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于股骨干骨折、膝关节内骨折、膝部感染以及下肢石膏外固定,致使伸膝装置纤维性粘连,影响膝关节的屈伸活动,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及生活不便。我院1989年10月~1994年12月共手术治疗7例,结合CPM的应用,使患者膝关节屈曲功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三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例男5例,女2例;年龄ZI~53岁,平均34岁。粘连原因:股骨干中下1/3骨折行石膏外固定或手术内固定3例,股骨躲间骨折术后畸形愈合2例,膝部化脓性感染1例,股骨平台骨折伴膝交叉韧带损伤。韧带修复后石膏外固定1例。膝关节僵直时间1.l~5年,平均26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nimu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普通有限接触动力和压接骨板(钢板)LC-DCP桥接治疗股骨中下段骨干骨折的效果及特点。方法:从2004年4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33例闭合性股骨中下段骨干骨折患者。运用MIPPO技术,采用LC-DCP桥接钢板技术给予治疗。术后3d开始膝、髋功能锻炼。平均切口长度为12cm,平均住院时间为18d。术后随访6个月~2年。行X线机检查及膝关节伸膝装置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1个月时骨折端有明显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术后3个月时膝关节活动度良好,伸直1.4°,屈曲平均125°,骨折线完全消失。半年复查均愈合,HSS评分平均为91.8分,无骨不连,无内固定松脱及感染。结论:MIPPO技术结合长桥接钢板治疗股骨中下段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美观,软组织损伤少,骨痂生长迅速,稳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的特点,是治疗现代股骨骨折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功能障碍是股骨中下段骨折常见并发症,是由于创伤或手术所致的股四头肌损伤,术后未能早期进行股四头肌及膝关节功能锻炼,膝关节长期处于伸直位,以致在股四头肌及骨折端间形成牢固的粘连,使膝关节纤维性僵硬。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行伸膝装置粘连松解术。以往单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间断加压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平均36(6~70)岁.术后对骨折间断加压并早期功能锻炼,X线检查明确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随访时间平均9(6~12)个月,按骨折临床愈合标准,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2~8)个月.术后膝、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小切口复位结合外固定支固定间断加压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创伤小,疗效满意,膝、踝关节功能恢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浮膝损伤、股骨髁上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膝关节周围手术后伸膝装置粘连的综合治疗。方法:对8年来运用中药熏洗、手法按摩以及CPM被动训练器治疗情况作了分析。结果:随访1~3年膝关节活动度优64例,良10例,可6例差2例,其优良率90.2%。结论:伸膝装置粘连采用中药熏洗、手法及功能锻炼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肱骨后侧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进行肱骨后侧入路手术,分别选用合适的钛板内固定。结果骨折达骨性愈合13~16周,平均愈合时间(14.5±1.3)周,术后12~14个月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24.3±1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关节僵硬、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肘关节功能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MEPS)评分:优23例,良11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4.4%。11例伴桡神经损伤者功能恢复优8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肱骨后侧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伸直型膝关节强直是较常见的医源性并发症。大多数是由于股骨干骨折、股骨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创伤性膝关节内紊乱及感染、膝关节石膏固定过长、膝关节内外发生纤维性粘连所致。我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3月共收治16例 ,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6例 ,男11例 ,女5例 ,年龄25~57岁。引起膝关节伸直位强直的原因 :股骨中下段骨折6例 ,股骨髁间粉碎骨折4例 ,胫骨平台骨折3例 ,髌骨骨折1例 ,化脓性膝关节炎2例。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均小于20°,强直时间4月~3年。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1996年以来,采用关节注射玻璃酸钠(sodinmhyaluronate,SH)配合经皮松解与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僵直80例,收到满意效果。1对象与方法80例患者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18~53岁;病程0.6~2年62例;2年以上18例。均为单侧膝关节继发性僵直。其中股骨中下段骨折术后46例,胫骨平台骨折并交叉韧带损伤后25例,髌骨骨折术后9例,合并骨性关节炎者28例。病理分型犤1犦中I型以伸膝装置粘连为主29例;II型以膝关节内粘连为主18例,III型伸膝装置并膝关节内粘连33例。治疗方法:上述病例均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39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病历,其中使用髁支持钢板20例,髁动力螺钉13例,股骨髁上交锁髓内钉6例(7个肢体)。对伴有前交叉韧带、膝侧副韧带损伤者同期重建或修复。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34例获6~24个月随访,33例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3个月,1例骨不连,3例发生膝内翻,2例膝外翻畸形。疗效评定:优16例,良8例,可6例,差4例。结论精确的解剖复位、合适的内固定、同期修复损伤韧带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股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极为常见,治疗方法繁多,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常用方式。通常采用前外侧入路,因肱骨中下段的解剖特点,固定不牢固致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以及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多见;后侧入路因桡神经与肱骨后方的解剖关系“复杂”而较少应用。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本院对42例肱骨中下段骨折病人,作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上述二种入路作对照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芳  沙蕉  偶鹰飞  顾茜 《中国康复》2018,33(6):482-485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应用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对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内固定手术的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术后3天,2组患者均采用物理因子治疗、CPM、运动功能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IK膝关节牵伸系统进行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术后4周和术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测量(AROM);于术后24周对2组患者用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膝关节功能、X线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4及12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明显下降趋势(均P0.05,0.01),且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均P0.05)。术后4及12周后,2组患者AROM均较治疗前呈明显增加趋势(均P0.05);术后4周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观察组患者AROM明显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术后24周,观察组患者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2组患者X线检查均有骨痂通过骨折线,患肢无纵向扣击痛,不扶拐能行走3min,对比之前X线片骨折无变形,内固定无松动开裂,无骨不连发生。结论:对股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应用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扩大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提高膝关节功能,且不增加骨不连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滑槽植骨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47例,采用滑槽植骨联合LCP内固定治疗,评价患者预后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4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切口长度(17.4±10.8)cm、手术时间(152.6±19.4)min、术中出血量(181.5±58.0)mL、术后引流量(139.4±47.3)mL,其中3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出现钢板螺钉松动、2例患者因感染再次出现骨不连,经手术取出内固定,控制感染后,采用镶嵌式骨外固定器行骨段转移术治疗7个月后骨折愈合;其余41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7.1~9.8(8.2±1.4)个月。随访时间3.2~14.0(11.6±2.9)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的膝关节HSS评分、Lysholm评分与患者术前比较均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滑槽植骨结合LCP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效果可靠,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复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膝关节复合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镜下膝关节复合骨折内固定术,给予术前、术中及关节镜护理配合。结果:随访10~22个月,患者无手术感染、关节僵硬、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4~8个月;按Rasmmsse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86.1%。结论:关节镜引导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复合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熟练有序的护理配合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早期关节功能练习可保证关节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与骨质疏松、骨缺损、假体、患者脆弱以及高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有关,其防治较困难。 目的:综合近几年的文献以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分型、治疗、康复及预防。 方法:应用计算机分别检索 PubMed 和Spinger Link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分别设定为199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和1980年至2011年,检索词设定为“periprosthetic fracture, knee”,检索语言设定为英语,共检索到626篇文章。 结果与结论: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0篇文章。结果表明,随着全膝置换在临床中的广泛开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正在逐年增高,因其预后较差,所以要重视其预防,这一骨折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内在的难以控制的因素和固定技术等外在因素。Rorabeck 分型是全膝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最常用的分型方法,但其在临床应用中并不理想;Kim分型将会更有效的指导临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逆行髓内钉以及翻修等,合适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局部骨质量、患者的健康状况等,目前尚缺乏完美的原则来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置换后早期功能锻炼将有益于预防固定过久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的丢失。因此,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在牢固固定的同时,应该尽量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治疗后常出现膝关节功能受限,但对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也各说不一。目的:筛选分析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21例股骨髁部复杂骨折患治疗后6及12个月回访信息,依Merchan标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伤情况、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骨折类型、固定方式、手术时机、内固定后石膏固定情况、切口愈合情况、骨愈合情况及功能锻炼情况等12项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总结出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以内固定后是否发生膝关节功能受限作为因变量 Y,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X,选择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统计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性别(X1)、是否合并伤(X3)和软组织损伤情况(X4)及手术时机(X6)共4个因素不能引入模型,说明上述4个因素与内固定后是否发生膝关节功能受限无显著相关。其他8个因素则进入多因素分析模型,表明患者内固定前致伤原因(X2)、内固定前骨折类型(X5)、内固定方式的选择(X7)和植骨与否(X8)、内固定后石膏固定与否(X9)、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锻炼与否(X10)及伤口愈合情况(X11)、骨愈合程度(X12)等8个危险因素与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受限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谭林强  崔泳  张华 《中国临床康复》2014,(31):5050-5055
背景:髁上骨折、髁间骨折常因粉碎不稳定和波及关节面,临床处理相当棘手,常见的并发症有骨延迟愈合、骨不连、断钉及断板等,骨折内固定方法繁多,但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对骨折修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的:着重从骨折分型、骨愈合、功能恢复及生物力学等方面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于股骨髁骨折的修复效果。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4年4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不同内固定方法修复股骨髁骨折的文章,英文检索词“emoral condyle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biomechanics, load-displacement,axial stiffness,horizontal shear stiffness”;中文检索词“股骨髁骨折,内固定器械,生物力学,载荷-位移,轴向刚度,水平剪切刚度”。共检索到142篇相关文献,3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结果与结论:股骨髁部骨折可以造成膝关节正常解剖关系的破坏,改变膝关节正常的解剖轴和机械轴,所以必须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治疗过程中应掌握各种内固定方法的利弊,全面评估股骨髁及髁间骨折的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根据人体的生物特点、力学性能合理使用内固定器械,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达到满意的内固定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早期治疗复杂性浮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0外固定架结合螺钉,克氏针,钢丝等有限内固定早期治疗复杂性浮膝损伤27例。【结果】27例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8~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胫骨16(12~20)周,股骨20(16~22)周。肢体功能情况参照Karlstron和Olerud对同侧股骨和胫骨骨折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价:优14例,良8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81.5%。【结论】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是早期治疗复杂性浮膝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建航  孙涛 《综合临床医学》2014,(11):1192-1194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断裂原因.方法 选择股骨骨折并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198例,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钢板内固定87例(对照组),锁定钢板内固定111例(研究组),随访患者的内固定断裂情况并分析患者内固定断裂的原因.结果 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患者出现内固定断裂5例(4.5%,5/111),传统钢板内固定断裂3例(3.4%,3/8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3,P=0.987).断裂方式:钢板断裂4例、螺钉断裂2例和钢板断裂合并螺钉断裂2例.医源性因素导致内固定断裂发生率(30.0%,3/10)显著高于康复锻炼错误的患者(6.9%,2/29)(x2=3.851,P=0.046);两种因素同时出现者内固定断裂率为100%.结论 医源性因素合并康复锻炼错误是内固定断裂的主要原因,应正确选择内固定方法并正确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将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76例随机分为经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组(对照组)38例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手术组(试验组)38例,评价并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关节强直、骨折延迟愈合、针道感染、膝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而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坏死及骨不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Rasmussen评估疗效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优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所需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报告了5例夏科氏关节病患者行旋转铰链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术前重点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检查,控制血糖和梅毒;术后做好切口及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本组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近期疗效均较满意。1例术后23个月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