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结核病的免疫诊断广泛采用了一系列新方法,本文介绍吉尔吉斯国家结核病研究所拟定的两种方法:细胞毒效应((?))模式和结核菌素-玫瑰花结激发试验((?))。本实验共观察了229例18~65岁的肺结核及慢性非特异性支气管肺部疾病患者;并以47名健康供血者作对照。 (一)细胞毒效应((?))已知的细胞毒试验方法,由于必须获得大量淋巴细胞(效应细胞)和靶细胞,同时还必须具备特殊条件和放射性同位素设备(用以标记靶细胞),所以未能在结核病的一般实验室诊断中得到应用。作者拟定的方法简单实用,不需要大量血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和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TB-PCR)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系统在结节病与菌阴性结核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B-PCR检测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分析鉴别病理活检报告为"结节病或增殖性结核病"的91例患者,并通过随访验证诊断准确率,评价2种鉴别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①TB-PCR检测结果,91例患者中77例结核分枝杆菌DNA为阴性,14例阳性,阳性率为15.4%。而这77例TB-PCR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诊断为结节病者74例,结核病2例,无法确定诊断者1例;14例TB-PCR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诊断结核病3例,结节病8例,无法确定诊断3例。TB-PCR检测结果与随访后诊断一致的病例共77例(结核病3例、结节病74例),诊断明确率为84.6%(77/91),而诊断结节病的准确率达93.9%(77/82)。②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结果,91例患者中经评分诊断为结节病者80例,诊断为结核病者11例。80例评分诊断为结节病的患者中,随访后仍维持结节病诊断者75例,结核病1例,无法确定诊断者4例。在11例评分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中,随访后诊断仍维持结核病诊断者4例,结节病7例。评分结果与随访后诊断一致的病例共79例(结核病4例、结节病75例),诊断明确率为86.8%(79/91),诊断结节病的准确率达97.56%(80/82)。结论:TB-PCR检测和临床-病理-影像综合评分系统对于结节病与菌阴性结核病间的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明确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结核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核病是全身性疾病,以肺结核为多见,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均可被侵及。早期、正确地诊断、治疗结核病是防止结核病传播的基础。结核病的诊断是以细菌学为基础的综合诊断,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陈鸣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0):769-771
摘要: 结核病是单一致病菌感染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发病率在全球逐年提高。实验室诊断作为最科学、最客观、最重要的方法,在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至关重要。本文就目前实验室诊断结核病的方法进行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5.
Brisson-Nol(巴斯德研究所)报告了2种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临床标本中的分枝杆菌。一种是基于65KD 抗原检测所有的分枝杆菌;另一种是基于ISG110插入序列放大检测特异的分枝杆菌抗原。利用上述两种试剂检测了107例标本中分枝杆菌,发现其与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相关性好。金胺(AU)是常用的染色剂,因其可能致癌,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毓萱 《新医学》2001,32(2):115-116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应为临床提供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定依据,明确是否结核病?应用何种化学治疗方案?机体的状态、对化学治疗的反应性及其预后如何?但是,目前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并未达到上述要求。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仍然是临床症状、影像学和实验室诊断相结合的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马玙101149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结核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X线检查、细菌学、免疫学等多方面检查的综合分析,其中实验室诊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共包括结核菌检查、免疫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三大方面。1结核菌检查细核菌检查是...  相似文献   

8.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我院1993~2004年病理活检确诊为结核病599例,男女之比为1.01:1,最大84岁,最小5月龄.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结核一般指Treitz韧带以上消化道部位的结核病变而言。由于临床少见,且症状、体征多为非特异性,极易与溃疡或肿瘤混淆,造成诊治失误。现按其部位结合文献概述如下,供诊断参考。1 食管贲门结核(ET)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实验诊断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60亿人口中有20亿人感染结核菌,有2000万人有结核病。每年有800万新的结核病例出现。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大于300万。我国结核病疫情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全国约有5.5亿人感染结核病菌,约450万人患结核病,200万人是开放性结核病,每年因结核死亡的人数达13万。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结核病的误诊率可达24.1%,提高结核病的实验诊断率可帮助医生确立诊断。  相似文献   

11.
结核病在我国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如何做到早期诊断十分重要,我所对94例可疑结核病人进行抗PPD-IgG、1uPPD检则,并与临床综合资料比较,以期探讨早期结核病诊断方法。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结核病人男56例,女17例;年龄14~7...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的实验室快速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彭丽  罗永艾 《新医学》2005,36(6):359-361
1 引言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几乎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发生,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占90%.WHO报告显示,近10年来,结核病以极为迅猛的势头再次肆虐全球,目前已跃升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估计每年有800万~1 000万新发病例,约300万人死于结核病.2000年我国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450万,死亡13万.疫情严峻的原因与临床诊断技术和新药研制滞后,防治不力,结核杆菌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双重感染以及耐药结核病人数的急剧增加等有关.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结核病病人,给予有效的治疗,是减少传播机会、控制结核病疫情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历史上曾经夺去过数以万计的生命.伴随着减毒牛分枝杆菌疫苗的诞生,以及一系列抗生素和抗结核药物的发现与应用,科学家曾乐观地认为结核病会被人类消灭.然而,2008年全球仍有940万例新增结核患者,全世界每年有170万人死于结核病,其中90%以上的患者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同时,结核病也是引起HIV感染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估计2008年全世界200万HIV阳性死亡患者中,有50万患者同时患有结核病.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是个具有极高发病率与致死率的全球性重大传染病。结核病的快速准确诊断是结核病传染控制的关键,也是有效治疗的前提。本文从细菌检测、分子检测及免疫检测等方面对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最新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5.
颅内结核病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外结核占所有结核病的20%左右,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和艾滋病的流行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结核病占肺外结核的5%左右,  相似文献   

16.
17.
早期、特异的诊断对于结核病(Tuberculosis,TB)患者的及时治疗以及切断TB传播链、保护易感人群等至关重要[1].WHO在全球TB控制规划中指出,TB主要应通过实验室诊断获得确诊.这一文件确立了实验室诊断在TB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传统的TB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涂片抗酸染色检查和结核分枝杆菌(Mv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培养法.抗酸染色检查敏感性差,细菌量至少要大于5×106/L才能检测到阳性结果,而且无法区分MTB和非MTB感染.MTB培养阳性是TB诊断的金标准,但报告周期过长(2~8周),很难满足临床需要[2].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更为快速、特异和敏感的TB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早期、特异的诊断对于结核病(Tuberculosis,TB)患者的及时治疗以及切断TB传播链、保护易感人群等至关重要[1]。WHO在全球TB控制规划中指出,TB主要应通过实验室诊  相似文献   

19.
RID和PCR诊断结核病的比较研究邓松华,沈际佳,张林杰(安徽医科大学,合肥230000)单向免疫扩散法(RID)检测活动性结核标志物诊断结核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1,2]。为验证RID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我们将RID法与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CR)用...  相似文献   

20.
宾夕法尼亚洲沃伦市的沃伦州立医院生化学家雷琴特拉·瓦曼博士说,验小便对于在一段时间内观察行为和态度变化这种传统的,不太精确的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方法是有帮助的。瓦曼的化验方法是测定尿中的葡萄(米广)苷酸的含量。对60名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表明其中72%的人尿中,葡萄(米广)苷酸的含量大大低于30名正常男人尿中所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