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心量表在儿保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探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以下简称儿心量表)在评估婴幼儿智能发育中的价值,推动儿童保健医学的发展.方法 将1 140例3月龄和干预后再追踪的460例6月龄婴儿分为两组进行统计观察.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儿心量表对儿童进行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会行为等5个能区检测,并对各年龄段的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lent,DQ)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能区原始得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危儿DQ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进行干预后6个月的儿童DQ值有所提高,效果良好.结论 通过儿心量表测试可以早期发现神经发育落后儿童,作为婴幼儿早期干预的依据,以降低脑瘫、智障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NICU出院高危儿6和18月龄神经精神发育特征,为开展高危儿发育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出生并在上海市儿童医院高危儿随访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高危新生儿进行随访,采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评估6和18月龄高危儿神经精神发育情况,分析不同分组高危儿发育特征。结果 6月龄共488例高危儿纳入分析,18月龄共294名高危儿纳入分析。6和18月龄时各组高危儿各能区发育商(DQ)均值可达量表平均值范围。6月龄男童不同出生胎龄(GA)分组的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DQ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18月龄不同GA高危儿4个能区D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与神经精神功能表现密切的运动能、应物能区,仍以晚期早产男童组DQ值最低。结论 NICU出院高危新生儿精神发育存在性别、出生胎龄间的差异;即使平均DQ达量表平均值范围,这一群体神经精神发育风险仍较高,且不同年龄高危儿侧重不同能区;需重点监测中期、晚期早产男童,持续开展家长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孕中后期维生素D缺乏对婴儿体格生长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孕中后期维生素D缺乏妊娠妇女所分娩的90例婴儿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孕中后期维生素D水平正常妊娠妇女所分娩的60例婴儿为对照组。所有婴儿分别于出生、6月龄、12月龄时对其身长、头围、体质量、骨超声波传导速度(SOS)等指标进行检查,同时通过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评价2组婴儿6月龄、12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情况。结果 2组婴儿6月龄及12月龄时身长、头围、体质量均高于出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婴儿相同时间点身长、头围、体质量、S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6月龄及12月龄时发育商数(DQ)、智力指数(M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12月龄时的DQ落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孕中后期维生素D缺乏对婴儿体格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但会影响其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孕中后期维生素D缺乏对婴儿体格生长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某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孕中后期维生素D缺乏妊娠妇女所分娩的90例婴儿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孕中后期维生素D水平正常妊娠妇女所分娩的60例婴儿为对照组。所有婴儿分别于出生、6月龄、12月龄时对其身长、头围、体质量、骨超声波传导速度(SOS)等指标进行检查,同时通过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评价2组婴儿6月龄、12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情况。结果 2组婴儿6月龄及12月龄时身长、头围、体质量均高于出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婴儿相同时间点身长、头围、体质量、S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6月龄及12月龄时发育商数(DQ)、智力指数(M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12月龄时的DQ落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孕中后期维生素D缺乏对婴儿体格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但会影响其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高危儿与正常婴幼儿发育商的研究,探讨影响高危儿发育商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出生的282例高危儿和3 402例正常儿童,分别在6月龄、12月龄及24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商(DQ)测评。结果 6月龄和12月龄时高危儿组发育商及异常发生率与正常儿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月龄时高危儿组发育商及异常发生率与正常儿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月龄、12月龄时,高危儿组各能区DQ值均低于正常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月龄时,高危儿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能区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运动、精细动作能区DQ值仍低于正常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高危儿进行智能发育测评,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高危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在儿保门诊的应用价值,为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中心随诊的389位婴儿为研究对象,有高危因素的200例婴儿为研究组,没有高危因素的189例婴儿为对照组,两组均用统一表格记录出生28日龄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的结果,并进行评分比较。实验组根据评定结果制定康复训练内容,对其父母进行指导训练,保证有效的早期干预;6月龄时对两组婴儿又进行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的检查及比较。结果新生儿期28日龄时研究组的行为神经评分低于对照组(χ2=8.685,P<0.05);但6月龄时两组的发育商相比较没有显著差异(tPDI=0.206,tM DI=0.418,均P>0.05)。结论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是有效、便捷的早期发现脑损伤的方法,应作为儿保门诊早期筛查脑瘫高危儿的常用指标,其对脑损伤早期的干预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高危儿随访期应用婴幼儿发育商(DQ)评分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高危儿27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随访期到2周岁,对所有高危儿进行婴幼儿DQ评分,比较两组高危儿干预指导后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及社交能力的评价结果,同时对高危儿出现神经异常和脑性瘫痪情况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高危儿1周岁和2周岁时,干预组的五个功能区及DQ总分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均P0.05);干预组高危儿出现视听障碍、运动障碍、神经反射和异常姿势者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其中未干预组出现2例脑性瘫痪患儿,干预组未出现(均P0.05)。结论应用婴幼儿DQ评分有利于早期发现高危儿智力发育情况,根据测试结果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够降低高危儿出现神经系统疾病和脑性瘫痪的发生率,临床应建立长期随访测评制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心理早期发育的作用.方法 将74例高危儿分为两组,干预组41例,未干预组3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7例.干预组实施婴儿抚触、婴儿体操、运动训练及视听觉刺激综合干预训练.三组分别于出生后3个月、6个月采用0~6岁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3个月后,未干预组的DQ、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行为、语言、个人社交显著低于干预组(P<0.05).6个月后,未干预组DQ、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行为、语言、个人社交显著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DQ、大运动、语言、社交行为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脑损伤高危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干预时效性。方法 选择脑损伤高危儿,按照干预依从性原则,分为非干预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又根据干预时间窗分为新生儿期干预组(A组)、婴儿期干预组(B组)和幼儿期干预组(C组),同时选择同期出生的正常婴幼儿为对照组(E组)。分析不同组别婴幼儿运动、智能和神经发育结局。结果 新生儿期干预组除生后1周NBNA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外,各运动发育的建立时间、智能和神经发育水平均接近正常对照组。而各运动发育的建立时间评价发现,干预组优于非干预组,且新生儿期和婴儿期干预效果优于幼儿期干预组;智能低下和脑瘫的发生率比较发现,干预组优于非干预组(D组),且新生儿期和婴幼儿干预效果优于幼儿期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损伤一定程度上导致婴幼儿运动、智能和神经发育损伤,而综合干预有明显改善效果,干预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对高危儿智能的影响。【方法】高危儿干预组46例,均为2005~2006年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重点护理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se unit,NICU)住院新生儿;高危儿对照组230例,为2005年以前本院NICU住院新生儿,同期在本院儿保门诊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早期神经心理发育监测。【结果】高危干预组与高危对照组比较:1岁时高危干预组的语言和个人社交2个能区和平均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均高于高危对照组(P<0.05);而大运动、适应行为和精细动作DQ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高危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运动、个人社交和平均DQ两组差异无显著性;高危干预组精细动作和适应行为DQ比正常对照组儿童低(P<0.05);高危干预组的语言DQ比正常对照组儿童高(P<0.01)。高危对照组5个能区和平均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能促进高危儿的神经心理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高危儿体格发育状况及神经运动发育监测情况,探讨高危因素与发育监测结果 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9月~2008年9月在渭南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儿门诊定期随访的在该院新生儿科出院的1~12月龄婴儿260例,按有无脑损伤高危因素分为高危组142例,对照组118例,并对其进行神经运动发育评估、体格发育评估及头围发育评价.结果 对两组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头围及神经运动发育检查和Vojta姿势评价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1.66、79.10、11.66、18.70,均P<0.05).结论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是儿童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更需要定期进行神经运动发育监测及随访,尽早发现异常,早期干预,防止脑瘫或伤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危儿管理模式及干预方法 ,评价早期干预的效果,改善高危儿的预后并降低脑瘫发生率。方法将789例高危儿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育儿指导与早期干预,并根据需要予以医学康复,对照组仅提供常规育儿指导。随访监测至2周岁,比较两组婴幼儿的发育状况。结果干预组高危儿各阶段的Gesell量表评估DQ85,运动发育落后及肌张力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儿干预组在24月龄时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监测并配合科学、规范的早期干预与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高危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分娩方式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和自然分娩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参加早期教育跟踪的婴幼儿381例,其中自然分娩218例,剖宫产163例,使用0~4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测定婴幼儿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结果2组婴幼儿的总DQ及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D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运动DQ自然分娩组得分(101.4±18.4)分,剖宫产组得分(96.9±20.8)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婴幼儿大运动能力较自然分娩儿差。应慎重选择分娩方式,加强剖宫产儿大运动发育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4.
高危儿、早产儿规范化的早期干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在婴幼儿发育最快的早期接受丰富的视、听、感、触觉训练塑造最优的大脑皮层,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和重组结构功能的效果。方法:利用家庭的功能作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教会家长育儿知识,从语言、运动、认知、生活、交往能力几方面对高危儿进行有计划的干预,重点进行按摩和婴儿操训练,异常儿童留院强化训练。结果:早期干预组婴儿在出生体重、胎龄、NBNA评分、5 min Apgar评分与常规育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经过1年的治疗,异常神经征象消失,只有1例出现脑瘫,发生率为0.38%,常规育儿组脑瘫发生率高达7.89%。结论:早期干预可有效地提高高危儿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降低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朱锦渊 《现代保健》2010,(28):41-42
目的探讨脑瘫高危儿发育监测与早期于预的效果。方法选择因生后窒息和早产在NICU住院的患儿,1个月时随访,发现有肌张力异常者77例,给予早期干预,定期评估监测。坚持随访治疗者36例为干预组,失访未系统治疗者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在满周岁时(纠正年龄)召回用Gesell量表测定发育商(DQ)。结果干预组DQ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瘫高危儿监测及早期干预对提高高危儿DQ值、降低脑瘫发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早期综合发展促进干预对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至4月在天津市河北区妇幼保健院顺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儿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自愿原则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54例,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分别对两组儿童3月龄、12月龄、18月龄3个阶段的发育商( DQ)进行评测及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3月龄段实验组的总DQ(101.7±16.4)与对照组的总DQ(101.6±1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12月龄、18月龄段的总DQ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777、3.048,均P<0.05)。结论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促进对其神经心理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一凡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36-1138
目的探讨早期家庭干预对早产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100例早产高危儿,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各50例。同时随机选取正常婴幼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出生后即从产科和新生儿科开始建立专科档案,采用家庭式干预模式对干预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三组儿童均定期随访,以《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发育评估。结果 1岁时,干预组语言、个人社交、精细动作、大运动、适应行为和总发育商(DQ)均高于未干预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个人社交、语言、精细动作和总DQ,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适应行为DQ、大运动DQ均比正常对照组儿童低(P〈0.01)。高危儿对照组5个能区和总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儿早期家庭干预能促进早产高危儿的智能发育,1岁时在语言、个人社交、精细动作方面可与正常儿童相近。早起家庭干预对早产高危儿智能发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系统干预管理对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及脑瘫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足月脑损伤高危儿198例,按家长意愿随机分为干预组103例和对照组9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按医院-家庭管理模式给予系统化早期干预管理。比较两组高危儿3、6、12、18月龄时原始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发生率,以及6、12、18月龄时的发育商及脑瘫发生率。结果 两组高危儿在3月龄时原始反射异常率、肌张力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18月龄时,干预组原始反射异常率(13.59%)、肌张力异常率(5.83%)、脑瘫发生率(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6、12、18月龄时干预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结论 系统干预管理有助于促进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提高智力发育水平,降低脑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早期综合干预对不同类型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窒息、高胆三类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三类高危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同时随机选取正常婴幼儿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随访;干预组出生后即从产科和新生儿科开始建立专科档案,进行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对两组婴幼儿进行智能监测。结果:①1岁时干预组三类高危儿的语言、个人社交和总发育商(DQ)均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干预组的适应行为DQ高于高危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组三类高危儿的个人社交、语言和总DQ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应行为DQ均比正常对照组儿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干预组的大运动DQ、窒息干预组的精细动作DQ均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P<0.01);早产干预组的精细动作、窒息干预组的大运动、高胆干预组的大运动、精细动作DQ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除了高胆儿的大运动DQ外,三类高危儿对照组5个能区和总DQ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危儿规范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能促进三类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到1岁时可与正常儿童相近,尤其在语言和个人社交方面,三类高危儿早期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保健干预对婴儿精神发育及体格发育的影响,分析婴儿精神发育与体格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5月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行儿科保健干预的50例婴儿为干预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出生的5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婴儿3、6、12月龄时的发育商、身高、体质量、头围等指标,分析发育商与身高、体质量、头围的相关性。结果干预组婴儿3、6、12月龄时体质量、身高、头围及发育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婴儿12月龄时体质量、身高、头围与发育商均呈正相关(r=1.185 7,r=3.042 2,r=0.985 7,均P0.05)。结论婴儿体格发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精神发育状况。婴儿保健干预既要重视体格发育,又要重视精神发育,才可为成年期全面发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