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五常法”的理论及管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手术室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从组织、培训、实施、制定明确要求和措施,成立质控小组,加强检查督导,定时考核与随机考核相结合,不断改进.结果 实施“五常法”后,手术室物品准备完好率从86.00%提高至98.62%,仪器设备完好率从87.33%提高至97.93%,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从81.60%提高至97.10%,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从80.73%提高至9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五常法”管理总体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一种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五常法”在手术室的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仪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181-181,184
目的:探索"五常法"应用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于手术室的物品管理中,对手术室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改进,对手术室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并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物品管理的质量。结果: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器械和物品准备完好率、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医务人员及患者满意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常法"能够较好地提高手术室物品管理的质量,其高效与实用的特点适合应用在手术室物品管理中。  相似文献   

3.
陈颖 《中国医药指南》2011,9(6):166-167
目的探讨应用"五常法"(Seiri,Seilon,Seiso,Seikelsu and Shilsue,5S)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原理,对手术室骨科专科人、物、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规范了手术室护士言行和技术,手术物品准备与放置统一标准,形成专科护理准则(标准),并设立五常组和对照组,观察五常法应用效果。结果五常组器械准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贵重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率、手术科室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五常法能改善手术室的工作方法和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利用五常法的基本原理,对手术室当中的人、物以及环境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将手术室护士的言行以及技术、手术物品的准备和放置等进行统一的规范,由此形成具有专业性的护理准则。为了进一步的对比五常法运用的效果,在分析中采用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对的研究方法。结果:利用五常法进行管理的观察组在手术资源利用率、手术感染发生率和手术时间周期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而且科室和患者对于观察组的满意度也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结论:五常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手术室的工作方法和环境,对于手术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有着重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五常法在手术间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五常法对远离无菌房的手术间壁柜中无菌物品的管理效率.方法 对远离无菌房的5间手术间壁柜共655件无菌物品运用五常法进行管理.结果 应用五常法使得室间壁柜无菌物品管理更规范有序,效果满意.结论 五常法能提高室间壁柜无菌物品管理的有序度,提高工作效率并提升科室形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病区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开展五常法活动前后一年病区仪器设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医务人员满意度,补充物品及下送物品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仪器设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上升,医务人员满意度提高,物品补充及下送时间减少。结论开展五常法活动美化了工作环境,使物品管理规范化,增强了护士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杨筱蓉 《华夏医药》2008,3(2):124-126
本文简述了五常法的概念、历史发展、优点及应用,重点介绍了在医院科室护理管理和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进展。指出通过五常法在护理工作中的规范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体现了高效快捷。在专业技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五常法"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将五常管理法科学应用到手术室腹腔镜设备器械管理后,调查手术的进展情况和手术科室及患者对于该法实施的满意情况。结果五常组在器械准备、物品准备、仪器使用管理完好程度比常规组明显提高,而取物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常组科室和患者的满意率达到98.0%和98.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90.0%和9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常法管理腹腔镜设备,可可有效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增强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管理的信心,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五常法管理在医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引入五常法管理模式,使之渗透到质量、安全、效率、人员素质、环境等各个层面。结果:物品整齐,环境整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结论:五常法具有简单、实用、高效的管理特点,它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药品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五常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手术患者400例,纳入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随机分成2组:常规护理管理200例作为对照组,五常法护理管理200例作为试验组,评定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在物品、器械、急救设施上,准备完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取物时间、补物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五常法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手术室医院感染潜在的高危因素,采用"五常法"加强管理,以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检查结果及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实施"五常法"管理后,手术室空气、手卫生、使用消毒液、以及整个检测合格率(97.78%、100.00%、93.75%、97.80%)明显高于实施前;切口感染率(1.71%)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后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灭菌器、紫外线灯辐照明强度等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手术室管理中实施"五常法",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室院感,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提升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五常法”是企业精细管理法则,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简称.其管理思路简单、朴素、易懂、易记,管理定位明确,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工作故障,提高企业形象及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通过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该管理办法,充分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防止了意外事故的发生.现将管理心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五常法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是促进品质改善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技术。我科自2010年7月引进"五常法"运用于手术室物品的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归纳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至6个月采用常用手术室物品管理方法的1007例手术为常规组,2010年7至12月采用"五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消化内镜中心的管理应用。方法通过常组织学习,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等,对患者就诊秩序、诊疗环境、内镜清洗、仪器设备、人员等进行科学管理。结果营遣了一个安全、规范、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结论五常法是用来维持品质环境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是一种低成本且有效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的调查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层流手术室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推进持续质量改进在层流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优化层流手术室的管理,增强医院的运行管理水平。方法在医院组织相应的调查小组,对持续质量改进前的层流手术室的工作管理质量进行调查,寻找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再运用持续质量改进层流手术室的管理,调查持续质量改进后的层流手术室的工作管理质量,对比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层流手术室的工作管理质量(手术间环境状况,物品五常管理,医护人员的出勤率,手术医师的满意度)。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前,层流手术室管理上存在很多漏洞,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持续质量改进后,层流手术室的管理效果明显提高,手术室的环境有明显的改善(P<0.05),物品五常管理也得到明显改善(P<0.05),护士的出勤率也明显的提高(P<0.05),手术医师的满意度也明显的提高(P<0.0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及时的解决了层流手术室的一些问题,使层流手术室管理有很大的完善和提高,管理制度也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所提高,进一步推动完善了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蔡荟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391-392
目的探究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的有效方案,以提高高危药品管理的安全水平。方法采用五常法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高危药品的管理中,进行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比较应用前后,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结果应用五常法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护士人员在30 s内可取出及放回药品的正确率、卫生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更高,药品随意放置率更低,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管理质量显著提高。结论采用五常法管理手术室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显著提高,使得医院的高危药品管规范化、制度化,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耳鼻喉病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在我院耳鼻喉病区临床护理工作中制定明确要求及相关措施,实施规范化管理,比较实施"五常法"护理管理2年后耳鼻喉病区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实施"五常法"2年后,耳鼻喉病区仪器设备完好率及药品、过期无菌物品、护理缺陷数量,医护人员及患者对病区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耳鼻喉病区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五常法",对于美化病区环境、规范物品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自律性及工作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雪琴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70-371
目的探讨应用"五常法"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物品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应用"五常法"原理对母婴同室护士物品准备和放置标准进行规范改进,并定期组织考核小组进行检查、考核。结果增加空间的可用性;物品定位开放式摆放;各种标识清楚;养成工作认真规范的习惯。结论 "五常法"管理能有效提高母婴同室物品管理质量,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物品存放区的规范化管理可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五常法"加强人和物品规范管理,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方法:培训护士将"五常法"(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理念融人到护士日常行为之中,并将"五常法"列入护理单元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指标。结果护士自觉参与执行"五常法"管理,改善了护理单元工作环境,提升了护士素质,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五常法是一种简单、高效、易行的全员管理方法,实施"五常法"是提升护理管理质量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五常法在门诊药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志华 《海峡药学》2009,21(12):257-258
目的探讨门诊药房药事管理新方法,以提高管理质量。方法引入五常法模式,使之渗透到人员、环境、药品质量管理三个方面,并实行常态化管理。结论五常法模式的应用,使门诊药房药品质量得到保障,人员素质提高,环境明显改善,五常法模式对促进医院药学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