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近期疗效 ,并探讨其方法学。方法 31名HOCM患者接受PTSMA治疗 ,6例采用心肌声学造影监测判断消融靶血管。结果 3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TSMA治疗 ,患者术前平均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71.6±25.7)mmHg,术中球囊充盈15min后为 (29.1±15.6)mmHg,消融术毕为 (21.6±7.7)mmHg,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 (均P<0.05) ;临床状况显著改善18例 ,明显改善9例 ,改善不显著4例 ;1例患者发生迟发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经积极药物处理后传导阻滞消失 ,无死亡和需行永久性起搏治疗者。 结论 PTSMA手术是HOCM患者一项有效、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 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HOC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 5例 HOCM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结果 :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终左心室与主动脉压阶差 ( LVOTC)由 ( 72± 2 3) mm Hg下降至术后的 ( 36± 2 3) mm Hg。术后 1 0 d测定 UCG,提示室间隔厚度 /左心室后壁厚度比值下降 0 .7± 0 .42 ,左心室流出道内径平均增加 ( 5 .1± 4.2 ) mm。 2例术中出一过性 度房室传导阻滞 ( AVB) ,2~ 1 0 min内均自行恢复。 2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且出院时心电图仍遗留。 PTSMA术后住院期间 ,5例病人均无晕厥、心绞痛发作 ,心悸、气短及胸闷症状均明显减轻 ,听诊心脏杂音均较术前减轻 ~ 级 ,心功能恢复 ~ 级。结论 :PTSMA是治疗 HOCM的一种新的介入技术 ,其临床近期疗效满意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PTSMA)方法治疗的6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近期疗效观察。方法:6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8.6±12)岁;病程(1~7)年,采用RAO 15°~45°体位投照下,确定靶血管后,向球囊导管中心腔内注入无水酒精,均放置临时起搏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以及LVOTG的变化,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术中消融第一间隔支者4例,消融第二间隔支者2例。术中有1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均为一过性;随访观察6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无晕厥及心绞痛复发;经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观察,均无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出现,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原先肥厚的室间隔心肌变薄,搏动减弱,LVOTG下降,SAM现象消失,左室射血分数提高。结论: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可使室间隔变薄,压力差降低,左室流出道梗阻减轻,患者术后的症状、体征以及超声心动图表现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这表明PTSMA是一种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隆福  陈晓敏 《宁波医学》2000,12(11):510-511
  相似文献   

6.
2002年10月,我科采用经皮穿刺经冠状动脉内行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成功地治疗了1例重症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根据左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本病常有明显的家族史。常为青年人猝死的原因。部分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只是在体检中发现,大部分患者有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室间隔化学消融术(alcohol septal ablation,A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15年1月行ASA的成年(≥18周岁)HOCM患者44例.术中实时监测静息和激发状态下的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gradient,LVOTG),并于术后3d,1、3、6、12、24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室间隔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反流程度、左房和左室容积、估测静息状态下LVOTG值,以及心功能状态、并发症和死亡率情况.结果 44例HOCM患者ASA术后即刻,静息LVOTG由术前(79.9±37.9) mmHg下降至(33.8 ±30.2)mmHg (P <0.01),激发LVOTG由术前(112.4±43.8)mmHg下降至(36.8±30.0) mmHg(P<0.01).术后常规给予β受体阻滞剂,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舒张末期左房容积由术前(113.8 ±50.3)mL下降至(97.6±45.7)mL(P <0.01),收缩末期或舒张末期左室容积均有明显增加,左室各节段收缩同步性升高,NYHA心功能分级有明显改善,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室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HOCM的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结合药物治疗可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9.
笔者为1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者施行了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郭航远  王建安 《浙江医学》2002,24(4):219-221
近年来有学者采用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1]。国内自1998年始开展此项工作 ,我们采用PTSMA治疗HOCM5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1病例介绍例1 :女性 ,36岁。反复胸闷、气促6年。长期服用长效异搏定 ,症状改善不明显于1999年11月7日入院。无黑朦、晕厥和胸痛病史。体检 :BP101/56mmHg,HR64次/min。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4/6级粗糙吹风样收缩期杂音。两肺听诊正常 ,腹软 ,肝脾未及。心超示室间隔厚度 (IV…  相似文献   

11.
<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HCM)中最严重的类型,约占HCM患者总数的60%,其主要表现为不对称的左室肥厚和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引起的左室流出道梗阻,并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和不同程度的左室舒张收缩功能障碍[1]。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是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丽文教授团队于2016年提出的一项国际首创的HOCM治疗方法,亦称Liwen术式。PIMSRA通过导管途径直接消融肥厚的室间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无水酒精室间隔消融术中并发症及处理,以提高对其术中并发症的认识及处理的水平。方法:对13 例HOCM 患者行无水酒精室间隔消融术,注射无水酒精量为1.5~5 m l。消融成功率达100% 。结果:术中并发症9/13 例次,发生率69.2% ,其中以术中注无水酒精时血压下降为最严重,心绞痛最多见。结论:无水酒精室间隔消融术,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也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死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酒精消融室间隔(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术前、术后及远期QTd、QTcd及心功能变化,探讨其是否影响HOCM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3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辽东地区经超声诊断并符合酒精消融术标准的HOCM患者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47±12)岁;NYHA分级3.1±0.9。利用S igwart法行酒精消融室间隔术(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术前,术后1周、6月、12月作12导联体表静息心电图。术中及术后连续心电监护48~72 h,分别测定QTd,并根据Bazett公式校正为QTcd。结果术前平均左室压力阶差(LVOTG)为(72.4±24.6)mm Hg,术中球囊加压后为(30.6±18.5)mm Hg,术后为(24.3±17.6)mm Hg,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术中心电监测,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术后所有病人主观症状减轻,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6月后出现新发室早,无室速及室颤。27例患者中,5例由于通信地址迁移随访失败。QTd(QTcd)术前,术后1周、6月、12月分别为71±33(73±35)m s,74±18(72±17)m s,68±31(81±38)m s,69±29(74±32)m s,比较不同时期QTd与QTcd,无统计学意义(P>0.05),QT(QTc)术前、术后1周分别为433±22(439±32)m s,475±23(470±23)m s,术前与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术后1周心功能分级分别为3.1±0.9、1.6±0.7,随访6月、12月分别为1.5±0.8、1.7±0.6,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2例6个月后心功能恢复正常。JT、JTc、JTd、JTcd术前与术后各时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TSMA改善HOCM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QTd、QTcd无显著性变化,可能对恶性心律失常及预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7月以来收治的6例HOCM患者行PTSMA术,分别在术前、术后及3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记录室间隔厚度及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结果:6例PTSMA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自觉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恢复为Ⅰ~Ⅱ级。LVOTG术前平均(94.0±40.8)mmHg,术后即刻(33.7±18.7)mmHg,术后3个月(32.5±12.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厚度术前平均(25.6±7.3)mm,术后1周(19.7±3.8)mm,术后3个月(15.5±4.2)mm,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发生一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2 h后恢复正常,2例发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PTSMA是HOCM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近期疗效好,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7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平均(47.1±13.4)岁,均采用95%无水酒精行PTSMA,计算术前及术后经导管测定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3个月.结果术前静息状态的LVOTPG为(92.7±24.3)mmHg,术后为(30.5±25.7)mmHg;消融前、后LVOT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超声心动图示左室流出道(LVOT)为(7.8±1.3)mm,室间隔(IVS)为(21.6±3.0)mm,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LVOT为(10.6±1.5)mm,IVS为(17.2±2.6)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均存活,无晕厥及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改善.结论 PTSMA能明显降低LVOTPG,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对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后疗效。方法收集23例行PTSMA治疗的HOCM患者,于PTSMA术前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等参数,对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评分。比较PTSMA术前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上述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HOCM患者PTSMA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IVSd、LVEF、LVOTG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LVDd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PWd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SAM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SMA能显著改善HOCM患者左室流出道梗阻及心功能。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HOCM患者PTSMA术后疗效,可为临床提供更为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 ,6 0岁 ,因劳力性心悸 ,气促 4年 ,症状加重半年于 2 0 0 2年 2月 18日住院。既往曾有多次晕厥病史。查体 :Bp12 .6 6 / 8.6 6 k Pa,发育正常 ,不能平卧 ,不能起床活动 ,两肺呼吸音清 ,未闻干湿音 ,HR85次 / min,律整 ,于胸骨左缘第 3~ 4肋间可闻 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 ,于心尖部可闻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向左腋下传导。肝脾不大 ,双下肢无水肿。胸片提示心影半满 ,心界向左下扩大 ,心胸比率 0 .6 5 ;心脏彩超提示 :室间隔厚 18mm ,左室后壁 16 mm ,左室流出道1.2 cm ,二尖瓣回声纤细 ,开放正常 ,闭合不严 ,收缩期二尖瓣口可见…  相似文献   

18.
樊朝美  杨宏  胡大一 《中国医药导刊》2004,6(5):329-331,334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编码心肌肌小节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异所致[1,2],具有各种形态学、功能学及临床表现.其主要特征为没有明确原因的心肌肥厚,心肌肥厚会侵犯心室腔,使心室腔容量减少.肥厚的心肌通常为非对称性分布,有明显的结构变异.左心室室壁厚度的绝对增加常伴有其它的结构异常如二尖瓣瓣叶的增大和冗长、室壁内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及胶原基质成分的增加等表现[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患者21例,行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比较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及室间隔厚度。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1)患者无水酒精平均用量为(2.1±1.5)ml。患者术后NYHA评分为(1.7±0.6)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2)与术前相比,患者术中球囊加压后及消融术毕LVOTPG均值均显著降低(P<0.05)。(3)患者消融术毕、术后1周平均室间隔厚度分别为(23.3±5.8)mm和(21.4±4.9)mm,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平均室间隔厚度为(18.5±4.1)mm,显著低于术前(P<0.05)。(4)患者心肌酶均出现显著升高,1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18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结论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中,化学消融能够显著降低室间隔厚度及LVOTPG,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徐济民 《求医问药》2008,(11):17-17
肥厚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该病是以心肌的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的血液充盈受阻以及舒张期的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病。根据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将肥厚型心肌病分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临床实践证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多有明确的患过该病的家族史(约占1/3)。大多数该病患者都在30岁以前发病,其中10%左右的人在婴儿期即被确诊患有该病。该病患者的男女比例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