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性骨质疏松患与正常人松质骨中骨形成蛋白(BMP)2,7mRNA含量的变化,探讨BMP基因表达在老年性骨抟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共选8例临床病例,根据患X线表现,桡骨远端骨密度值以及生化指标检测确定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对照组取8例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骤然死亡的健康男性股骨头,取各自的股骨头提取RNA,以BMP-2,7cDNA为探针进行RNA斑点杂交,根据图像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临床患病组BMP-2,BMP-7 mR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松有中BMP-2及BMP-7 mRNA表达明显降低,这可能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与正常人松质骨中骨形成蛋白(BMP)2、7mRNA含量的变化,探讨BMP基因表达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共选8例临床病例,根据患者X线表现、桡骨远端骨密度值以及生化指标检测确定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对照组取8例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骤然死亡的健康男性股骨头,取各自的股骨头提取RNA,以BMP-2、7cDNA为探针进行RNA斑点杂交,根据图像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临床患病组BMP-2、BMP-7mR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松质骨中BMP-2及BMP-7mRNA表达明显降低,这可能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正畸医生常常通过扩大腭中缝矫正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骨形成蛋白2 可以诱导骨和软骨的形成,促进牵张成骨过程中的骨重建.然而关于骨形成蛋白2 在腭中缝牵张成骨中的时间空间表达规律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2 在大鼠腭中缝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实验选用80 只5 周龄雄性Wistar 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包括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将初始力值为50 g 的腭中缝扩大簧黏接到大鼠两侧上颌牙列上建立大鼠腭中缝牵张模型,牵张1,4,7,14 d 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荧光PCR 方法分析骨形成蛋白2 蛋白和mRNA 在各加力时间点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腭中缝扩张后骨形成蛋白2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存在时空表达差异,主要定位于腭中缝纤维组织、软骨细胞层、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胞浆及其细胞外基质.同时,骨形成蛋白2 mRNA 表达也明显上调.提示腭中缝牵张力可刺激骨缝中骨形成蛋白2 蛋白和mRNA 的合成,在骨缝塑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正畸医生常常通过扩大腭中缝矫正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骨形成蛋白2可以诱导骨和软骨的形成,促进牵张成骨过程中的骨重建。然而关于骨形成蛋白2在腭中缝牵张成骨中的时间空间表达规律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2在大鼠腭中缝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实验选用80只5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包括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将初始力值为50g的腭中缝扩大簧黏接到大鼠两侧上颌牙列上建立大鼠腭中缝牵张模型,牵张1,4,7,14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分析骨形成蛋白2蛋白和mRNA在各加力时间点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腭中缝扩张后骨形成蛋白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存在时空表达差异,主要定位于腭中缝纤维组织、软骨细胞层、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胞浆及其细胞外基质。同时,骨形成蛋白2 mRNA表达也明显上调。提示腭中缝牵张力可刺激骨缝中骨形成蛋白2蛋白和mRNA的合成,在骨缝塑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是已知的所有生长因子中对骨的形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被认为是最具有前途的骨诱导物质。目的:构建人骨形成蛋白2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体外表达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实验,于2005-07/2006-05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分子生物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pcDNA3.1(+)载体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左石博士惠赠;成骨肉瘤组织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提供。方法:从人成骨肉瘤细胞中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获得人BMP-2基因cDNA,将基因片断重组到pGEM-T质粒中构建pGEM.T-hBMP-2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DH5n后筛选阳性克隆,利用限制性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质粒。分别用RcoRI和NotI双酶切pGEM-T-hBMP-2质粒和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将克隆载体中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重组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提取质粒作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后,用脂质体体外转染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MP.2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人骨肉瘤细胞总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②重组质粒pGEM.T-hBMP-2和pcDNA3.1-hBMP-2的构建和酶切鉴定。③BMP-2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的表达。结果:人骨肉瘤细胞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获得1.2kb条带。经酶切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实验成功克隆BMP-2基因,重组质粒pcDNA3.1-hBMP-2构建正确;该重组质粒能在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有效表达BMP-2。 结论:实验成功克隆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并构建了此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6.
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成骨诱导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成骨活性的生物材料。方法:将人BMP2-pcDNA3.1质粒添加到壳聚糖-胶原海绵支架材料中,然后将大鼠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在该复合材料中,体外培养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另外将该材料植入BALBc小鼠皮下,以添加了pcDNA3.1质粒的壳聚糖-胶原海绵支架材料为对照。10天以后.取出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和皮下植入物,分别检测样品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体外培养细胞-支架材料复合物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均显著提高;小鼠皮下植入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也分别提高了61.5%和16.2%。结论:添加了人骨形成蛋白2基因的壳聚糖-胶原海绵支架材料具有成骨诱导活性,这种材料为骨组织工程中的成骨诱导可能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齿槽裂的修复已成为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人工骨为载体进行优化组合制成具有高度骨诱导活性的复合人工骨,极大地提高了临床上骨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齿槽裂的效果.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齿槽裂患者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β-磷酸三钙复合物修复齿槽裂,对照组应用自体髂骨松质骨修复.结果与结论:两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植入物排出.随访时间3~12个月,修复后3个月X射线可见局部骨性愈合,修复后1年实验组人工骨部分被自体骨取代,骨吸收不明显,而对照组骨吸收明显.Enemar等分级标准评估实验组Ⅰ级疗效率为84%,对照组Ⅰ级疗效率为1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颗粒状β-磷酸三钙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齿槽裂,具有恢复形态准确,修复创伤小的优点;植入物组织相容性好,具有骨引导性,可降解,能被自体骨完全取代,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良好的齿槽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传统固态组织工程骨不能满足口腔颌面外科不规则骨缺损的修复,液态细胞和生长因子难以在其中达到均匀分布.随着微创伤外科技术的发展,研制和应用可注射性骨替代材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目的:观察壳聚糖/β-磷酸三钙/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chitosan/beta-tricalcium phosphate/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CS/β-TCP/rhBMP-2)可注射性复合物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5/2009-03在暨南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应用液态壳聚糖和固态β-磷酸三钙体外混合形成的复合体为支架,加入rhBMP-2冻干粉,制成可注射性人工骨.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双侧下颌骨缺损,随机分为4组:①CS/β-TCP/rhBMP-2组:将1 mL CS/β-TCP/rhBMP-2复合物无针头注射器注入颌骨缺损部.②CS/β-TCP组:将0.5 mL.CS/β-TCP复合物用无针头注射器注入颌骨缺损部.③自体骨组:植入髂嵴处的骨质.④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8周取材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材料降解及新骨生成情况.并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骨矿物密度,以探明成骨的质量和成骨速度.结果:①CS/β-TCP/rhBMP-2组的骨痂量与自体骨组相当,而多于其他组.②各时间点CS/β-TCP/rhBMP-2组、自体骨组骨基质比CS/β-TCP组和空白对照组多.③术后8周,CS/β-TCP/rhBMP-2组材料与周围骨床形成骨性结合,间隙基本消失;其他实验组间隙也有所减小,材料降解明显,界面处不能看到完整材料结构.④术后各组骨缺损区随时间延长密度逐渐增大,CS/β-TCP/rhBMP-2组术后2,4,8周骨密度值明显优于CS/β-TCP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①CS/β-TCP/rhBMP-2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骨引导及骨诱导能力.②CS/β-TCP可作为rhBMP-2良好的注射性载体,有希望成为微创外科修复骨缺损的新型可注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经低浓度骨形成蛋白2、骨形成蛋白7短期诱导后向软骨细胞和骨细胞方向的分化情况.方法:无菌切取成年新两兰大白兔皮下脂肪,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分为3组:骨形成蛋白2组加入含0.1 g/L维牛素C、10mmol/L β-甘油磷酸钠、10 μg/L骨形成蛋白2的诱导培养基培育15 min,然后按18×104个细胞/孔接种,再培育4~14d;骨形成蛋白7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仅将骨形成蛋白2更换为骨形成蛋白7;对照组同法加入单纯培养基进行培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骨形成蛋白2组、骨形成蛋白7组可上调脂肪干细胞数达1.78~1.79倍,上调蛋白含量达1.15~1.95倍,上调碱件磷酸酶活性达32~40倍.与对照组比较,诱导15 min培育4 d时,骨形成蛋白2组runx-2基冈表达提高1.9倍,骨桥素基因表达提商2.2倍,双聚糖基凶表达提高1.3~1.7倍;骨形成蛋白7组仅双聚糖基因表达提高1.3~1.7倍,不影响runx-2、骨桥素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诱导15 min培育14 d时,骨形成蛋白2组runx-2、骨桥素、双聚糖及aggrecan基因表达无变化:骨形成蛋白7组runx-2基因表达下调1.8倍,骨桥素基因表达下调5.0倍,双聚糖基因表达下调1.7倍,aggrecan基因表达有所提高.结论:经短期诱导后,再培养4 d骨形成蛋白2刺激runx-2和成骨基因的表达,14 d时骨形成蛋白7下调这些基因的表达,却上调蛋白多糖聚合体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蛋白超家族成员,具有重要的促骨生长及成骨分化特性.其中BMPs信号转导途径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BMPs又是通过Smad途径和MAPK途径激活下游信号途径而发挥作用.本文着重阐述BMPs信号通路及其与骨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实验性2型糖尿病(T 2DM)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态发生蛋白-2(BM P-2)的表达水平,探讨影响糖尿病种植体骨整合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试图为发现新的治疗糖尿病骨整合方法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将48只大鼠均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按40 m g/kg腹腔内一次性注射枸橼酸钠链脲佐菌素溶液建立T 2DM模型。在胫骨近骺端种植纯钛种植体。种植后2,4,8周分批分次处死动物。采用不带种植体脱钙标本硬组织切片、脱钙标本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骨形态BM P-2的表达并做图像分析。结果:HE染色镜下观察糖尿病组骨形成滞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BM P-2免疫组织化学灰度值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者的骨质疏松化倾向可能与糖尿病种植修复较正常者失败率高有关,糖尿病者BM P-2的减少可能是影响种植体骨整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近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9-01/2005-06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文献,检索词“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bonetissueengineering,genetherapy”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中文数据库1999-01/2005-06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文献,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包含研究目的的文献,筛选与目的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骨修复与骨组织工程。②骨形态发生蛋白2。排除标准:①文献中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章。②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中文文献67篇,英文文献55篇,另有英文摘要近百篇,符合标准的文章15篇。排除的文献多为重复研究或非骨组织工程研究。资料综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而促进新骨形成,并具有强大的异位成骨作用。载体或基因释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有效修复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基因治疗研究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途经。结论: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骨缺损是肯定可行的,但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近况。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9-01/2005-06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文献,检索词“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one tissue engineering,gene therapy”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中文数据库1999-01/2005-06相关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文献,检索词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骨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包含研究目的的文献,筛选与目的有关的文献。纳入标准:①骨修复与骨组织工程。②骨形态发生蛋白2。排除标准:①文献中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章。②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中文文献67篇,英文文献55篇,另有英文摘要近百篇。符合标准的文章15篇。排除的文献多为重复研究或非骨组织工程研究。 资料综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诱导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而促进新骨形成,并具有强大的异位成骨作用。载体或基因释放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有效修复骨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基因治疗研究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新途经。 结论: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2修复骨缺损是肯定可行的,但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核心蛋白多糖两种因子均具有促进成骨的活性,并有相关报道两者在促进成骨方面相互促进。目的:了解骨不连骨折区不同部位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核心蛋白多糖的表达情况。方法:11例骨不连患者,骨折持续时间平均11个月。在手术中分类获取骨折端及其周围的组织,包括骨断端、髓腔内容物和贴骨瘢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Real-timePCR检测不同部位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核心蛋白多糖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贴骨瘢痕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最高,与骨断端和髓腔内容物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骨断端组织核心蛋白多糖的表达最高,与髓腔内容物和贴骨瘢痕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骨不连接区组织的抗纤维化和成骨能力的低下,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核心蛋白多糖不能同时高表达有关,因此骨不连区联合注射促成骨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核心蛋白多糖不但可以促进骨诱导能力的提高,还有可能增强陈旧瘢痕的转化,从而使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 7 作为刺激因子诱导细胞成骨的报道目前较少见。目的:观察骨膜细胞经骨形态发生蛋白 7 诱导后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方法:取材于成人胫骨骨膜,常规细胞培养法行骨膜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 7 加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和单纯成骨细胞培养辅助剂,相差显微镜观察骨膜细胞形态特征及超微结构。每组分别在第 7,14,21 天设 3 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设 3 个样本,采用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法检测成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碱性磷酸酶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骨膜细胞经分组培养后,第 7 天时,实验组和对照组骨膜细胞均有明显增殖,碱性磷酸酶的可被检测出,但量不多,细胞外形为梭形,实验组比对照组检测的碱性磷酸酶数量稍多;第 14 天时,实验组及对照组骨膜细胞均显著增殖,细胞外形由梭形变为宽梭形,实验组比对照组检测的碱性磷酸酶数量明显增多。第 21 天时,实验组及对照组骨膜细胞均增殖,其中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细胞外形为宽梭形,实验组比对照组检测的碱性磷酸酶数量显著增多。经过统计学分析由骨形态发生蛋白 7 诱导的骨膜细胞的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提示骨膜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和再生能力, 骨形态发生蛋白 7 能诱导骨膜细胞加强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能诱导骨膜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将复合有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的注射型磷酸钙人工骨 (rhBMP 2 /CPC)应用于体外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实验中 ,观察并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 ,以探寻rhBMP 2 /CPC能否有效替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而应用于PVP手术。方法 选取 6具尸体脊柱标本 (T8~L5)并测试骨密度 ,然后将其游离成 60个椎体并随机分为 4组 :I组为空白对照组 (n =3 0 ) ;II组为PMMA组 (n =10 ) ;III组为CPC组 (n =10 ) ;IV组为rhBMP 2 /CPC组 (n =10 )。在“C”形臂X线机导引下 ,II~IV组椎体经双侧椎弓根分别充填PMMA、CPC及rhBMP 2 /CPC ;在万能材料实验机上将所有椎体压缩至原始高度的 5 0 % ,测得最大载荷及刚度 ;随后将I组再进一步划分为IA、IB及IC组 ,分别充填PMMA、CPC及rhBMP 2 /CPC ,按前述加载方法再次压缩至充填后椎体高度的 5 0 %。结果 实验开始前 ,各组椎体BMD为 ( 0 .3 10~ 0 .689)g/cm2 ,高度为 ( 1.64~ 3 .0 9)cm (组间比较 ,均P >0 .0 5 )。IA、IB及IC组充填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增加 ( 0 .16±0 .0 5 )cm ,( 0 .18± 0 .0 7)cm和 ( 0 .2 1± 0 .0 9)cm ,与充填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材料充填量方面 :IA组是 ( 2 .8± 0 .7)ml,IB组是 ( 2 .3± 0 .3 )ml,IC组是 ( 2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2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腱细胞。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不但能使腱纤维原细胞的增殖,还能使Ⅰ型和Ⅲ型原胶原高表达,有助于肌腱的修复和愈合。回顾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并对其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 Entrez Pubmed和CNKI 1965-01/2004-12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相关献,检索词:骨形态发生蛋白12(bonemorphogenetic protein-12)。损伤(repairing)。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12生物学效应。②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12与其家族成员比较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42篇相关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28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生物学作用: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腱细胞。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不但能使腱纤维原细胞的增殖,还能使Ⅰ型和Ⅲ型原胶原高表达,有助于肌腱的修复和愈合。②与其家族其他成员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1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信号转导途径不同;虽然骨形态发生蛋白13具有近似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作用,能促进成腱细胞的增殖和Ⅰ型原胶原的基因表达,但对Ⅲ型原胶原的基因表达作用不显。结论:成功克隆骨形态发生蛋白12基因,将其用于腱损伤的修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对于骨形态发生蛋白1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腱细胞的机制尚未阐明,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12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腱细胞。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不但能使腱纤维原细胞的增殖,还能使Ⅰ型和Ⅲ型原胶原高表达,有助于肌腱的修复和愈合。回顾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发展及其研究成果,并对其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NCBIEntrezPubmed和CNKI1965-01/2004-12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骨形态发生蛋白1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12),损伤(repairing)。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12生物学效应。②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12与其家族成员比较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42篇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28篇符合研究要求。资料综合:①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生物学作用:能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腱细胞。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12不但能使腱纤维原细胞的增殖,还能使Ⅰ型和Ⅲ型原胶原高表达,有助于肌腱的修复和愈合。②与其家族其他成员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1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信号转导途径不同;虽然骨形态发生蛋白13具有近似骨形态发生蛋白12的作用,能促进成腱细胞的增殖和Ⅰ型原胶原的基因表达,但对Ⅲ型原胶原的基因表达作用不显著。结论:成功克隆骨形态发生蛋白12基因,将其用于腱损伤的修复,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对于骨形态发生蛋白1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腱细胞的机制尚未阐明,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硫酸钙主要被作为抗生素载体和成骨因子载体.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系统的体外缓释效果及与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制备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系统,检测其体外释放性能.将S 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扩增后,种植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载体和单纯的注射式硫酸钙支架上行体外培养.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支架具有缓释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效果,持续时间可达31 d.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支架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并且相同时间点支架上的细胞黏附率、细胞数量及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注射式硫酸钙支架;扫描电镜发现两组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支架上的细胞在支架表面和孔隙内生长良好,细胞突起接触融合,细胞密集区域可见细胞外基质形成,大量细胞包绕在材料表面;注射式硫酸钙支架上的细胞黏附数量较少,生长情况不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注射式硫酸钙缓释支架上的细胞.  相似文献   

20.
背景:深筋膜瓣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是一种成熟的技术,但动物种属不同、植入材料不同均会使血管化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差异。目的:比较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蛋白2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和单纯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在比格犬带蒂筋膜瓣内的血管再生能力。方法:分别将复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和单纯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包裹于12只成年比格犬腰背部两侧带蒂深筋膜瓣中,于术后第2,4,8,16周各随机选取3只动物摘取血管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及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新血管的生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材料植入后4周、8周和16周,两组均发现带蒂筋膜与植入材料接触区出现明显血管化,并随时间延长,向材料内部延伸;实验组相对血管面积百分比和阳性染色的面密度值在2,4,8,16周时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两种人工骨在筋膜内均有一定的血管化能力,但复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松质骨在体内的血管化较单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松质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