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癌肉瘤"样恶性叶状肿瘤(CMPT)的诊断陷阱并文献复习。方法对1例CMPT的临床特点、HE染色和免疫组化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CMPT形态学上具有间质细胞双向分化的特征并缺乏叶状结构;肿瘤组织中上皮样间质细胞高表达CD34,梭形间质细胞低表达或不表达;由于形态上具有典型上皮样区域,且肿瘤细胞疏松区常见炎细胞浸润,在细针穿刺、冷冻及常规病理时,需排除炎症性病变和浸润性癌;其与乳腺导管周间质肿瘤在形态和免疫组化上部分重叠。结论 CMPT可能是一种与恶性叶状肿瘤和导管周上皮样间质肿瘤相关的特殊而罕见的乳腺恶性纤维上皮性肿瘤,或是导管周间质肿瘤向恶性叶状肿瘤转化的中间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叶状肿瘤内出现癌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复习1例乳腺叶状肿瘤内出现小叶瘤变及浸润癌病例的临床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行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51岁.右侧乳腺肿物.穿刺活检:良性叶状肿瘤,间质假血管瘤样增生明显;局部区域见小叶瘤变,病灶约3个小叶区域,有微小浸润癌出现.免疫组化:小叶瘤变、浸润癌部分和叶状肿瘤间质成分均分别表达上皮系列及间叶系列标记.说明叶状肿瘤和其内出现的浸润癌是两种不同来源的肿瘤.结论 叶状肿瘤内出现癌少见,如果出现此类情况提示碰撞瘤的存在,如果是恶性叶状肿瘤就有可能存在癌肉瘤.但良性叶状肿瘤中出现灶状浸润癌成分不应归类为癌肉瘤,应视为碰撞瘤.  相似文献   

3.
子宫体肿瘤分类(200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皮肿瘤和相关病变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样腺癌  伴鳞状分化的变异型  绒毛腺性变异型  分泌性变异型  纤毛细胞变异型 黏液性腺癌 浆液性腺癌 透明细胞腺癌 混合细胞腺癌 鳞状细胞癌 移行细胞癌 小细胞癌 未分化癌 其他子宫内膜增生 非不典型增生  单纯性  复杂性 (腺瘤性 ) 不典型增生  单纯性  复杂性子宫内膜息肉他莫西芬 (Tamoxifen)相关病变间质肿瘤子宫内膜间质和相关肿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低度 子宫内膜间质结节 未分化子宫内膜肉瘤平滑肌肿瘤 平滑肌肉瘤  上皮样变异型  黏液样变异型 恶…  相似文献   

4.
膀胱肉瘤样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膀胱肉瘤样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物位于膀胱右侧底部近膀胱颈,大小约5cm×4cm×3cm,实性菜花样。镜下肿瘤组织由明确的上皮及间叶两种成分组成,上皮成分呈鳞状细胞样,其间为细胞密度较高的梭形细胞成分,部分区可见横纹肌样分化。上皮成分表达EMA、CK、CK17,间叶成分表达vimentin,灶性表达desmin和actin(α-sarcomeric);两种成分均不表达CK20、S-100。结论膀胱肉瘤样癌罕见,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形态上有明确的恶性上皮和间叶两种成分,组织形态学表现有较大差异,术前活检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恶性叶状肿瘤伴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样分化(MPTER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1例前列腺MPTERD,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患者男性,40岁。排尿困难2月余。前列腺肿瘤组织由上皮和间叶成分组成,上皮细胞增生,无异型性,由上皮细胞形成的囊腔被增多的间质成分挤压形成类似叶状的裂隙。间质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21个/10 HPF,有坏死。另外,局部还伴有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样分化。免疫组化:上皮细胞AE1/AE3(+),PSA局部(+);间质细胞vimentin(+),局部间质细胞desmin、myogenin(+),SMA、H-caldesmon、CD34和PR均(-)。结论前列腺MPTERD罕见,该肿瘤易复发和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0例腹膜原发间皮源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腹膜间皮源性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对腹膜间皮源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为腹膜恶性间皮瘤,4例为第二苗勒系统浆液性癌。大部分病例均为为腹膜弥漫、多发病变;1例第二苗勒系统浆液性癌累及双侧卵巢及输卵管表面。两者各有1例罕见生长方式即局限于肠壁呈内生性生长并阻塞肠腔,肿瘤主要位于浆膜层,累及肌层、黏膜下层及黏膜层。镜下恶性间皮瘤为上皮样细胞及肉瘤样细胞混合型者2例,2例为上皮样细胞为主型,2例为肉瘤样细胞为主型;4例第二苗勒系统浆液性癌均为高级别。恶性腹膜间皮瘤中上皮样型细胞及肉瘤样型细胞均不同程度的表达Calretinin、AE1/AE3、vimentin、CK5/6、WT-1、HBME-1,两种类型细胞均不表达CD34、Ber-EP4、CEA、CD117、desmin、SMA、DOG1。第二苗勒系统浆液性癌细胞表达ER、P16、PAX-8、P53、WT-1,灶状表达CK7,不表达CK20、Desmin、CK5/6、Calretinin、HBME-1、D2-40、CEA、PR、S100、SMA等。结论腹膜恶性间皮瘤、第二苗勒系统浆液性癌均起源于腹膜间皮,二者有相似的生长方式及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复杂多样且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临床容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且需与有类似生长方式或组织学形态的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与癌同时分别发生于双侧乳腺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与癌同时分别发生于双侧乳腺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左侧乳腺可见扩张的导管内肿瘤细胞呈实性、筛状增生,瘤细胞大小比较一致,低核级,未见明确坏死,局灶纤维性间质内可见呈梁状、条索状分布的异型细胞,最大径约2 mm;右侧乳腺可见双层上皮细胞排列呈裂隙状,间质细胞过度增生形成明显的叶状结构,肿物边缘界限不清,间质细胞具有中~重度异型性,核分裂象约12个/10HPF。免疫组化示左侧乳腺肿瘤细胞巢周围肌上皮p63和calponin(+),纤维性间质内肿瘤细胞p63和calponin(-);右侧乳腺肿物间质细胞SMA和CD34(+),Ki-67增殖指数50%。结果提示,左侧乳腺低级别导管原位癌伴局部非特殊性浸润性癌(最大径2 mm);右侧乳腺恶性叶状肿瘤。结论乳腺叶状肿瘤与癌同时分别发生于双侧乳腺十分少见,而目前对其相关遗传学改变的研究很少,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肉瘤样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其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1例肾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临床表现有肉眼血尿、消廋、乏力等.术后病理检查见上皮和肉瘤样间质两种恶性成分,免疫组化染色癌组织角蛋白(CK) 阳性,上皮膜抗原(EMA)阳性.患者术后4个月死于远处转移、全身衰...  相似文献   

9.
肾集合管癌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3例外科治疗的肾集合管癌进行临床、组织学、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病发病年龄35~42岁,临床无特殊症状,影像学检查提示肾细胞癌。病理上肿瘤主要位于肾髓质内,组织学瘤细胞呈管状、管状乳头状结构,胞质透明或颗粒状,核大,核仁清晰,典型的肿瘤细胞呈靴钉样,间质纤维增生,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并有肿瘤旁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异型增生。免疫组化显示CK(AE3)、EMA和vimentin( ),CD10、CEA、CK7和CK20(-)。结论肾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集合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肿瘤呈管状、乳头状排列,细胞呈靴钉状伴间质的纤维增生和炎细胞反应,确诊本病时应与肾乳头状癌和肾髓质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于甲状腺的上皮样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1例甲状腺上皮样血管肉瘤,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和预后进行讨论。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以颈部包块伴声音嘶哑就诊。CT显示颈部巨大软组织肿块伴气管受压。组织学显示,瘤组织大部分排列成实性片状,瘤细胞核大,空泡状,含有明显的核仁,部分瘤细胞胞质空泡化,内含红细胞。除实性区域外,还可见内衬不典型内皮细胞的不规则互相吻合的血管腔。周围淋巴结内见肿瘤转移。免疫组化:瘤细胞Ckpan(AE1/AE3)、CK19、CD31、CD34和FⅧRAg(+),TG、TTF-1、calcitonin、S-100、EMA和HMB45(-)。结论原发于甲状腺的上皮样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临床主要应与甲状腺未分化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神经束膜瘤的病理形态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例正中神经恶性神经束膜瘤(MP),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复习文献。结果肿瘤来自神经束膜细胞,呈上皮样排列,局部可见旋涡状排列方式,在肿瘤周边可见残留的神经轴索;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表达上皮标记物,CK和EMA均强(+),CD34(+),而S-100(-)。结论恶性神经束膜瘤罕见,预后较差,临床需注意与恶性神经鞘瘤、丛状神经纤维瘤、上皮样肉瘤、滑膜肉瘤鉴别,可以根据其形态学特点及与神经的关系结合免疫组化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as,C-myc癌基因异常表达与慢性皮肤溃疡癌变的关系。方法选取10例Marjolin溃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选取10例慢性皮肤溃疡伴假上皮瘤样增生组织标本,选取10例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选取5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对标本中Ras,C-myc癌基因表达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Marjolin溃疡中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散在癌细胞Ras,C-myc阳性表达,为核染色,而正常组织以及原发性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两癌基因均阴性表达,另外,癌基因Ras,C-myc在慢性皮肤溃疡伴假上皮瘤样组织中不典型增生的上皮脚部位,也呈阴性表达。结论 Ras,C-myc的表达异常与慢性皮肤溃疡癌变成鳞状细胞癌有关。  相似文献   

13.
闫丽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501-2501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的病理特点。方法观察分析2例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病理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结果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以小圆形、卵圆形上皮样细胞为特征性改变,间质由大量的胶原纤维构成,免疫组化Vimentin阳性、EMA、S-100可有阳性表达,SMA、CD34、CK均不表达。结论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是低度恶性纤维肉瘤,以局部复发为主,可以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伴神经内分泌癌、腺癌的食管息肉样癌的病理特点和来源。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研究1例伴神经内分泌癌分化和2例伴腺癌分化的食管息肉样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大体呈息肉状。镜检1例见大量巢团状排列的小圆形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成分位于肉瘤样癌之间,神经内分泌癌成分chromogranin、NSE( ),鳞状上皮黏膜间可见角化的鳞状细胞癌;2例伴腺癌成分的食管息肉样癌,局部呈腺管状排列,鳞状细胞癌和腺癌CK( ),肉瘤样成分见多形性梭形细胞,核分裂及异型明显,α-SMA( ),CK(-)。结论 伴神经内分泌癌,腺癌的食管息肉样癌突起见,它所含的多向分化成分可能起源于多能干细胞的肿瘤化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7例乳腺化生性癌(MCSC)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组织学类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27例MCSC按其化生主要成份分为:纯上皮型,包括4例鳞状细胞癌、2例腺鳞癌、12例梭形细胞分化的腺癌;混合型上皮/间叶化生性癌,异源性成份包括2例血管肉瘤样成份、2例横纹肌肉瘤样成份,5例伴有软骨和骨化生性成份。按照肿瘤化生性成份选择性的做免疫组化标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二步法)。结果 18例化生性癌上皮及梭形上皮细胞膜抗原(EMA)(+),14例细胞角蛋白(CK)8/18(+)、6例CK5/6(+)、8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63(+)、Her2(-),波纹蛋白(Vim)(-)。9例混有异源性间叶成份的化生性癌中,8例Vim(+),4例CK8/18(+)、CK5/6(-)、ER(-)、PR(-),Her2(-)。2例含横纹肌肉瘤样化生性癌肌红蛋白(MG)(+),MyoD1(+)。2例含血管肉瘤样化生性癌CD31、CD34(+)。5例含骨及软骨样化生性癌S-100蛋白(+)。结论 MCSC罕见,由于病理形态的多样性,分类很不统一,免疫组化多数表达上皮及间叶组织抗原,但很少表达ER,PR,易引起误诊,严格按规范取材及做免疫组化可以帮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1例伴有腺样结构的胶质肉瘤,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标本做常规HE切片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肿瘤组织具有肉瘤样和腺样双向分化特点,并呈现星形胶质细胞瘤的形态改变,三者相互移行。肉瘤样细胞GFAP和VIM( );分化成熟的腺上皮细胞AEI/AE3和EMA强( ),巢团状上皮样细胞GFAP、VIM、CK和EMA( )。结论伴有腺样结构的胶质肉瘤是胶质肿瘤的一种特殊形态,需与颅内转移性腺癌和其他具有腺样结构的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7.
胸腺癌5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梅  宋欣  陈玲红  李冰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6):409-412,i0008
目的总结胸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光镜观察肿瘤形态,并根据WHO(2004)分类标准对肿瘤进行分类和分期,并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E1、AE3、Syn、CgA、CD5表达。结果本组58例胸腺癌,Ⅲ期和Ⅳ期患者为40例,Ⅱ期患者为11例,Ⅰ期患者为7例。其中包括21例(36.2%)鳞癌、6例(10.3%)淋巴上皮瘤样癌、1例(1.7%)未分化癌、2例(3.4%)肉瘤样癌、5例(8.6%)典型类癌、13例(22.4%)不典型类癌、10例(17.2%)小细胞癌。28例神经内分泌癌、14例鳞癌和1例淋巴上皮瘤样癌Syn和CgA( ),18例鳞癌、2例淋巴上皮瘤样癌及1例肉瘤样癌CD5( )。结论借助临床资料和免疫组化染色,胸腺癌可与转移癌及恶性间皮瘤、滑膜肉瘤、生殖细胞肿瘤、副节瘤和淋巴瘤等鉴别。完整切除肿瘤及术后辅以放、化疗可提高胸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BV相关性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EBER原位杂交检测,对3例EBV相关性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7.3岁,肿瘤大部分由分化好的腺癌组成,伴间质显著增生;其中一例伴有未分化的癌,瘤细胞界限不清,呈合体状,瘤细胞胞质丰富,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两种肿瘤成分间质内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并浸润肿瘤细胞间。免疫组化:CK7、CK19及Villin(+),CK20、CDX2、Hepatocyte、Arginase-1、AFP、Glypican-3及CD34(-),Ki-67约20%~30%(+);原位杂交检测EBER(+)。结论 EBV相关性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胆管癌亚型,其形态学独具特征,确诊需要结合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检测及EBER原位杂交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方法对1例男性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 肿瘤由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构成,其中上皮成分主要是形态不一的腺管样结构,部分区域可见大小不等的囊,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另见梭形细胞围绕在腺管或囊周围构成肿瘤的间叶成分,部分呈束状排列,形似平滑肌细胞,部分呈短梭形,似纤维母细胞或肌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罕见.免疫组化:上皮细胞AE1/AE3、CK7和CK34βE12(+);梭形细胞SMA(++),desmin、vimentin、ER和PR(+),CD10部分(+).结论 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预后良好,多见于女性.本例特殊之处在于患者为成年男性,且无激素类药物应用史,极为少见.该肿瘤与成人囊性肾瘤、先天性中胚层细胞肾瘤等多种肿瘤易混淆,应依据形态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结果鉴别.  相似文献   

20.
胆囊癌肉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3例胆囊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结合文献探讨胆囊癌肉瘤的发生、组织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采用光镜及免疫组化LSAB法对3例胆囊癌肉瘤标本进行观察分析。结果3例胆囊癌肉瘤患者均为成年女性。肿瘤呈菜花状或息肉状突入腔内,表面有坏死出血,肿瘤平均直径为55cm。光镜下胆囊癌肉瘤由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及间叶源性恶性肿瘤混合组成,上皮成分多表现为腺癌或鳞状细胞癌,间叶成分则表现多样。免疫组化显示上皮源性恶性成分表达上皮细胞标记(如CK),而不表达间叶组织标记(如vimentin、SMA、CD68),间叶成分根据构成不同而表达不同的间叶组织标记,但不表达上皮细胞标记。术后随访,2例复发,3例存活时间分别为20天、8个月和9个月。结论胆囊癌肉瘤是一罕见的高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由癌和肉瘤两种成分混合组成,需要与肉瘤样癌及癌伴间叶成分化生鉴别,其预后主要与肿瘤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