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痫患者体内的性激素的水平与正常人不同,其癫痫发作与性激素水平有关。性激素、癫痫以及抗癫痫药物之间 相互影响。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克罗米酚以及天然或者合成的孕激素对一些癫痫患者的发作有效。  相似文献   

2.
1980年由Newmark和Penry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提出了月经性癫痫的概念,即育龄女性在月经来潮的前3d和之后4d内癫痫发作明显增多。研究表明,40%女性癫痫患者为月经性癫痫[1]。月经性癫痫常伴有性激素水平异常,抗癫痫药物也可以加重性激素水平异常,性激素对于月经性癫痫治疗有效,其中以孕激素治疗效果明显,国外关于性激素在女性月经性癫痫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3.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科疾病之一,主要是使用抗癫痫药物( AEDs)治疗.癫痫发作频率、类型和使用AEDs均对生育期女性生殖健康有影响.因此,癫痫妇女发生不孕、流产、早产、胎儿先天性畸形、产后大出血等风险比非癫痫妇女增加.同时,AEDs可干扰女性病人体内性激素代谢,影响受孕、宫内胚胎发育、新生儿以及产后哺乳等,应该减少或者避免这些影响.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的进行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4.
男性与癫痫     
从癫痫发病及抗癫痫药物(AEDs)与男性激素、性功能、生殖、发育等问题的关系以及对男性癫痫病人性功能障碍的诊断及治疗等角度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癫痫发作频率、抗癫痫单药/联合用药治疗及围经期癫痫对女性癫痫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入组的87例女性癫痫患者血清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睾酮水平,根据发作频率、单药/联合用药治疗及是否围经期癫痫分组,并比较不同组间性激素的变化。结果高发作频率组泌乳素升高率及发病年龄明显高于低发作频率组和无癫痫发作组;其孕激素下降率高于低发作频率组(P均0.05)。联合用药治疗组睾酮升高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5)。围经期癫痫组泌乳素升高率、孕激素下降率及雌/孕比值明显高于非围经期癫痫组(P均0.05)。结论泌乳素升高与近期癫痫发作有关;孕激素下降与癫痫发作严重性有关;抗癫痫药物影响性激素水平,尤以联合应用丙戊酸钠对睾酮作用显著。孕激素、雌/孕比与围经期癫痫密切相关,孕激素补充疗法可能是治疗围经期癫痫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癫痫放电或抗癫痫药(AEDS)可不同程度影响癫痫患者激素水平。痫样放电可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轴(HP轴),影响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尤以性激素和皮质激素明显。AEDS可能直接影响或通过神经递质间接影响HP轴,或通过影响激素的代谢,改变激素的结合蛋白水平以及抑制激素合成等多种机制影响性激素或甲状腺激素水平;但不影响体内基础的皮质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尽管存在多种治疗手段,但抗癫痫发作药物目前仍是治疗癫痫的主要手段。将抗癫痫发作药物与癫痫作为主题词,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发现从2022-2023年3月,全球发表过2000多篇有关癫痫药物治疗的论文,表明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癫痫仍是癫痫学界的热点和前沿。而癫痫药物治疗中的孕妇、老年及儿童由于其生理状态不同,需要比普通人群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尽管有许多新的癫痫治疗方法陆续问世,但迄今为止,癫痫的药物治疗仍然是预防和治疗癫痫的主要方法。尤其近年围绕抗癫痫药物的选择和研制,一些新的观点开始进入临床实践,了解这些新观念有助于改善癫痫治疗前景。 一、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困境 自人类发现溴化剂可治疗癫痫以来,业已研制近20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癫痫药物,其中18种已批准用于临床。这些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使癫痫发作从一种不可治疗性疾病成为一种可治疗性疾病,通过这些已研制出的药物,有可能使60%以上患者的癫痫发作得到满意控制,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停药且终生不再发作,显示出癫痫可控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癫痫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抗癫痫发作药物是主要治疗方法,其本质是抗癫痫发作而非改善癫痫疾病。本文依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顺序,从药代动力学、药理学机制、适应证、疗效、不良反应等方面综述抗癫痫发作药物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癫痫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口服抗癫痫药是癫痫治疗的首选方法,药物在控制痫性发作的同时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选择既能够控制癫痫发作又不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抗癫痫药物成为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周期癫痫的特点及女性性激素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 把两所医院3年所诊疗的128例女性患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的分析研究。结果 女性初潮、月经期、妊娠期对癫痫发作的频率及强度均有影响。结论 雌激素可促发癫痫,孕激素可抑制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12.
<正>丙戊酸钠用于癫痫治疗可有效控制全身性癫痫的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和强直-陈挛性发作,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指征和良好的耐受性,近三十年来成为神经内、外科医师临床一线抗癫痫药物,尤其在颅脑损伤术后、颅脑损伤后预防和控制癫痫发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报道称[1-2]丙戊酸钠可致高氨血症脑病(valproateinduced hyperammonemic encephalopathy,VHE),是丙戊酸钠少见副作用,患者表现为癫痫发作加重、共济失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癫痫与FDG-PET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癫痫是指采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进行正规的治疗,在有效治疗期内,通过多种努力仍不能控制其发作的癫痫。一般认为其病程应在3~4年以上,每月发作至少4次,经过长期系统抗癫痫药物的治疗不能控制其发作,并且因为频繁发作而影响病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本文就难治性癫痫的发病  相似文献   

14.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 ,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既往对于女性癫痫患者一直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晚近 ,对女性生殖周期中的癫痫及抗癫痫药 (AED)等对妊娠的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 。现将女性生殖周期中癫痫的特点及其处理综述如下。一、月经初潮与癫痫Lennox报道 ,约 2 5 %的女性患者首次癫痫发作见于月经初潮期 ,而初潮期前即有癫痫的女性患者 ,约有 2 / 3在初潮期发作频率增加、症状加重 ,或出现新的发作形式 ;相反 ,这一类患者的癫痫发作也可能使其初潮期推迟。然而 ,初潮期发作频率增加与否与癫痫发作类型…  相似文献   

15.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以大脑神经元的反复超同步放电引起的发作性、突然性、短暂性脑功能紊乱为特征。在我国活动性癫痫的患病率为4.6‰,年发病率在30/10万左右。目前,癫痫治疗以抗癫痫药物为主,但约20~30%的癫痫发作不能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属于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因手术部位、发作年龄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脑卒中后癫痫患者对低剂量抗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反应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进展为耐药性癫痫,因此亟待研发有效预防或逆转癫痫发生和发展且具备疾病修饰治疗作用的药物。业已证实,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唑尼沙胺等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大麻二酚、多酚类化合物等天然化合物,线粒体抗氧化药、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不仅能控制癫痫发作,甚至能够阻止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以此发挥抗癫痫发生及疾病修饰治疗作用。本文对具有疾病修饰治疗作用的药物进行归纳,以为脑卒中后癫痫的疾病修饰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开放,有生育需求的男性越来越多,越来越注重生殖健康.长期以来,癫痫患者生殖健康的关注主要在女性群体中,而对于男性癫痫患者生殖健康的研究较少.但据流行病学统计,男性癫痫患者多于女性.此外,有研究发现癫痫本身与抗癫痫药物对男性生殖功能均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对癫痫本身与抗癫痫药物对男性癫痫患者生殖功能产生不...  相似文献   

18.
癫痫形成和发展与神经损害密切相关。癫痫发作的启动因子是神经损伤,而癫痫发作又进一步加重神经损伤,导致恶性循环。神经保护本身具有抗癫痫作用,抗癫痫药物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神经保护在癫痫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抗癫痫药物、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剂、激素类物质和神经细胞移植在癫痫治疗中的神经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并癫痫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2010-07~2011—07,我院诊治的80例出血性卒中并癫痫患者,对其进行脑出血治疗的同时,配以抗癫痫药物治疗,现将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80例出血性卒中并癫痫患者,在进行脑出血治疗的同时,配以抗癫痫药物治疗,2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其余60例经对症治疗后得到控制,病死率为25.0%。结果表明,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越早,发作频率越高,病死率越高。结论在抢救脑出血的同时,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控制癫痫发作,对于成功抢救出血性卒中并癫痫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详细总结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药物相互作用、抗癫痫作用机制、对成人及儿童各种不同发作类型癫痫的添加治疗及单药治疗研究进展、安全性评价及常见不良反应、特异质性不良事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结论该药具有理想的药动学特性、较高的安全性及抗癫痫效能,对认知功能无明显损害,适应证扩大后已经可用于16岁以上人群部分性发作癫痫的单药治疗、全面性发作癫痫中某些特定发作类型的添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