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背景:随意皮瓣移植后易发生皮瓣静脉淤血,甚至坏死,临床与动物实验证明水蛭素能够提高淤血皮瓣的成活率。目的:观察水蛭素对大鼠随意皮瓣淤血模型成活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背部设计随意皮瓣10cm×3cm制成淤血模型,随机分为天然水蛭素组、重组水蛭素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皮下注射5U天然水蛭素、5U重组水蛭素和生理盐水。术后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量,计算皮瓣成活率。结果与结论:天然水蛭素组与重组水蛭素组皮瓣成活率比对照组高(P<0.05)。天然水蛭素组与重组水蛭素组比对照组新生毛细血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多(P<0.05),且天然水蛭素组最多。提示天然、重组水蛭素均能够促进随意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有利于新生血管的生成,能够提高随意皮瓣的成活率,且天然水蛭素效果优于重组水蛭素。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意皮瓣移植后易发生皮瓣静脉淤血,甚至坏死,临床与动物实验证明水蛭素能够提高淤血皮瓣的成活率。目的:观察水蛭素对大鼠随意皮瓣淤血模型成活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30只背部设计随意皮瓣10cm×3cm制成淤血模型,随机分为天然水蛭素组、重组水蛭素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皮下注射5U天然水蛭素、5U重组水蛭素和生理盐水。术后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mRNA表达量,计算皮瓣成活率。结果与结论:天然水蛭素组与重组水蛭素组皮瓣成活率比对照组高(P〈0.05)。天然水蛭素组与重组水蛭素组比对照组新生毛细血管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多(P〈0.05),且天然水蛭素组最多。提示天然、重组水蛭素均能够促进随意皮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有利于新生血管的生成,能够提高随意皮瓣的成活率,且天然水蛭素效果优于重组水蛭素。  相似文献   

3.
背景:一般认为天然水蛭素能够提高淤血皮瓣的成活率与其抗血栓、抗凝血酶有关,但其抗炎、抗氧化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晰。重组水蛭素效果与天然水蛭素的差异也未有深入研究。目的:探索天然、重组水蛭素对大鼠随意皮瓣淤血模型存活保护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背部设计随意皮瓣10cm×3cm制成淤血模型。皮瓣随机分为天然水蛭素组、重组水蛭素组和对照组,均于术后即刻、第3,5天注射在距皮瓣末端1.5cm和3.0cm处分别注射5U天然水蛭素、5U重组水蛭素和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观察术后第7天的皮瓣成活率、皮瓣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内皮素水平。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天然、重组水蛭素组皮瓣成活率高,皮瓣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增多,内皮素、丙二醛水平减少。且天然水蛭素效果优于重组水蛭素。说明水蛭素能够提高随意皮瓣的成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减低皮瓣的坏死率、丙二醛、内皮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背景:一般认为天然水蛭素能够提高淤血皮瓣的成活率与其抗血栓、抗凝血酶有关,但其抗炎、抗氧化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晰。重组水蛭素效果与天然水蛭素的差异也未有深入研究。目的:探索天然、重组水蛭素对大鼠随意皮瓣淤血模型存活保护机制。方法:Wistar大鼠30只,背部设计随意皮瓣10cm×3cm制成淤血模型。皮瓣随机分为天然水蛭素组、重组水蛭素组和对照组,均于术后即刻、第3,5天注射在距皮瓣末端1.5cm和3.0cm处分别注射5U天然水蛭素、5U重组水蛭素和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观察术后第7天的皮瓣成活率、皮瓣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内皮素水平。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天然、重组水蛭素组皮瓣成活率高,皮瓣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增多,内皮素、丙二醛水平减少。且天然水蛭素效果优于重组水蛭素。说明水蛭素能够提高随意皮瓣的成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减低皮瓣的坏死率、丙二醛、内皮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体外评价生物活性分子共价包被镍钛金属片后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10在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药理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镍钛合金片(镍含量55.3%~55.6%,钛含量43.5%~44.2%,厚度0.05cm,激光切割为0.5cm×0.5cm);壳聚糖(脱乙酰度90%,Mr200000);肝素、重组水蛭素。实验分组:①实验分4组:未包被组、壳聚糖组、壳聚糖/肝素组、壳聚糖/重组水蛭素组。将壳聚糖、肝素(1g/L)和重组水蛭素(20mg/L)用共价化学交联法包被于镍钛金属片单面。②溶血实验:将各组样品加0.2mL稀释血液和10m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分别用10mL蒸馏水和10mL生理盐水各加0.2mL稀释血,与样品同样操作。③人全血动态接触实验:各组镍钛合金片分别放入10mL新鲜的人全血后行扫描电镜检查,并检测血常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凝血3项(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④内皮细胞种植、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传代后,植入每孔已放入1片镍钛金属片的24孔板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形态。⑤免疫荧光标记:Fn免疫荧光染色(红色激发波长510nm)观察细胞生长和黏附情况,Ki67免疫荧光标记(绿色激发波长510nm)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实验评估:①各组血液样本溶血率。②各组人全血接触实验后血液样本血细胞计数和凝血活性。③扫描电镜下各组人全血接触实验后镍钛金属片表面形态。④倒置显微镜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⑤荧光显微镜下镍钛金属片表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黏附情况。⑥荧光显微镜下镍钛金属片表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情况。结果:①溶血率:各组镍钛金属片溶血率均小于1.7%。②血细胞计数和凝血活性:各组接触血液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与未接触血液无差别;壳聚糖/重组水蛭素组与壳聚糖/肝素组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值较未包被组和壳聚糖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壳聚糖/重组水蛭素组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值较壳聚糖/肝素组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③扫描电镜下各组人全血接触实验后镍钛金属片表面形态:镍钛合金片表面有纤维蛋白黏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顺序依次为壳聚糖组>未包被组>壳聚糖/肝素组>壳聚糖/重组水蛭素组。④倒置显微镜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72h孵育,见各组镍钛金属片边缘细胞生长、移行良好,无细胞变形。⑤荧光显微镜下镍钛金属片表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黏附情况:利用Fn免疫荧光标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镍钛金属片表面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和生长顺序如下:壳聚糖组>未包被组>壳聚糖/重组水蛭素组>壳聚糖/肝素组。⑥荧光显微镜下镍钛金属片表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情况:利用Ki67免疫荧光标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镍钛金属片表面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顺序如下:壳聚糖组=未包被组>壳聚糖/重组水蛭素组>壳聚糖/肝素组。结论:壳聚糖/肝素与壳聚糖/重组水蛭素包被镍钛金属后具有良好抗凝血活性,但壳聚糖/重组水蛭素与壳聚糖/肝素相比更有利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两种低分子肝素应用方法在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挽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的皮瓣移植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对淤血区小切口放血,观察组在淤血部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做小切口淤血放血,2组患者均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 h凝血酶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后1 d,5 d,7 d肿胀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皮瓣坏死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患者在淤血部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并进行小切口淤血放血治疗,能降低静脉危象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扩张皮瓣淤血的问题一直是整形外科的难题,以往的方法都存在应用上的局限.相关研究表明,脂肪来源干细胞可通过促进血管的增生的方法延长扩张淤血皮瓣的成活长度.目的:尝试用兔脂肪来源干细胞来解决扩张皮瓣淤血问题.方法:20 只新西兰大耳白兔均制作兔耳扩张皮瓣淤血模型,10 mL 扩张器在耳背皮下植入,定期注水,于第20天取出扩张器,形成扩张淤血皮瓣.一侧淤血皮瓣下注射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作为实验组,另一侧淤血皮瓣下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于注射后第2周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并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和 CD3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血管生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皮瓣成活的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 CD34 染色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脂肪来源干细胞可以增加血管的发生,改善皮瓣淤血情况,从而提高扩张皮瓣的成活长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进后的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及按压时间对皮下注射部位出血的影响。方法:将42例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1例,分别采用传统注射法和改进注射法,每种注射法又根据注射后按压时间的不同分为3 min、5 min、10 min组,通过对照研究,观察两种注射方法在不同按压时间下,局部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局部淤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 min按压组出血面积5 min、10 min组(P0.01)。结论:改进注射方法有利于减轻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部位出血,且出血程度与按压时间有关,3 min按压的出血程度明显高于5 min和10 min按压,由5 min增至10 min按压不能有效减轻出血,且时间过长患者不易坚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联合水蛭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术后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水蛭、低分子肝素+水蛭+低频脉冲进行预防血栓治疗。比较各组术前、术后的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彩超结果及下肢消肿时间。结果:对照组和水蛭组下肢肿胀开始消退时间分别为5.2±1.4d和5.4±1.3d,低频脉冲+水蛭组下肢肿胀开始消退时间为3.6±0.9d,低频脉冲+水蛭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 (P<0.05);低频脉冲+水蛭组下肢肿胀的消除速度要明显快于其他两组 (P<0.05); 低频脉冲+水蛭组术后7 d 股静脉血流速度要快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与水蛭组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第7天PT、APTT 均要短于术前(P<0.05),但均处于正常范围之内。结论:低频脉冲联合水蛭能够安全、有效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2组常规应用硝酸异山梨酯、肠溶阿司匹林,根据病情选用!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及灯盏花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67.5%,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显著降低(P<0.01 ̄0.05);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1);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显著(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用灯盏花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大鼠背部超长原位回植皮瓣成活:人参皂甙Rb1影响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国内外将人参皂甙Rbl应用于心、脑、肺、肾及肝损害的保护与治疗的报道较多,但是将人参皂甙Rbl用于皮瓣的研究还未见报道.目的:观察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bl对大鼠背部超长宽比例随意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于大鼠背部设计制备蒂部在尾部的超长皮瓣80 mmx20 mm(长宽比4:1),原位回植.术中即刻、术后第1-5天腹腔注射2 mg/kg人参皂甙Rbl生理盐水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1 d取材测定皮瓣一氧化氮和丙二醛含量,术后10 d测定皮瓣存活率,取皮瓣近、中、远段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 d实验组皮瓣一氧化氮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0 d,实验组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户<0.001 o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纤维增生较对照组明显.结果提示罔手术期腹腔注射人参皂甙Rbl能明显改善大鼠皮瓣血供,提高皮瓣的成活面积和成活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内皮细胞分泌释放NO、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促进皮瓣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川芎嗪有清除氧自由基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涉及各种脏器,但对川芎嗪在皮瓣移植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报道甚少.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腹部皮瓣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途径.方法:纳入24只健康SD大鼠,制备腹蹙浅动脉为蒂的轴型缺血再灌注皮瓣.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皮瓣无缺血再灌注过程:模型对照组于造模前30 min给予生理盐水4 mL/kg:川芎嗪组造模后再灌注即刻给予川芎嗪4 mL/kg腹腔注射.模型对照组及川芎嗪组在皮瓣形成即刻、缺血8 h、再灌注1 h,假手术组在皮瓣形成即刻、术后8,9 h,取皮瓣中远处组织,测定组织匀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缺血8 h、再灌注1 h,模型对照组皮瓣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0.01),川芎嗪组皮瓣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0.01).再灌注1 h,模型对照组皮瓣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川芎嗪组皮瓣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川芎嗪组皮瓣超微组织结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轻.提示川芎嗪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黏附,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保护内皮细胞,拮抗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表明使用生长因子直接或间接刺激新生血管形成可以促进皮瓣远端缺血部分的成活。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对家兔侧腹制作跨区轴型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取24只健康家兔制作侧腹壁跨区轴型皮瓣,随机分组:实验组术前5d皮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对照组术前5d皮内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空微球悬浊液,空白对照组术前5d皮内注入生理盐水。5d后掀起皮瓣原位缝合。结果与结论:①皮瓣成活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②皮瓣组织学变化:实验组新生血管增生明显,以毛细血管为主。③CD3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实验组新生血管大量形成,平均血管数目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表明术前5d局部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球可促进皮瓣新生血管形成,增加皮瓣血运,促进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超长随意皮瓣成活中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方法 应用Wistar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动物模型,以自身对照,于术后第1天实验组t次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66.7 μg,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5 ml,连续观察皮瓣成活面积、皮温和成活率,以及应用激光和光导纤维技术测量不同时间的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流容积的变化.结果 断蒂后实验组皮瓣成活面积为(7.12±1.54)cm2,成活率为(92±5)%,对照组分别为(5.23±0.19)cm2与(69±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 h,实验组中部和尾部的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容积和皮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蒂部的血流速度亦有显著增加(P<0.05);3 d后,实验组皮瓣蒂部的血流容积值和皮温比对照组高;至术后7 d,大多数观察(皮瓣存活)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非常显著(P<0.01).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能通过增加皮瓣的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血流容积来提高超长随意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护理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恢复和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实验组6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加压包扎皮辩护理,实验组采用不加压皮瓣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前3 d引流量、拔管天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愈合、皮肤损伤程度及舒适度评分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术后拔管天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切口1期愈合的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术后前3 d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患者术后24 h及72 h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术野以外皮肤红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皮肤水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加压的皮辩护理可取得与传统加压包扎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感觉舒适、便于观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2次注血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 2次注血的方法建立鼠脑血管痉挛模型。方法 :2 1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一次注血组、二次注血组 ,分别经额钻孔沿蛛网膜下腔插导管于Willis环处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 15 0 μl、一次注血组注入自体血 15 0 μl、二次注血组在 1次注血后2 4h再次注入 10 0 μl。结果 :①大体观察 :2次注血组开颅取脑见大量血液积聚于Willis环处 ,大脑前中动脉、基底动脉均被陈旧性血凝块包裹 ,前颅窝底、蝶鞍及后颅窝处均有陈旧性血凝块残留 ;一次注血组有陈旧性血凝块 ,但量较少 ,对照组无异常。②rCBF测定 :一次及二次注血组rCBF值均较对照组低 (P <0 .0 1) ;二次注血组与一次注血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③微血管形态学观察及图象分析 :一次注血组血管总面积和血管数较对照组降低 (P <0 .0 1) ,而平均血管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二次注血组血管总面积、平均血管面积均与对照组和一次注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一次注血后微血管开放减少 ,二次注血后发生脑血管显著痉挛。 2次注血可制成恒定的鼠脑血管痉挛模型。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丹参被认为有防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16):对照组:不进行灌注干预;缺血再灌注组:术前3d至术后5d,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kg;丹参组:将生理盐水换为等量的丹参注射液。在大鼠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缺血再灌注模型上,分别测定皮瓣组织中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细胞间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含量,并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观察皮瓣成活率。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组、丹参组于再灌注后2,8,24h,对照组于术后10,16,32h,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值以及核因子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均呈现出:缺血再灌注组〉丹参组〉对照组(P〈0.01)。皮瓣成活率为:缺血再灌注组〈丹参组〈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丹参可能通过抑制核因子κB激活环形炎症反应通路及自身即具有的抗氧化、提高机体总体抗氧化的能力,减轻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皮瓣成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9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7例应用简易负压引流瓶进行腋窝、胸骨旁双负压引流,不用加压包扎;对照组52例采用传统的皮瓣加压包扎加腋窝负压引流,对两组术后负压引流的引流量及皮瓣下积液、皮瓣坏死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前3d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皮瓣坏死、皮瓣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简易负压引流瓶双管引流法,比加压包扎单管引流法引流更充分,可明显降低皮瓣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