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急性缺血性心力衰竭(HF)形成过程中心机械功能变化特征及其意义,观察8只家兔,于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后,不同时间点的左室收缩、舒张及射血功能的变化趋势,并与7只假手术家兔比较。结果:与假手术兔比较,HF兔于拮扎后5min,15min,30min,60min,120min和180min,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分别降低:22.3%,18.3%,8.4%,7.4%,23.8%和41.8%(均P<0.05);左室收缩峰压分别降低:23.8%(P<0.05),10.7%(P<0.05),6.4%,6.9%,13.9%(P<0.05)和40.8%(P<0.05);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分别降低32.9%,20.0%,13.9%,11.8%,28.8%和45.5%(均P<0.05);左室舒张末压分别升高:380.0%,250.0%,260.0%,243.8%,726.7%和1450%(均P<0.05);心输出量分别降低:0.4%,4.0%,7.4%,12.4%(P<0.05),23.4%(P<0.05)和36.9%(P<0.05)。结果表明,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于冠脉结扎后呈急剧下降-缓慢恢复-再继续下降的变化,尤以舒张功?  相似文献   

2.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血压、心率、死亡率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给发病36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口服卡托普利(n=7468,12.5mg3/d)或安慰剂(n=7494)治疗4周。结果基础血压<100mmHg或舒张压<70mmHg、心率<70min-1者,卡托普利组4周总死亡率略高于安慰剂对照组;基础收缩压≥100mmHg或舒张压≥70mmHg、心率≥70min-1(尤其心率偏快)者,卡托普利组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用首剂(6.25mg)药后2h收缩压或舒张压较前下降10%~19%者卡托普利组死亡率(8.5%,7.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7%,P=0.04;10.0%,P=0.003),而血压下降幅度<10%者两组死亡率相似。基础收缩压<100mmHg者卡托普利组休克发生率(10.0%)高于对照组(7.8%),低血压发生率(36.5%vs24.0%)更高。基础心率<60min-1者卡托普利组心力衰竭(13.4%)、休克(5.8%)、室颤(2.8%)发生率均略高于对照组(11.9%,3.6%,1.3%);心率≥60min-1者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85年1月至1997年12月,98例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误诊为呼吸科其他疾病而收住院,为了对老年肺结核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控制传染,现将误诊情况回顾性分析,从中吸取教训,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男68例,女30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5.7岁。1.2临床表现:咳嗽96例(97.9%),咯血25例(25.5%),咯痰95例(95.9%),发热72例(73.4%),纳差68例(69.3%),消瘦20例(20.4%),胸痛18例(18.3%),盗汗40例(4…  相似文献   

4.
我科7年来收治3842例病人,其中房颤553例(占14.4%)。风心病房颤最常见,占73.6%;其次是高心病、特发性房颤,分别占8.3%和7.0%。不同年龄组房颤病因构成差别显著:低龄组(<40岁)94.6%房颤为风心病;中龄组(40~60岁)风心病房颤占74.6%,高心病及扩张型心肌病分别占5.4%和5.0%;老年组(>60岁)高心病、冠心病房颤比重增加,分别占35.2%和11.4%,风心病房颤下降为26.1%。提示年龄因素对房颤病因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胫骨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老年人胫骨骨强度的变化。方法用骨定量超声仪(QUS)测量155例老年人和385例青年人胫骨超声速度(SOS),女性同时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左前臂中、远端1/3交界处骨矿密度(BMD)。结果两组(60~69岁组和≥70岁组)老年人SOS,女性分别为3768±121和3748±132ms-1,男性分别为3906±123和3925±66ms-1。老年人SOS显著低于青年人(P<0.001),女性分别低5.2%±3.0%和5.7%±3.3%,男性分别低1.8%±3.1%和1.3%±1.7%,男女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老年人骨质疏松症(OP)检出率女性分别为46.5%和61.1%,男性分别为11.4%和9.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01)。QUS与DEXA的相关系数(r)为0.657(P<0.001),OP检出率分别为49.4%和55.1%,诊断符合率为60.0%。结论老年人胫骨SOS明显下降,老年女性SOS明显低于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链激酶静脉溶栓疗法的多中心试验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自1993年1月~1994年3月共入选335例确诊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患者,用链激酶(150万U,<1小时)溶栓治疗。男261例,女74例,年龄34~81岁(平均60.9±8.8岁)。开始滴注链激酶距发病<12小时。治疗结果:再灌注率为66.6%(223/335)。5周总病死率为8.4%,17例(5.1%)发生过敏反应,无过敏性休克发生。33例(9.8%)出血,仅1例有严重胃肠出血。低血压发生率为14.3%,均不需停用链激酶。我们认为,急性心肌梗塞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为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比较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及止血的即刻止血率、再出血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方法上消化道出血486例,分为两组,A组为1991年底以前出血者(n=209),B组为1992年以后出血者(n=277).两组大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别.B组出血后24h内行急诊检查者明显多于A组(P<001).结果B组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97%)多于A组(53%),原因不明出血者(43%)少于A组(96%).经过治疗,B组出血控制率(944%)高于A组(603%),再出血率(94%)低于A组(158%),住院死亡率(28%)低于A组(101%).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可提高出血病因诊断率,配合有效的止血措施,可提高止血率和降低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对42例老年和86例非老年D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老年组醛固酮值〔(294±78)pmol/L〕较非老年组〔(208±69)pmol/L〕明显增高(P<0.05);(2)老年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1.9%)较非老年组(90.7%)低(P<0.05);(3)老年组低血钾、低血镁发生率高(分别为54.8%和28.6%),对洋地黄敏感性增加,易发生洋地黄中毒(31.0%);(4)老年组的病程〔(11.0±4.5)年〕和平均生存期〔(6.7±4.3)年〕均较非老年人〔分别为(5.1±2.6)和(3.2±2.6)年〕长(均为P<0.05);(5)老年组的主要死因是充血性心力衰竭(81.4%)。结论老年人DCM的预后比非老年人相对要好,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心力衰竭、电解质失衡及交感神经兴奋是老年人DCM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胃角癌临床规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初至1996年12月间,我院内镜检查发现胃角癌101例,均经手术病理确诊。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胃角癌的临床规律。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胃角癌101例中,男75例,女26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9岁,平均56.5岁。男女之比为2.8∶1。发病年龄:21~40岁17例(10.8%),41~50岁21例(20.7%),51~60岁32例(31.7%),61~70岁29例(28.7%)。病程:1个月~22年,平均3.4年。其中1~2年20例(19.8%),3年以上49例(48.5…  相似文献   

10.
1988—1990年及1992年8—12月,采用改良加藤法先后在西藏4地、市对5—20岁儿童、青少年4910人进行了肠道蠕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其中,粪检在校中、小学生2439人和社会上儿童与青少年(5-20岁)人群2471人,分别查见蠕虫感染者1013例和416例,其感染率分别为41.5%和16.8%。经χ2检验,两者间差别具有极显著意义(χ2=362.8756,P<0.001)。本次共查见肠道蠕虫11种,上述两组人群主要5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蛔虫31.8%和10.4%、鞭虫13.5%和3.9%、带绦虫3.4%和6.6%、钩虫1.0%和0.4%、蛲虫0.2%和0.3%。结果表明;在校学生和社会上5—20岁人群中蠕虫感染率间差别具有极显著意义,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年龄及民族是影响儿童、青少年感染肠道蠕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87-1989年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碘液染色法抽查了广西20个县、100个点共51883人肠道原虫感染者。共查见肠道原虫11种。各种原虫感染率分别为:溶组织内阿米巴1.5%、结肠内阿米巴3.2%、微小内蜒阿米巴1.2%、哈氏内阿米巴0.2%、布氏嗜碘阿米巴0.2%、脆弱双核阿米巴0.002%、贾第虫3.2%、结肠小袋纤毛虫0.04%、人毛滴虫0.2%、肠内滴虫0.01%和中华内滴虫0.01%。男、女人群原虫感染率分别为8.5%和9.1%。0-、5-、10-、15-、20-、30-、40-、50-、60-、70-和80岁以上各年龄组的原虫感染率依次为7.6%、10.6%、9.4%、9.3%、8.8%、8.9%、8.4%、7.6%、7.1%、8.9%和5.2%。结果表明,5-9岁组儿童的原虫感染率最高,应引起各部门的重视。本区致病原虫的传播与饮用不同水源有关。  相似文献   

12.
房室结改良术终点与复发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房室结改良术成功后不同电生理终点对复发率的影响,观察了80例房室结改良术患者复发情况。其中双径现象消失(A组)51例;仍有双径现象,但无心房回波(B组)21例;有双径现象,且有1个心房回波(C组)8例。消融成功后观察30min,急性复发4例(5.8%);术后随访14.7±5.6(6~39)个月慢性复发3例(3.8%),共复发7例(8.8%)。7例中,A组与B组各2例、C组3例,复发率分别为3.9%、9.5%、37.5%。其中A组与C组比较复发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其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此结果表明,选用三种终点中的任何一种,术后大多数患者都未复发。而为了降低复发率,除了消融成功后至少应观察30min以消除急性复发外,在技术成熟的单位,可力争以双径现象消失为改良术终点。  相似文献   

13.
血脂康对Ⅱ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验证血脂康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100例Ⅱ型糖尿病在原降糖措施的基础上分为四组,不合并(A组)和合并(B组)高脂血症各30例加服血脂康,不合并(C组)和合并(D组)高脂血症各20例不服血脂康为对照组,疗程2个月。结果A、B两组分别降低空腹血糖76%±77%和108%±96%,餐后2小时血糖141%±90%和122%±105%,糖化血红蛋白A1c11.0%±5.4%和63%±78%,总胆固醇9.0%±9.0%和15.0%±9.0%,甘油三酯4.0%±13.0%和21.0%±26.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值分别<0.05和<0.01),C、D组在观察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未见副作用。结论血脂康对Ⅱ型糖尿病除可调节异常血脂外,尚有一定降低血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莪术油肝动脉灌注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观察莪术油经动脉灌注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40只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只.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至肝固有动脉分别灌注莪术油(10mg/kg)及生理盐水(02mL~03m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莪术油治疗组大鼠的肿瘤生长(GR)受到显著抑制(108%±45%vs206%±127%,P<005),肿瘤坏死程度加重(P<001),生存时间明显延长(148d±34dvs117d±19d,P<005).结论莪术油经肝动脉灌注对大鼠移植性肝癌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性冠状动脉缺血综合症(ACIS)住院患者的基本临床特点、干预措施及预后。对象与方法:选择因急性缺血性胸痛而住院的患者(即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 波心肌梗死),登记并随访`半年情况。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结果:完成ACIS登记400 例,其中男性占65.7% ; 平均年龄60.9±9.3岁; 平均心率79.3±14.4次/分; 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12.7±9.9 小时; 心电图异常者占75% ,其中ST段明显下降者占48.0% ,T波倒置占28.4% ;入院时初诊为非Q波心肌梗死者为6.3% , 不稳定心绞痛(UA)者占87.3% ; 住院期间死亡5例;出院诊为心肌梗死者占13.2% (53 例), UA为83.5% 。登记后半年随访266 例(66.5% ), 平均随访186.9±22.7 天;半年内有规律的应用β-阻滞剂者占44.4% , 钙拮抗剂占54.2% , 抗血小板剂64.7% , 抗凝剂29.8% , 硝酸盐85.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38.5% 。随访期间因心绞痛需要住院治疗者占16.2% ; 心绞痛症状频发或加重者占12.4% ,无变化者9.5% ,减少者49.8% , 缓解或消失者24.7% ;死亡8例, 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1991年8月至1996年4月应用溶栓及PTCA治疗AMI92例,男76例,女16例,年龄46~70岁之间,平均年龄60.2±10.5岁。治疗分为:①冠状动脉内输注尿激酶(ICUK)组32例;②静脉输注尿激酶(IVUK)组41例;③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组19例。全组再通69例,总再通率为75.0%,ICUK组、IVUK组、PTCA组再通率分别为75.0%、65.7%和94.7%三组再通率比较有显著差异。三组患者近期预后比较:全组92例,死亡9例,死亡率9.78%,8例发生于梗塞血管未通者,1例发生于血管再通者。ICUK组32例,死亡3例(9.37%),发生心功能不全8例(25.0%);IVUK组41例,死亡5例(12.0%),发生心功能不全11例(26.83%);PTCA组19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5.26%,PTCA组无心功能不全者。  相似文献   

17.
慢性病毒性肝病时胃十二指肠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肝病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之间的关系以及慢性病毒性肝病时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内镜检查患者127例,检查前临床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病组46例(其中男39例,女7例,年龄403岁±129岁)和胃肠病组81例(其中男53例,女28例,年龄398岁±134岁),进行内镜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慢性病毒性肝病组和胃肠病组的PU,CSG发生率分别为391%,100%和432%,988%,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病毒性肝病组的GEV,DI,EI和BRG发生率分别为403%,696%,304%和609%,胃肠病组为74%,284%,62%和124%,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GEV检出率在慢性病毒性肝病组中,活动型肝硬变、慢性肝炎重度与慢性肝炎轻中度比较差异显著(分别为667%,531%和00%,P<001).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病时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发生率较高,肝功能减退及肝炎病毒感染等在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QT离散度在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中的意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冠心病患者与冠状动脉正常者QT离散度(QTd)变化的意义。方法分析经冠状脉动(冠脉)造影证实的13例冠心病患者与17例冠脉造影正常者平板运动试验前、试验中ST段下移01mV以上或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或达亚极量心率时以及运动后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d变化。结果运动前、中、后冠心病组QTd分别为462±201ms,719±20.4ms及51.2±14.5ms;而冠状动脉正常组分别为32.3±6.6ms,30.9±9.2ms与29.4±8.5ms,两组相比P均<0.01;冠心病组QTd运动中与运动前后相比P均<0.01,而冠脉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以运动中QTd≥60ms判为异常,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100%,准确性96.7%。结论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中QTd进一步显著增加,QTd是运动试验中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对9他心力衰竭患者(冠心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一次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后,采用有创检查观察急性血液动力学效应,发现用药后半小时显效,1小时效应达高峰时,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压分别从服药前的4.65±1.17kPa(34.9±8.8mmHg),2.81±0.92kPa(21.1±6.9mmHg)降至3.00±1.03kPa(22.5±7.7mmHg)及1.76±0.54kPa(13.2±4.1mmg,P<0.001),中心静脉压从1.19±0.62kPa(8.9±4.7mmHg)降至0.69±0.46kPa(5.2±3.5mmHg,P<0.01),肺血管阻力由29,22±14.89kPa·s/L降至16.96±8.66kPa·s/L(P<0.01)。药物最大效应持续至少6小时。在服药后0.5~2小时,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P<0.05)。心率无变化。一次口服未见副作用。提示单硝酸异山梨酯是治疗心力衰竭有前途的新药。  相似文献   

20.
在海南省疟疾流行区,用萘酚喹600mg顿服和氯喹1.5g标准疗法各治疗间日疟病人35例,服药后两组病例均获即时治愈。萘酚喹组平均退热和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22.7±7.4)h和(46.4±9.7)h;氯喹组平均退热和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19.1±8.3)h和(41.6±8.2)h。随访6wk,萘酚喹组的治愈率为100%,氯喹组为74.3%。结果表明,萘酚喹治疗间日疟的远期效果明显优于氯喹(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