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老年动态心电图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近十年来,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1868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进行了统计。  相似文献   

2.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对老年冠心病(CAD)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48例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患者,同期内(间隔〈1周)接受12导联Holter检查的结果与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8例患者中经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证实为CAD心肌缺血94例,经12导联Holter检出CAD心肌缺血80例,12导联Holter诊断CAD心肌缺血的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82.6%,准确度为84.1%;且随着CAD心肌缺血范围扩大,12导联Holter检出的CAD心肌缺血阳性率增高。结论12导联Holter是目前较理想的诊断老年CAD心肌缺血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动态心理图(DCG)是美国理学博士Holter于1957年首创,又称Holter监测心电图。目前已由原来的双极单导联发展成双极双导联同步记录。DCG集中了先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相当完善的科学诊断心脏疾患的手段,DCG已经成为当代心脏病学领域中最盛行、实用、高效、无创伤、准确、安全、可靠的检查技术,是临床心电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之一。许多研究已证实,Holter在检出自发的心律失常方面的敏感性高于其它心电图试验,也是评定有症状或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个有价值的辅助工具。本文通过分析100例受检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探讨其心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5月于我院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冠心病患者80例。根据DCG缺血标准进行诊断。结果对80例患者进行检测,发现71例出现缺血型ST段改变,其中有62(87.3%)例患者是无症状心肌缺血,剩余9(12.7%)例为有症状心肌缺血。SMI组缺血发作241阵(总数268),占到89.9%,SMYI组27(10.1%)阵。比较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的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和ST段最大位移,均不存在显著差异。SMI心肌缺血指标在心率、TMI、STm三项上均小于SYMI组,在昼夜心肌缺血指标比较上,日间指标值要远小于夜间指标值,通过对男、女SMI时心肌缺血指标的比较得出男性均大于女性。患者在日间发病以及男性发病的概率均高于夜间和女性患者,三组心肌缺血指标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采取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安全有效,帮助医生充分了解患者情况,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意义重大,帮助医院和患者采取更为科学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2月,纳入对象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67例,随机分组。32例接受常规心电图,设对照组;35例接受动态心电图,设研究组。组间比较,并分析动态心电图的特点。结果:两组在检测室上性早搏早发、室性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诊断价值大,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对老年冠心病(CAD)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48例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患者,同期内(间隔<1周)接受12导联Holter检查的结果与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中经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证实为CAD心肌缺血94例,经12导联Holter检出CAD心肌缺血80例,12导联Holter诊断CAD 心肌缺血的敏感度为86.2%,特异度为82.6%,准确度为84.1%;且随着CAD心肌缺血范围扩大,12导联Holter检出的CAD心肌缺血阳性率增高。结论12导联Holter是目前较理想的诊断老年CAD心肌缺血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老年心律失常患者16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速、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窦缓、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分别占92.6%、76.8%、16.8%、11.6%、4.5%、3.2%、11.7%、7.5%,常规心电图检出上述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占68.6%、47.8%、3.8%、3.2%、0.8%、0.46%、0.9%、1.2%。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中诊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检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最有用的无创性心电新技术,可连续不断地记录24小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经过计算机处理和人工编辑,打印出一份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为临床医疗提供重要依据。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所获得的心电信息量大,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预防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方法采用上海PI产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DCG),对80例有ST—T改变的60岁以上老人的DCG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高于有症状者:结论心肌缺血的程度与及老年心绞痛报警系统的缺损,可能是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诊收治的186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方法对比,除窦性传导阻滞窦缓这项之外,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颤、房速、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这些心律失常上,检出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准确率高,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394 例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老年人动态心电图 (DCG)检查时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及最低心率情况 , 对 394例老年人查体DCG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老年人单发室上性早搏的检出率为97.2 % ,成对为 96.2 % ,非阵发性及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 55.6%和 18.8%。单发室性早搏的检出率为 85.3% ,成对为 16.2 % ,非阵发性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 5.6%和 1.8%。上述二种早搏不但检出率高 ,发作次数也多。最低心率 <30次 /分者 6例( 1.5% ) ,并伴有长R -R间期 ( 2 .4 6~ 7.76秒 ) ,最低心率并不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心肌缺血 87例 ( 2 2 .1% ) ,其中 81例 ( 93.1% )为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单纯室上性或室性早搏在老年人中很常见 ,可能并无病因和预后价值。对最低心率过慢 ( <30次 /分 )及伴有心肌缺血者 ,应采取必要措施 ,以防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12.
张浩亮  于锋  林意 《职业与健康》2004,20(10):141-142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监测与24 h动态心电图同时进行,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诱发心肌缺血的情况.方法对近3 a就诊于我院睡眠呼吸中心而且为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同时进行上述2项监测,共53名,监测前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相关症状及心功能情况进行调查问卷.动态心电图及PSG监测结果用SPSS 10.0软件处理.结果共检出457次心肌缺血,77,5%出现于呼吸阻塞事件持续30 s以上时,ST段压低时93.5%心率增快,夜间心肌缺血时间及ST段压低程度明显高于昼间.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加重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推衍12导联心电图ST段连续监测得出骨科术中心肌缺血的发生规律。方法对311例骨科患者术中连续监测推衍12导联心电图sT段。结果患者术中心肌缺血总的发生率为26.0%(81/311),其中全身麻醉患者比局音口麻醉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高(38.1%比23.0%,P=0.015)。有71.6%(58/81)的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时HR〉90次/min。术中发生的心肌缺血事件,79.7%(141/177)持续时间65min;71.2%(126/177)ST段压低60.15mV。结论推衍12导联心电图可用于骨科术中心肌缺血的监测,全身麻醉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较高,缺血事件大多数同心率增快有关,术中发生的心肌缺血绝大多数持续时间短、ST段压低程度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评估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本院住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123例患者进行分析,并且选择同期就诊于本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及行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83例(67.48%),对照组动态心电图异常改变34例(2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变主要为ST段的改变,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增大。冠心病组平均心率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心率(79.72±12.98)次/min,对照组心率(71.29±10.14)次/min,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中,多支病变者较单支病变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明显增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胎龄新生儿同步12导联心电图QRS振幅及T波的差异,探讨不同胎龄新生儿心电图特点,为新生儿心电图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85例早产儿(胎龄〈37周)和60例足月儿作为研究对象,85例早产儿根据胎龄分为3组,A组(胎龄28—30周)24例,B组(胎龄31—33周)28例,C组(胎龄34~36周)33例;足月儿60例设为D组,于出生1周内对各组新生儿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4组新生儿∑QRS肢导、RV1、RV5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192、3.563、4.175,均P〈0.05),其中D组∑QRS肢导、RV1、RV5振幅显著高于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组V8A组:t值分别为3.291、3.083、4.176;D组VSB组:t值分别为3.024、2.837、3.906;D组VSC组:t值分别为2.718、2.552、2.683;均P〈0.05);C组∑QRS肢导、RV,振幅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51、2.073,均P〈0.05)。4组新生儿TV1、TV5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284、5.106,均P〈0.05),其中D组TV1、TV5振幅显著高于A、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组VSA组:t值分别为3.028、3.275;D组 vs B组:t值分别为3.008、2.984;D组VSC组:t值分别为2.865、2.775;均P〈0.05);C组TV1、TV5振幅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VSA组:t值分别为2.653、2.732;C组 vs B组:t值分别为2.361、2.463;均P〈0.05),B组TV1、TV5振幅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95、2.093;均P〈0.05)。结论随着胎龄的增加,新生儿12导联心电图QRS振幅及TV1、TV5振幅显著增加,新生儿早期心电图检查应该遵循胎龄标准参数,以便获得正确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患儿同步12导联心电图T波变化。方法MCLS患儿62例,年龄0.5~11.0(3.83±2.45)岁,随机匹配79例健康儿童为对照。采用广东中山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描记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每个采样点为2ms,常规采集稳定波形30s后分类编号存入计算机建立文件档案。增益10mm/mV,纸速25mm/s。计算机回放同步12导联心电波形,选择窦性心律时波形清晰的3个心动周期,人工干预准确定点后测量T波振幅,取其平均值。T波振幅测量采用QRS波起始部位作参考水平线,双相T波振幅为正相振幅与负相振幅代数和。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理统计。结果川崎病组较对照组心电图T波振幅在Ⅰ、aVL、V1、V2、V6导联稍降低(P〉0.05),但在Ⅲ导联明显增高(P〈0.05)。结论同步12导联心电图T波能客观地反映MCLS患儿的心肌供血,可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不明原因晕厥的检测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27例病因不明的晕厥患者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嘱咐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尽可能诱发晕厥,记录晕厥发生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127例患者中监测期间发生晕厥者34例,其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有28例,占82.3%;对晕厥患者心律失常类型的构成比分析发现,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的比例最高(39.3%),其余依次为房室传导阻滯、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晕厥的发生与心室停搏时间相关,心室停搏时间≥3.0s晕厥发生率增加。结论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能为其确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者进行阿托品试验。选择75例阿托品试验阳性者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做对照。结果75例阿托品试验阳性者动态心电图检测符合24h总心搏〈80000次且24h最慢心率〈40次/min、最快心率〈90次/min者52例。而对照组无1例24h总心搏〈80000次。部分并有窦性停搏(静止)、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心室停搏、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结论动态心电图可全面了解患者的心律和心率的变化,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对老年胸痛患者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诊或住院初步诊断为心源性胸痛的老年胸痛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行常规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统计分析不同部位疾病在异常心电图中的检出率。结果本组204例临床诊断肺及气道疾病49例,心血管疾病76例,胸壁疾病13例,周围神经疾病14例,胆道疾病7例,健康或不明原因45例;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62例,不正常心电图142例;不正常心电图中心血管疾病异常率最高,占97.4%,周围神经疾病异常率最低,占7.1%。结论老年胸痛病因复杂,心源性胸痛在心电图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异常率,但仍存在特异性较低的缺陷,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在进行冠心病诊断时应用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进行病情诊断的价值。方法:以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样本量患者71例,患者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病情诊治,患者首先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进行动态心态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心律失常检出率及心肌缺血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及室性早搏早发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两种检查方式心律失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更高,假阴性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心肌缺血假阳性率及阴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能够准确反映心律失常种类及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