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立秋药膳     
正现在正值立秋时节。按照月令,立秋属孟秋,意味着盛夏将要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更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其实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闷热依旧未退,是不折不扣汗湿沾衣的"桑拿天"。所以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以前没有空调,到夏天疰夏者众多,吃不好,睡不着,因此国内多地有立秋称体重的习俗,看看这期间瘦了多少,然后立秋时摆满一桌时令瓜果大快朵颐以"啃秋"。  相似文献   

2.
立秋,是秋季开始的节气,也是阴气开始渐盛之季。"秋气"是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它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初秋:秋季的第一个月(立秋、处暑)。盛夏未消尽,秋阳肆虐,素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称。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天气之中,故称"秋老虎"。加之时有绵绵阴  相似文献   

3.
立秋话防病     
耕耘 《家庭中医药》2007,14(8):34-35
秋季三个月,即从立秋这一天起至立冬之前的一段时间,其中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重要节气。中国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人们习惯上把从立秋之日开始到立冬之日终止这一段时间称之为秋天。包括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  相似文献   

5.
秋季,始于农历立秋,止于立冬.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并以中间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相似文献   

6.
正立秋、处暑的养生要根据节气的变化做出调整,重点以"收"为主,由疏泄趋向收敛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至9日,正值太阳到达黄经135°时。"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相似文献   

7.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相似文献   

8.
立秋,是秋季开始的节气,也是阴气开始渐盛之时。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初秋初秋,盛夏暑气未消尽,秋阳肆虐。此时,提倡糖尿病患者每天喝养生粥,如  相似文献   

9.
<正>《皇帝内经》中说:"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意思是说:四季的阴阳变化,是万物的根本。懂得养生的圣人在春夏两季摄养阳气,在秋冬两季保养阴精养生之道,圣人遵行它,愚蠢的人违背它。立秋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故素有"秋老虎"之称。立秋虽过,白天仍然很热。其实通常所说的"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白露过后,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在这样的季节里,该如何调节人的饮食起居和运动?  相似文献   

10.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这个季节,雨水少了,自然界万物收藏,枝枯叶黄一片肃条景象.  相似文献   

11.
熊晓芳  钟锡新 《新中医》2013,(11):34-35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与季节、节气的相关性。方法:对1185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病例在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分布情况。结果:1185例患者,发病季节高峰在秋季,其次在夏季;发病节气高峰在立秋,其次是小暑、处署、大暑、白露、夏至。结论:慢性胃炎的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和节气性,应将预防重点放在夏、秋季节和立秋、小暑、处暑、大署、白露、夏至等节气。  相似文献   

12.
白露     
《东方养生》2010,(9):13-13
今年白露节气:9月8日-9月22日 前后节气:处暑-立秋-秋分 释义: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太阳黄经为165度。此时阴气渐重,露凝为白,故名白露也。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是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正处暑过后,真正的秋天才开始姗姗走来。因为根据气候划分,平均气温在10~22℃时为秋季,我国很少有在立秋节气就进入秋季的地区。由于夏季漫长,立秋后的高温天气习惯上称之为"秋老虎",所以不少年份就有"立秋处暑上蒸下煮"的感觉。立秋之后,气候从"湿"向"燥"逐渐转化,秋初常常是湿邪燥邪合  相似文献   

14.
秋季话调养     
秋季三个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并以中间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管子》指出:"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时至秋令,自然界的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碧空如洗,地气清肃,金风送爽,万物成  相似文献   

15.
正中医学中的长夏,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为湿热蒸腾。八月份,处于夏秋之交,暑气逐渐消退,但暑湿仍盛,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此时养生保健应祛暑化湿和滋阴润燥并重,下面介绍一下夏秋之交的长夏如何养  相似文献   

16.
<正>岭南地区日照时间长,全年气温高,夏长冬短,四季温差小,雨水充沛,气候炎热潮湿。从夏至到处暑前后(6月下旬至8月下旬)是本地区全年最为炎热的时节,暑气旺盛,临床上多见感暑发热之病证,称为"暑月热病"。暑月热病是夏季岭南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各年龄段人群均易感。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咯痰、鼻塞、流涕等特点,归属于中医学"感冒""外感发热"的范畴,按温病学分类则归属于"暑  相似文献   

17.
秋季,始于农历立秋,止于立冬,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并以中间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从秋季的气候特点看,初秋由于盛夏余热末消,秋阳肆虐,气温较高,故有“秋老虎”之说,但白露之后,北方寒气逐渐南下,由热转寒,早晚温差大,万物随寒气增逐渐萧落,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从“夏长”到“秋收”的阴阳变化,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之阳气,凡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养生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精…  相似文献   

18.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这个季节,雨水少了,自然界万物收藏,枝枯叶黄一片肃条景象。立秋养生立秋即是禾谷开始成熟的意思,秋天,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起居按照中医理论,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肺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属金,其性为燥。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从五行生旺推算,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都处于衰弱阶段,所以要加强对这些脏器的保养。秋季是细菌性痢疾高发季节,细菌性痢疾传染性很强,其症状是高烧、头…  相似文献   

19.
孟昭群 《养生月刊》2016,(9):776-778
正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称为"多事之秋"。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秋燥、秋乏、秋膘等也正向我们袭来,如果未加预防,会危害身心健康,给生活增添许多新的烦恼。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做好五个方面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炎热潮湿的夏季过后,清爽的金秋来临,秋天不仅是万物收获的季节,不冷不热的气候,也是一年之中出租车司机最适宜工作的时节。秋季是指我国农历: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高气爽,气温渐凉,空气干燥,按中医理论分析:阳气日退,阴气日升,"燥"是秋天的主气。"秋燥"之气有温凉之分:久睛无雨,秋日暴烈,属于温燥,凉风习习,冷气肃杀,属于凉燥。处于"秋燥"气候之中,人体容易出现气阴不足的现象,如:唇裂起皮,咽炎,口舌,俱干少津,皮肤干燥失润,大便秘结等。出租司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