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人和小鼠骨髓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国产rhG—CSF10、50、100ng/ml分别加入已制备的人和小鼠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CFU—GM定向培养后。分别统计集落数。结果 rhG—CSF对人和小鼠骨髓来源的CFU—GM集落数均有不同程度刺激生长的活性,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作用与日本生产的惠尔血相似。结论 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有明显促进骨髓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类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为特征的恶性心血管病,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及死亡。PAH的病理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但已有大量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早期PAH的遗传学研究多集中在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该通路的多个重要基因(BMPR2、ALK1、ENG、SMAD9)的遗传变异已被证实是遗传性PAH和特发性PAH的致病因素。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研究技术的进步,多个新的非TGF-β通路PAH致病基因或修饰基因被陆续发现,包括CAV1、KCNK3、Top B、P1CBLN2等。这些疾病基因的发现加深了对PAH的遗传机制的认识,也为PAH的个体化诊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何晓英  付华  袁平  李小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4,(21):3960-3963,3986
目的通过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ICH)大鼠血肿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脑出血后G-CSF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途径。方法 10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5只。断尾取自体血法制备ICH模型,造模1 h后治疗组经腹腔注射重组G-CSF(60μg/kg),假手术组、ICH组经腹腔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各组大鼠术后6 h、24 h、48 h、72 h、7 d、14 d、21 d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处死大鼠,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肿周围VEGF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从24 h开始各时间点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较ICH组明显增加(P0.05)。假手术组仅见少许VEGF表达;ICH组VEGF表达从6 h开始出现增多,7~14 d达到高峰;治疗组各时间点VEGF表达较ICH组明显增多(P0.05),72h~7d到达高峰。结论 G-CSF可能通过上调脑出血血肿周围VEGF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bFGF诱导的BMSCs移植到纹状体对tMCAO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将BMSCs进行体外分离、纯化,扩大培养后用bFGF进行预诱导和BrdU标记。对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进行tMCAO手术,7天后进行同侧纹状体移植。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包括3个对照组:1、假手术组(n=7):正常大鼠纹状体植入预诱导的BMSCs;2、卒中对照组(n=7):MCAO模型;3、假移植组(n=7):MCAO手术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移植;2个实验组:4、MCAO手术后纹状体移植bFGF预诱导的BMSCs(n=10);5、MCAO手术后纹状体接受BMSCs移植(n=10)。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7、14、21、28天对大鼠进行行为学神经功能评分,于移植后28天处死动物取材,电镜观察,同时进行BDNF染色。结果移植后28天。(1)与假移植组相比,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显著改善,且4组优于5组。(2)1、4、5组均可见BrdU阳性细胞,其中第4组最显著。(3)与假移植组相比,实验组BDNF分泌显著增加,且4组高于5组。(4)移植细胞大部分存活,与周围宿主细胞形成紧密连接,且部分细胞具备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特征,以4组尤为明显。结论移植后BMSCs可以存活,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与单纯BMSCs移植相比,接受bFGF预诱导BMSCs移植的MACO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系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向肝系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自成人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反复贴壁法纯化。为有效地促进其向肝细胞分化,本实验使用了HGF和bFGF联合诱导的方法,于0、7、14、21、28d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细胞表面标志甲胎蛋白(alpha_fetoprotein,AFP),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18,CK_18)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19,CK_19),同时采用Periodic Acid_Schiff(PAS)染色检测诱导细胞糖原合成及贮存功能,并留取不同时段的培养上清液,用放射免疫荧光法(radioimmunoassay,RIA)法检测AFP的分泌量。结果在诱导14d后可观察到诱导细胞变成短梭形和多角形,随诱导时间延长多角形细胞增多,并可形成肝细胞样细胞集落。第14天时AFP,CK_18表达阳性,第21天诱导细胞糖原染色阳性,第28天CK_19表达阳性。培养上清液中14d时,检测到AFP的分泌,浓度为0.1ng/ml;17d时分泌量最高,为0.4ng/ml;21d时下降至0.3ng/ml。结论HGF和bFGF能够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肝细胞,这将为肝脏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提供新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地那非联合常频呼吸机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1年5月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3例,随机分为西地那非组20例和单纯呼吸机组23例,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和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单纯呼吸机组总有效率为63.0%,无效9例,其中气胸4例,放弃5例;西地那非组总有效率为85.0%,无效3例,其中气胸1例,放弃2例。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PAMP逐渐下降,SaO2和PaO2逐渐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在西地那非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口服西地那非对于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效果明显,可以降低PAMP,改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共80例,随机分组,均常规治疗外,治疗组予rhG-CSF 300μg每日皮下注射,共5 d,对照组不予rhG-CSF,治疗前及治疗15 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治疗组动员前后,对照组治疗第1天及第6天分别采集外周血3 ml,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HGF、VEGF及TGF-β1水平。结果治疗15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员后患者血浆HGF、VEGF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动员前,对照组血浆HGF、VEGF及TGF-β1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rhG-CSF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动员后脑梗死患者血浆HGF、VEGF及TGF-β1水平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临床推荐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低剂量和高剂量使用,对晚期卵巢癌化疗后防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作用。方法将113例晚期卵巢癌肿瘤减灭术后行TP静脉化疗方案的患者分为rhG-CSF低剂量组45例,予50μg/d,共240个化疗疗程;rhG-CSF高剂量组43例,予150μg/d,共232个化疗疗程;对照组25例,未使用rhG-CSF,共135个化疗疗程;观察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动态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第11天,rhG-CSF低剂量组和rhG-CSF高剂量组均出现白细胞计数平均最低值,而对照组则在化疗后第9天出现白细胞计数平均最低值;rhG-CSF低剂量组、rhG-CSF高剂量组、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平均最低值分别为1.07×109/L、0.93×109/L和1.70×109/L,使用rhG-CSF后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无论是低剂量还是高剂量使用rhG-CSF,均可在短时间内有效恢复晚期卵巢癌化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补白颗粒对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增加使用补白颗粒,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血白细胞的变化,使用rhG-CSF天数、停药后再次运用rhG-CSF的反复病例数和副作用情况。结果:对照组血白细胞在治疗时和治疗后分别为(4.32±0.98)×109/L和(4.60±1.22)×109/L;治疗组血白细胞在治疗时和治疗后分别为(4.33±0.97)×109/L和(4.67±1.16)×109/L,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时和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使用rhG-CSF天数为(3.85±1.38)d,较对照组(5.22±2.24)d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反复病例数治疗组(1例)较对照组(4例)显著减少。结论:补白颗粒可有效改善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显著减少rhG-CSF使用天数和停药后反复的病例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下急性白血病(AL)细胞增殖与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G-CS-FR)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初诊和难治复发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化疗前留取骨髓5 m l,制备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悬液,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G-CSF(5,10,15,20,25 ng/m l),培养24h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DNA倍体的量。同时选用G-CSFR、CD34的单抗,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G-CSFR、CD34在AL和正常粒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骨髓MNC培养24 h后各浓度的DNA倍体量在AML随着G-CSF浓度的增加有上升趋势,在ALL和正常对照无明显变化。G-CSFR、CD34的表达率:AML:(68.59±13.99)%,(45.15±4.22)%;ALL:(1.90±0.93)%,(46.75±3.15)%;正常对照:(70.5±10.8)%,(3.15±0.22)%。AML的G-CSFR表达率与A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的G-CSFR表达率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可促进AML细胞增殖,不促进ALL细胞和正常粒细胞增殖;G-CSFR主要表达于成熟及恶性粒细胞,不表达于淋巴细胞。此结果在临床治疗白血病的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兆华 《现代保健》2010,(23):30-31
目的 通过对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更好地了解肺动脉高压(PAH),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了72例PAH的临床表现,心动超声特点及心导管检查方法,采用了新的联合治疗方案.结果 经联合治疗方案6个月的治疗,6MWT增加了87.5 m,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改善.结论 对以往病情复杂,治疗棘手,预后不良的PAH采用新的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可获得明显的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重症肺部感染机械通气中的作用,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重症肺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M-CSF 3μg/(kg·d)治疗。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感染并发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分别为(9±3)d和(13±5)d(P〈0.05),感染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6例和16例(P〈0.05);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4±2)d和(7±3)d(P〈0.05)。结论GM-C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缩短重症肺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重症肺部感染机械通气中的作用,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重症肺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GM-CSF3μg(/kg·d)治疗。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感染并发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分别为(9±3)d和(13±5)d(P<0.05),感染并发症发生例数分别为6例和16例(P<0.05);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4±2)d和(7±3)d(P<0.05)。结论GM-C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缩短重症肺部感染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复方漱口水预防白血病患儿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白血病患儿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患儿化疗后给予维生素B12及亚叶酸钙复方漱口水预防口腔黏膜炎,实验组20例患儿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瑞白)联合维生素B12及亚叶酸钙复方漱口水预防口腔黏膜炎,观察两组患儿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及愈合时间.结果 对照组有10例患儿发生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炎,其中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实验组仅有3例发生Ⅰ级口腔黏膜炎,两组患儿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415,P<0.05).对照组患儿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为13±3天,实验组愈合时间为6±2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8.682,P<0.05).结论 含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复方漱口水可有效地预防白血病患儿的口腔黏膜炎,并缩短口腔黏膜炎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病因构成并分析其住院转归情况。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眉山地区3家医院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历资料及诊断结果,按照2008年Dana Point肺动脉高压分类法分析肺动脉高压患者病因构成;对患者特征及住院转归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患者住院转归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 748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动脉型肺动脉高压624例(35.70%)、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811例(46.40%)、呼吸系统疾病或缺氧相关性肺动脉高压286例(16.36%)、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23例(1.32%)、原因不明或多种因素所致肺动脉高压4例(0.23%)。性别、年龄及年份不同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病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 295例(74.08%)转归良好,453例(25.92%)转归不良(放弃治疗或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4.436)、年龄增长(OR=7.396)、病因为动脉型(OR=2.349)、左心疾病相关(OR=1.689)及呼吸系统疾病或缺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 hypertension,PAH)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为PAH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PAH患者20例为PAH组,健康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于心尖四腔切面利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测量左室侧壁(LVLw)和室间隔(IVS)处二尖瓣环位点频谱,测量等容舒张期(IRT)、等容收缩期(ICT)、射血期(ET),并计算左心室Tei指数。结果与对照组[(44.31+3.58)mm]比较,PAH组左室舒张末径(LV)[(36.17±5.46)mm]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P〈0.01);PAH组LVLW的ICT[(72.72±19.20)ms]延长,Tei指数(0.69±0.17)增大,IRT[(92.27±15.61)ms]延长,左室ET[(245.81±47.05)ms]缩短,与对照组[分别为(61.83±9.35)ms、0.45±0.25、(69.54±13.17)ms和(287.85±19.75)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VS处的ICT[(72,63±12.35)ms]延长,Tei指数(0.71±0.17)增大,IRT[(100.68±27.92)ms]延长,左室ET[(247.62±33.05)ms]缩短,与对照组[分别为(63.91±13.09)ms、0.48±0.08、(77.72±14.94)ms和(282.14±23.17)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PAH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高原低氧对藏族先天性心脏病(CHD)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CHD住院藏族患者22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压,分析CHD合并PAH发生率以及性别、居住海拔高度对病种分布的影响;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病种形成PAH的危险因素。结果 220例CHD患者中,合并PAH为115例,占52.27%,其中房间隔缺损(ASD)合并PAH为64例,占64.65%,高于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PAH32例,占41.56%;χ2=9.312,P<0.005)及室间隔缺损(VSD)合并PAH(19例,占43.18%;χ2=5.763,P<0.05);VSD合并PAH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sPAP)高于PDA合并PAH患者及ASD合并PAH患者(F=15.751,P<0.05);海拔>3 000 m ASD合并PAH的发生率高于其他2种先天性心脏缺损(F=10.79,P<0.05),但sPAP低于PDA合并PAH患者(t=8.45,P<0.05)及VSD合并PAH患者(t=24.26,P<0.05);PDA和VSD患者合并PAH主要影响因素为缺损大小(OR=1.153,P<0.05),而ASD患者合并PAH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1.31,P<0.05)、缺损大小(OR=1.15,P<0.05)及海拔(OR=2.75,P<0.05)。结论 高原地区CHD合并PAH的发生率远高于国内外报道;高原低氧对ASD患者合并PAH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痰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52例稳定期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A组)、60例单纯稳定期COPD患者(B组)以及50例健康查体者(C组)痰液中VEGF水平.并对其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进行检测.结果 A、B、C三组VEGF水平分别为(4.30±0.93)、(2.64±0.57)、( 1.48±0.32)μg/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12,P<0.0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分别为(48.68±10.53)%、(67.56±14.61)%、( 101.60±21.97)%,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983,P<0.01);PASP分别为(55.02±11.90)、(23.50±5.08)、(16.16±3.49)mm Hg(1 mm Hg =0.133 kPa),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87,P<0.01);而各组之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9、3.167,P>0.05).VEGF水平与FEV1%呈显著负相关(r=-0.562,P<0.05),VEGF水平与PASP呈显著正相关(r=0.783,P<0.05),而VEGF水平与PaO2、PaCO2无相关性(r=-0.318、0.275,P> 0.05).结论 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痰液中存在VEGF的高表达,VEGF水平与肺功能、PASP显著相关,VEGF在COPD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 (PGE1 ) 对小儿重症肺炎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为临床使用PGE1 辅佐治疗重症肺炎、防治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40例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肺动脉高压而无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微注泵持续静脉缓慢注射PGE1 50ng/kg·min, 治疗3d; 对照组只进行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 为51 .42±11. 36mmHg, 治疗3d后为23 .68±5. 42mmHg,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 .86, P<0 .01); 对照组治疗前的PASP为49. 36±12 .75mmHg, 治疗3d后为46. 15±9 .36mmHg, 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1 24, P>0 05); 两组病例治疗前PASP无显著性差异(t=1 .16, P>0 .05), 而治疗3d后则有显著性差异(t=2 .73, P<0. 01)。结论: PGE1 可有效降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的肺动脉高压, 有助于减轻右心负荷, 提高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