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植物乳杆菌对人参的发酵工艺,将人参中的部分人参总苷转化成活性更强的人参皂苷Rd。方法:采用静止暗培养法进行微生物发酵;索氏提取法提取人参总苷;香草醛-硫酸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总苷含量;HPLC测定供试品中人参皂苷Rd含量。结果:植物乳杆菌对人参的发酵工艺为:发酵培养基为MRS培养基、培养温度35 ℃、培养pH为5.0、发酵时间2 d;发酵后的人参,其发酵产物中人参总苷含量提高了32%,单体人参皂苷Rd含量增加4.864 mg·g-1结论:建立的发酵体系工艺合理,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对微生物转化人参皂苷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人参的最佳工艺,将人参总苷转化成稀有人参皂苷Rg3。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软件对发酵培养基、发酵温度、发酵p H值、发酵时间进行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比色法测定发酵前后人参总苷含量,HPLC法测定发酵前后人参皂苷Rg3的含量。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对人参发酵2天时,人参总苷含量增加19.8%,人参皂苷Rg3含量是未发酵人参的2.3倍。结论建立的发酵体系工艺合理,对稀有人参皂苷Rg3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有助于提高桔梗发酵液活性成分的优势菌株,研究微生物发酵前后桔梗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方法:以分离得到的来源于新鲜桔梗根部土壤的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ZY2104、人参芽孢杆菌B.ginsengisoliZY2103,来源于桔梗泡菜的类肠膜魏斯菌WeissellaparamesenteroidesZY2101、绿色魏斯菌W.viridescensZY2102,以及实验室已有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sw01、枯草芽孢杆菌B. subtilis RZ001、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 S5、酿酒酵母S. cerevisiae AY12和S. cerevisiae BY14作为实验菌对桔梗进行发酵,检测发酵前后桔梗中总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的变化;通过测定桔梗皂苷D含量、总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还原能力分析微生物发酵对桔梗提取液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在温度37℃、时间72 h、接种量2%的条件下,相较于其他菌株及未发酵组,...  相似文献   

4.
红曲霉-人参双向固体发酵产物成分变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TLC和HPLC定性分析红曲霉-人参粉末双向固体发酵产物主要成分的变化。方法红曲霉接种于以人参为发酵基质的固体培养基。取人参和人参发酵产物的甲醇提取液,TLC测定它们的酸式monacolin K,HPLC法测定其人参皂苷Rg1、Re、Rb1和Rg3。结果人参经过红曲霉发酵后,TLC检测出活性成分酸式monacolin K,HPLC证实了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有量降低,但发酵液中出现人参皂苷Rg3。结论红曲霉-人参粉末双向固体发酵使人参皂苷转化成稀有的人参皂苷Rg3,并保存红曲霉中的酸式monacolin K.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红曲霉对人参的固态发酵工艺,将人参中部分主要人参皂苷转化为生物活性更强的稀有人参皂苷Rg_3(Rg_3)。方法采用静止暗培养方法进行微生物发酵;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发酵前后人参总皂苷含量;HPLC法测定发酵前后Rg_3含量。结果红曲霉发酵人参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发酵时间6 d、发酵温度32℃、发酵pH 7.0、基质含水量50%。发酵6 d时,发酵产物人参总皂苷质量分数增加40%,Rg_3质量分数为6.047 mg/g,是未发酵人参的2.3倍。最终根据单体皂苷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推断稀有皂苷Rg_3的转化路径为人参皂苷Rb_1或Rb_2→Rd→Rg_3。结论建立的红曲霉固态发酵工艺合理,为稀有皂苷Rg_3定向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更为日后体外制备稀有人参皂苷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环纹污白耙齿菌与人参花共发酵菌质的化学成分变化以及对小鼠胃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环纹污白耙齿菌接种于人参花固体培养基中共发酵,获得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菌质.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前后人参花菌质多糖和人参总皂苷的含量变化.建立无水乙醇致小鼠胃溃疡模型,观察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共发酵前后对小鼠胃溃疡的面积以及溃疡抑制率的影响.结果: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菌质多糖含量>人参花高压灭菌后多糖含量>人参花多糖含量;人参花高压灭菌后总皂苷含量>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菌质总皂苷含量>人参花总皂苷含量.人参花、高压灭菌人参花、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发酵菌质的70%乙醇提取物及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发酵菌质的水提取物对抑制小鼠胃溃疡有一定疗效.结论:人参花在高压灭菌的过程中增加了多糖和总皂苷的含量,和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共发酵会使多糖含量增加,但人参总皂苷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人参花环纹污白耙齿菌发酵菌质比单独使用人参花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软枣固态发酵的最佳发酵工艺及比较软枣发酵前后的抗癌效果。方法:采用纳豆芽孢杆菌对软枣进行固态发酵,以总黄酮含量和活菌数为考察指标,首先对发酵温度进行单因素考察,再采用正交设计进行优选,最终筛选出软枣发酵的最佳发酵工艺。采用MTT法,考察软枣发酵前后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作用效果。结果:软枣固态发酵最佳工艺为发酵温度为37℃,软枣与大豆配比为5:3,发酵时间为4天,初始含水量为100%,接种量为15%。软枣发酵后产物的抗癌作用强于发酵前软枣。结论:验证试验表明,筛选的软枣固态发酵最佳发酵工艺稳定、可行,发酵后抗癌效果增强,本试验为充分利用此药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7,(6)
目的制备碳纳米管结合人参皂苷Rb_1、Rb_2纳米乳经皮给药系统。方法 0.5%碳纳米管加入已制备的纳米乳中,透射电镜观察其结合状态,考察该给药系统的皮肤刺激性和透皮机制。再建立小鼠皮肤UVA损伤模型,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碳纳米管对纳米乳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并在表皮层形成药物储库,从而增加人参皂苷Rb_1、Rb_2的透皮渗透量。给药系统组小鼠皮肤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和纳米乳组(P0.01),MDA含有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碳纳米管结合人参皂苷Rb_1、Rb_2纳米乳经皮给药系统对皮肤刺激性小,并可使药物更好地透过皮肤以发挥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功能真菌固体发酵的方法,提高人参药材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方法:将菌种M1与湿热灭菌后的人参药材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分别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药材发酵前后的总皂苷以及单体皂苷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检测。结果:M1真菌能够显著提高人参药材中人参总皂苷的水平,总皂苷含量在第12天达到最高,增长率为103.82%;六种单体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和Rd的含量之和也有显著提高。结论:采用固体发酵的方法,通过真菌M1的生物转化作用,可以显著提高人参药材中有效成分人参皂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6,(5)
目的:研究一株植物内生菌对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的特异性转化结果,并对其转化产物进行测定。方法:选择入侵性植物内生菌作为活性转化菌株筛分目标,采用TLC、HPLC法对转化产物进行测定。结果:获得一株人参皂苷Rb1转化活性菌株,该菌株可特异性地转化三七总皂中的人参皂苷Rb1,获得人参皂苷Rd和稀有人参皂苷C-K,且发酵12 d后人参皂苷C-K的转化率高达11.62%。结论:该转化可增加三七总皂苷中稀有人参皂苷C-K的含量,该法有望成为大量获得活性人参皂苷C-K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蝉拟青霉/黄芪药材、黄芪药渣双向发酵体系,探究发酵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选取正交设计法对接种量、发酵温度、湿度进行优化,并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NaNO_2-Al(NO_3)_3比色法及香草醛-高氯酸氧化法对发酵黄芪及黄芪药渣菌质中的多糖、总黄酮、总皂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药材菌质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6℃,湿度90%,接种比例3 mL/5g,药渣菌质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26℃,湿度80%,接种比例3 mL/5g;经发酵后,黄芪药材菌质中多糖、总皂苷含量略减少,而黄酮含量有所增加;黄芪药渣菌质中黄酮、皂苷含量均增加。结论:蝉拟青霉可对黄芪药材和药渣基质进行发酵,且发酵后菌质中有效成分的得率显著增加,增强了黄芪药材的药用价值,并为药渣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黄精工艺,并考察其质量及抗疲劳、抗氧化作用.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发酵时间、用菌量、药材含水量为影响因素,多糖、浸出物含量为评价指标,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观察发酵前后黄精性状,测定总多糖、总浸出物、总皂苷含量.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阳性组(人参)、生黄精提取液组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六神曲固态协同发酵工艺并研究发酵过程中物质动态变化。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与赛氏曲霉为发酵菌种,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接种比例与发酵时间,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发酵温度、湿度及接种量。采用HPLC测定六神曲发酵前后苦杏仁苷及青蒿素含量变化,另对发酵过程中两种菌株数量变化与酶活进行检测。结果:最佳发酵工艺为赛氏曲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比例1∶2,时间8 d,温度30℃,湿度85%,接种量10%,蛋白酶与淀粉酶活力分别达到2.16 mg·min~(-1)·g~(-1)和74.84 mg·min~(-1)·g~(-1);苦杏仁苷在发酵后被分解代谢,青蒿素在协同发酵中被代谢但在自然发酵过程中含量基本不变,并且发现两种菌株数量变化与酶活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协同发酵工艺条件稳定可行,为六神曲发酵工艺的规范化奠定基础。苦杏仁苷与青蒿素含量均不适合作为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人参中皂苷类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式,对提取方式、提取溶剂、溶剂倍量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进行考察,采用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含量,分析比较含量测定结果。结果人参中皂苷类成分含量测定供试品溶液制备最佳方法为采用50倍的70%甲醇回流提取人参2.5小时。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为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提供较优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黄芪的最佳工艺组成。方法:以接菌量(A),温度(B)和摇床转速(C)为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选用L9(33)正交表,以黄芪发酵产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成分-黄芪甲苷的含量来进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工艺组成,黄芪甲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黄芪的最优组合为A3B3C2,即42℃条件下,摇床转速设置为80r/min,接菌量为20%。结论:本研究为优化保加利亚乳杆菌发酵黄芪的工艺条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辛宇  邱智东  陈天丽  王伟楠  曲墨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673-1676
目的 优化冬虫夏草菌发酵人参药材的工艺.方法 采用双向固体发酵技术,以冬虫夏草菌丝形成明显的菌蕾结构即为发酵终点,记录的发酵周期为响应值,药材粉碎粒度、基质含水量、CaCl2浓度为自变量,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进行设计实验,筛选出冬虫夏草菌发酵人参的最佳工艺.结果 最优的发酵工艺为药材粉碎粒度80目,基质含水量为28%,CaCl2的加入量为206 μmol/g,冬虫夏草菌丝体湿重与人参固体培养基干重的比例(m∶m)=200%;按照以上条件接种后放入微生物培养箱中28℃避光培养,发酵周期为27d即可得到成熟的发酵人参产物.结论 优化后的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为后续发酵人参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人参西洋参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力进行测定,比较SOD在不同条件下酶活的变化,研究人参西洋参中SOD的稳定性,为人参西洋参中SOD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H=7的缓冲液4℃浸提12 h,浸提2次,应用SOD试剂盒测定SOD的活力,采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比较不同pH值和不同加热温度对SOD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人参西洋参中SOD酶在pH值为5~8时,活力可保留90%以上,在加热温度为25~70℃时,活力均可保留90%以上,在60℃时加热50 min以下,活力可保留95%。结论人参西洋参中SOD酶的活性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鲜人参为试验材料,利用采收地土壤、蛭石、珍珠岩和蛭石与珍珠岩1∶1处理,以室外生长人参为对照,在4℃保鲜处理6个月,测定人参体内SOD,POD酶活、人参皂苷及蛋白含量,考察不同贮藏介质对人参保鲜贮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珍珠岩保鲜处理,贮藏6个月后人参的外观品相完好,且具有成活能力,SOD,POD活性较低,皂苷及蛋白得以有效贮存。利用珍珠岩在4℃保存,人参所受逆境侵害较小,是适宜鲜参贮藏运输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中人参皂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登林  聂英  刘建学  郭金英 《中草药》2007,38(7):1003-1006
目的提高超临界CO2萃取人参中人参皂苷的萃取率。方法采用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钠(AOT)/乙醇/水/超临界CO2反相微乳对人参皂苷的萃取进行研究。结果在萃取压力25MPa、温度45℃、时间4h、CO2流量为2L/h条件下,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的人参皂苷萃取率是乙醇/水/超临界CO2萃取的3.2倍。人参皂苷的萃取率随加入的水量、萃取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AOT浓度、萃取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萃取人参皂苷时,采用适量水先浸泡物料与萃取过程中加入水相比,人参皂苷的萃取率要提高30%。结论结合实验结果与理论探讨,超临界CO2反相微乳萃取人参皂苷的机制主要是其形成的极性水池增大了对人参皂苷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20.
Ri质粒人参转化系统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目的 :建立人参毛状根转化体系。方法 :利用含有Ri质粒的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感染人参Panax ginseng进行毛状根诱导 ,利用PCR技术及TLC分析方法对毛状根进行鉴定。 结果 :首次从人参带叶幼茎处诱导出毛状根 ,用激素和AS(乙酰丁香酮 )处理可提高转化率并缩短转化时间。毛状根在无激素B5培养基上生长并失去向地性 ,月增长倍数可达 50倍 (鲜重 )。PCR分析证实农杆菌Ri质粒含有rolC序列 (564bp)的T DNA已整合到人参转化株的染色体组中 ,TLC分析证明T DNA特异的表达产物冠瘿碱在转化细胞中合成。人参毛状根中人参总皂苷含量为 2.486% (干重 ) ,而人参原药材总皂苷含量为 1.403% (干重 )。结论 :人参毛状根生长迅速 ,皂苷含量高于原药材 ,该体系的建立为利用生物技术工业化生产人参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