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养血祛风汤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血清Ig E、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小鼠,经2、4-二硝基氟苯造模成功后,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5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Ig E、IL-4、IFN-γ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皮损处改变病理符合特应性皮炎改变,血清Ig E、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下降,经养血祛风汤治疗后,实验组血清Ig E、IL-4水平显著下降(P0.01),IFN-γ水平升高(P0.05)。结论养血祛风汤有调节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血清Ig E、IL-4、IFN-γ水平的作用,同时对皮损处红斑、渗出、苔藓化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L-4、IFN-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AD患者血清IL-4、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SIT治疗前后AD患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AD患者IL-4、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SIT治疗后,AD患者IFN-γ水平升高(P〈0.05),IL-4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AD存在Th1/Th2细胞分化失衡;SIT可明显调节患者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治疗前、后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4、IL-5、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咪唑斯汀组、西替利嗪组和对照组,外搽1%达克罗宁霜,治疗3周后观察、比较各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应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IL-4、IL-5、IFN-γ和TNF-α水平 .结果:入组前各组的症状、体征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咪唑斯汀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和西替利嗪组.治疗前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L-4、IL-5和IFN-γ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水平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后血清IL-4、IL-5和IFN-γ水平下降.结论:咪唑斯汀治疗特应性皮炎和湿疹安全、有效;咪唑斯汀对IL-4、IL-5的影响作用强于西替利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和干燥性湿疹等不同原因导致敏感性皮肤的皮肤生理功能特点,指导敏感性皮肤的护理和治疗.方法:选取各种原因导致的敏感性皮肤受试者154名,均为女性.运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测量受试者的皮肤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和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结果:与单纯敏感性皮肤比较,痤疮组皮脂含量较高(P<0.05),激素依赖性皮炎组TEWL值较高(P<0.05),特应性皮炎和干燥性湿疹组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较低,而TEWL值较高(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痤疮导致的敏感性皮肤比较,激素依赖性皮炎组皮脂含量较低(P<0.05),TEWL值较高(P<0.05),特应性皮炎和干燥性湿疹组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较低(P<0.05),而TEWL值较高(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激素依赖性皮炎导致的敏感性皮肤比较.特应性皮炎和干燥性湿疹组皮脂含量较低(P<0.05),其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原因导致敏感性皮肤的皮肤屏障功能状态不完全一致,应根据不同病因对敏感性皮肤进行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甘草祛风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CI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甘草祛风汤和盐酸西替利嗪片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和复发率。采用ELISA法测定IFN-γ和IL-4水平,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甘草祛风汤组经治疗后第4周,第12周疗效评价均优于西替利嗪组,治疗后第12周复发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U患者血清IFN-γ和IL-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草祛风汤组经治疗后第4周、第12周血清IFN-γ和IL-4水平与治疗前及西替利嗪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甘草祛风汤可有效治疗CIU,且疗效持久,复发率较低。通过检测并比较两种反映Th1/Th2平衡的细胞因子水平,发现甘草祛风汤可有效提高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对恢复机体自身免疫平衡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荆防方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对风热型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外周血IFN-γ、IL-4水平和Treg细胞、Th17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 80例风热型慢性荨麻疹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d,共30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加味荆防方,日1剂。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FN-γ和IL-4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在治疗30 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78%和58.3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4、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IFN-γ水平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中Th17和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h17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Treg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T细胞中Th17和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荆防方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可以有效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可能与其能调节患者体内IFN-γ和IL-4水平,重建Th17/Treg细胞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48例,健康检查的正常A.48例,分为两组,分别测定其血清中IL-2、4、6、8、10、12及IFN-γ的含量。结果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组血清中IL-4、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6、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IL-12、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2、IL-4、IL-8、IL—12及IFN-γ水平异常,提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马齿苋提取液冷喷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方法将98例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蒸馏水冷喷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治疗组给予马齿苋提取液冷喷联合吡美莫司乳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红斑、经皮水分丢失均明显减少,以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 0.05);两组患者血清中IL-18、IL-37、IFN-γ水平均明显减少,以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马齿苋提取液冷喷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肯定,利于减少皮肤红斑量,防止肌肤水分流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NB-UVB(窄波中波紫外线)联合凉血消风汤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学变化.方法 将10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窄波UVB联合凉血消风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窄波UVB照射治疗,2组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窄波UVB联合凉血消风汤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收到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特应性皮炎和湿疹患者血清白介素4和干扰素γ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在特应性皮炎、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治疗组)和单独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外用治疗前后两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和IFN-γ水平 结果 特应性皮炎、湿疹患者IL-4、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P<0.05)。治疗28d后,治疗组IL-4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IFN-γ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两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应性皮炎、湿疹患者存在循环IL-4和IFN-γ水平明显异常。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外用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可干扰IL-4水平取得较好疗效,较单独外用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加味消毒饮、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风热型慢性荨麻疹(CU)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4,IgE和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的有效性及差异性。方法将102例CU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予加味消毒饮口服;对照组给予祛风止痒口服液10 mL,口服3 d。治疗8周后观察症状总积分、血清IL-4,IgE和IFN-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2.22%,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4和IgE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味消毒饮治疗能明显改善风热型CU患者瘙痒、风团症状;对血清IL-4,IgE和IFN-γ水平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A)患者应用补肾养血安胎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4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予以常规保胎方案(绒促性素+黄体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内服补肾养血安胎汤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至妊娠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妊娠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孕酮(P)]水平、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血清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IL-10和IFN-γ/IL-4、IFN-γ/IL-10比值]变化,不良反应及妊娠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妊娠成功率分别为95.7%、85.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3.0%、6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β-HCG、P浓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5),证候总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及IFN-γ/IL-4和IFN-γ/IL-10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血清IL-4、IL-10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8.5%)与对照组(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患者应用补肾养血安胎汤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肾虚血亏相关症状,上调体内妊娠激素表达水平,促进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向Th2方向偏移,保胎效果显著,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IL)-4、干扰素(IFN)-γ与IgE的影响。方法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玉屏风散治疗组和咪唑斯汀对照组,观察疗效与复发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玉屏风散治疗前后IL-4、IFN-γ和IgE水平。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O.01)。玉屏风散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IL-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1),而IFN-γ明显升高(P〈O.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可能与血清IgE、IL-4下降,IFN-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对成人特应性皮炎(AD)临床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分为NB-UVB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5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IL-4和IFN-γ的含量,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同时选10名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FN-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NB-UVB治疗后血清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NB-UVB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B-UVB能影响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32例,健康检查的正常人32名,分为两组,分别测定其血清中白介素(IL)-4、IL-6、IL-8、IL-10及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组血清中IL-4、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IL-6、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6、IL-8、IL-10及IFN-γ水平异常,提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枇杷叶三萜酸(TAL)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激素依赖性皮炎(HDD)豚鼠模型皮肤屏障功能修复及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无特定病原(SPF)级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每组各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涂抹0.05%卤米松乳膏,连续45 d,构建HDD模型。构建成功后,rh-EGF组涂抹rh-EGF凝胶,TAL组涂抹TAL溶液,联合组涂抹TAL和rh-EGF凝胶,对照组和模型组涂抹生理盐水,共15 d。记录各组临床症状并打分;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EWL)、角质层含水量(WCSC)和皮脂量(SC);HE染色观察各组豚鼠皮肤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总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症状明显、皮肤组织损坏严重,TEWL增加,WCSC和SC减少;免疫因子Ig E和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rh-EGF组、TAL组和联合组用药后临床症状减轻、皮肤组织损伤不明显;TEWL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光动力对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方法 146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光动力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IgA、IgG、IgM)和炎症因子水平(TNF-α、IL-2、IL-8、IL-12、IL-10、IFN-γ)。并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6个月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gA、IgG、IgM、IL-2、IL-12和IFN-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TNF-α、IL-8、IL-10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TNF-α、IL-2、IL-8、IL-12、IL-10、IFN-γ水平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 979,P=0. 001),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 86,P=0. 002),而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 014,P=0. 45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光动力可明显改善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NF—κB和IL-4、IgE、IFN-γ、IL-1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NF—κB p65 ELISA试剂盒检测NF—κB,所有细胞因子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PBMC经卡介菌多糖核酸干预后NF—κB活性降低(P=0.003),细胞因子IFN-γ、IL-12明显升高(P=0.000),而IgE水平下降(P=0.009),IL-4干预前后则无明显改变(P〉0.05)。干预前后NF—κB活性变化量与IFN-γ、IL-12表达水平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与IL-4、IgE则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上调IFN-γ、IL-12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介素(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血清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清中IL—18及干扰素(IFN)-γ的水平,并动态观察治疗前后IL—18及IFN-γ的变化及其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病情活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18及IFN-γ的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且IL—18及IFN-γ的水平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分期有关,其中进行期患者组显著高于静止期患者组(P〈0.05)。治疗后血清中IL-18及IFN-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IL-18的血清浓度变化与寻常性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有相关性(P〈0.05),且与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IL-18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血清IL-18的检测可作为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65例特应性皮炎(AD)患者使用NB-UVB照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光疗前后血清IFN-γ、IL-12、IL-4及IL-13的含量,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选30名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AD患者血清IL-4和IL-1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FN-γ略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2略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NB-UVB治疗后血清IL-4和IL-13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FN-γ和IL-12水平略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NB-UVB照射可下调外周血IL-4及IL-13水平,从而使Th1/Th2表达趋于平衡,这可能是NB-UVB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