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药载体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献慧  刘汉清  郑颖 《中草药》2003,34(4):389-391
总结近年来中药载体制剂的研究工作和文献报道,综述了有关脂质体、微粒、毫微粒、乳剂等作为载体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微球和微囊通称为微粒,是借助微囊化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给药系统。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将微粒型给药系统应用于中药制剂的开发,提高中药药效同时降低其不良反应,创制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制剂。尽管中药微粒制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展示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作者对微粒制剂在中药单体化合物、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和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药传统制剂中的蜡丸与蜡皮丸是两种在概念、制备工艺、用途上截然不同的制剂形式。蜡丸是以蜂蜡为粘合剂与药物细粉混合制成的一种丸剂。由于蜂蜡主含软脂酸蜂脂,极性小,不溶于水,用之制成的丸剂在体内释放药物缓慢,可延缓药物的吸收起到长效作用。同时调节蜂蜡用量又可使丸药在胃中不起作用,而在肠中起效,从而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的强烈刺激。“蜡丸,取其难化而旋旋取效或毒药不伤脾胃”,因而多用于含有较多剧毒及刺激性强的药物的内服制剂的首选剂。传统的蜡丸有:三黄宝蜡丸,黍米寸金丹,痔漏无双丸等。蜡丸在配制时,蜂蜡须在入药前精制,…  相似文献   

5.
在小料丸药手工泛制过程中,粉粒的逐步增大都会经过颗粒、起点、成模、成型、盖面等阶段。为控制目标丸药数量,调匀大小,丸模起点是手工泛丸特有的阶段也是实现的关键节点。丸模起点与粉料、药匾和操作者的手法关系密切。只有明确了丸模起点的重要性和调节方法,才能使手工泛丸全过程进一步细化并得到有效控制,大大提升新手的操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中药制剂常见难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中药微丸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近几年来中药微丸分类、辅料和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查阅近年国内外中药微丸的文献资料40余篇。从微丸的分类、制备、辅料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对其分析归纳,并对中药微丸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果认为中药微丸具有辅料易得、制备工艺灵活等特点,在制备中药复方制剂方面有独特优势,在缓控释制剂方面具有实用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梅  高晓黎 《中成药》2004,26(2):143-145
进入21世纪,药物制剂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三代制剂(即控释制剂)和第四代制剂(即靶向制剂)已经成为制剂研究的重点[1-2 ].特别是微粒给药系统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热点,也是整个靶向给药系统中发展较快的领域[3].微粒给药系统,包括脂质体(liposomes,LS),纳米粒(nanoparticle,NP)或纳米囊(nanocapsule,NC),微球(microsphere,MS)或微囊(microcap-sule,MC),细胞和乳剂等药物载体系统,这类荷药微粒通过被毛细血管机械滞留,或被肝脾及骨髓中的巨噬细胞吞噬而浓集于某组织或血管中起靶向作用.如何利用新型制剂方法特别是微粒给药系统开发"三效、三小、三方便"的中药已成为中药研究者们日益关注的一个方面.现将近年来微粒给药系统在中药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特点、种类,制备工艺及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微型包囊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韻慧  许建辰  肖莉  李宁 《中草药》2005,36(3):455-458
论述了微型包囊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各种囊材、制备工艺及其特点,并探讨了常规及特殊的应用规律,介绍了质量控制的常见方法。详细综述了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微型包囊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展望了微型包囊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化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中药固体制剂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玉玺  王琴 《中草药》1996,27(A09):18-20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药片剂、冲剂、胶囊、丸剂、栓剂及微囊研究的新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了中药固体制剂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输液中微粒异物的存在对人体的危害已有很多报道。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对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作了限量要求 ,但只对 10 μm以上及 2 5 μm以上的微粒作了限量要求 ,而对 10 μm以下微粒数没有要求。为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笔者对 6种中药注射液中 10 μm以下的微粒进行了检测 ,结果报告如下。1 实验材料  注射剂微粒分析仪 ,ZWF - 4DⅡ型。大蒜注射液、复方茵陈注射液、消黄灵注射液 (均由解放军某医院药剂科提供 ) ,双黄连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 (均为市售 )。2 实验方法  按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附录“注射液…  相似文献   

13.
中药制剂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中药制剂中制剂理论、剂型、疗效、制备工艺、名称寓意等方面美的内容与美学的关系,以期发掘中药制剂的美学内涵,促进中药制剂工作向更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科于2010年3月收治1例重度肝功、肾功异常的患者。人院后经云南省CIX:确诊为艾滋病,经请云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专家组专家会诊后,给予口服中药制剂康爱保生丸(滇药制字(Z)2009006A)及综合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药缓控释微丸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释药系统,具有流动性好,释药稳定、可靠、均匀等特点。随着现代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辅料的发展,微丸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备受瞩目。作者对中药缓控释微丸制剂释药机制、制备方法、辅料及其体内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研究开发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缓控释制剂具有给药次数少、作用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释药稳定、不良作用小等特点,已经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剂型。通过回顾中药缓控释制剂的历史沿革,梳理中药缓控释制剂分类及释药原理,归纳临床常用中药缓控释剂型,探讨中药缓控释制剂制备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人群,结合相关文献对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对中药缓控释制剂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姜洁  黄海龙 《中成药》2003,25(11):U008-U009
浓缩丸的丸重差异是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难题 ,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及工序一次合格率 ,而筛丸是保证丸形外观及丸重差异的唯一解决办法。目前国内采用工艺为 :制丸→手工初筛→烘干→筛丸。其缺点是 :经过烘干后再筛丸、筛出的不合格丸剂 (丸形及丸重差异不合格 )占用了一部分成本 ,主要表现在 :不合格品与合格品一样经过烘干、筛选 ,等重复消耗电力、蒸汽、人工等资源。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及成本增加。所以 ,研制湿丸选丸机对降低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 湿丸选丸机的设计方案基本原理及要求。原理 :通过湿丸选丸机将合格品筛出、不合格品剔…  相似文献   

18.
19.
20.
从美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中药制剂中制剂理论、剂型、疗效、制备工艺、名称寓意等方面美的内容与美学的关系,以期发掘中药制剂的美学内涵,促进中药制剂工作向更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