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中药复方制剂两个方面,回顾了10年来中医药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概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3.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中医病机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s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选择。然而,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新问题——PTCA后半年内再狭窄(restenosis,RS)发生率高达32~57%,却严重阻碍了这一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2)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依照是否行介入治疗,将4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3例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2组均常规随访新发脑梗死、截肢、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并比较2组治疗前和随访1,3,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结果观察组新发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截肢、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随访1,3,6个月的A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对照组随访1,3,6个月的AB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呈现出随着时间递减的趋势。结论 PTA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近期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血供,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但需要进一步观察该手术方案的长期通畅性。 相似文献
5.
刘振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4):2970-2970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66岁,汉族,因发现血压高1个月余,加重伴头痛15d入院.1个月余前因头晕测血压 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未诊治.此后又出现搏动性头痛,以左颞部为重,门诊查血压210/120 mmHg.发病以来,无眩晕、视物不清,无恶心、呕吐,无意识丧失,无水肿,无血尿,无周期性四肢麻痹,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既往体健,无家族史. 相似文献
6.
许凤梅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16(13):1847-1847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球囊导管经主动脉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加压充盈球囊造成血管内膜撕裂,将血管内阻塞物压缩变形使狭窄的血管内经增大,从而达到有效改善心肌供血的目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并且达到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的效果。我科自2000.02-2002.06共做PTC27例,经我们细心的术前术后护理,使病人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介入治疗-经皮腔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由瑞士科学家Gruentzig1977年首次运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材料及制造工艺的不断革新,新的成形技术如激光、切削、旋磨等新技术的不断应用。PTCA已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成功率稳定在90%以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PTCA)对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 4 5例 2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急诊PTCA(PC TA组 ) ,并与同期 4 8例 2型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而未行PTCA者 (非PTCA组 )进行比较 ,分别观察入院时、住院 2 4h及发病 3个月的心功能分级 (Killip分级 )和发病 3个月的心脏左室射血指数 (LVEF)。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心功能分级无显著性差异 ;住院 2 4h和发病 3个月的心功能分级 ,及发病 3个月的LVEFPTCA组均明显优于非PTCA组。结论 急诊PTCA能较好保护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益气活血法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成功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来,这一非手术血管重建术迅速发展,成为治疗冠心病非常理想的手段.但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RS)的发生率高达32.5%,其后果是导致显著的致残率和高昂的医疗费用,是当今困扰介入治疗的主要问题.笔者经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益气活血法可有效防治RS,是PTCA术后防止RS发生的关键措施.现对此作一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接受介入联合药物治疗的观察组和仅接受介入治疗的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水平以及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Ⅰ水平及躯体功能、心理职能、社会职能、认知功能、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介入联合药物治疗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功能和血脂代谢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Jacobson提出“缺血性’肾病”(ischemic renaldisease,IRD)的概念,是指双侧或单侧肾动脉狭窄或阻塞所致肾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引起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下降和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脏病。肾动脉狭窄是指肾动脉直径的缩小,如肾动脉粥样硬化,肌纤维增生不良,大动脉炎等。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证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ARAS)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它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而又缓慢的过程,对其早期干预治疗以防止和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是非常重要的。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ARAS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即使介入治疗也不能解决主要临床问题。中医药在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AS)方面所取得的疗效已经得到医学界的认可,但笔者通过系统检索只发现2篇涉及ARAS领域的中医研究文献,可见其相关中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在跟从导师饶向荣临证过程中,总结了导师对ARAS的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瘀通脉颗粒干预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冠心病经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服化瘀通脉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7%(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心绞痛和临床再狭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冠脉CTA再狭窄发生人数治疗组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脉颗粒具有预防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彩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9):3048-3049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包括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和支架植入术,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使患者短时间内恢复冠脉再通,降低病死率、再梗死率,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患者孔某,男,43岁。2001年2月10日初诊。患者3个月前上班时忽然晕倒,送入院体检时发现血压27/18kPa;血生化检查示:肌酐238/μmol/L,尿素氮14.20mmol/L,尿酸486μmol/L;两侧肾动脉造影提示:两侧肾动脉位置正常,肾动脉分枝纤细,肾血流量相对减少,两侧肾脏血管发育欠佳,肾形态较正常偏小,左肾明显;肾图及肾血流图报告提示:双侧肾脏功能受损,双侧肾血流量差,以左肾显著。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其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而又缓慢的过程。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对ARAS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研究表明,血管重建风险巨大,且未能对肾功能和血压的改善,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减少和死亡率的降低带来任何好处[1],而支架植入术治疗对肾功能的进展无明确疗效,并会导致手术相关并发症[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57例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葛根素注射液,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压、血脂、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血压、血脂均有显著下降,ISI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后除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抵抗各项参数差值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葛根素具有改善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后尿道狭窄或闭锁多为膜部或球膜部,开放手术游离尿道、切除癫痕,存在操作困难和创伤严重的问题。我院自1989年8月~1997年12月,采用经尿道内切开加瘢痕电切术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3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5例均为男性,年龄17~72岁,平均42.6岁。骨盆骨折24例,骑跨伤3例,前列腺摘除术后4例,TURP术后3例,炎性尿道狭窄1例。尿道狭窄24例,长度0.8~4.5cm,平均2.6cm;尿道闭锁11例,长度0.6~1.6cm,平均0.9cm。22例已作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曾行尿道会师术19例,尿道修补术3例,其中3例曾做过2次以上开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症状性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患者,均实施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动脉狭窄程度改变情况。结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率为96.2%。术后动脉残留狭窄程度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及手术装置的不断改善,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置入术为主体的PCI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介入性治疗手段,即刻成功率已高达95%以上。然而。25%~50%的再狭窄(restenosis,RS)率已成为PTCA术后存在的主要问题,西医至今尚无彻底的解决方法。因此,中医药防治PTCA术后RS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