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复杂性肾结石(17mm×31mm~28mm×57mm,平均27mm×38mm)患者行多层CT尿路造影,非增强CT扫描后,肾盂相期行造影剂增强扫描,数据分析后行三维重建。结果27例肾结石中鹿角状肾结石7例、肾下盏结石12例、肾盂结石5例、憩室结石3例。CT尿路造影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的清晰图像,并可发现结石,明确结石与肾盂肾盏集合系统关系,与常规图像比较,三维重建更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部位。27例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清除率为9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三维重建可准确预测肾结石数量、大小及部位,确定经皮肾穿刺位置,降低手术并发症,应作为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前的常规影像学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2.
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预防大出血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中预防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5年10月~2006年8月对26例肾结石(17mm×31mm~28mm×57mm,平均27mm×38mm)患者行CT三维重建,非增强CT扫描后行造影剂增强扫描,分析数据后行三维重建。结果:肾CT三维重建提供了肾盂肾盏集合系统和肾血管的清晰图像,与常规图像相比较,三维重建更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26例患者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结石清除率为92%,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发生。结论:CT三维重建可准确显示结石部位和肾血管分布,确定经皮肾穿刺部位,避免术中术后大出血的发生,可作为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前影像学定位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血管造影(CTA)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本组34例鹿角形肾结石均行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结石清除率。结果全部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耗时1.0~2.5h,平均1.5h。出血量30~300ml,平均112±30ml。总结石清除率91.4%。结论 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CTA可提供肾盂肾盏集合系统、肾实质血管分布的清晰图像,并可发现结石和明确结石与肾盂肾盏集合系统的关系,可在术前发现肾动静脉瘘。与静脉尿路造影相比较,三维CT重建更有利于确定经皮肾穿刺的部位及穿刺通道选择。对于鹿角形肾结石,CT三维重建联合肾脏CTA应该成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前一种常规的影像学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CT三维图像重建结合B超定位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4例肾结石患者术前采用肾脏64层螺旋CT扫描,其中58例行三维图像重建;154例均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结果:手术穿刺均一次获得成功.其中单通道取石130例,双通道取石21例,三通道石3例.一次取净结石115例,1周后经肾造屡管再行PCNL取石术39例.多发性肾结石未取净21例;结石取净133例,总取净率为86.36%.无大出血、血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加三维图像重建结合B超定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结石残留率,是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穿刺定位的理想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治疗无积水复杂性肾结石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无积水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在CT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结果 该组16例次均成功建立理想的穿刺通道,无通道建立过程中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结石梗阻均获解除.结论 CT引导建立经皮肾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安全可行,对于无积水复杂性肾结石尤其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150例,总结该方法的操作步骤、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50例全部在标准通道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148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通道出血较多视野不清改开放手术止血、取石成功,1例穿刺为脓肾放置肾造瘘管改Ⅱ期手术,1例术后大出血行DSA介入止血,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结石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结石残留率。由于增加了真空吸引泵,术中就能将碎石吸出,同时降低了肾内压,减少了术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的发生且术后大出血几率也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4例肾结石患者,其中136例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148例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术后3月随访并评价结石清除率。结果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时间较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时间延长(P〈0.05),两者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清除率等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均具有术中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钬激光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为36例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在CT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通道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在CT引导下共建立肾造瘘通道49个,行经皮肾镜一期取石术36次,二期取石术12次.CT引导下建立皮肾通道时间为10~50 min,平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皮肾镜取石术在复发性肾结石二次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间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24例复发性肾结石二次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24例患者均行一期PCNL手术,术后腹部平片显示,21例结石清除干净,净石率为87.5%;3例术后有残石者,1例患者系术中取石失败,术后行体外冲击被碎石术,1例行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1例行第二次经皮肾镜取石术并术后辅以体外冲击被碎石术。手术时间40~110min,平均80min。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复发性肾结石二次手术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期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处理鹿角形肾结石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对23例鹿角形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采用F16~F24通道,使用钬激光或EMS碎石清石系统碎石,将可及肾盂、肾盏内结石清除,顺行置入双J管并留置肾造瘘管,术后复查均有结石残留,术后7~15 d先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再通过一期经皮肾通道将碎石冲出或采用EMS清石系统将结石吸出。结果 23例一期采用单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均无胸膜、肠道损伤及大出血、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术后复查CT平扫或CTU均有结石残留,测量残留结石直径0.7~2.8 cm,平均1.6 cm。术后7~15 d行二期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结石清除率82.6%(19/23),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严重感染、出血及输尿穿孔等并发症。3例术后行ESWL后结石减少;1例拒绝进一步治疗,随访观察。结论二期输尿管软镜联合经皮肾镜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经皮肾造瘘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局麻下B超引导经皮肾造瘘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32例复杂性肾结石,局麻下B超引导穿刺,扩张至F16时留置鞘,F8/9.8输尿管镜作为操作镜,采用钬激光碎石,分1~3次碎石处理,间隔3~5d。结果穿刺均成功,末次碎石后结石排净率4周75%(24/32),12周94%(30/32),无严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无中转开放手术。结论局麻下B超引导经皮肾造瘘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安全高效,对设备技术要求不高,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管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在治疗上尿路结石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采用无管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67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发肾结石24例,多发肾结石13例,不完全性鹿角形结石8例,连接部及输尿管上段结石22例,结石最大直径0.9~3.0cm。我们对于非复杂型上尿路结石,肾皮质厚度≥1cm、无严重尿路感染、无活动性出血、无集合系统穿透性损伤及满意的清石病例,术后仅留置双J管而不放置肾造瘘管。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6.7±2.3min;术后第l天疼痛评分为2.9±1.5m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0.8)d;术前、后平均血红蛋白下降值为(1.0±0.5)μ/L;结石清除率100%。无输血病例及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病例;无感染性休克和肾周积液发生。结论在经过严格筛选病例基础上,无管化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CT联合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的经验。方法收治肾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患者30例,术前常规行超声、静脉肾盂造影和双肾CT平扫检查,重建CT三维成像以设计经皮肾穿刺通道。术中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碎石取石术。结果3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120min,术中平均出血约100ml,无一例出现大出血、肾盂穿孔和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5d拔除肾造瘘管,平均住院天数9d。术后复查超声,一期结石取净率达100%。结论术前行。肾脏CT三维成像以设计经皮。肾穿刺通道联合术中实时超声引导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并发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例多发性肾结石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双侧肾结石8例,单侧9例,同侧肾结石并输尿管结石2例。结果术中出血17例,12例经压迫、止血后继续碎石取石,5例因出血终止手术,其中2例行选择性肾血管栓塞止血,1周后二期手术取石。3例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术后1周二期手术取石2例,术后1月行ESW L 1例。术后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后护理及抗感染,是减少经皮肾穿刺取石出血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微创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创PCNL治疗的235例肾结石患者,肾结石长径为1.5~1.7cm,单发性结石150例,多发性结石85例。其中鹿角状结石60例,双侧肾结石40例,孤立肾并肾结石9例,有开放手术史23例。结果:235例均行一期穿刺取石,其中1次取石183例,2次以上取石52例;单通道取石198例,多通道取石37例,结石清除率85%。手术时间平均2h;术中、术后有明显出血7例(3%),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0d。结论:微创PCNL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肾结石的方法,创伤小,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6年8月~2011年11月对758例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行经皮肾镜手术,采用瑞士第3代EMS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超声引导建立经皮肾通道,对质地一般的结石,直接使用超声碎石杆粉碎后清除,结石较坚硬者,先用气压弹道粉碎,再用超声碎石系统清除结石。放置F7双J管,留置F16肾造瘘管。结果单通道碎石743例,双通道12例,三通道3例。单次取石715例,二次取石43例。双侧结石同时手术12例。结石清除率为88.1%(668/758)。术后发生尿路感染72例(9.5%),出血26例(3.4%),其中行肾动脉超选择性栓塞17例(2.2%),开放手术止血1例,肾切除术1例。双J管未进入膀胱内5例,内镜下调整。702例随访3~45个月,平均14个月,结石复发8例,均为感染性结石,5例再次经皮肾镜手术治疗,放弃治疗3例。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具有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Between January 1990 and December 1997, 61 patients with renal calculi underwent percutaneous nepholithotomy.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49 renal units (80.3%) were stone-free. At three months, our overall success rate was 91.8% after spontaneous elimination of non-significant residual calculi (< 3 mm).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9.8% (six cases); hemorrhage and sepsis were the major complications.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is an effective, safe and reliable alternative to the open operation.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扫描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围手术期中运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运用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术前模拟定位,制定最佳的穿刺通道,术中根据CT结果搜寻结石,术后即刻、1、3、5天行CT扫描。结果:本组68例复杂性肾结石中建立手术通道75条:从穿刺到建立第一条手术通道的时间为5~10min,通道位置完全符合手术前设计72条;手术时间50~110min;38例结石完全取尽,结石完全清除率55.9%,残留结石碎片者(≤4mm)22例,残留小结石(〉4mm)8例;术中发生集合系统穿孔5例。胸腔积液者30例,占44.1%;全部患者皆有肾周积液,多者延及盆腔,平均约105.8ml,此后逐渐吸收;1例集合系统大量积血,术后全部肾脏肾实质皆较术前增厚,但此后逐渐恢复术前状态。结论:螺旋CT扫描能为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前提供精确的穿刺径路,术中为寻找结石提供方向,术后能精确发现残存结石的大小、位置及有无出血、灌注液的逆流和外渗,螺旋CT扫描是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前、术后较理想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幼儿肾结石的手术技巧. 方法 12例肾结石患儿行MPCNL.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32(18~53)个月.12例均经KUB、IVU、B超和CT检查确诊.结石直径平均1.3(1.0~1.8)cm.单纯肾盂结石7例,合并多发性肾盏结石5例.无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者.均实施全麻,B超引导下穿刺目标肾盏,成功建立12~16 F皮肾通道并用气压弹道碎石机碎石. 结果 12例平均手术时间74 min.均Ⅰ期完成碎石,Ⅰ期结石清除率67%(8/12).1例残留结石直径>6 mm者行二次MPCNL后结石完全清除,总结石清除率75%(9/12).3例残留结石直径2~4 mm,其中1例术后2周行ESW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10~42)d.随访1~7个月,结石清除率100%. 结论 MPCNL具有出血少、结石清除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幼儿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