肢明显;肌电图检查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TM(电话传输心电图)对可疑冠心病的监测价值。方法用珠海市中立电子公司生产的YJ-1000B型智能式循环记忆心电发送器(俗称心脏BB机)和中央监测系统,直拨电话一台,进行3~14天的心电监测。结果对225例可疑冠心病进行TTM监测,检出心肌缺血并结合临床资料确诊112例,阳性率为49.8%。结论TTM对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尽早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肌损害,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疗效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Bothrops jararacussu snake venom produces myonecrosis and nerve degeneration. In this work,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nerve lesions or impaired muscle regeneration contributed to the permanent loss of muscle mass, a long-term sequela of envenoming. The right soleus muscle of adult male mice was injected with B. jararacussu venom (80 μg) while the left muscle received only saline (control). The mice were killed after 2 and 3 months and the muscles were removed and processed for examination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light microscopy. The nerve fibers, Schwann cells and neuromuscular junctions had regenerated in venom-treated muscle. The total number of muscle fiber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 than in the control (617±48 versus 1235±97, respectively; mean±SEM, n=10).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ss of muscle mass was most likely related to a decrease in the ability of the muscle to regenerate rather than to nerve lesio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