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Aβ40、Aβ42、Aβ42Arc对阿尔茨海默病(AD)转基因果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建立Aβ40、Aβ42、Aβ42Arc转基因AD果蝇模型.根据实验要求将果蝇分为4组,分别是野生果蝇对照组、Aβ40组、Aβ42组、Aβ42 Arc组.在整体动物水平上进行果蝇行为学研究,分别检测各组果蝇的嗅觉短期记忆能力、攀爬能力和平均寿命.结果 在巴甫洛夫嗅觉相关短期记忆测试、攀爬能力试验、平均寿命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3组转基因果蝇的嗅觉记忆能力、攀爬能力、平均寿命均明显降低.结论 Aβ的毒性作用会导致AD转基因果蝇认知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磷酸化Tau(P-tau)、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以及Tau蛋白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主诉健忘组(SMC)30例,MCI患者30例,阿尔茨海默病组(AD)68例(轻度AD 24例,中度AD 22例,重度AD 22例)以及健康对照组35例血清中P-tau、Aβ1-42、Tau蛋白水平,并分析三种标记物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及MCI组相比,MCI组、AD组MMSE评分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AD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轻度、中度AD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MCI组、AD组P-tau、Tau蛋白水平显著上升,且AD组高于MCI组,而Aβ1-42水平显著下降,且AD组下降幅度大于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AD组P-tau、Tau蛋白水平高于轻度、中度AD组,而Aβ1-42水平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C 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标记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Tau蛋白、Aβ1-42、P-tau诊断相比,Tau蛋白、Aβ1-42、P-tau联合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病情发生及发展过程可能与血清P-tau、Aβ1-42、Tau蛋白水平异常有关,通过测定这三种标记物可有效预测MCI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GTR1和AGTR2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中的变化及缬沙坦的作用。方法用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1-42海马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通过Y-形电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定,HE染色、刚果红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 H)检测AGTR1、AGTR2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正确逃避电刺激所需要的次数多(P〈0.001)、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较对照组减少(P〈0.001)、AGTR1及AGTR2光密度值增加(P〈0.05);缬沙坦组较模型组正确逃避电刺激所需要的次数少(P〈0.001),海马CA1区神经元密度较模型组增加(P〈0.001)、AGTR1及AGTR2光密度值减少(P〈0.05)。结论缬沙坦可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抑制AGTR1的表达而延缓AD进展;AGTR2可能延缓AD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m'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进行性变性疾病,为痴呆的常见原因;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两者分别由P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AD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和环境有关。AD较明确的病理变化是前脑胆碱能投射系统(特别是Mey-nert基底核)的胆碱能神经元变性丢失、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咪唑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D)果蝇模型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对c-Jun N-Terminal kinas(JNK)的调控。方法:采用Gal4/UAS系统建立Aβ42果蝇模型;连续给药后利用巴甫洛夫嗅觉学习实验观察咪唑对AD果蝇行为的影响;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咪唑干预JNK信号通路中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 mmol.L-1,100μmol.L-1,10μmol.L-1,1μmol.L-1,0.1μmol.L-1的咪唑可显著改善Aβ42果蝇的学习能力,同时1 mmol.L-1、100μmol.L-1和10μmol.L-1的咪唑显著降低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两者的有效工作浓度近似。结论:咪唑显著改善了Aβ42引起的AD果蝇学习缺陷,且对JNK神经元凋亡信号通路也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同时说明Aβ与细胞膜作用形成的通道侧的H13-H14组氨酸侧基,是探索Aβ毒性作用机制和寻找药物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对β-淀粉样肽致拟痴呆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β-淀粉样肽(A13)致拟痴呆小鼠(AD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单侧脑室一次性注射可溶性大片段Aβ1-42复制拟痴呆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脑复康(200mg/kg)组及丹参酮(20、40、80mg/kg)组。通过避暗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丹参酮对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血清、脑、肝脏内SOD、MDA含量和皮层和海马中AChE、NO含量的变化。结果脑室内注射Aβ1-42后小鼠出现学习记忆障碍;血清、脑、肝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大脑皮层、海马组织中AChE、NO含量上升;应用丹参酮后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丹参酮组中、高剂量组抑制了血清、脑、肝中SOD活性的降低和MDA含量的增加(P〈0.01,0.001),亦减少大脑皮层、海马组织中AChE、NO的生成(P〈0.05,0.01,0.001)。结论丹参酮对β-淀粉样肽致拟痴呆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AChE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神经突触具有高度可塑性,突触的形成和重塑是神经元活性依赖性的,是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的基础。包括Alzheimer’sdisease(AD)在内的多种表现出认知缺陷的神经疾病,均存在突触结构或者功能的异常。AD的早期临床表现是单纯的记忆功能损伤,随病程深入,患者认知障碍进行性加重,并出现神经退行性改变。新皮质、海马的联合区的突触的完整性受损、可塑性异常、密度下降被认为是AD认知障碍的发病基础。皮质中的可溶性β—amyloidpeptide(Aβ)寡聚体,是AD中首要的突触毒素,通过多种不同的分子机制破坏海马脑片或者动物在体的Long—termpotentiation(LTP),损害啮齿类动物的认知和记忆功能,降低器官型培养的海马脑片树突棘的密度。而不可溶的Aβ斑块,可能作为具有突触毒性的寡聚体的一种储备形式而存在。Aβ抗体或者调节Aβ聚集的小分子可以逆转寡聚体的突触毒性,降低脑内Aβ水平,尤其是具有突触毒性的寡聚体,以延缓AD病人认知功能的下降,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8.
神经突触具有高度可塑性,突触的形成和重塑是神经元活动依赖性的,是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的基础。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在内的多种表现出认知缺陷的神经疾病,均存在突触结构或者功能的异常。AD病程缓慢,临床早期表现为单纯的记忆功能损伤,证据显示此症状是海马突触效能发生微细改变所致。近20年来,大量实验证实β-淀粉样蛋白(Aβ)寡聚体能够弥散到突触间隙,是最早的损害突触完整性和可塑性的因素。多种不同来源的Aβ寡聚体(包括体外合成的,细胞分泌的,AD转基因动物和AD患者脑内的),能够破坏海马脑片或者动物在体的长时程增强效应(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降低器官型培养的海马脑片的树突棘密度,损害啮齿类动物的认知和记忆功能。AD患者皮质中可溶性Aβ(包括寡聚体)的水平与认知功能呈强相关性。而不可溶的淀粉样沉淀可能是作为具有突触毒性的寡聚体的一种储备。  相似文献   

9.
目的: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应用凝聚态Aβ1-40进行大鼠右侧海马齿状回(DG)背侧细胞带微量注射,2周后从学州记忆、海马组织病理和异常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的变化3个方面评价大鼠模型。结果:Aβ1-40注射后大鼠Morris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受损(P〈0.01);注射区内DG背侧细胞带神经元丢失(P〈0.01);注射侧海乌内Aβ沉积;海马神经元内异常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凝聚态Aβ1-40海马注射具有明确的在体神经毒性作用,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下降以及海马内Aβ沉积、神经元丢失和神经元内异常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可成功建立AD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学习记忆障碍,组织病理上可见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和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丢失[1],其中老年斑的主要成分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AD的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有氧训练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齿状回(DG)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有氧训练组(侧脑室注射Aβ25-35+4周有氧训练)和实验组(侧脑室注射Aβ25-35)。3组大鼠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DGBrdU阳性细胞数,以确定有氧训练对细胞存活的影响;微管相关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新生神经元的突起生长。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实验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有氧训练组与实验组比,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有氧训练组逃避潜伏期与假手术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假手术组比,实验组DG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③与假手术组比,实验组DG新生神经元突起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④与实验组比,有氧训练可改善DGBrdU阳性细胞的显著减少(P〈0.05)、保护神经元突起的生长(P〈0.05)。结论:Aβ25-35能诱导AD大鼠模型的建立,损害新生神经元突起生长和新生神经元的存活;有氧训练可改善Aβ25-35损害的大鼠新生神经元突起生长和新生神经元的存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eynert核注射 β 淀粉样蛋白 (amyloid betaprotein ,Aβ)对大鼠脑突触生长素表达的影响及尼莫地平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Aβ1 40 10 μg·μL-1注入右侧Meynert核建立大鼠AD模型 ,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突触生长素的表达变化及尼莫地平的影响作用。结果 :Aβ注射后出现较持久的学习记忆障碍 ,Aβ组呈渐进性加重 ,治疗组有一定改善。Aβ组Meynert核、海马区和皮质区突触生长素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 ,但较Aβ组有明显增加。 结论 :Meynert核、海马和皮质区突触数量的减少及其功能异常可能是AD学习记忆障碍和痴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尼莫地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5肽类似物165对老年性痴呆(Alzhei mer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后致密区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和骨架蛋白Shank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5肽类似物165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按体重3mg/kg行双侧侧脑室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注射,第3天重复注射建立AD模型,对照组以人工脑脊液代替STZ。术后21d治疗组按体重0.34mg/(kg.d)给予APP5肽类似物165灌胃干预,其余两组以蒸馏水代替。3周后应用Morris水迷宫、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PSD95和Shank1的表达。结果5肽类似物165治疗组大鼠的平均游泳时间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1),且海马PSD95和Shank1阳性神经细胞数及PSD95和Shank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5肽类似物165可显著提高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大鼠海马PSD95和Shank1表达,表明其对突触功能和可塑性具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杏仁核注射所造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素的改变及其与空间学习记忆力的关系。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颅内注射5.0nmol 0.1%三氟乙酸)、痴呆模型组(颅内注射5.0nmol Aβ25-35),每组各8只。采用杏仁核注射Aβ25-35的方法建立大鼠痴呆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素表达的水平。结果大鼠痴呆模型建立6周后,痴呆模型组大鼠存在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力障碍,为期6d水迷宫测试的平均潜伏期均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其中第4~6天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痴呆模型组大鼠海马突触索表达的阳性数及着色密度均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其中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Aβ25-35杏仁核注射所造痴呆模型的大鼠海马突触数量明显减少,其空间学习记忆力功能障碍可能与突触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癫痫疾病的发生和反复发作的过程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型谷氨酸受体(NMDA受体)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突触内和突触外的NMDA受体在包括突触可塑性和细胞死亡的信号通路中起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本研究中探讨了突触内、外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在癫痫发病的病理过程中的变化。我们利用氯化锂联合匹罗卡品(pilocarpine, PILO)诱导了成年癫痫小鼠模型,并在癫痫发作24小时后制作了急性海马切片,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对CA1区锥体神经元的突触内、外NMDA受体电流进行了记录。我们发现,1)突触内NMDA受体电流的上升时间及衰减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突触外NMDA受体电流的兴奋性电流峰值、面积峰值比、以及上升时间亦无统计学差异;3)但突触外电流的衰减时程相对于对照组加快。以上结果提示突触外NMDA受体可能参与癫痫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痴呆大鼠模型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成年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痴呆组、小剂量IGF-1组和大剂量IGF-1组。采用切断大鼠双侧穹窿-海马伞,建立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害的痴呆模型。痴呆模型制备1 d后开始侧脑室给药,小剂量IGF-1组给予IGF-1 10μL(0.2μg.μL-1),大剂量IGF-1组给予IGF-1 10μL(0.5μg.μL-1),均连续21 d;痴呆组和假手术组则在相同时间给予生理盐水10μL;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置。利用水迷宫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并用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①痴呆组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小剂量IGF-1组和大剂量IGF-1组与痴呆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③IGF-1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比较,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分别P〈0.01、P〈0.05)。透射电镜观察:痴呆组海马CA1区大部分神经元肿胀、空化;神经毡呈空化改变;突触前、后膜融合,突触小泡减少。小剂量IGF-1组和大剂量IGF-1组海马CA1区均可见神经元核基质呈轻度空化改变,胞质内都可见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及脂褐素;神经毡内轴突内神经丝较痴呆组增多;突触小泡较多。结论:①穹隆-海马伞切断术后可导致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②穹隆海马伞切断术后引起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损伤;③IGF-1可以改善痴呆模型大鼠超微结构,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阿片受体激动剂对海马培养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18d,荧光倒置显微镜下选择健康神经元入组,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阿片受体激动剂吗啡(浓度为10μmol·L-1[D—pen2,D—pen5]一enkephalin(DPDPE)和埃托啡(浓度均为1μmol·L-1)处理3d,对照组不加药。全细胞模式记录mEPSCs,用软件MiniAnalysis6.0(Synaptosoft,Inc)对mEPSCs频率及幅度进行分析。结果:吗啡显著降低了海马神经元mEPSCs的频率和幅度,与对照组相比,频率和幅度分别下降了38.5%和38.0%(均P〈0.01);埃托啡对mEPSCs的幅度无影响(P〉0.05),但频率增加了26.O%(P〈0.05);DPDPE对mEPSCs的频率及幅度均无影响(P〉0.05)。结论:不同的阿片受体激动剂由于其引起受体内化的能力不同,对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有不同的突触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甘丙肽是1983年发现的一种脑肠肽,与认知情感和内稳态的调节密切相关。本文着重综述了甘丙肽对多种学习记忆功能的抑制及调节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甘丙肽的过度表达破坏了学习记忆相关部位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乙酰胆碱的平衡,使学习记忆功能处于病理状态;兴奋胆碱能M2突触前受体,反馈性减少乙酰胆碱释放;引起神经细胞膜超极化及外向性钾离子流,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乙酰胆碱释放;降低突触前膜兴奋性谷氨酸释放,损伤突触可塑性;甘丙肽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甘丙肽在受体活化下游抑制腺苷酸化环化酶及转录因子CREB结合启动子,影响新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阻断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临床上在阿尔茨海默病和Down’s综合征等神经变性性疾病中,围绕Meynert基底核和斜角带核胆碱能神经元周围甘丙肽纤维和终末数量大大增加,提示使用甘丙肽拮抗剂治疗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海马MAPK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丝裂酶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ease,AD)发病中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β-淀粉样肽(beta—amyloid peptide,Aβ)1-40 1μl(10μg/μl)在立体定位仪下注人大鼠海马建立大鼠AD模型,2周后测水迷宫潜伏期、长时程增强(long term potentiation,LTP)、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MAPK的蛋白表达,并应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二者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AD模型组AB注射2周后,水迷宫潜伏期与模型组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模型组刺激前后fEPSP斜率变化及高频刺激增加的幅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海马CA,区、CA,区MAPK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AB可能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导致大鼠海马LTP降低和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参与AD学习记忆障碍和痴呆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糖皮质激素所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观察胰岛素抵抗大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42(Aβ42)的表达及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胰岛素抵抗在糖皮质激素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挑选10只作为空白组(CON)。余下的采用地塞米松腹腔注射21d制作胰岛素抵抗模型,以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将其分为胰岛素抵抗组及对照组,Y迷宫测定大鼠造模后的学习记忆成绩,HE、Nissl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及免疫印迹法观察Aβ42在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 (1)Y迷宫试验显示,实验组记忆能力较空白组明显减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记忆能力对照组减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Nissl染色:空白组海马CA1区细胞形态规则,排列整齐而密,实验组部分细胞形态欠规则,出现核固缩,坏死,细胞排列紊乱,表明有大量的神经元细胞死亡。对照组的病理结果则介于两者之间。(3)海马CA1Aβ42免疫组化结果:空白组、对照组2组Aβ42阳性细胞表达相似且与实验组比较相对少,平均积分光密度值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海马CA1区Aβ42免疫印迹检测示:实验组Aβ42表达水平较空白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Aβ4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糖皮质激素可致大鼠海马出现神经元损伤和病理学改变。出现胰脑岛素抵抗的大鼠表现尤为明显。但无明显的老年斑及神经原纤维缠结。(2)糖皮质激素可增加Aβ42的表达,胰岛素抵抗大鼠的改变更为明显,说明胰岛素抵抗参与了糖皮质激素所致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