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董自亮  卢君蓉  高飞  郑勇凤  胡慧玲  傅超美 《中草药》2013,44(13):1756-1760
目的 研究芍药苷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芍药苷微囊,用Doehlert设计法对芍药苷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用HPLC法测定微囊在20 h内溶出的量并做释放度考察曲线,且采用电镜对其形态与粒径进行考察.结果 芍药苷微囊的囊材囊心比、搅拌速率及体系的pH值对微囊的包封率与载药量均有显著影响,当囊材囊心比为4.3∶1、搅拌速率为305 r/min、pH值为4.0时,制得的芍药苷微囊圆整光滑,无粘连,粒径均匀,包封率可高达83.81%,载药量为24.24%,囊径在200 μm以下,且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 复凝聚法制备芍药苷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微囊作为一种新兴剂型,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芷香豆素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白芷香豆素微囊,用Doehlert设计法对白芷香豆素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用UV法测定微囊在20h内溶出的量并作释放度考察曲线,且采用电镜对其形态与粒径进行考察。结果:白芷香豆素微囊的囊材囊心比、搅拌速度及体系的pH值对微囊的包封率与载药量均有显著影响,当囊材囊心比为4.3∶1、搅拌速度为355 r·min-1、pH值5.0时,制得的白芷香豆素微囊圆整光滑,无粘连,粒径均匀,包封率可高达77.74%,载药量为23.03%,囊径在200μm以下,且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复凝聚法制备白芷香豆素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提高胸腺肽的生物利用度,增强疗效,制备了胸腺肽乙基纤维素缓释微囊。方法用液中干燥法制备胸腺肽乙基纤维素微囊,正交设计法筛选其最佳制备工艺,Lowry法测定药物的含量,计算微囊的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药量。结果微囊粒径范围为30-80ym,平均粒径为52.64 tim,平均含药量为20.420h,平均包封率为81.64%,其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5.15387+35. 350 59t1/2(r=0.997,n=9),f1/2-80min,稳定性考察实验结果表明其稳定性较好。结论本法制备的胸腺肽乙基纤维素微囊粒径分布集中,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宋力  何盛江  平其能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23):1920-1924
 目的 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乙基纤维素作为囊材,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应用均匀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并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微囊,外形圆整光滑,分布均匀,不粘连,平均粒径为80~90 μm,包封率达83.16%,18 h体外释放百分率为96.1%。结论 优化条件下可制备的缓释微囊外观较好、包封率高,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3)
目的制备载高乌甲素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以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微乳液-离子交联法制备纳米粒。以包封产率和载药量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结果纳米粒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334 nm,在30 h内稳定。高乌甲素的包封产率和载药量分别为(35.34±0.94)%、(2.25±0.08)%。结论该工艺简便可靠,制备的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6.
丹参素微囊的喷雾干燥法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信胜  王建华  穆象山  周红英  李作凤 《中草药》2009,40(11):1732-1735
目的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丹参素微囊.方法 以包封率为指标,比较不同囊材的包封情况;以微囊产率为指标,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和设计确定喷雾干燥条件;对制备的微囊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 以PVA作为囊材,囊材与药物比例为3:1,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90℃,蠕动泵进样速率36 r/min,微囊包封率为85.0%,产率为56.1%,70%以上微囊粒径在6~12 μm.结论 制备丹参素微囊工艺合理,产品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黄酚微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酚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设计法对大黄酚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对制备的微囊进行体外释药、形态、稳定性研究。结果:用复凝聚法制备的大黄酚微囊,其囊心囊材比、搅拌速度及成囊温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当囊心囊材比为1∶4,搅拌速度为200 r.min-1,成囊温度为60℃时,包封率最高,囊径最小。结论:该法制备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与释药机制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的制备工艺和释药机制。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灯盏花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采用常用模型拟合探讨其药物释放机制。结果所得微囊的制备工艺简单,大小均匀,载药量大且药物含量均匀。结论利用复凝聚法制备灯盏花素海藻酸钙微囊方法简单,药物释放机制为骨架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壳聚糖修饰雷公藤多苷纳米粒(LMWC-TG-NPs),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 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LMWC-TG-NPs;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雷公藤多苷纳米粒(TG-NPs)处方,单因素试验考察壳聚糖(LMWC)修饰方式;以含20%乙醇的PBS (pH 7.4)为释放介质考察LMWC-TG-NPs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优化的处方工艺:以1.0% Poloxamer 188、80 mg PLA、12mL有机相、丙酮-乙醇(2∶3)制备TG-NPs混悬液,以与TG-NPs混悬液等体积的10% LMWC溶液修饰TG-NPs制备LMWC-TG-NPs;根据优化条件制备的LMWC-TG-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207.6±3.4) nm,多分散指数(PDI)为0.078±0.009 (n=3),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1.83±2.43)%、(10.70±0.37)%(n=3);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所制备的LMWC-TG-NPs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为后期研究其肾脏靶向和毒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妇炎康分散片的辅料处方优化及体外释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展红  张学农  周士俊 《中成药》2008,30(3):353-357
目的:优化妇炎康分散片的辅料处方,并考察最佳处方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崩解时间、硬度及片重为综合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筛选出妇炎康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同时,采用水溶液分散法及RP-HPLC法分别考察了最佳处方的分散均匀性和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最终确定优选处方的辅料比例为:10%微晶纤维素(MCC),4%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和12%交联聚微酮(PVPP);所制备的分散片的崩解时间(60±2)s,硬度(5.24±0.32)kg,平均片重(0.407±0.010)g;分散均匀性好、外观为较均匀的混悬液,沉降速率方程为:logF=-0.028-1.001×10-3t,沉降速率常数k=2.305×10-3min-1,并呈均匀分散;分散片体外释药参数为T50=3.0 min和Td=4.0 min,明显小于市售普通片的溶出参数T50=14.28 min和Td=16.62 min(P<0.01).结论:妇炎康分散片具有溶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速率快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选五味子的体外胃内仿生转化工艺。 方法: 以出膏率及五味子醇甲含量作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五味子水煎液质量浓度、水煎液与人工胃液的体积比、转化时间、转化次数、转化温度及转速对五味子体外胃内仿生转化工艺的影响。通过HPLC测定五味子醇甲含量。 结果: 五味子的最佳体外胃内仿生转化工艺为五味子水煎液质量浓度1.0 g·mL-1,水煎液与人工胃液体积比(1:1),转化温度37 ℃,溶出仪转速75 r·min-1,转化时间1 h,转化数1次。 结论: 优选的五味子体外胃内仿生转化工艺稳定可靠,为五味子人体代谢转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五味子药材品质的影响,优选五味子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阴干、晒干、不同温度热风烘干、不同温度真空干燥的方法对五味子鲜果进行处理,以木脂素类﹙五味子醇甲,戈米辛D,戈米辛J,五味子醇乙,当归酰戈米辛H,当归酰戈米辛Q,戈米辛G,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5-羟甲基糠醛(5-HMF)、总糖、总酸为指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电位滴定法,分析干燥后五味子中各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方法所得五味子药材均能达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五味子含量和水分的要求,采用真空热干燥五味子醇甲和木脂素总量最高,有害成分5-HMF含量较低;热风烘干五味子醇甲含量与真空烘干差别不大,但随着温度升高,五味子醇甲含量有所降低,5-HMF含量升高。结论:不同干燥方法对五味子品质有明显影响,就目前的实际生产情况,从成本、成分含量和实用性综合分析,五味子干燥可采用50℃烘干代替药典规定的晒干。  相似文献   

13.
熊果酸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备熊果酸脂质体,优化熊果酸脂质体的处方工艺,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摇瓶法考察熊果酸在不同pH介质中的油水分配系数;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熊果酸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熊果酸脂质体的处方工艺。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的特性。结果:熊果酸油水分配系数lgPo/w随pH增大而降低,且均>0.5,说明熊果酸具有较好的亲脂性。优选的处方工艺为载药量6 mg,磷脂-胆固醇2∶1,PBS摩尔浓度0.01 mol.L-1,超声时间3 min。制备的熊果酸脂质体透射电镜下呈球形或椭圆球形,平均粒径(223.7±68.4)nm,zeta电位-20.63 mv,包封率(89.85±1.66)%,48 h体外累计释放率>80%,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制备的熊果酸脂质体包封率高,体外释放性能良好,具有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4.
苦参碱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优选苦参碱凝胶剂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苦参碱含量,流动相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6:94),检测波长210 nm。利用动态透析法测定苦参碱凝胶剂体外释放率,以1,5,10 h累计释放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卡波姆-940用量、苦参碱用量、氮酮用量及凝胶pH对处方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卡波姆-940、苦参碱和氮酮用量分别为1.0,2.0,0.5 g,pH调节至6.8;苦参碱凝胶剂在1,5,10 h内的体外累计释放率分别为(10.17±0.35)%,(74.90±0.70)%,(94.53±0.74)%。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苦参碱凝胶剂具有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具有靶向性的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以粒径和PDI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考察溶液pH值、反应温度、壳聚糖和多聚磷酸钠的比例及质量浓度对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的影响;通过雷公藤甲素与壳聚糖的偶联比及雷公藤甲素、叶酸活性酯和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采用HPLC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温度25℃,溶液pH 3.5,壳聚糖-多聚磷酸3∶1,壳聚糖与多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均为0.3%,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约170 nm,粒子分散指数(PDI)约0.21。载药纳米粒的释放率于4 h后达平衡,最大释药率约68%。结论:按优选工艺制备的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质量稳定可靠,优选的工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葛根素微乳凝胶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备葛根素微乳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对葛根素微乳凝胶进行体外释放试验研究。结果:葛根素微乳凝胶在5 h内释放较快,6~24 h释放稳定。体外释放度经一级、零级和Higuchi方程3种常用的数学模型拟合,结果葛根素微乳凝胶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释放模型。结论:葛根素微乳凝胶体外释放性能良好,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质.方法:采用pH梯度结合薄膜分散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磷脂胆固醇比、药脂比、磷脂质量浓度、外水相pH对处方工艺的影响.采用透析法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放性质.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磷脂胆固醇比3∶1,药脂比1∶15,磷脂质量浓度30 g·L-1,外水相pH7.0.制备的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89.34%,平均粒径123.3 nm,Zeta电位-20.0 mV,24h累积释放率90.46%.结论:pH梯度结合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均匀,具有显著体外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8.
肝得宁片中五味子、女贞子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肝得宁片优化五味子、女贞子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五味子甲素转移率和得膏率为主要指标 ,结合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对超临界CO2 萃取法、醇提法、水煮法等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醇提工艺条件。结果 :3种提取方法以醇提法为佳 ,醇提工艺正交设计优化结果为 :乙醇浓度 90% ,回流次数2次 ,时间为1h ,溶媒用量为 6倍。结论 :本工艺稳定可行 ,可为提取五味子、女贞子生产工艺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生脉散中人参、麦冬和五味子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和过氧硝基(ONOO~-)生成体系,以离线方式分析生脉散中的人参、麦冬和五味子清除3种活性氧(ROS)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采用HPLC-鲁米诺-H_2O_2-发光强度(CL)和HPLC-鲁米诺-邻苯三酚-CL,HPLC-鲁米诺-ONOO~--CL联用技术在线分析生脉散中的人参、麦冬和五味子直接清除O_2~-·,H_2O_2和ONOO~-的作用,明确生脉散直接清除ROS的物质基础和抗氧化作用特点。结果:生脉散中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对于3种ROS具有直接清除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集中在亲水性部位,亲脂性部位成分直接清除ROS作用较弱。结论:通过3种ROS在线清除体系,明确了生脉散中人参、麦冬和五味子中直接清除ROS的成分,且直接清除ROS可能并不是生脉散的主要作用,为后期生脉散在心肌缺血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以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鞣花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机制,为该制剂的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测定鞣花酸含量,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23∶77),检测波长254 nm。以微球释放度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海藻酸钠、壳聚糖、氯化钙质量分数及海藻酸钠-药物质量比对鞣花酸微球处方工艺的影响,利用零级动力学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和Higuchi方程进行体外释放度拟合。结果:最佳处方工艺为海藻酸钠-鞣花酸(3∶1),海藻酸钠2%,氯化钙2%,壳聚糖0.1%;微球在48 h内平均释放度80.14%,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0.131t1/2-0.046 9(r=0.966 4)。结论:该处方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鞣花酸微球体外释放具有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