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癌不同治疗方法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肝癌不同治疗方法对门静脉压力(FPP)的影响,并探讨FPP变化与肝癌术后早期上消化道出血之间的联系。方法:108例肝癌患者,分别行肝切除(n=74)肝动脉栓塞化疗(n=11) ,肝动脉结扎(n=3),肝动脉门静脉插管(n=14),肿瘤内无水酒精注射(n=6)及术后肝动脉门静脉化疗(n=22),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插管至门静脉主干,并将埋植式给药装置(IDDS)植于腹壁皮下,经IDDS分别测量治疗前、治疗后及术后1、3、5、7、14、21、28天之FPP。结果:除肝动脉门静脉手势管及肿瘤内无水酒精注射外,其余各种治疗方法术后FPP均出现一过性升高,以术后1-7天升高最为显著,之后逐渐缓慢下降;24例FPP≥35cmH2O者,16例并发术后早期上消化道出血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动态监测FPP变化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由肝动脉和门表脉双重供血,肝癌细胞容易经门静脉肝内转移,故肝癌经肝动脉栓塞或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可扩大肝肿瘤手术切除的指征,有助于预防在肝癌切除术前和术中发生的癌细胞经门静脉肝内转移,与肝动脉栓塞联合应用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和门静脉癌栓,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癌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肝癌细胞容易经门静脉肝内转移,故肝癌经肝动脉栓塞或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EPV)可扩大肝肿瘤手术切除的指征,有助于预防在肝癌切除术前和术中发生的癌细胞经门静脉肝内转移,与肝动脉栓塞联合应用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和门静脉癌栓,可明显提高疗效.SEPV对肝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可使门静脉压升高,并有发生异位栓塞的可能.本文还介绍了SEPV的方法和栓塞物质及选择.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癌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5年来共收治176例肝癌合并PVTT的患者,手术组32例,行规则或不规则肝切术并术中门静脉取癌栓,门静脉或肝动脉置泵术;介入组144例,经肝动脉栓塞化学药物治疗。结果 手术组0.5,1,2年生存率分别为94%,50%,19%,术后常见并发症:暂时性肝功能不全44%(14/32),右胸腔积液31%(10/32),上消化道出血28%(9/32)等,无手术死亡。介入组0.5,1年生存率为35%,0。在介入组中,肝功能分级为I的患者34例在患者年龄,癌灶体积大小与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但其0.5,1年生存率(59%,0)显著低于手术组(94%,50%)。结论 PVTT患者能耐受手术者应积极肝癌切除并术中取栓治疗,术后经门静脉,肝动脉泵化疗或栓塞化疗能延长部分病人的生命,手术治疗优与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5.
阻断肝门区域血管的肝段切除术13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肝段切除的安全性,我们开展了O─GTT、酮体比例等测定来检测肝储备功能,预测手术风险,正确选择病人;通过阻断入肝血流所致肝缺血的损伤机制及其防治研究,阐明了丹参注射液能减轻复流后损伤;切除肋弓改善了大肝癌切除的手术显露;最突出的是根据肝门区域的解剖设计一套阻断肝门区域血管的方法,在切除肝段时能缩小断流时肝缺血范围,多保留有血运的肝段,可延长阻断血管时间到2h从容切肝。经上述方法已施行多种肝脏病变(肝癌、肝内胆管癌、转移性肝癌、肝内结石、肝血管瘤等)的肝段切除、中央肝段切除、紧贴或环绕第二肝门的复合肝段切除和跳跃式肝段切除等133例。右肝入肝血管阻断分为右肝动脉和门静脉右干、门静脉右前支、门静脉右后支及右肝动脉相应分支阻断,时间最长达4h8min,3h、2h15min各1例,多数在60~90min。在左肝分为门静脉左干、左外支,左内支门静脉及相应左肝动脉分支阻断,时间最长达85min,多数为30~60min。术后合并症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术后1个月死亡3例,手术死亡率2.3%。  相似文献   

6.
大鼠肝癌门静脉血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经肝动脉和门静脉注射51Cr-蛙红细胞及125I-碘化油,测定其在大鼠肝癌和肝组织中的放射性分布,证实了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门静脉在肝癌周边部位参与血供。肝动脉栓塞后肝癌内门静脉血供增加,肿瘤周边部位可见碘化油残留。  相似文献   

7.
肝癌介入栓塞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癌介入栓塞治疗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防治马文建(鞍钢铁西医院普外科鞍山11401)对大多数不能被切除的中晚期肝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已成为首选方法。栓塞治疗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除与肝癌多伴有肝硬化成为易患出血的基础外,作者认为与介入治疗本身和肿瘤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放射介入栓塞化疗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对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19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病人行介入治疗,18例单纯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A组),124例肝动脉碘油栓塞加化疗灌注(B组),77例肝动脉化疗灌注加碘油栓塞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C组)。结果:影响肝癌合并癌栓介入治疗疗效及生存期的因素包括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类型大小、癌栓部位、有无合并动脉门静脉瘘及动脉静脉瘘、治疗方法、 治疗次数以及治疗后癌栓的碘油聚集情况。三种治疗方法中以C组疗效最好,B组次之,A组最差。结论:肝癌合并癌栓病人的介入疗效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积极有针对性地选择肝动脉化疗灌注加碘油加明胶海绵栓塞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缝扎肝右静脉后肝动脉与门静脉血流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扎主肝静脉对肝动脉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小型猪共12头,剖腹后,电磁血流计测量结扎前后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大网膜静脉置管测量结扎前及结扎后30min、1、3、5、7、14、21、28、56d的自由门静脉压力(FPP),56d后再次开腹测量肝动脉、门静脉血流。结果:FPP术后均升高,以术后7d内明显,6头超过35cmH2O,且其中3头小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动脉血流速早期增加,56d降至略高于术前水平;门静脉血流速早期减少,未检测到逆向血流,术后56d,门静脉血流速恢复为略低于术前水平。结论:结扎一条主肝静脉不会引起结扎肝叶的萎缩坏死,可能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压力动态监测对肝癌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报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直接动态监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对肝癌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报价值。方法 剖腹手术肝癌患者97例,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插管至门静脉主干,将导管与埋置式给药装置(IDDS0联接后埋置于腹壁皮下,术后定期经IDDS测量FPP与上消化道出血之间的联系。结果 共完成FPP测量1270例次,其中23例FPP≥35cmH2O的患者中有16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而另外74例FPP〈35cmH2O病例无出  相似文献   

11.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potal hypertension,PSP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亦称为“左侧门静脉高压症”或“局限性门静脉高压症”,约占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5%。该病是由于脾静脉血回流受阻所引起的胃脾区域静脉压力增高,造成胃黏膜下静脉曲张,继而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少见原因之一,临床医生对此症认识不足,常常误诊和漏诊。而腹腔内广泛淋巴结结核钙化压迫脾静脉致门静脉高压临床更为罕见,现将作者遇见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液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声像仪对4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血流进行宣测定,并与16例肝硬变病人和20例正常人对比。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病人肝固有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和肝硬变病人;门静脉血流量,与肝硬变病人相似,明显高于正常人,但门静脉血流速度低于正常人;肝固有动脉与门静脉供血比例高达1:1.49,大于正常人和肝硬化病人。  相似文献   

13.
对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又名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脉高压症.又称为左侧肝外门静脉高压症(1eftsided extrahepatic portal hypertension,LEPH),指脾静脉血回流受阻引起的胃脾区域静脉压力增高,造成胃黏膜下静脉曲张,继而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少见原因之一.临床医师对此病认识不足,常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就此认识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未合并肝癌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后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对未合并肝癌或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脾切除术后复发出血患者行TIPS术治疗,并随访1~5年(平均3.2年)的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36例脾切除术后再出血者行TIPS术,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78%(1/36),死亡原因是肝性脑病。随访期间患者术后再次复发出血率为5.71%(2/35)。结论 TIPS对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后反复出血病例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的治疗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发性肝癌多在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因此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时往往会出现食管静脉曲张、上消化道溃疡、凝血功能障碍等合并症,对这类病人的治疗较不合并门静脉高压的肝癌要困难得多,病人在术后极易发生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治疗肝癌的同时能否处理好同时并存的门静脉高压症直接关系到肝癌病人的预后。随着肝癌综合治疗的逐步完善和开展,针对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治疗的报道也逐渐增  相似文献   

16.
探讨第二肝门部肝癌切除合并主肝静脉结扎对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的影响。方法在肝切除术前将埋植式给药装置(IDDS)置入门静脉主干,并通过IDDS对10例病人之肝切除前后及术后1、3、5、7、14、21、28天的FPP进行直接动态测量。结果全组病人肝切除后均发生FPP升高,以术后3~7天最为显著,之后逐渐下降;FPP升高的幅度与肝硬化程度、肝切除范围、主肝静脉结扎情况之间存在密切联系;3例术后FPP≥35cmH2O病人中,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结论第二肝门部肝癌切除合并主肝静脉结扎将导致FPP的一过性升高,FPP的升高是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行胃底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3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栓塞胃冠状静脉,至造影复查曲张静脉完全消失为止。结果 37例患者在栓塞术后出血均迅速停止,无1例技术方面的并发症出现。随访37例1~38个月,栓塞3个月后再出血2例,1例术后3周死于心脏功能衰竭,5例6个月后死于肝癌。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胃底食管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肝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是除肝移植之外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案。但大部分肝癌患者有肝炎肝硬化背景,并存在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合并严重门静脉高压的肝癌患者极大地增加了肝切除手术的风险。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后,肝窦数量减少,门静脉高压进一步加重,术后发生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难治性腹水及肝功能衰竭的风险显著升高。术后随着门静脉压力升高,人体会自发形成门体侧枝循环,一部分侧枝循环  相似文献   

19.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71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合并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shunt,AVS)的肝癌病人诊治中的特点。方法:我院1996-2001年间收治538例肝癌病人,收集并分析其中AVS7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中71例合并AVS,其中肝动脉-门静脉瘘61例,肝动脉-肝静脉瘘8例,混合型2例,在39例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中,30例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行介入治疗84次,完成栓塞化学药物治疗51次(成功率61%)术后肝功能衰竭3例,病人平均生成期5.8个月。结论:肝癌并动静脉瘘发生率高,预后差,加重了病人的门静脉高压症状,并使肝癌的栓塞化疗变得棘手。  相似文献   

20.
门奇断流术中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进一步了解门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尤其是门体分流率的变化,我们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前后测量了自由门静脉压力,脏侧闭塞门静脉压力,平均动脉压力,并应用公式法通过上述3个压力参数计算出肝外门体分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