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在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1例脱出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单发,采用本院的椎间孔手术系统进行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和疼痛功能指数评分对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21例患者经椎间孔镜下治疗,手术均顺利成功,平均手术时间为60 min(最长和最短手术时间分别为75 min和45 min)。21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均得到显著减轻。本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VAS评分、疼痛功能指数评分分别和术前比较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在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腰椎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disorders,DLSD)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多因为患者腰椎间盘与关节软骨或周围韧带的退行性改变造成腰腿疼痛等临床表现,常见腰椎间盘突出、退变性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侧凸等~([1])。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展,DLSD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大部分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得到较好的疗效,缓解症状的发生,但仍有部分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Mini-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因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Mini-TLIF术20例,B组行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Open-TLIF)27例。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腰痛和腿痛视觉分析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短、住院费用高( P<0.05)。两组末次随访腰、腿痛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腰痛、腿痛VAS、ODI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ni-TLIF术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且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65例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摘除椎间盘髓核的术前及术后标准化护理方法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标准化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住院时间5~7d,平均住院时间6d。术后末次随访时按照Macnad疗效评定标准:优37例,良21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89.2%。VAS评分:术前(8.7±1.0)分,术后7d(2.6±1.2)分,末次随访(2.0±1.0)分,手术后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满意率达95.0%。结论采用标准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为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恢复康复的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分别使用改良Macnab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26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21例,良3例,可1例,差1例。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ODI指数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办法,观察其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受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有效率(96.67%>83.33%)和JOA腰椎功能评分[(24.15±2.58)分>(19.34±3.05)分]相对更高,而疼痛VAS评分[(1.26±0.71)分<(3.85±1.25)分]相对更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预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抛硬币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量表(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32±0.55)分、ODI评分(7.51±1.3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9±1.02)、(14.26±2.18)分, JOA评分(27.15±1.64)分高于对照组的(21.52±2.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以及腰椎功能,对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与观察组,各35例。参考组予以传统开放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JOA)评分,临床效果,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考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参考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参考组(P<0.05);术后3 d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对机体损伤,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是人体最早发生退变的组织,腰椎间盘突出是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外伤、长期腰部负重或潮湿着凉、久坐等,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为腰部不适、酸痛,重者如刀割、针刺样,并伴有下肢麻木疼痛,行走受限。本科于2012年8月至今收治70例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的患者,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其中有66例治疗效果好,有4例症状得到改善,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淮海农场医院自2004年2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4例,其中60岁以上者26例,采取侧后方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效果显著,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60~68岁,平均65岁,病程5个月~15年,平均46个月。1.2临床表现26例均有典型的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痛,伴有程度不同的间歇性跛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90)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n=185)采用椎间盘镜系统(MED)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h标准评估术后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1月时的腰痛情况,ODI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疼痛不适和日常生活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77.9%)明显高于对照组(65.4%)(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腰部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疗效。方法对38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术前术后护理及护理后临床疗效。结果 38例手术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术后VAS疼痛评分(2.51±0.98)分显著低于术前VAS疼痛评分(8.34±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住院时间6~9 d,平均住院时间(7.1±0.8)d。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有效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后单侧和双侧内固定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均给予椎间融合术治疗。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双侧内固定,观察组进行单侧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术后随访1个月~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椎间融合术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其中单侧内固定法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探讨椎间孔镜微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方法选择腰椎间盘中央型、旁中央型突出物>3mm、症状明显、影像典型病例90例,将之分为"孔镜治疗组"即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即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方法是:L4~5突出多用侧路镜术、L5~S1突出用后路镜术,在C型臂X线导引下,针对病灶靶点建立工作通道,用6.3mm直径的耐三氧的椎间孔镜,在镜下进行钳夹术、等离子体消融气化术、三氧注射术、摘除其突入骨性椎管的游离型或包裹型的髓核。结果椎间孔镜微创疗法与常规疗法相比,其疗效有明显提高,P<0.01,且安全系数高,所以全部病例都没有发生负面损伤与感染。结论治疗组较好疗效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摘除了突出的髓核组织;调整了纤维环的张力失衡;减轻了椎间盘内的压力,缩小或消除了挤压病灶;并能调整纤维环、肌肉、软组织的力矩;增加脊神经根活动度,从而能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疼痛麻木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单盲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参照组患者以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以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25.72±1.49)分与VAS评分(1.04±0.33)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的(20.06±1.68)、(1.71±0.5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8.76±4.11)ml少于参照组的(41.22±3.78)ml,住院时间(4.92±1.99)d短于参照组的(9.06±2.6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脊柱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出血量,并缩短住院时间,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椎间孔镜与开窗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64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椎板开窗治疗,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治疗总体疗效和手术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81.25%和96.88%,两组前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术与开窗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均能取得显著远期疗效,但椎间孔镜术具有近期疗效显著,术中出血量少、卧床和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临床应准确掌握其适应证,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