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护理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凤泰 《现代护理》2002,8(8):636-637
随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 ,SAH的再出血及其死亡率大大地减少了。而引起SAH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CVS)受到了研究人员日益的重视。近年对SAH性CVS的病因、预防、治疗的研究也不断有了新的进展 ,因此 ,对CVS的进一步认识对提高SAH的护理质量 ,降低SAH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尤其重要。1 SAH性CVS概况CVS也称颅内动脉痉挛 ,为脑底大动脉一支或多支由于动脉壁平滑肌的收缩或血管损伤引起血管形态学变化———管腔狭窄及管腔痉挛 ,严重者可造成脑…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微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 ,其病因 95 %以上均为脑血管畸形 (CVM)和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痉挛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30 %~ 90 % [1~ 3] ,常引起严重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 ,甚至导致脑梗死 ,成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3 ,4 ]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及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SAH后导致脑血管痉挛 (CVS)继发的脑缺血、脑血栓、疾病转归及药物治疗的选择等问题的认识均有了新的进展。1 CVS的特点1 1 CVS发生的部位 SAH后之CVS可发生于颅内动脉的各个部位 ,但以…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严重 ,脑血管痉挛 (VSP)则更是其严重并发症 ,死亡率、致残率极高 ,是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经CT确诊并作TCD检查的 30例SAH患者 ,观察了脑血流改变的情况 ,发现SAH继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 ,尽早处置可减少发生。1 资料和方法1.1病例  30例患者中 ,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2 2~ 72岁 ,平均 5 7.1岁。有高血压病史 5例 ,心脏病史 1例。 30例患者中 ,有 3例无明显头痛。其余 2 7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颈强、脑脊液为血性改变。全部患者均作头颅CT检…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观察崔其福板垣也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脑血管痉挛,预防性应用钙离子阻断剂和脑保护药可使脑缺血症状减少或减轻,并且临床上人为地使血压升高和增加循环血量也可以改善脑缺血的症状。尽管有上述疗法,...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 ,CVS)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 ,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动脉瘤破裂致SAH 70 %有CVS ,其中 2 0 %~ 30 %发展成症状性CVS ,出现迟发性神经损害。我们在CVS出现前及(或 )治疗过程中 ,严密观察 ,给予治疗及护理 ,使SAH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1 临床资料1995年 2月至 1997年 11月我们共收治SAH患者 6 4例 ,男 31例 ,女33例 ,2 6~ 78岁 ,平均 5 0 6 5岁。SAH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天麻熄风汤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02-01—2018-02-10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4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实施天麻熄风汤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以及常规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脑梗死发生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80.11±35.11)U/L、肌酸激酶(CK)(1 670.25±1 015.70)U/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天麻熄风汤与尼莫地平联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炎性反应、免疫反应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主要并发症 ,继发于严重脑血管痉挛的脑缺血、梗死是SAH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脑血管痉挛的成功预防与治疗对于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 ,虽经多方面研究 ,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各种文献报道 ,脑动脉周围的血凝块分解代谢产物促使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脑动脉壁继发的以炎症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使脑血管痉挛程度进一步加重。本文综述了炎性反应及免疫反应与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的关系。1 脑血管痉挛中炎性反应的作用Neal等首次提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  相似文献   

8.
赵纯雁  李志伟 《临床荟萃》2002,17(8):447-448
本文结合我科 1995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收治的 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的患者 ,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 ,观察对脑血管痉挛 (DCVS)脑积水的预防治疗作用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科的住院患者 ,均经头颅CT证实为SAH。有下列之一者不入选 :①中~深度昏迷伴上消化道大出血者 ;②瞳孔不等大呼吸不规则者 ;③病程超过1周 ,脑脊液黄变者。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 0例 ,男性 30例 ,女性 10例 ,年龄 4 3~ 6 8岁。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吴荣东  刘振华 《临床荟萃》2001,16(22):1049-1051
脑血管痉挛 (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率高达 16 %~ 6 6 % [1] ,是SAH患者病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SAH后CV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 ,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SAH后CVS有了新的认识 ,并在治疗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现综述如下。1 药物治疗1.1 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 SAH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Ca2 + 大量内流 ,激活一系列生物反应 ,引起平滑肌兴奋收缩是SAH后CVS的主要理论之一[2 ] 。钙通道阻滞剂正是通过抑制这一过程达到解除血管痉挛的目的。目前公认治疗效果较…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并发症,也是SAH致死主要原因。近年来关于内皮素(ET)在SAH后CVS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对近期住院的SAH病人血浆和脑脊液中ET含量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并对ET与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和脑脊液净化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不同治疗作用及二者合用时的作用。方法:经CT证实的112例t-SAH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独尼莫地平治疗组)38例,B组(脑脊液净化组)34例,C组(尼莫地平合用脑脊兴净化综合治疗组)40例。治疗前后分别予以经颅彩色多普勒(TCD)、CT及腰穿检查,观察各组治疗后出血吸收速度、临床症状改善及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结果:治疗中,B组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脑梗死发生率高于A、C组(P〈0.05)。治疗1周时B、C组的脑脊液外观及压力正常或基本正常率高于A组(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优于A、B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合并脑脊液净化对t-SAH患者具有良好的协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因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兔复制动物模型,经颅多普勒监测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实验前后检测外周血IL-2活性。结果实验组动物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达84.62%;实验第7天实验组外周血中IL-2活性较实验前显著增高(P<0.01)。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中确有免疫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严重并发症,是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治脑血管痉挛(CVS)及DCVS,近1年多来,我科对SAH患者应用恒速泵持续静脉推注尼莫地平注射液1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47~79岁,平均59.4岁。全部病例符合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SAH诊断标准[1],并头颅CT证实。DCVS的诊断依据为(1)SAH病人症状好转后再度加重。(2)意识障碍呈波动或进行性加重。(3)出现神经系统的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一种常见并发症 ,常引起严重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目前 ,伴发血管痉挛的病理发生和基因表达了解甚少。有关其治疗方法很多 ,但均不大理想 ,现就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30%~9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在出血后会发生脑血管痉挛并发症。脑血管痉挛极易造成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动脉瘤破裂性SAH后CVS约有半数并发神经功能障碍或死亡[1]。其诊断主要依靠脑血管造影证实 ,这是一种有利的检查方法。目前尚无实验室指标 ,近来国外已有多篇关于CVS时内皮素 1(ET1)升高的报道。因此 ,我们检测了SAH有无CVS的血浆和脑脊液(CSF)的ET1。探讨是否可以作为CVS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实验组(SAH组):我院1995~1999年住院的SAH病人32例。发病在48h之内 ,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97年1月~1999年12月使用脑神经生长素(CNG)治疗脑卒中1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治疗组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36~78岁,平均60.5岁。全部病例均经腰穿及CT检查确诊,脑出血30例,脑血栓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0例,脑栓塞10例。对照组为同期收住的患者,随机抽取98例,其中男52例,女46例,两组资料从病种、病情、年龄均有可比性。1.2方法全组病例经脱水、支持疗法对症治疗,SAH加用止血及防止脑血管痉挛药,脑出血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继发性SHA31例和原发性SAH29例,间隔2-3日置换1次,可置换2-5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疗法能降低原发性SAH和继发性SAH的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清除脑血管内活性物质,防止脑血管痉挛,减少蛛网膜粘连,降低病死率,且未见脑疝及其他不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迟发性脑血管痉挛3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30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被广泛应用于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本文就其护理要点做一归纳。一、药理作用:尼莫地平是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口服生物效能较低(2.7~27.8%),半衰期短(2h),高度蛋白结合(98~99%),肝脏代谢。其扩血管作用比硝苯吡啶大4~6倍,且有很强的脂溶性,因此对脑血管有特异选择性。二、药物疗效:许多研究证明,尼莫地平能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组127例病例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所致的死亡和严重神经缺损,尼莫地平组为19%,对照组为49%,死亡率下降82%,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英国55例尼莫地平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试验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发病率,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