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佳  丁子尧  韩迪  王瑛  沈蕙  杨海兵 《职业与健康》2020,(20):2860-2863
目的了解苏州市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腰围和腰高比与血压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苏州市3 150名7~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和血压等指标,计算体质指数(BMI)和腰高比并分析血压Z评分与各项肥胖指标的关系。结果男女组中均呈现,与正常BMI和腰围或腰高比组相比,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组收缩压和舒张压Z评分较高(均P<0.01),如男性中,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组(腰围)收缩压和舒张压Z评分分别为0.68±1.10和0.07±0.76,正常体重组收缩压和舒张压Z评分分别为-0.10±0.93和-0.25±0.63。BMI、腰围和腰高比Z评分指标均与收缩压、舒张压Z评分呈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腰围和腰高比Z评分均是收缩压、舒张压Z评分升高的危险因素(均P<0.01)。BMI Z评分拟合度最高,标准化回归方程分别为:收缩压Z评分=0.336×BMI Z评分+0.016×年龄-0.301×性别+0.263,舒张压Z评分=0.129×BMI Z评分-0.098。结论苏州市儿童青少年B...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6~12岁儿童高血压检出率,探讨体质指数(BMI)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测量成都市2462名6~12岁小学生的血压、身高和体重,按BMI将受检对象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分析比较各组血压的差异及血压与BMI的关系。结果在校学生中高血压总检出率7.27%(179/2462),其中男生95名,检出率为7.84%,女生84名,检出率为6.70%;高血压检出率在肥胖、超重和正常组学分别为24.37%(40/165)、14.11%(42/298)和,4.85%(97/1999),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P<0.01,P<0.05);SBP和DBP值都是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P<0.001);偏相关分析:BMI与SBP和DB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45、0.2932,P<0.01)。结论儿童血压与年龄、BMI呈正相关,超重和肥胖者高血压危险性明显增加,提示防治儿童超重和肥胖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10岁儿童身高、体重指数(BMI)、年龄对全身及各部位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45名3~10岁儿童,按照年龄将其分为3~6岁组及7~10岁组;每一组按身高10cm为1组,分为3组;按照BMI不同,分为偏瘦组、正常组和超重组,BMI﹤15为偏瘦,15~18为正常,﹥18为超重。测量全身及头部、上肢、下肢、躯干、肋骨、骨盆以及脊柱的骨密度,比较其与身高、BMI及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1)2个年龄组儿童全身及各部位骨密度比较,随着年龄的增高,骨密度增加迅速,与年龄呈正相关(P=0),差异有显著性。(2)2个年龄组儿童的BMD均随身高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个年龄组儿童的BMD均随着BMI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P﹥0.05,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时期的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迅速,而同一年龄组儿童骨密度相似,与身高及体重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测量广州地区中老年妇女骨密度(BMD)水平,了解其骨密度现状及骨质疏松(OP)状况,为预防中老年妇女人群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4年在广州市番禺区某体检中心体检的40岁及以上中老年妇女,采用X线骨密度仪测量其腰椎、股骨颈、髋部骨密度,分析各年龄段人群骨质变化情况以及与体质指数的关系。结果共检测40岁及以上妇女2 992人,年龄最大89岁,平均年龄为(61.98±10.59)岁。在不同检测部位中,各年龄组、各BMI组妇女BMD值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部位BMD值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1)。偏瘦组各部位BMD值均较肥胖组、超重组和正常组要低(P0.01)。诊断为OP共有1 091例(占36.46%);骨量减少1 090例(占36.43%),27.11%骨密度正常。OP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除肥胖组和超重组外,其余各组OP检出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受检人群骨密度值大小与OP检出率受年龄和BMI值影响,随着年龄增长,人群BMD值逐渐下降,OP检出率逐渐上升;BMI较高的人群,其BMD值比BMI较低的人群要高,而OP检出率则相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亲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和孕期增重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余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儿童保健咨询的3~5岁儿童共3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母亲孕前BMI和孕期增重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为35例(11.67%),在校正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母亲孕前低体重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母亲孕前超重肥胖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0.602(0.413~0.755)、1.822(1.370~2.424),均P<0.05;母亲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增加,其OR值及95%CI为1.298(1.009~1.669),P<0.05,但是母亲孕期增重不足并不会降低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P>0.05);母亲孕前超重肥胖且孕期增重过度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母亲孕前低体重且孕期增重不足或孕期增重正常的儿童出现超重肥胖的风险显著降低,其OR值及95%CI分别为1.575(1.031~2.411)、0.556(0.343~0.872)、0.411(0.233~0.719),均P<0.05。结论母亲孕前BMI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度均是学龄前儿童发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并且母亲孕前BMI的影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车乘务员体检者体质指数(BMI)与血脂异常及脂肪肝的关系,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参加2013年度职业健康体检的济南铁路局男性机车乘务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身高、体重及血脂、脂肪肝进行检测,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将BMI划分为正常组与异常组进行有关分析。结果调查1 745人,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8.8%和17.8%;血脂异常率和脂肪肝检出率均随BMI升高而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和肥胖组的血脂异常和脂肪肝检出率高于BMI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重和肥胖是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7和10.16)。结论机车乘务员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体质指数偏高是机车乘务员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性改善机车乘务员膳食营养结构和饮食习惯,合理控制体重对血脂异常及脂肪肝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孕期体重管理对孕前超重及肥胖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苏州市母子医院建卡的BMI≥24.0 kg/m2的1 11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超重者(24.0 kg/m2≤BMI≤27.9 kg/m2) 880人,将其随机分为超重管理组(440人)和超重对照组(440人);肥胖者(BMI≥28.0 kg/m2) 230人,将其随机分为肥胖管理组(115人)和肥胖对照组(115人)。对照组孕妇只进行常规健康管理,超重和肥胖管理组孕妇在常规健康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体重管理,分析比较各组孕妇妊娠结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超重管理组与对照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2,P<0.05);肥胖管理组与对照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P<0.05)。超重管理组孕妇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20.15、12.26和16.63,P值均<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宝鸡市区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方式抽取宝鸡市区6616名学龄前儿童,测量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依据2009年9省/市儿童数据所制定的标准评估营养情况。结果除3~岁组外,各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均显著高于女生(P 0.01);各年龄组男生BMI显著高于女生(P 0.05)。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1.0%、2.1%、15.0%和5.9%。男女生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P 0.01)。不同年龄间营养状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重-肥胖比为2.5。结论宝鸡市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总体良好,营养不良检出率低,但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今后需要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熊菲  杨凡  毛萌  霍亭竹  李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0):4678-4680
目的:探讨高危出生与青春期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为早期防治青春期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成都市市区9~15岁的中小学生共7 194名,根据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确定高危出生儿童,测量高危儿童的身高、体重,计算BMI。结果:男生大于胎龄儿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小于胎龄儿及适于胎龄儿(P<0.05),男、女生巨大儿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低出生体重儿及正常出生体重儿(P<0.05),而早产、足月产、过期产儿的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出生体重不仅是反映胎儿在宫内营养状况的指标,而且也是决定其青春期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青春期超重肥胖的预防应该从胎儿期开始。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分布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连市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的分布特征,为预防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大连市区1635名儿童青少年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诊断超重与肥胖。结果大连市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龄越大BMI值越大;男生不同年龄、女生不同年龄BMI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同一年龄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BMI值进行Z检验,结果表明除7岁、9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段男女生BMI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男生BMI值均高于女生;不同年龄男生肥胖率变化趋势无明显的规律性,女生肥胖率在9岁后逐年下降,而超重率在10岁后却逐年上升。结论应重视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肥胖男童骨矿物质含量及瘦体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以体脂含量增加为特点的肥胖儿童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及瘦体重有何变化。方法 应用体块指数(BMI)诊断的肥胖组及对年龄、身高进行一一配对的正常组儿童各17例,年龄7-13岁,测定其骨矿物质含量(BMC)、骨密度(BMD)及瘦体重(LM),观察二组间的差异,再用体脂含量百分比(F%)来重新诊断这34名儿童,观察肥胖组与对照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应用多因素分析肥胖与骨矿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应用 BMI为诊断标准时肥胖组与对照组间的BMC、BMD、LM有显著差异。改用F%为诊断标准后,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间的BMC、BMD差别消失,LM之间的差别也减小,多因素分析结果:体脂含量、肥胖与BMC无关。结论 若以体脂含量增加来定义肥胖儿童、其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与正常儿童相比无差别,瘦体重差别也不大,单纯体脂含量的增加并不能引起骨矿物质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的青春前期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的临床疗效,为实现rhGH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接受rhGH治疗1年以上的76例GHD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4年发布的儿童肥胖、超重筛查BMI界值点,将GHD患儿分为BMI正常组(30例)、超重组(23例)和肥胖组(23例),治疗前、治疗1年后分别测定身高、BMI、骨龄及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含量,并计算生长速率(HV)、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促甲状腺激素(TSH)、FT3、FT4水平。结果 3组患儿治疗1年后的HV、HtSD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BMI正常组治疗效果优于超重组及肥胖组(P<0.05),超重组与肥胖组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治疗1年后BMI均有下降趋势,其中超重组、肥胖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儿与治疗前相比,测定TSH、T3、T4、空腹胰岛素及空腹血糖等无异常改变。结论 rhGH可以显著提高青春前期GHD患儿的生长速率,在纠正了其他因素后,应用rhGH治疗超重、肥胖GHD患儿时,推测可能需要更大的rhGH剂量以获得更好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体重和肥胖儿童身体成分特点及其脂肪肌肉含量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眉山市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体检的5~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低体重组、肥胖组和对照组,测量身体成分各项指标,包括体脂比、全身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及局部和全身骨密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同性别儿童低体重组的体脂比、全身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及局部和全身骨密度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6~3.326,均P<0.05);同性别儿童对照组的体脂比、全身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及局部和全身骨密度均分别明显低于肥胖组,二者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998~3.427,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低体重组儿童的肌肉含量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均呈正相关性(r=0.779~0.889,均P<0.05);肥胖组男性儿童的肌肉含量与下肢骨密度、体脂比和全身脂肪含量与躯干骨密度均呈正相关性(r=0.779~0.882,均P<0.05),肥胖组女性儿童肌肉含量与上肢骨密度,以及体脂比、全身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与下肢骨密度均呈正相关性(r=0.781~0.901,均P<0.05);对照组儿童的肌肉含量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均呈正相关性(r=0.779~0.912,均P<0.05),对照组女性儿童的体脂比、全身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均与下肢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均呈正相关性(r=0.805~0.912,均P<0.05).结论 与正常儿童相比,低体重和肥胖儿童身体成分构成,各指标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明显不同于正常儿童.在对儿保门诊儿童管理中,体重、体脂比、全身脂肪含量、肌肉含量的变化均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从而促进其骨骼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0~3月龄超重婴儿骨密度的情况,为婴儿期骨骼发育保健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体检的1 052名0~3月龄婴儿进行研究。由于男女身长、体重、骨骼超声信号声速值(SOS)评估标准不同,所以分别对不同性别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按照2006年WHO《儿童发育标准》分为超重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间骨密度差异。并对组内不同性别骨密度进行比较。结果 男性、女性超重组及正常组组间SO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内男女骨密度Z值水平及正常组内男女骨密度Z值水平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t=-1.23,-0.47,P>0.05)。结论 0~3月龄阶段,超重与骨密度尚未发现明显相关性,但尚缺少各种影响因素及年龄增长与骨密度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仍需更多的探索以对临床提供更好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正常和肥胖儿童青少年骨密度与人体成分、骨代谢相关指标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钙、血磷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儿童骨骼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健康体检门诊和肥胖儿童门诊就诊的6~1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同时测定人体成分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 共纳入儿童1 138 例,其中正常体重组606人,超重肥胖组532人。总体骨密度不足检出率为22.5%(正常组14.7%、肥胖组31.4%);肥胖组儿童平均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相关分析显示,正常组儿童骨密度与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P<0.001),与25-(OH)D呈正相关(P=0.001)。而肥胖儿童骨密度与BMI、腰围身高比(W/H)、体脂%(FM%)均呈负相关(P<0.001),与骨骼肌%(P=0.008)、25-(OH)D水平(P=0.001)均呈正相关,无论正常或肥胖儿童,骨密度与血清ALP、钙、磷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 儿童25-(OH)D水平不足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均可影响骨密度的增加;血清钙、磷、ALP与儿童骨密度无关。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统一调查方法和调查表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 在被调查的1 844名儿童中,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1.12%、7.21%,男生超重肥胖合计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9,P<0.05)。超重肥胖组出生体重、父亲BMI、母亲BMI高于对照组,每餐进食时间低于对照组(P均<0.001)。性别、父母亲超重肥胖、每餐进食时间、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吃东西、是否认同“每天喝牛奶是个好习惯”和“活动少,容易发生肥胖”观点这7个因素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较为常见,儿童超重肥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超重肥胖幼儿瘦素(leptin,LP)水平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方法 采用卧式身高仪测量儿童身高,电子秤称量体重。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LP水平。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秩转换的方差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统计数据。结果 共检查238例(男121例,女117例)健康幼儿,正常组152例,超重组61例,肥胖组25例;三组间血清L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血清LP水平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之间有正相关性(rs=0.718,P<0.05);三组间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男、女童BMI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着BMI增加,血清LP水平呈上升趋势,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表明肥胖幼儿可能存在LP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0~3岁健康儿童跟骨骨密度检测结果,探讨婴幼儿跟骨骨密度变化规律,建立本地区婴幼儿超声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通过定量超声法测定南京地区1 568例0~3岁婴幼儿跟骨骨密度(BMD),同时测量受检者的身长与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不同性别0~36月龄婴幼儿跟骨BMD值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年龄段BMD值男童稍高于女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龄儿童BMD值随年龄增加而降低,﹥6个月龄儿童后随着年龄增长BMD值呈上升趋势。同时,BMD值与身长、体重相关,而与BMI值无相关性。结论:婴幼儿跟骨骨密度值受年龄、体重及身长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partial androgen deficiency in the aging male,PADAM)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定186例中老年PADAM患者和125例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匹配的健康中老年人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收集相关生化、性激素及骨代谢指标,并对其与年龄、身高、体重、BMI、性激素水平及部分骨代谢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PADAM组患者腰椎BMD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骨颈各部位BMD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Neck:(0.831±0.136)g/cm2 vs(0.954±0.143)g/cm2,Ward's:(0.712±0.127)g/cm2 vs(0.811±0.149)g/cm2,Troch:(0.697±0.124)g/cm2 vs(0.764±0.131)g/cm2,P<0.05)].(2)PADAM组及健康对照组骨量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48.9%、36%,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为33.3%、20.8%.(3)PADAM患者腰椎BMD与BMI呈正相关;而股骨颈各部位BMD均与年龄呈负相关,与BMI、雄激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PADAM患者股骨颈各部位骨密度明显降低.高龄、低体重指数和低雄激素水平为PADAM患者BMD降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的脂肪细胞因子等指标与超重和肥胖的关系。方法 调查儿童青少年827人,测量其身高、体重和血压,检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等指标,比较超重与肥胖组和正常组的差异,分析其与超重和肥胖的关联性。结果 超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胰岛素抵抗、血压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正常组,调整性别和年龄分期因素后,其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B、瘦素和TNF-α水平仍高于正常组,与B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9、0.304、0.249、0.151、0.148、0.432和0.157),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脂联素含量则低于正常人群,并与BMI呈负相关(r分别为-0.112和-0.182),差异和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由瘦素、TNF-α、SBP、IGF-1和年龄因素构成的回归方程可解释BMI信息量的51.2%(F=172.440,P<0.001)。结论 超重与肥胖儿童青少年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血压升高,血脂异常等改变,瘦素、TNF-α和IGF-1与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有关,可能参与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