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纳米炭为载体的淋巴靶向化疗对结肠淋巴结内转移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术前通过CT判断有或可能有淋巴转移的45例结肠癌病例随机分为:淋巴化疗组23例,术前72~48 h在纤维结肠镜下,将纳米炭-氟尿嘧啶(CNP-5-FU)混合液多点注射于距肿瘤边缘约1.0 cm的正常结肠黏膜下.常规行结肠癌根治手术,术后整理切除标本,淋巴结分组,将取到的淋巴结分成2份,深低温冰箱保存备用.对照组22例,常规行结肠癌根治手术和标本整理,淋巴结保存同淋巴化疗组.术后对两组有淋巴转移的病例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淋巴结内转移癌细胞的凋亡率,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检测淋巴结内转移癌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淋巴化疗组和对照组淋巴结内转移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36±2.89)%和(1.40±0.40)%,淋巴结内转移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2.84±3.14)%和(13.25±2.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载药纳米炭能够靶向性进入淋巴结内,有效诱导淋巴结内转移癌细胞的凋亡,对淋巴结转移灶具有直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数目对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符合筛选标准的148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按照淋巴结转移数目进行分组:N0组(0枚)91例、N1组(1~3枚)41例、N2组(≥4枚)16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比较3组术后3年生存率,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用χ2检验进行两两比较术后3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死亡率情况。结果 N0、N1、N2 3组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88.1%、71.4%、61.1%,3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N0、N1、N2 3组的总体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1,0.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数目是结肠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明显比有淋巴结转移者好。  相似文献   

3.
背景:磁性载药微粒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能实现定向治疗作用,减少全身毒副作用,同时作为缓释载体,能减少药物的频繁给药,达到有效治疗目的.目的:制备5-氟尿嘧啶的磁性纳米粒,评价微球性能.方法: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作为壁材,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Span80为乳化剂,液体石蜡为分散介质,乳化-复凝聚法制备磁性纳米粒.并从外观、稳定性、磁响应性、结构、溶胀实验及体外释放实验等多方面考察纳米粒性能.结果与结论:所制5-氟尿嘧啶的磁性纳米粒形态良好,均匀圆整,分散性较好,粒径在100~300 nm,具有较好稳定性和磁响应性.考察Fe3O4用量的影响,发现随着Fe3O4用量的增加,磁响应性增强,但载药量下降.红外谱图说明微粒中包裹磁性物质Fe3O4,及5-氟尿嘧啶与壁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将5-氟尿嘧啶磁性纳米粒分别浸渍在蒸馏水,0.9%NaCl溶液和磷酸盐缓冲液(pH=7.4)中,结果蒸馏水吸水速度最快且溶胀率最大,磷酸盐缓冲液(pH=7.4)吸水程度最小且溶胀率最小.微粒的缓释性能良好,50 h内释放的药物占总含药量的53.2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及结肠癌5-氟尿嘧啶(5-Fu)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用HT-29结肠癌细胞株,按照HT-29细胞的培养液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5-Fu培养组、5-氨基咪唑-4-甲酰胺核苷酸(AICAR)培养组、5-Fu+AICAR培养组。用westein blot法测定各组中P-ACC和COX-2的表达,并分别于培养6、12、24小时分析5-Fu培养组和5-Fu+AICAR培养组中P-ACC和COX-2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用MTT法检测12、24、48小时各组细胞的存活率。结果5-Fu组作用后COX-2蛋白上调,AICAR致P-ACC表达后,可下调COX-2蛋白的表达;5-Fu联合AICAR可降低细胞存活率。结论AMPK的激活可能下调COX-2表达,并可能提高以5-Fu治疗为基础的结肠癌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哨兵淋巴结活检(SLNB)预测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方法使用亚甲蓝对42例结肠癌患者进行SLNB,随后行标准的结肠癌根治术。哨兵淋巴结阴性患者进行连续切片病理检测。结果SL-NB成功率为80.95%,敏感度为97.06%,特异度为100%,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率为95.45%,假阴性率为4.55%。结论利用亚甲蓝淋巴定位方法进行的SLNB可以准确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SLN连续切片、HE染色检测有助于提高SLNB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载药纳米炭对小鼠结肠癌转移模型进行淋巴化疗,探讨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爪垫接种小鼠结肠低分化腺癌Colon26细胞悬液的方法,建立小鼠结肠癌淋巴结转移模型.将成功制备的40只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爪垫肿瘤处皮下分别注射5%葡萄糖溶液(A组)、纳米炭-氟尿嘧啶混合液(B组)、纳米炭-奥沙利铂混合液(C组),纳米炭-氟尿嘧啶混和液及纳米炭-奥沙利铂混合液联合用药(D组).观察小鼠爪垫注射部位局部一般情况,给药48小时后处死小鼠,取爪垫肿瘤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癌细胞凋亡率;同时取腘窝淋巴结,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检测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注射药物后各组小鼠无死亡,爪垫注药部位无溃疡及坏死;B、C组和D组小鼠腘窝淋巴结黑染.B、C组和D组爪垫癌细胞凋亡率和腘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指数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与B、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载药纳米炭能够靶向性进入淋巴结内,并在局部滞留,能诱导种植肿瘤及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凋亡,纳米炭载氟尿嘧啶与纳米炭载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有协同增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郭少燕  王蝉华  韩圆  陈雪琳 《全科护理》2012,(33):3129-3130
摘要:[目的]观察洛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在鼻咽癌病人中的临床护理。[方法]从用药前准备、给病人药物的方法、药物不良反应和护理4个方面加强对鼻咽癌的临床护理。[结果]本组30例病人中,25例用后无严重不良反应,5例用后出现血液毒性反应,血小板减少,但是经过悉心护理,症状明显好转。[结论]洛铂联合5-氟尿嘧啶化疗在治疗鼻咽癌中副反应小、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5-氟尿嘧啶(5-FU)联合热疗诱导人肝癌细胞株(SS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凋亡率及其对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旨在为肝细胞癌的综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对SS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及凋亡率,电子显微镜检测亚细胞结构改变.结果 单纯热疗组、5-FU组及联合组对SSMC7721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8.4%、28.3%和52.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细胞凋亡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细胞核染色质趋边凝集、线粒体肿胀.结论 5-FU联合热疗能显著提高SS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抑制SSMC7721细胞G1期向S期转化进程,诱导SSMC7721细胞凋亡及亚细胞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35例使用Baxter泵持续静脉输注氟尿嘧啶(5-FU)化疗患者常见副作用及护理措施。常见的副作用有静脉炎、口腔溃疡、腹泻等,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认为早期发现预防Baxter泵持续静脉输注氟尿嘧啶(5-FU)化疗患者副反应,有助于顺利完成化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索拉非尼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入组标准为Child-Pugh分级为A~B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 活动状态(PS)评分为0~1分、无肿瘤治疗史且不适合局部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具体治疗方案为:索拉非尼 400 mg,2次/d,口服,第1~14天;5-氟尿嘧啶 200 mg/m2,1次/d泵入,第1~14天;每3周为1个周期.结果 根据研究对象入组标准,共计39例患者入组,其中ECOG PS评分0分患者29例,1分患者10例;Child-Pugh A级患者36例,B级患者3例.1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18例患者达到疾病稳定;入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6.2个月;中位疾病进展生存期为8.0个月(95%CI=5.7~10.4);中位总生存期为13.7个月(95 % CI=9.5~17.9).结论索拉非尼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肝癌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控制率,显著延长患者疾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分析乳腺癌MRI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前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1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哨淋巴结结转移41例,腋窝淋巴结转移34例,无转移42例;对患者行乳腺癌MRI扫描检查;绘制ROC曲线分析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MRI影像学检查的短长径比低于无转移者,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高于无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患者环形强化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乳腺癌MRI影像学特征联合应用预测前哨淋巴结模型为Log(P)=-0.602×短长径比+0.675×rADC-0.754×环形强化+0.895;乳腺癌MRI影像学特征联合应用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模型为Log(P)=-0.685×短长径比+0.712×rADC-0.695×环形强化+0.794;短长径比、rADC、环形强化三指标联合应用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短长径比、rADC、环形强化三指标联合应用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乳腺癌MRI影像学特征与前哨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且MRI影像学特征联合应用可显著有效预测前哨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3.
Constrictive bronchiolitis (CB) is a rare disease with unclear etiology. We report a 37-year-old female with CB who developed progressive dyspnea and cough after completing a course of 5-fluorouracil (5-FU) for colon cancer. The patient had evidence of irreversible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and lung biopsy showed typical findings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submucosal thickening and obliteration of bronchiole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of CB after treatment with 5-FU.  相似文献   

14.
<正>胸肌间淋巴结(interpectoral nodes,IPNs)接受胸大小肌及乳腺后部的淋巴回流。有研究[1-2]表明乳腺癌可以发生IPNs转移,因此预知IPNs是否发生转移对临床分期及术式选择有重要意义。本组总结我院治疗的95例乳腺癌患者胸肌间淋巴结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照情况,旨在探讨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IPNs转移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随机选取临床明确诊断为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远端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淋巴结清扫方式的选择。方法 257例远端胃癌的患者,观察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的淋巴结清扫方式为D1术(24例)、D1+清扫术(66例),D2清扫术(167例),分析淋巴结清扫方式的合理性。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0.35%(78/257)。肿瘤局限于黏膜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比率为2.3%,明显低于肿瘤位于黏膜下的患者(18.64%,χ~2=15.983,P0.001)。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至肌层后,淋巴结转移的比率明显增加。当肿瘤侵犯至浆膜时,第3站淋巴结已出现明显转移(第2组5.88%,第4sb组3.70%,第10组8%)。结论对于局限于黏膜内的远端胃癌患者,D1清扫术即可;对于浸润肌层或更深层的远端胃癌可行标准D2清扫术;但对于位于黏膜下的远端胃癌,需要扩大D1+清扫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颈部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检查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学检查确诊本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153枚,未转移533枚,中央区淋巴结转60.13%;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增强CT诊断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3.61%,诊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89.26%;增强CT显示本组患者颈部转移淋巴结平均短径高于未转移淋巴结(8.91±2.62 mm vs 8.02±2.51 mm),转移与未转移淋巴结短径>10 mm、明显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变、病灶内钙化及周围组织侵犯数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增强CT对甲状腺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低于颈侧区淋巴结,建议结合超声或MRI检查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胃癌患者共129例,分为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02例)和阳性组(27例),淋巴结清扫的方式包括D1和D2清扫术,收集所有纳入对象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除TNM分期外,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和阳性组在性别构成比、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D2清扫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D1清扫术(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中,采用D2清扫术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高于D1清扫术(P均0.05)。在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中,D1清扫术和D2清扫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胃癌在无法准确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时,应首选D2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乳腺科收治的94例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拟接受4~8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颈超声检查在鼻咽癌及其颈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T作为参照,对4例病理已确诊为鼻咽癌的住院患者进行鼻咽部和左右侧颈部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检查时头略向对侧倾斜,以腮腺及咽旁间隙作为透声窗,取下颌角和乳突间的耳垂下斜横断面和下颌骨升支旁的斜冠状切面显示鼻咽部,测量病理情况下鼻咽部软组织的厚度或肿块的范围,观察其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然后再用高频探头检查左右侧颈部,并对肿大的淋巴结测量记录。结果4例患者显示6个病灶,其中单侧病灶2例,双侧病灶2例。病灶中低回声4个,中等回声2个,实质性回声6个,夹杂液无回声区1个;声像图表现鼻咽部软组织增厚4个,鼻咽部肿块2个;超声提示4例颈部淋巴结均肿大。结论经颈超声扫查可观察到鼻咽癌相应的鼻咽部软组织异常增厚或肿块的声像表现,有助于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