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脑膜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颅脑手术中硬脑膜缺损患者应用生物型人工脑膜治疗,并对其术后疗效与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6例患者中2例死亡(并发严重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出现创伤性脑梗死,植物生存;2例并发脑膨出,经弹力绷带适当约束后好转;癫间发作1例。余59例患者按照GOS分级,56例良好,3例中残。所有病例7~9 d如期拆线,无切口渗液、感染、皮肤过敏、组织排异反应等不良反应,未发生骨窗疝。其中36例患者在行Ⅱ期颅骨修补术中观察到生物型人工脑膜封闭,有良好的保护脑组织作用及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炎症反应,解剖层次清晰。结论在颅脑手术中应用生物型人工脑膜安全、有效,可明显降低各种并发症,避免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的迟发性损害。  相似文献   

2.
背景:修复硬脑膜的完整性对于脑膜瘤患者的手术预后非常重要。目的:探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在大型凸面硬脑膜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因肿瘤侵蚀导致硬膜缺损的大型凸面脑膜瘤病例,术中采用人工硬脑膜修复硬膜缺损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除2例并发局部积液,1例出现术侧少量硬膜下积液,1例出现迟发性硬膜外血肿外,其余病例均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癫痫、组织排异等不良反应发生。术后复查头颅CT及MR,证实植入人工硬膜的部位未见异常影像学改变。5例患者修复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发现人工硬脑膜与正常硬脑膜融合良好,无粘连及炎症反应发生。说明生物型人工硬脑膜能够较好地重塑颅腔原有解剖层次,保护脑皮质,显著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陶小虎 《中国临床康复》2012,(12):2217-2220
背景:人工硬脑膜因资源丰富、易于制备、无抗原性、与下方的脑组织不发生粘连并易于裁剪及缝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目的:综述人工硬脑膜修补材料在神经外科的应用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及维普数据库有关人工硬脑膜治疗颅脑缺损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人工硬脑膜,硬脑膜修补,颅脑损伤"。检索文献量总计146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3篇。结果与结论:在硬脑膜缺损修补方面,过去多采用自身组织修复,但由于其取材来源局限,并可能造成新的创伤,增加患者苦痛等缺点使其在临床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对于小的缺损,可以采用自体组织如肌筋膜等进行修复,而对于大面积硬脑膜缺损的修补,往往需要采用人工硬脑膜替代材料。在神经外科,用替代材料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对于维持解剖学的完整和保护脑组织是十分必要的。人工硬脑膜在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实际应用中比自体膜有更大优越性。但由于其存在组织相容性等不可避免的缺点,硬脑膜修复材料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470-2471
选取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硬脑膜进行缝合修补,研究组采用免缝型硬脑膜进行修补,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硬脑膜破损例数、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及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和修补时间间隔。研究组ICU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25.6±60.2)ml,术中硬脑膜破损1例;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30.2±103.4)ml,硬脑膜破损10例,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硬脑膜破损例数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颅骨修补时间间隔(218.3±20.6)d,比对照组的(103.5±10.4)d更长,且研究组颅骨修补手术时间(75.2±6.7)min,比对照组的(128.3±12.9)min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使用免缝型硬脑膜,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硬脑膜破损次数,此外还为后期颅骨的修补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需要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性,人工硬脑膜是目前常见的硬脑膜修补材料,寻找理想的人工硬脑膜是神经外科探索的方向。 目的:探讨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修补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4例采用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在不缝合情况下修补硬脑膜缺损,32例采用常规硬脑膜在严密缝合下修补硬脑膜缺损。观察两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 监护时间、总的住院天数;开颅血肿清除到颅骨修补的时间间隔、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硬脑膜破损及修补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能达到减压目的。两组之间开颅血肿清除手术出血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 监护时间、总的住院天数、硬脑膜修补后6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组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时间、颅骨修补硬脑膜破损、颅骨修补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低于常规硬脑膜组(P 〈0.05)。表明胶原海绵人工硬脑膜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在充分发挥减压作用,维持脑功能,缩短手术时间的优势上,能达到和严密缝合硬脑膜同样的效果,为后期颅骨修补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颅脑支架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优劣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脑支架在治疗颅脑损伤的现状,以及颅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其置入引起的并发症情况.方法: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8/2009)和Medline database(1988/2009),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收集和质量评价,共纳入37篇文章.从颅脑支架在颅脑损伤中应用的现状、颅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由颅脑支架置入引起的并发症3方面进行总结.结果:颅脑支架对于目前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都较为棘手的颅脑血管病变也有较好疗效.颅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影响其置入人体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生物相容性越差,引起并发症的机会就越大.颅脑支架置入后可能引起如血栓形成、脑出血、再狭窄以及高灌注、低灌注等各种并发症,应在支架置入后密切注意患者的状况.结论:颅脑支架置入技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效果,但因其与人体的生物相容性问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产生,对此神经介入医师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人工硬膜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人工硬膜修补硬膜缺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应用美国强生公司进口人工硬膜补片,对有硬脑膜缺损的30例患者进行硬膜修补,术后给予常规用药。结果 所有病例均无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癫痫等发生。18例患者分别于硬脑膜修补术4~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时发现人造硬脑膜与正常硬脑膜已完全愈合,缝合处已被一层自身组织部分替代覆盖,无不良反应。结论 美国进口人工硬膜补片可安全、有效地用作硬脑膜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阔韧带替代人工硬脑膜修补后颅窝硬膜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9年我院后颅窝疾病的临床患者30例。结果于后颅窝手术前即开始取下阔韧带,手术时间不超过10min,最后均能达到水密、减张缝合后颅窝硬膜的目的。无一例患者有不良反应,均按期出院。结论本文采用患者自体阔韧带替代人工硬脑膜,无任何排斥免疫反应,极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应用此项技术极大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恶性颅内高压是导致病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作自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并将带蒂颞深筋膜修复硬脑膜缺损,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恶性颅内高压病人3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A、B、C组,对3组治疗前后呼吸监测结果PaO2、PaCO2、SaO2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患者生存状况。结果:B组应用机械通气后较应用前及A、C组PaO2、PaCO2、SaO2指标有明显改善。B组生存质量优于A、C组。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G-脂多糖检测在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对本院诊治的TBI患者和非TBI患者进行血浆G-脂多糖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分析G-脂多糖阳性TBI患者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及治疗前后血浆G-脂多糖水平的变化。结果 TBI患者G-脂多糖检测阳性率(33.33%)高于非TBI患者检测阳性率(13.34%,P0.05)。与治疗前检测结果相比,G-脂多糖阳性TBI患者抗感染治疗后血浆G-脂多糖水平明显下降(P0.05)。G-脂多糖阳性TBI患者继发感染病原菌包括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常见感染类型包括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结论 G-脂多糖检测可用于TBI患者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ASAⅠ-Ⅲ级)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治疗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入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2 KU;对照组手术开始后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25 g至术毕。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渗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渗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术前及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值、术后再发出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对凝血功能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损伤情况,探讨DTI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CT检查未见出血及骨折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30人,正常对照组30人。在受伤后7天内,行头部MRI检查,并在行头MRI检查当天用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估表进行评分。结果轻型颅脑损伤组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评分高于对照组。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升高区域有:右侧小脑半球、右侧枕叶及小脑山坡,舌回,右侧额下回的三角部,楔前叶灰质。轻型颅脑损伤组FA值降低区域有:视辐射,大脑脚,右侧胼胝体膝,左侧胼胝体膝,右侧额中回下白质,中央前回下白质。结论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器质性颅内改变。扩散张量成像对于轻型颅脑损伤造成的颅内病变非常敏感,可以为临床诊断轻型颅脑损伤提供参考依据,并为判断轻型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伤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脑伤去骨瓣减压术的治疗时机、手术方法 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重型脑伤(GCS 3~5分30例、6~12分56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行单侧去骨瓣减压69例,双侧去骨瓣减压17例;死亡34例,存活52例;出院时COS预后标准评分良好33例,中残8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可快速有效降低重型脑伤患者的颅内压,并发症少,成活率高,致残率低,是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 ,而及时准确地掌握手术时机和技术要点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颅脑创伤(TBI)后垂体前叶激素(APHs)、甲状腺功能(TF)和生殖激素(GnH)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对浙江省人民医院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经系列头颅CT扫描和/或MRI检查,明确无下丘脑、垂体等部位的原发损伤,且既往无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和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及免疫性疾患史的93例门急诊和住院TBI患者的APHs、TF和GnH进行测定,并按患者的GCS评分、TBI类型和损伤程度以及有无继发性脑损害等因素进行分组研究,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多变量采用成组Hotelling T2检验,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93例患者人院就诊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黄体生成素(LH)和泌乳素(PRL)水平明显高于出院随访期和对照组(P<0.05),促甲状腺素(TSH)和甲状腺激素T3、T4和游离T3(FT3)水平则明显低于出院随访期和对照组(P<0.05).有继发性脑损害组的血清ACTH值和PRL值分别高达(33.33±6.86)和(31.74±5.51),GCS 9~12分组的血清LH值为(9.48±1.14);颅脑损伤组的血清TSH值(1.26±0.17)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其他各组(P<0.05).除TSH、PRL、睾酮(T)和雌二醇(E2),患者出院随访期其他血清APHs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单项APH水平低下的创伤型下丘脑垂体功能不全(THPI)的发生率为13.8%,同时累及3种以上APHs的THPI发生率仅为3.2%;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SETS)的发生率为14.0%. 结论 THPI以单项APH分泌障碍型多见.颅脑创伤所致的急性颅内高压以及脑水肿、脑缺血等继发性脑损害可能是导致删的主要原因;TBI后早期的高PRL血症是提示THPI的重要指标,TBI后激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激素疗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外伤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Glascow标准将伤情评估为三组:3分组(极重度组)、4~5分组(重度组)和6~8分组(中度组),每组40例;同时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结果脑外伤各组患者的血清心肌酶均高于对照组;极重度组的血清心肌酶含量高于重度组和中度组(P〈0.05);重度组血清心肌酶含量高于中度组(P〈0.05)。结论脑外伤急性期血清心肌酶升高程度与病情轻重相关,血清心肌酶检测有助于判断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TBI)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是否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PIH)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TBI患者,按GCS评分分为重型TBI组(GCS3~8分)和轻中型TBI组(GCS8分);按病情进展分为PIH组和非PIH组;治疗15d后,按病情预后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所有患者在入院24h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PLT),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急性TBI患者在发病24h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重型TBI组PT、FBG和PLT异常较轻中型TBI组明显,PIH组PT、APTT、FBG和PLT异常较非PIH组明显,预后不良组PT、APTT、FBG和PLT异常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I患者急性期常见凝血功能异常,早期监测PT、APTT、FBG和PLT对判断TBI的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以预测进展性颅内血肿发生。  相似文献   

18.
应用冻干羊膜进行的硬脑膜修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羊膜在眼科领域的应用比较普遍,许多研究表明羊膜移植并不引起急性免疫排斥反应,这提示其可以作为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安全材料.目的;探讨羊膜作为硬脑膜修补材料的可能性.方法:将豚鼠颅顶部冠状缝后、矢状缝两侧开骨窗.在右侧骨窗下切除硬脑膜,缺损处用冻干羊膜修补.左侧骨窗下切除硬脑膜后再将切下的硬脑膜修补复位,做为对照.分别在术后第15,30,60,90天处死,取修补部位脑膜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所有动物行为无异常,皮肤切口如期愈合,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无脑脊液漏.植入物逐渐被降解并被一层结缔组织覆盖,修补部位与大脑表面无粘连.术后15 d较多散在的成纤维细胞出现在修补材料内.术后30 d部分修补材料消失,修补材料中心部位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未见炎细胞浸润.术后60 d修补材料大部分消失,被增生及轻度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替代,周围见少量的异物巨细胞.术后90 d修补材料呈胶原变性,其周围见骨化组织及变性的纤维结缔组织,未见炎细胞浸润.动物实验证明冻干羊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9.
硬脑膜缺损是临床较常见的问题。目前针对硬脑膜缺损所使用的自体组织、同种异体材料、异种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等硬脑膜修补材料分别存在各自的优点与缺点;而各自的特性将影响最终的疗效。本文将综述各类硬脑膜修复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为优化、筛选理想的硬脑膜修复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