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32例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10~30次),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情况,进行直肠肛管测压及结肠传输试验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愈6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2例、慢传输型患者5例),总有效率为78.1%;24钡条排出率由治疗前的平均18.5%增至61.71%(P<0.05)。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经治疗后盆底肌与腹前斜肌的矛盾运动消失;便秘患者治疗前初次排便感觉阈值、肛管一直肠抑制反射阈值异常增高,治疗后则有所下降。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各种类型的功能性便秘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成娟 《中外医疗》2010,29(31):85-86
目的评估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45例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应用症状积分量化和肛管直肠测压测定肛门直肠动力及感知的变化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生物反馈训练治疗45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22%,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肛管直肠测压显示患者治疗后的肛门静息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均有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的矛盾运动得到纠正(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有效的,具有无痛苦、非创伤、无药物不良反应、价格低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治疗的疗效。方法对门诊3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 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示直肠感觉阈值较治疗前降低,最大耐受量降低(P<0.05),肛门内、外括约肌的矛盾运动全部消失。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肛管直肠测压示直肠感觉阈值较治疗前亦降低,最大耐受量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行之有效、而且有确切长期疗效、无副作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女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出口梗阻型、结肠慢传输型和混合型便秘患者直肠肛管动力状态,为诊治便秘提供依据.方法:对156例女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用胃肠通过试验分为出口梗阻型(n=87),结肠慢传输型(n=29)和混合型(n=40).采用多功能动力检测仪行肛管直肠测压及盆底肌电图检查.3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健康人相比,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增高(P<0.05),肛管收缩压下降,排便时肛管压力升高,直肠初始感觉容积和最大耐受容积增大(P<0.05),静息状态下及缩肛时肛管高压区长度均增加(P<0.05),静息状态下以及排便时盆底肌电图电压幅度增高,缩肛时降低(P<0.05);混合型便秘与出口梗阻型结果相似;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直肠初始感觉容积、最大耐受容积和出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的最小容积均增高(P<0.05).结论:各型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动力状态不同,肛管直肠测压及盆底肌电图检查可以为诊治便秘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威 《浙江医学》2017,39(1):52-53
目的探讨中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点。方法选择72例中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并与48例青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比较。结果中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低于青年患者(P<0.05);初始感觉阈值、初始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阈值均明显高于青年患者(均P<0.05);模拟排便时肛残余压、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小容积、肛残余压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青年患者(均P<0.05)。结论中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盆底肌肉群收缩能力明显减弱,盆底肌群改变造成的出口梗阻严重,直肠灵敏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患儿37例,观察治疗前后肛门直肠测压值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肛管静息压、最大缩窄压、直肠感知阈值、排便紧迫感阈值、最大耐受量及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总有效率为81.08%.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肛门直肠动力状态及临床症状,是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模式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C IC)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模式生物反馈疗法,对90例C IC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包括盆底肌放松训练、肛门直肠协调性训练,直肠敏感性反馈训练。观察治疗前后C IC病人临床症状、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敏感性、心理测试的变化。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0.05);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较治疗前明显增高,模拟排便动作时肛门括约肌的剩余压明显降低(P〈0.05;P〈0.001;P〈0.001);直肠的初始感觉阈值、排便感阈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治疗后抑郁、焦虑分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变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及心理异常,恢复排便的生理功能,是治疗特发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戴志毅  易文全 《西部医学》2012,24(7):1282-1283,1285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门压力变化及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组)被纳入本研究,采用维迪胃肠肠动力检测和生物反馈仪行直肠肛门测压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并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60倒无排便异常患者(对照组)作为正常对照,接受直肠肛门测压。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剞反射域值均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后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显效45例,有效96例,总有效率约78.3%。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P〈0.05)。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直肠肛门压力异常,生物反馈治疗可通过改善直肠肛门压力异常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具有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的功能性肠病,其治疗多年来困扰着临床医生。国外报道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便秘,获得令人鼓舞的疗效,但至今国内尚未广泛开展。出口梗阻型便秘是功能性便秘的一种,是由于肛门直肠附近的组织或器官发生生理性改变导致的排便困难。为评估生物反馈治疗不同亚型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我们针对不同型的特点采取了不同措施与疗程并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生物反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Ⅲ专家委员会在近年研究基础上,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病的诊治标准进行了修订,将功能性便秘的出口梗阻型归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中,称为功能性排便障碍。功能性排便障碍包括盆底失迟缓和排便时直肠推进力不足所引起的排便困难。近年来认为脑-肠轴功能异常是也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等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CNS)与肠神经系统(ENS)的脑-肠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生物反馈治疗因无创伤、无毒副作用、安全有效被认为是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罗马Ⅲ专家委员会在近年研究基础上,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病的诊治标准进行了修订,将功能性便秘的出口梗阻型归入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中,称为功能性排便障碍。功能性排便障碍包括盆底失迟缓和排便时直肠推进力不足所引起的排便困难。近年来认为脑-肠轴功能异常是也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等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CNS)与肠神经系统(ENS)的脑-肠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生物反馈治疗因无创伤、无毒副作用、安全有效被认为是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杨继闽  邱胜民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5):138-139,141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治疗中的体会。方法对46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功能性便秘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肛管直肠测压检查。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增高(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邬怡怡  史久煜  李小平  JiandeDZChen 《浙江医学》2018,40(12):1343-1346,1350
目的比较自适应式生物反馈与固定式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疗效。方法纳入OOC患者120例,按患者来院就诊次序分成两组,其中奇数序列患者编入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偶数序列患者编入固定式生物反馈组,每组各60例。因失访及中途退出32例,最终88例OOC患者进入研究,其中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48例,固定式生物反馈组40例。完成8周的生物反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肛直肠功能(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肛管静息压、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矛盾性收缩和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临床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肛直肠功能和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患者较固定式生物反馈组患者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增加,矛盾性收缩减少,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减少,临床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上升(均P<0.05)。治疗后同组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矛盾性收缩和便秘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和肛管松弛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适应式生物反馈治疗OOC疗效优于固定式生物反馈。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07-109+113
目的 探讨吻合器经肛直肠切除术(STARR)联合耻骨直肠肌挂线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痔瘘便秘专科住院部收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68例,采用STARR联合耻骨直肠肌挂线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Wexner评分、排便时间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 患者术后Wexner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小、排便时间缩短;肛门直肠测压显示,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ARR联合耻骨直肠肌挂线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琴  苏秉忠 《医学综述》2009,15(22):3458-3460
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盆底肌电的异常。生物反馈技术使患者通过精细的仪器和指导有意识地控制自身活动,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随机试验表明,生物反馈治疗不仅有效,而且优于其他用药方式。该方法简便、无痛苦、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本文就功能性便秘的肛管动力学特点和生物反馈治疗的方法、适应证、疗效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盆底障碍性便秘患者临床便秘症状积分和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盆底障碍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5周,记录和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盆底障碍性便秘临床表现积分、肛门直肠压力及排便感觉.结果 60例患者生物反馈治疗总有效率为81.7%.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的排便次数、排便费力/排便困难、大便性状、排便时直肠/肛门阻塞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项目的积分降低(P<0.05);患者治疗后的直肠肛管压力差、肛管松弛率升高(P<0.05),力排时肛管残余压降低(P<0.05).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盆底障碍性便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排便时肛门肌肉和直肠肌肉的协调性,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灸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激泳  彭建民  邓金梅 《海南医学》2010,21(11):105-106
目的观察针灸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将60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前后做肛管直肠动力学检测。治疗组30例,采用电针于长强穴、次髎穴、中髎穴等穴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聚乙二醇4000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4周后嘱患者复诊做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肛管直肠静息压及模拟排便时肛管直肠压,两组间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不但能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而且对患者肛管直肠动力学亦有明显改善,用电针在长强、次髎、中髎等穴位治疗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是较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方法 采用肛门直肠测压方法检测189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静息压、缩榨压、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最大耐受容量指标及反常运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直肠肛门运动功能的异常,有32.2%的患者出现了排便时的反常运动.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异常,肛门直肠测压为便秘的分型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以及肛门直肠压力,评价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肛门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给予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53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生物反馈治疗,至少1个疗程后再行临床症状评分及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便秘症状评分显著降低,有效率83.00%;与治疗前相比,肛管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缩榨压、直肠最初感觉容量、初始便意感觉容量和最大耐受容量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肛门直肠动力异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人出口梗阻型便秘(OOC)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7 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OOC 组),另选取27 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检测,同时采用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及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评分,了解其精神心理状况,进而分析OOC 患者肛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与精神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①OOC患者SDS、SAS评分均高于健康志愿者[SDS(52.26±7.41)vs(40.04±6.11),P <0.05;SAS(51.89±8.08)vs(38.48±4.79),P <0.05],但OOC组SDS和SAS评分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OO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与抑郁、焦虑情绪的相关:SDS 评分、SAS 评分均与最大肛管静息压(MARP)、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初始感觉阈值、初始便意阈值及直肠最大耐受量呈正相关,与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率呈负相关。结论①OOC 患者存在抑郁、焦虑,且严重程度与肛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②焦虑、抑郁可能通过影响排便时肛门内外括约肌和盆底肌功能及使直肠敏感性下降、耐受性增高从而引起出口梗阻型便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