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而阳虚不能蒸阴化液,使津液不能输布上达导致消渴,亦不容忽视。从历史渊源、病机、主治、论治等方面探讨阳虚致消学说。  相似文献   

2.
根据仲景消渴学说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内涵,将《伤寒杂病论》有关消渴的病机整理归纳为燥热内盛、气阴双亏、阴阳并虚、水湿内停、气机郁滞、瘀血内阻、湿热蕴结七种类型,并探讨张仲景创立的清热润燥、益气养阴、调补阴阳、通阳行水、疏理气机、活血化瘀、清化湿热等治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认为深入系统研究仲景消渴学说,对指导目前糖尿病的治疗和挖掘有效方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刘河间辨治消渴的学术主张和经验的分析,在分清学术继承发展关系的基础上,将刘氏辨治消渴的学术主张与贡献,从“确立三焦分证之理”“倡导燥热怫郁之论”、“提出甘寒养肾之法”和“全面总结消渴之治”等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刘氏确立三焦分证之法和应用寒凉配柔润之药清胃热、养胃阴之法,发展了前人学术成果,对明清温病学的理论和实践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刘氏倡导的燥热怫郁病机论和寒凉养肾之法,更是独树一帜,开辟了消渴辨治的新途径。同时,还指出刘氏首次明确地对前人学说提出了不同意见,开创了消渴辨治的学术争鸣之风,促进了此项研究的深入开展和学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的一种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阴虚燥热",病初起以燥热炽盛为主,中期燥热、阴虚并见,后期则以阴虚、气虚或阴阳两虚为多。其病变涉及肺、胃、肾三脏。燥热在肺,肺燥伤律则多饮而烦渴。热郁于胃,胃热消  相似文献   

5.
通过相关文献系统梳理明清时期论治消渴的中医理论框架结构,从病因病机方面分析总结明清医家对消渴病因病机认识的内在理论体系。明清医家对于消渴病病因的阐释多是对阴虚燥热学说的继承,对病机理论的阐释从肾阳亏虚,脾虚、胃中郁热,肝失疏泄,气血运行失常的角度出发,结合医家的临床经验,以及对明清以前的医家学术思想进行整理、传承并创新了消渴的病机理论,以首次"肝郁致消说"才形成完整的理论,观点条理清晰,见解独到,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常兴  范晓璇  张庆祥 《中医学报》2020,35(3):584-587
张珍玉教授就消渴的临床治疗提出了"治消无分上中下,唯取都气加黄芪"的学术观点,认为消渴的基本病机包括两方面:一者为阴津亏损,二者为燥热偏胜,并且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更甚。病变脏腑主要是在肺、胃、肾三脏,尤其以肾为关键。在治疗上时常遵循"唯取都气加黄芪"的治疗思想,将都气丸变汤剂加黄芪来治疗消渴,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王行宽教授论治糖尿病的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名中医王行宽教授善于从心肝肾三脏论治糖尿病,认为心肝火旺、耗伤阴血为发病之本;心火亢盛,肝气郁结,郁火燔灼游行三焦,内外皆病,故善饥消渴;肾精亏损,阴阳不调,津液不布,燥热内生,发为消渴则是疾病演变的必然结果。王教授临床采用自拟消渴方清肝泻心、补益肝肾、滋阴润燥治疗消渴,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20,(3):584-587
张珍玉教授就消渴的临床治疗提出了"治消无分上中下,唯取都气加黄芪"的学术观点,认为消渴的基本病机包括两方面:一者为阴津亏损,二者为燥热偏胜,并且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更甚。病变脏腑主要是在肺、胃、肾三脏,尤其以肾为关键。在治疗上时常遵循"唯取都气加黄芪"的治疗思想,将都气丸变汤剂加黄芪来治疗消渴,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陈炳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994-996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内分泌一代谢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归为“消渴”范畴。中医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发病病机为阴虚燥热,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张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从肺、胃、肾三焦论治。但临床研究表明,典型的三消症状仅占消渴患的一小部分,大多数患三多症状不明显,甚至无症状,仅依其血糖、尿糖及糖耐量试验等检查结果方才确诊。  相似文献   

10.
从“热”论消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病为临床的一种多发病,阴虚燥热为其基本病机,“热”贯穿整个消渴发病过程,大致分为虚热、燥热、火热、湿热、痰热、浊毒热、瘀热、郁热八类.其基本治疗准则分别对应为生津散热,补肾固本;清热润燥生津;清热解毒降气;清利湿热,行水生津;清热化痰生津;除疳湿、化痰浊、解毒瘀;消热活血化瘀;理气治肝解郁.认为从“热”论消渴可为消渴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虚燥热。然历代医家也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如脏腑病机论、气血津液病机论、毒邪病机论等。对有关糖尿病的病机进行整理综述,以期拓展中医治疗消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消渴病为临床的一种多发病,阴虚燥热为其基本病机,"热"贯穿整个消渴发病过程,大致分为虚热、燥热、火热、湿热、痰热、浊毒热、瘀热、郁热八类。其基本治疗准则分别对应为生津散热,补肾固本;清热润燥生津;清热解毒降气;清利湿热,行水生津;清热化痰生津;除疳湿、化痰浊、解毒瘀;消热活血化瘀;理气治肝解郁。认为从"热"论消渴可为消渴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的一种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阴虚燥热”,病初起以燥热炽盛为主,中期燥热、阴虚并见,后期则以阴虚、气虚或阴阳两虚为多。其病变涉及肺、胃、肾三脏。燥热在肺,肺燥伤律则多饮而烦渴。热郁于胃,胃热消谷则多食善饮而消瘦。虚火在肾,封藏失职,小便量多而浊。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致残率高,临床上,积极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三消论》中,刘完素针对消渴病机提出了“燥热怫郁”理论,认为三焦胃肠燥热怫郁太甚,玄府闭塞,气液失宣,而发为消渴。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是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燥热怫郁”的病机演变符合西医学炎症反应的病理特点,燥热贯穿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始终。本文认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属中医学“痿痹”范畴,肺热叶焦为痿发生的根本原因,“燥热怫郁”为客热(燥热)之源,肺热叶焦,百脉失利,脉络瘀滞,发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上应从痿论治,结合刘完素《三消论》观点,以阳明为重,三消同调,解燥热怫郁之机,配伍泻南补北之法,使客热得清,肺热无源,则痿无所生,以期为临床防治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辨治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围。消渴者,古人有消渴、消瘅、消中、风消,膈消、肺消、肾消等论述。本病始于阴虚,起于燥热,阴虚重点在肾,是其本,燥热表现在肺胃,是其标。在辨治上,前人多分为上、中下三消,即渴而多饮为上消,治宜润其肺,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中医中药通过综合调节作用,补五脏、益精气、去淤血,标本同治,使体内阴阳、气血、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近年来在整理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中医对消渴病从五脏方面的治疗又提出了许多新的学说和观点,笔者认为,消渴的病理主要在于肝失疏泄与肾阴虚两方面即由肝失疏泄引起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的全身脏腑功能失调;肾阴虚引起全身阴虚、阴虚燥热和阴阳两虚,而发为"消渴".现将消渴从肝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为胰酶消化自身胰腺及其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化学性炎症.近些年来有关AP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不少进展,有了较多的新认识、新发现,但AP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仍有许多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断治疗中的问题亟待解决.近年研究认为,除了“胰酶自身消化”学说,人们还认识到“白细胞过度激活”学说,“炎症因子级联瀑布效应”学说,“胰腺血液循环紊乱”学说,“肠道细菌易位、内毒素血症及感染二次打击”学说,“细胞凋亡”学说等多种理论与AP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从"毒"论消渴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3位严重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精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然历代医家也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其中一种从"毒"论述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热、瘀、痰、湿毒密切相关,四者既可单独为病,又可兼挟为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糖尿病为慢性进行性终身性疾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通常指2型糖尿病所并发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是造成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属于消渴变证范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阴虚燥热理论不能完全阐明消渴变证的病理机制,以肺、胃、肾三脏为中心的分型辨治,更不能涵盖消渴变证症候的复杂多变,临床用药也多以西药药理研究为择药标准,忽视了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消渴安汤对消渴病阴虚燥热兼气虚血瘀证患者降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在基础治疗和胰岛素治疗的同时,予消渴安汤治疗,对比前后疗效。结果消渴安汤能降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明显改善消渴病阴虚燥热兼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症状、体征,且无不良反应。治疗总有效率76.7%。结论消渴安汤治疗糖尿病减少胰岛素用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