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单极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JOA评分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与观察组(n=46)。观察组给予单极射频靶点热凝、臭氧消融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臭氧消融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JO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愈率84.78%高于对照组65.22%,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82.61%(P0.05)。结论:单极射频靶点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与功能性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对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利用美国矫形外科学会的建议进行分类,所有患者均采取小关节内侧缘进针方式进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观察各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结果:Ⅰ、Ⅱ、Ⅲ型患者在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P=0.00<0.01);Ⅱ、Ⅲ型患者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明显改善(P=0.00< 0.01).Ⅳ型患者虽在治疗后3d的VAS评分较术前有所改善,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P=0.11> 0.05),且治疗后1月的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较治疗后3d未见明显改善(P=0.414> 0.05),其治疗1月后的有效率为70%,优良率为50%.结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对Ⅰ、Ⅱ、Ⅲ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具有显著疗效.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虽可减轻患者疼痛,但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需临床医师酌情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组(A组,n=30)、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n=30);臭氧注射治疗组(C组,n=30).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术后1周相比,B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显著提高(P<0.05);B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有效率及优良率均高于C组(P<0.05),B组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较A组高(P<0.05).各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臭氧注射,利用高温射频热凝和臭氧溶核松解的不同作用,直接对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进行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金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2994-2994
目的探讨臭氧消融术联合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对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采用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56例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不同时期VAS评级、MacNab标准评定;术后1周与术后24h的VAS评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兴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臂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C型臂X光机定位下行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n=50),B组在C型臂X光机定位下行胶原酶溶盘治疗(n=50).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后第4天VAS变化、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疗效.结果: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四天VAS、治疗1、6、12个月的疗效、总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胶原蛋白酶溶盘治疗相似,但接受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在临床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实施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术后随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VAS评分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0.01);术后治疗效果优良率水平均在80.00%以上。结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进行治疗,术后患者预后状况较佳,疗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冶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96例行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术后6-12个月跟踪随诊优良率1-3个月达91.7%,6个月优良率89.6%,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冶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学护理保证了治疗与康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168例经射频刺激热凝配合臭氧消融术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包括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射频热凝与臭氧介入综合治疗、术前心理干预、术前宣教、术后观察、术后体位、术后康复护理干预,认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射频热凝与臭氧综合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C型臂X线机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依照住院先后顺序将108例LDH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36例),分别接受射频热凝消融术、注射医用臭氧、臭氧联合射频热凝消融治疗LDH,分别于术后4d、7d、2个月、6个月观察并比较3组治疗前后VAS值的变化及术后疗效.结果 C组同期VAS值评分明显低于A、B2组(P均<0.05);C组总有效率91.7% (33/36),明显高于B组(69.4%,P<0.05),稍高于A组(77.8%,P>0.05).结论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盘内外注射治疗LDH近、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靶点射频热凝结合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5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小关节内侧缘入路以及安全三角入路分别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A组接受靶点射频热凝结合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B组接受单纯靶点射频热凝治疗。分别于治疗后72 h、1个月、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随访。 结果:所有患者都穿刺成功,两组患者治疗后72h、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3个月A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2.3±1.5和2.4±1.6,B组分别为3.7±2.4和4.3±2.5 (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A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6.7%和85.0%,B组为79.3%和63.8%,A组明显高于B组 (P<0.05)。 结论:CT引导下行靶点射频热凝加双针穿刺穿通式臭氧注射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纯靶点射频热凝组。  相似文献   

11.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2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射频消融、臭氧介入和两者联合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cNab)标准分析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比较2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疗效,MacNab标准分析结果,联合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VAS评分后,联合组均明显优于射频组和臭氧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是一种临床上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孙海涛  关家文 《华西医学》2009,(11):2960-296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激光汽化减压(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iscompression,PLDD)、射频热凝靶点消融、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个体化选择。方法:自2006年6月,在CT引导下选择性联合应用PLDD、射频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7例,突出椎间盘的特点个体化选择穿刺路径和治疗方法;其中PLDD联合臭氧治疗92例(A组),射频联合臭氧治疗67例(B组),PLDD、射频和臭氧三者联合治疗108例(C组)。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记录VAS评分和Macanab优良率。三组患者VAS评分经方差分析,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至6个月的VAS评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三组间VAS评分、Macanab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联合应用微创技术进行个体化的立体治疗,具有扩大微创手术适应症、提高手术疗效的优势,值得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X线引导和CT区域定位经皮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12009年6月至2012年4月将采取在x线透视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LDH63例定为A组;将区域定位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治疗LDH49例定为B组。依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Macnab评价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术前、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2个月优良率。【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与本组术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两组VAS评分B组稍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段B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区域定位”能够将椎间盘突出位置量化,准确把握适应证;术中CT引导能够为靶点射频热凝确定准确的穿刺路径及深度,使射频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技术疗效最大化,对提高微创治疗LDH的优良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外单次注射胶原酶与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外两次多点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52例,射频热凝+盘内外单次注射胶原酶;B组54例,射频热凝+盘内外两次多点注射胶原酶;分析两组治疗后13 d、3月和6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变化、治疗后3月的椎间盘突出物指数(IDH)变化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13 d、3月和6月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术后疼痛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9、2.83、2.91;2.78、2.87、2.94,P均<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6、2.35、2.20,P均<0.05);两组治疗后3月的IDH均比同组术前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6、2.84,P均<0.05)。且B组治疗后3月的IDH和突出物缩小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0.83、2.20,P均<0.05)。 B组治疗后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结论相比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外单次注射胶原酶,射频热凝+胶原酶盘内外两次多点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医用臭氧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及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7例,分为2组,第一组为PLD组,42例,第二组为臭氧治疗组,35例,分别行PLD手术以及臭氧治疗。结果:PLD组和臭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和86.71%,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并发症率分别为28.57%和0,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腰肌痉挛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腰肌内血肿、神经损伤、椎间盘炎以及小关节绞锁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医用臭氧及PLD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具有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但二者的治疗原理和适应证不同,只有选择适当的病例可以发挥各自的优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盘内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8例,分为臭氧组264例,臭氧+射频组264例。均在CT引导下经颈前血管鞘和气管鞘之间穿刺入椎间盘髓核或突出物靶点。臭氧组每个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4 ml。臭氧+射频组盘内注射浓度为50μg/ml的臭氧后再行髓核或/和突出物射频热凝,设定最高温度为90℃,时间为4个周期。观察治疗后各个时期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以及临床效果。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并发症。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24小时、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疼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且臭氧+射频组在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较臭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6个月,臭氧组优良率为80.3%,臭氧+射频组优良率为86.5%。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化学溶解联合射频热凝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联合医用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0例,按住院顺序编号分为射频消融组(A组)、医用臭氧组(B组)和射频消融联合医用臭氧组(C组),每组70例。在术前和术后7 d、30 d、90 d、180 d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ODI)。结果:与术前相比,3组术后7 d、30 d、90 d、180 d的平均VAS及平均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A组和B组在术后7 d、30 d、90 d、180 d的平均VAS及平均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术后7 d、30 d、90 d、180 d的平均VAS及平均ODI评分均显著低于A、B组(P0.05)。所有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及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或医用臭氧治疗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Aim: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oxygen‐ozone therapy and the combined use of oxygen‐ozone therapy with percutaneous intradiscal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PIRFT)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tain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Ninety‐one adult patients with low back pain secondary to contain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Ozone group received intradiscal oxygen‐ozone therapy (4 to 7 mL of oxygen ozone mixture); ozone‐PIRFT group received a combination of oxygen‐ozone therapy with PIRFT (radiofrequency lesioning at 80°C for 360 s). Outcome Measures: Prim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a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for pain and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pain relief, reduction of analgesic consumption,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Clinical assessment of these outcome measures was performed at 2 weeks, 1 month, 3 months, 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the procedure. Results: VAS scores and ODI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both ozone and ozone‐PIRF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values at all points of follow‐up; however, ozone‐PIRFT produc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VAS scores and ODI when compared to ozone at 2 weeks, 1 month, 3 months, 6 months, and 1 year follow‐up. Ozone‐PIRFT also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all secondary measures at all points of follow‐up, as compared with the ozone group. Conclusion: Ozone‐PIRFT is more efficacious than ozone alone in reducing pain scores, analgesic consumption, improving functional outcome,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ntain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射频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其与突出物大小变化相关性.方法:3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单间隙侧后型突出)行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的患者,术后3月、6月、12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疾患疗效判定标准评定术后疗效,术后12月随访到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行腰椎间盘CT检查,采用椎间盘突出指数评定计算突出物大小,分析突出物大小变化率与JOA评分改善率相关关系.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副作用.术后3月、6月、12月分别随访到329例、270例、224例患者,各时间点优良率分别分72.64%,69.26%,73.66%;三个时间点优良率比较X<'2>=1.125(p=0.57),各随访时间点优良率差异常无统计学意义.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及突出物大小变化率Rs=0.092(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其临床疗效与突出物大小变化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加臭氧溶解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2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疼痛科住院的1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加臭氧溶解术联合治疗组56例和单纯臭氧(03)溶解术治疗组59例,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9.3%,症状改善明显,较单纯臭氧溶解治疗组有效率71.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加臭氧溶解术联合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疗效更佳等特点,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组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