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开展颅咽管瘤全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漆松涛 《广东医学》2003,24(12):1269-1271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 2 5 %~ 4 0 %。高峰发病年龄为 5~ 1 0岁 ,在儿童鞍区肿瘤中 ,颅咽管瘤占 5 0 %左右。尽管颅咽管瘤在组织学上呈良性表现 ,但治疗的困难使之呈恶性结果 ,严重影响和降低了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期。Cushing是最早进行颅咽管瘤切除手术的先驱 ,此后 ,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一直是对神经外科医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1 颅咽管瘤手术治疗的历史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大致包括根治性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联合放疗引流联合放疗、或单纯放疗 ,在这些方法的选择上至今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2.
23例儿童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第一附属医院脑外科叶桂华关键词颅咽管瘤;围手术期;护理;儿童中图法分类号R651.11;R743.6儿童颅咽管瘤是先天性颅内肿瘤,占儿童颅内肿瘤的13%~17%,居儿童鞍区肿瘤的首位。手术治疗为颅咽管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颅咽管瘤是颅内常见的先天性肿瘤之一,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9%~13%。儿童颅咽管瘤大多位于鞍上,首发症状以颅内高压多见。我院从2000年至2004年联合应用立体定向^32P内放疗和γ刀治疗儿童复发囊性颅咽管瘤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咽管瘤约占颅内肿瘤1.7~4.6%,儿童的发病率较高约占13%。我院自1964年7月至1981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40例颅咽管瘤,占同期颅内肿瘤的2.6%,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性别和年龄:本组男性31例,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总院神经外科2002年12月~2012年8月收治的26例小儿颅咽管瘤临床表现、显微外科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26例患儿全切14例(53.8%),次全切5例(19.2%),大部切7例(26.9%)。术后出现尿崩18例(69.2%),4例为长期尿崩者。6例出现下丘脑症状。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儿童颅咽管瘤是目前最佳的方法,熟练的显微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毅超  蒋广元 《广西医学》2004,26(11):1669-1670
颅咽管瘤是鞍区一种先天性良性肿瘤 ,国外报道占颅内肿瘤 1 2 %~ 3% ,年发病率 5~ 2 0例 / 10万人 ,好发于儿童〔1〕。临床病理学分为鳞状乳头上皮型、釉质型和混和型 ,釉质型颅咽管瘤 90 %以上有囊变 ,几乎全部有钙化 ,为儿童型颅咽管瘤 (近乎 10 0 % ) ,鳞状上皮型颅咽管瘤约有 5 0 %囊变 ,几乎均见于成人 ,此外成人颅咽管瘤还可见釉质型和混合型〔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 ;视力障碍 ;尿崩 ;性功能障碍、身材矮小、肥胖、易疲劳等内分泌功能障碍 ,由于肿瘤毗邻下视丘、视交叉、颈内动脉、垂体、垂体柄及神经激素核团等重要结构 ,手…  相似文献   

7.
颅咽管瘤是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5%,在儿童中占鞍区肿瘤的一半以上.因部位险要,手术全切难度较大而且术后并发症多[1].我院自1996年10月开始应用立体定向囊内核素置入间质内放疗结合伽玛刀(7刀)治疗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颅咽管瘤,效果满意.本文总结了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我院立体定向核素间质内放疗结合7刀治疗的颅咽管瘤患者43例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发病情况据统计,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的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4~7%,以10~20岁时最为多见。据Johnston(1962)报告,此瘤约占儿童和少年颅内肿瘤的50%。蝶鞍内颅咽管瘤约占蝶鞍内各种肿瘤的1/3。发生原因颅咽管瘤是胚胎发生时期产生的疾病。当胚胎三周时,外胚叶首端腹侧的一部分上皮向内凹陷生  相似文献   

9.
儿童颅咽管瘤1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儿童颅咽管瘤的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下丘脑损害的防治。方法对189例儿童颅咽管瘤的CT、MRI影像学资料,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等进行分析。结果189例中,囊性瘤体187例,其中钙化76例,实性瘤2例;牙釉质型颅咽管瘤188例,鳞状上皮乳头型1例。  相似文献   

10.
26例儿童囊性颅咽管瘤的立体定向内放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CT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治疗儿童囊性颅咽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囊性颅咽管瘤进行CT立体定向囊腔、胶体磷酸铬内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排除囊液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囊腔内放疗,1~5年随访。CT扫描显示22例(84.6%)瘤腔持续消失,2例(7.7%)瘤腔显著缩小,症状持续改善。2例(7.7%)分别于1、3年后因瘤实质部分增大,症状恶化而相继死亡。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 CT立体定向囊腔内放疗治疗儿童囊性颅咽管瘤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儿童囊性颅咽管瘤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胡玉兰  乔艳玲 《海南医学》2009,20(11):149-150
目的总结儿童颅咽管瘤切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20例儿童颅咽管瘤切除术后的护理资料。结果2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翼点-前纵裂终板联合入路进行颅咽管瘤全切术治疗中型、大型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以来我院收治的21例中型、大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1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使用翼点-前纵裂终板联合入路进行颅咽管瘤全切术治疗。术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这21例患者经术后病理检查均被确诊患有颅咽管瘤。这21例患者颅咽管瘤的全切除率为80.9%,次全切除率为19.1%。这些患者肿瘤残留的部位主要在脑垂体柄和第三脑室底前部。这些患者术后尿崩症的发生率为76.2%,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为61.9%。这21例患者的意识均在术后一周内恢复清醒。对这21例患者进行5个月~3年的随访,没有1例患者死亡。结论:用翼点-前纵裂终板联合入路进行颅咽管瘤全切除术治疗中型、大型颅咽管瘤的效果显著。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残余组织发生的先天性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占儿童鞍区肿瘤的第一位[1],其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所以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自2002年至2007年共采用手术方法治疗35例小儿颅咽管瘤,现将围手术期护理和观察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术后低钠血症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对50例鞍区颅咽管瘤手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50例颅咽管瘤患儿,术后有40例发生血电解质紊乱,其中28例(56%)患儿发生明显的低钠血症,给予相应处理,除1例患儿因严重的下丘脑反应、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及高热、肺部感染死亡外,其余患儿全部康复出院。结论低钠血症是儿童颅咽管瘤术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低钠血症有两个主要原因: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和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两者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截然相反,前者在补钠的基础上要适当限制液体入量和利尿,而后者则着重补液、补盐。  相似文献   

15.
<正>颅咽管瘤是先天性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总数5%~6%,可发生任何年龄,多见于儿童,青年。颅咽管瘤位置较深,在手术中易损伤神经垂体,以及下丘脑重要结构,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病情观察及护理尤为重要。我科2008年1月~2009年3月收治颅咽管瘤病人共1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6~40岁,平均年龄20岁,全部手术治疗,14例痊愈出院,其中10例出现尿崩症,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6.
颅咽管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占全年龄组颅内肿瘤的4.7%~6.5%。多发于5~10岁儿童,在儿童鞍区肿瘤中,颅咽管瘤约占50%左右。尽管多数颅咽管瘤在组织学上呈良性表现,但由于肿瘤多是侵蚀垂体柄、漏斗、灰结节、乳头体和视交叉等下丘脑结构,使手术切除肿瘤困难,术后下丘脑损害合并症如尿崩症、高热和昏迷等,严重影响病人愈后,因此对颅咽管瘤的治疗效果是神经外科水平的标志之一,也一直是神经外科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下面就相关文献复习并对我国颅咽管瘤的研究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颅咽管瘤p21及hnRNP A2/B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状  漆松涛  方陆雄  彭林  潘军  张喜安 《广东医学》2006,27(9):1335-1337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中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21及hnRNP A2/B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其在颅咽管瘤细胞增殖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21及hnRNP A2/B1在81例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分别计数p21标记指数(p21 LI)和hnRNP A2/B1标记指数(hnRNP A2/B1 LI),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hnRNP A2/B1主要在颅咽管瘤细胞的核中表达,部分在胞浆中表达,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hnRNP A2/B1 LI(51.723±8.313)%显著高于鳞状乳头型(45.347±7.513)%,P<0.05;②p21在颅咽管瘤细胞核中表达,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中的p21 LI(34.047±6.772)%显著高于造釉细胞型肿瘤(28.235±4.600)%,P<0.05;③p21及hnRNPA2/B1之间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38)。结论p21及hnRNP A2/B1在不同类型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分别呈明显的差异性。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细胞活跃的增殖能力,可能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组织炎症和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检测30例颅咽管瘤组织病理,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5蛋白在30例颅咽管瘤组织炎症中的表达,并计算CD45标记指数(CD45 LI).结果 CD45在颅咽管瘤组织普遍表达,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CD45 LI显著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5).结论 颅咽管瘤炎症可能是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粘连的重要因素,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组织炎症差异存在显著性,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组织炎症差异可能影响其手术切除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颅咽管瘤占颅内肿瘤的1.2% ~4.6%,每年新发病例每百万人中0.5~2.5例[1],是儿童最常见的非神经上皮性肿瘤,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5%~10%[2].日本儿童发病率较高,每百万儿童5.25例[3].该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年龄呈双相分布,儿童发病高峰年龄为5~14岁,成人发病高峰年龄>50岁[1].现报道1例使用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TP方案)治疗的64岁男性颅咽管瘤病例.  相似文献   

20.
刘艳  吕晓霞 《包头医学》2005,29(4):41-42
颅咽管瘤是从胚胎期管的残余组织发生的良性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成人发病率远低于儿童,仅为20%,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患者多表现为颅内压增高、视力、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和下丘脑损害,本文通过对5例颅咽管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皆在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