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经外周中心静脉(PICC)留置方法在高龄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行PICC的高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和盲穿技术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率、导管尖端到位率、7d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出血情况、导管堵塞情况、置管后舒适度、穿刺时痛苦度及护士对两种置管的满意度等指标的差别。结果超声引导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盲穿技术组,7d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导管堵塞情况低于盲穿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尖端到位率及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穿刺时患者的疼痛度低于盲穿技术组,置管后患者舒适度高于盲穿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能明显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堵管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置管后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需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盲穿,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和出现出血、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及异位等并发症致意外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并发症意外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等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术后化疗乳腺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91.67%、100%和3.33%,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76.67%、86.67%和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1,P=0.0434,P〈0.0001)。观察组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对照组置管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7)。结论将改良塞丁格技术联合血管超声PICC置管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置管成功率高,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PICC置管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例数为80例,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 0.05)。结论:在PICC置管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可提升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结合塞丁格(MST)技术在改进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方面的适用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108例采用血管超声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的患者及108例采用常规直视盲穿PICC的患者,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所需时间、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89%高于盲穿组的72.22%(P=0.002);一次置管成功率82.41%高于盲穿组的57.41%(P=0.000);穿刺失败率0.09%低于盲穿组的7.4%(P=0.017);导管颈内异位2例(P=0.003)、穿刺点渗血2例(P=0.017)、静脉炎3例(P=0.001)、导管堵塞1例(P=0.010)分别低于盲穿组的13、10、18、9例;两组置管所需时间超声组〈15min15例,15~25min72例,〉25min21例;盲穿组〈15min12例,15~25min70例,〉25min2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5)。结论血管超声结合MST技术行PICC置管具有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局部组织损伤和并发症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优化的PICC的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下结合微插管鞘技术(MST)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其优越性。方法选择需行PICC的患者40例,分为试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血管超声引导系统评估血管,利用MST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对照组患者在肉眼下穿刺血管行PICC。结果试验组置管一次成功率为95%、术后只有1例发生穿刺点出血,无其他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对照组置管一次成功率80%,术后发生穿刺点出血6例、静脉炎3例、导管移位2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结合MST用于PICC具有切实可行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芸娇 《医疗装备》2023,(23):110-113
目的 探究基于评判性思维的细节护理对甲乳外科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医院甲乳外科收治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评判性思维的细节护理。比较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和导管留置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基础护理、置管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宣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穿刺部位出血、静脉炎、导管滑脱、导管移位、导管堵塞、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评判性思维的细节护理对甲乳外科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的效果显著,对于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留置导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塞丁格穿刺法置管技术引入到乳腺癌化疗中对患者临床效果的作用。方法采取回顾分析与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的统计方法,从我科近一年(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乳腺癌化疗行置管操作患者中选取80例,根据当时实施方法的不同,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患者实施的是传统穿刺方法,观察组42例患者使用的则是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方法。之后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数据指标。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与对照组38例患者进行比较,在机械性静脉炎方面,观察组发生率为2.38%,而对照组则高达15.79%,差异显著(P0.05);在置管成功率统计方面,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达92.86%,总成功率为10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对乳腺癌行PICC置管非常可行,操作性极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与感染的预防。方法将224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肉眼观察血管,经验性操作;观察组:将超声技术应用于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记录两组静脉炎、血栓发生率及1次置管成功率。结果两组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观察组静脉炎及血栓发生率低,1次置管成功率高,静脉炎由18.4%降至0.8%,血栓由5.1%降至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超声监测下颈外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段昌琴 《现代保健》2014,(23):74-76
目的:通过三种PICC穿刺方法在儿童肿瘤疾病中置管的应用,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选择合适的PICC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经确诊疾病行化疗的4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3-13岁,采用美国巴德公司4 F规格的PICC导管,其中28例使用盲穿法(A组)、12例使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B组)、7例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C组)行PICC置管术。观察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儿疼痛情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71.43%,B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91.67%,C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为100%,三组PICC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0, P=0.0243)。三组患儿疼痛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渗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体外断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管过程中运用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更适用于儿童的PICC置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比较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传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超声引导下置管对早期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乳腺癌术后进行化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内置管化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对比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及总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早期感染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74.0%、总成功率91.0%,对照组分别为43.0%和69.0%,观察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3周创口感染率为1.0%,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应用超声引导下置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静脉炎发生率及早期感染率低,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极高的诊断价值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将78例需行PICC的患者分为盲穿组、彩超组,分别行盲穿、高频彩超引导下置管,对置管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1次置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彩超引导下行PICC是一种实用、安全的置管方法,对局部血管状况差的患者使用更能突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超声诊断仪血管定位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重庆市东南医院麻醉科收治的66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法,观察组采用超声诊断仪血管定位穿刺法,比较两组的肘上外周静脉穿刺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贵要静脉穿刺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仪血管定位穿刺应用于PICC置管中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天春 《医疗设备信息》2013,(5):110-111,109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解决临床传统穿刺不能完成的PICC病例,提高穿刺置入成功率。方法对54例经静脉给药肿瘤化疗患者行超声引导PICC置管。结果穿刺成功率98.1%(53/54),一次进针成功率92.5%(49/53),1例穿刺过程中患者主诉心悸,要求终止置管。结论彩色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具有直观、动态、准确、安全的特点,大大地提高了穿刺置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应用的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37例有PICC置管适应证的老年患者,其中18例(48.6%)肘部没有可见或可触及的浅静脉,选择上臂深静脉,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的Seldinger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分析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7例老年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成功率为100%。PICC管留置时间为(32.0±19.8)d,2例(5.8%)患者分别在置管后第21和39天因为静脉血栓形成而拔管,18例(48.6%)患者的PICC仍在使用。结论应用超声引导技术,使部分肘部无可见或可触及浅静脉的老年患者也能安全置入PIC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探讨DSA辅助超声引导下PICC导管置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需行PICC导管置入处理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超声引导下PICC导管置入;观察组患者则采用DSA辅助超声引导下PICC导管置入.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一次导管置入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PICC导管一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4.3%和60.0%,满意度分别为97.5%和8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床实施PICC置管的患者,如其在不适合盲穿,又无法通过单纯超声引导置管获得理想效果的情况下,在DSA监视下辅助超声引导PICC导管置入既保证了穿刺成功率,又保证了一次置管成功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盲法穿刺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我科需要PICC置管的70例病人随机分为经B超引导穿刺组和改良盲法穿刺组,每组各35例。记录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位置、上臂臂围、置管时间、静脉炎发生率、皮下淤血率等资料。结果:改良盲法穿刺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位置、静脉炎发生率、皮下淤血率与经B超引导穿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盲法穿刺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经B超引导穿刺组(P0.001)。上臂臂围与改良盲法穿刺组一次成功率呈负相关(-0.475,P=0.004)。结论:改良盲法穿刺技术在PICC置管成功率较高,且不增加并发症和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8.
黄丽峰 《药物与人》2014,(5):114-115
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最近三年接受的20例需要穿刺的患者进行随机抽取,从中选取了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要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穿刺置管术,而实验组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进行直接穿刺。结果:实验组中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23%,二次穿刺的成功率为4.77%。总体穿刺的成功率为100%。而对照组中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为71.4%,二次穿刺的成功率为19%。总体的穿刺成功率为90.4%。对照组的总体穿刺成功率远远小于实验组的总体穿刺成功率。在患者满意度的方面,实验组中有19名患者对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刺穿方法比较满意,满意度为90%,而对照组只有14例患者对常规的穿刺置管术的刺穿方法满意,满意度只有62%(P〈0.05)。结论:临床上,需要穿成功进行置管术的患者十分的普遍,通常情况下,采用超声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不仅穿刺成功率非常高,而且还安全和可靠,患者的满意度很高。最重要的是能减轻患者在刺穿的痛苦,在临床中非常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后应用不同敷料发生静脉炎的概率。方法将186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PICC置管,置管后试验组(101例)采用无菌纱布固定穿刺部位,对照组(85例)用一次性3M无菌透明敷帖固定穿刺部位。留置时间内观察比较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结果采用无菌纱布固定穿刺部位组与使用一次性3M无菌透明敷帖组比较,无菌纱布组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小(P〈0.01)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菌纱布固定穿刺部位优于一次性3M无菌透明敷帖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方法对140例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分析置管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140例患者中置管成功率为98.6%,135例(96.4%)1次穿刺成功,5例(3.6%)2次穿刺成功。此外,10例(7.1%)送导丝不畅,5例(3.6%)PICC管送入不畅,3例(2.1%)在送管至同侧锁骨下静脉处受阻,3例(2.1%)PICC管异位至颈内静脉,2例(1.4%)PICC管分别在上腔静脉及腋静脉处折返,均经处理,置管成功。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有穿刺失败、送导丝不畅或失败、送管不畅或失败,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