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以及马尔尼菲篮状菌的体外药敏试验及耐药率,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0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临床资料、临床标本,对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析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临床特点、药敏实验结果、耐药情况。结果患者以青壮年男性、性接触传播、小学或初中文化,农民或无业人员为主,多数患者CD_4~+T细胞计数小于50 cells/μl,接受ART的患者CD4+T细胞平均数大于未接受ART者。马尔尼菲篮状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酮康唑(20.0%)、氟康唑(10.0%)、伊曲康唑(6.7%)、5-氟胞嘧啶(6.7%)、伏立康唑(3.3%)、卡泊芬净(0.0%)、两性霉素B(0.0%)。结论性活跃人群、低文化、低收入人群易患艾滋病,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艾滋病患者CD_4~+T细胞小于50 cells/μl时易患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早期接受ART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重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建议首选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进行抗真菌治疗,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尿嘧啶、伏立康唑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检测蛇床子素对酵母相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M)的抗菌活性,为临床用中药治疗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TM菌株20株,包括1株标准株, 2株氟康唑天然耐药株,11株临床分离株,6株野生竹鼠分离株。使用96孔细胞培养板,采用微量稀释法制备蛇床子素、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药敏板。将TM受试菌以(1~5) × 103 CFU/ml菌悬液接种于药敏板,在 37 ℃下培养48 h后观察结果,同时设阳性对照(仅加入TM和培养基,不加药物)和阴性对照(仅加入培养基,不加TM和药物)。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颁布的酵母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 M27-A2判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与生长对照孔相比, ≥ 80%生长抑制所对应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氟康唑MIC,其余药物MIC为100%生长抑制所对应的最低药物浓度。结果 质控株MIC值均在参考范围内,阳性对照孔TM生长良好。氟康唑MIC值范围2.0~8.0 mg/L(对氟康唑天然耐药株为128 mg/L),两性霉素B 1.0~4.0 mg/L,伊曲康唑0.03~0.25 mg/L,伏立康唑0.06~0.25 mg/L。蛇床子素对标准株FRR2161的MIC为16 mg/L,对氟康唑天然耐药株的MIC均为32 mg/L,对1株野生竹鼠分离株MIC为128 mg/L,对其他16株TM菌株的MIC值范围为16~64 mg/L,MIC90及MIC50分别为64和32 mg/L。结论 蛇床子素具有抑制酵母相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用E-test法对菌丝相马尔尼菲青霉进行体外药敏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用E test抗真菌药敏试条研究酮康唑、伊曲康唑、5 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对马尔尼菲青霉(PM)菌丝相的敏感性 ,判定MIC值。结果5种抗真菌药对PM菌丝相均具良好敏感性 ,尤以伊曲康唑为优。马尔尼菲青霉的药敏试验为临床上选择有效药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4种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感染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①体外药敏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方案中的E—test法测定9株临床分离PM的酵母相对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②治疗方法:根据病情予两性霉素B、氟康唑、酮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联合用药或单独给药。结果:①体外药敏试验:伊曲康唑、酮康唑的MIC值范围分别是0.002-0.064μg/mL、0.012-0.250μg/mL,无耐药株。氟康唑耐药株1株,敏感株8株.MIC值范围是1.500~32.000μg/mL。两性霉素B的耐药株4株(44.4%),MIC值范围是0.047~2.000μg/mL。②临床疗效:6例患者(其中2例合并艾滋病)接受两性霉素B、氟康唑及伊曲康唑联合用药,共4~12周,好转率达66.67%。好转后口服氟康唑及伊曲康唑0.5~1年。3例患者予口服酮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好转率达33.33%。结论:受试菌株对唑类抗真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差。但对病情严重的播散性PM病患者如尽早给予两性霉素B、氟康唑及伊曲康唑联合治疗,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给予口服伊曲康唑或酮康唑0.5~1年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马尔尼菲青霉(PM)广西野生银星竹鼠寄生株与临床人分离株对伏立康唑和几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M27-A2和M38-A方案中的微量稀释法,测定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 及氟康唑对14株广西野生银星竹鼠PM寄生株与25株临床人PM分离株25 ℃菌丝相及37 ℃酵母相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比较PM寄生株与临床人PM分离株MIC的差异性,用配对t检验比较同一株菌在两种不同温度相下的MIC差异性。结果 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氟康唑对PM寄生株菌丝相的MIC分别为:0.0313 ~ 0.1250、0.1250 ~ 1.0000、0.0313 ~ 0.5000、0.2500 ~ 4.0000、2.0000 ~ 8.0000 mg/L;对PM寄生株酵母相的MIC分别为:0.0078 ~ 0.2500、0.0313 ~ 0.5000、0.0313 ~ 1.0000、0.2500 ~ 2.0000、1.0000 ~ 8.0000 mg/L;对PM临床人分离株菌丝相的MIC分别为:0.0313 ~ 0.2500、0.0625 ~ 1.0000、0.0313 ~ 1.0000、0.2500 ~ 4.0000、2.0000 ~ 32.0000 mg/L;对PM临床人分离株酵母相的MIC分别为:0.0039 ~ 0.2500、0.0313 ~ 0.5000、0.0313 ~ 2.0000、0.1250 ~ 2.0000、2.0000 ~ 16.0000 mg/L。5种抗真菌药物对广西野生银星竹鼠PM寄生株与临床人PM分离株菌丝相和酵母相均敏感。同一温度下伏立康唑对两种不同来源PM的MIC最低,其他药物的MIC依次为伊曲康唑、特比萘芬 < 两性霉素B < 氟康唑。同一药物在同一温度下对广西野生银星竹鼠PM寄生株与PM临床分离株的MIC无明显差异;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对同一菌株在菌丝相和酵母相下的MIC存在差异。结论 PM对伏立康唑的敏感性最高;来自于广西野生银星竹鼠的PM寄生株与临床人PM分离株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的MIC类似;菌相的改变可影响PM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真菌病     
20091816 两种培养基在ROSCO真菌药敏试验中的应用/胡丽华(浙江省皮防所检验科),陶亦帆∥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4).-247~248将141株念珠菌用改良Shadomy琼脂和亚甲蓝M-H琼脂和4种丹麦Rosco抗真菌药敏片,分别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两种培养基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试验的符合率分别为100%,46.81%,83.69%和92.20%,敏感性分别为100%,53.19%,80.85%和94.33%,两种培养基对氟康唑和氟胞嘧啶药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则无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种培养基在两性霉素和伊曲康唑敏试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真菌药敏培养基,即改良Shadomy琼脂与亚甲蓝M-H琼脂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141株念球菌用改良Shadomy琼脂和亚甲蓝M-H琼脂和4种丹麦Rosco抗真菌药敏片,分别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这两种真菌药敏培养基对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试验的符合率分别为100%,46.81%,83.69%和92.20%,敏感性分别为为100%,53.19%,80.85%和94.33%。这两种培养基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药敏试验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氟康唑和氟胞嘧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Shadomy琼脂与亚甲蓝M-H琼脂在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试验中可以相互替代,但在氟康唑和氟胞嘧啶的试验中符合率较低,结果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8.
用E-test抗真菌药敏试条研究酮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对马尔尼菲青霉菌丝相的敏感性,判定MIC值。结果5种抗真菌药对PM菌丝相均具良好敏感性,尤以伊曲康唑为优。马尔尼菲青霉的药敏度为临床上选择有效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双相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体外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比较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effei,PM)分别在25℃菌丝相和37℃酵母相时的MIC值,研究PM菌丝相和酵母相的相位改变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采用M27-p方案中的E-test法测定6株PM分别在25℃菌丝相(mycelial)和37℃酵母相(yeast)时对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等5种药物的MIC值。25℃菌丝相时伊曲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002-0.032цg/mL、0.016-0.19цg/mL、0.008-0.19цg/L、1.0-8.0цg/L、0.125-6.0цg/mL,仅两性霉素B出现耐药株各2株。37℃酵母相时伊曲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MIC值范围分别为:0.002-0.75цg/mL、0.012-0.125цg/mL、0.012-0.25цg/mL、1.5ц6.0цg/mL、0.047-2.0цg/mL,对氟康唑耐药株1株,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出现耐药株各2株。结果示伊曲康唑敏感性最强,其次是酮康唑和5-氟胞嘧啶,两笥霉素B敏感性最弱。PM在25℃菌丝相和37℃酵母相时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但菌丝相和酵母相的相位改变不影响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93例女性生殖道念珠菌感染菌种分布及药敏。方法:收集93例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分泌物,采用Sabouraud琼脂培养基进行菌落培养,血清芽管试验及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菌株的筛选,DL-96 FUNGUS念珠菌鉴定系统进行念珠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菌种构成分布依次为白念珠菌81株(87.10%),光滑念珠菌8株(8.60%),都柏林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各1株(1.08%)。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敏感率为100.00%,其它依次为伏立康唑(93.83%)、氟康唑(85.19%)和伊曲康唑(62.96%)。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敏感率为100.00%,其它依次为伏立康唑(87.50%)、氟康唑(62.50%)和伊曲康唑(25.00%)。结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念珠菌主要菌种是白念珠菌,敏感率最高的药物为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检测小檗碱对酵母相马尔尼菲篮状菌(TM)的抗菌活性。方法:TM标准株(ATCC22019)1株,临床分离株10株,野生竹鼠分离株10株。TM以(1~5)× 10 3菌落形成单位/ml菌悬液接种于用微量稀释法制备的小檗碱、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药敏板,在37 ℃下培养48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对唑类药物交叉耐药的烟曲霉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机制。方法 自1例侵袭性曲霉病患者体内分离得到1株烟曲霉,分别利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M38-A2中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和卡泊芬净对该烟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有效浓度(MEC);并对该菌株中唑类药物靶酶基因cyp51A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 微量液基稀释法显示,该菌株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的MIC分别为≥16、8、1 mg/L,卡泊芬净的MEC为0.5 mg/L。E-test法显示,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泊沙康唑的MIC分别为≥32、≥32、12和≥32 mg/L,卡泊芬净的MIC为0.047 mg/L。对cyp51A基因进行测序并分析后发现,该菌株的cyp51A序列中存在启动子区-288到-322位间34 bp的串联序列的插入,以及该基因编码区364位碱基的点突变(T364A),导致了编码区98位亮氨酸的置换(L98H);该菌株的cyp51A基因编码区还存在137位碱基(A137T)、585位碱基(G585A)、814位碱基(C814A)、836位碱基(G836C)、991位碱基(T991C)、1350位碱基(A1350G)的突变,并分别导致编码区相应氨基酸的置换。结论 分离到对唑类药物交叉耐药的烟曲霉临床株,该菌株的cyp51A基因存在启动子区34 bp的串联序列插入和编码区364位的突变(T364A),这种变化参与了其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交叉耐药;该菌株cyp51A基因编码区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点突变,并可导致相应部位的氨基酸置换。  相似文献   

13.
新生隐球菌生物膜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卡泊芬净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4种抗真菌药物对20株新生隐球菌悬浮状态与生物膜状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MIC结果判定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XTT,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phenyl)-2H-tetrazolium-5-carboxanilide inner salt]-降解法。结果悬浮新生隐球菌20株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1μg/mL),3株对氟康唑耐药(>64μg/mL);1株对伊曲康唑耐药;20株均对卡泊芬净耐药。而生物膜新生隐球菌显示:在20株中,除4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外,其余各株均对两性霉素B耐药。20株菌均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远远高于耐药浓度。对卡泊芬净,均高于其耐药浓度。结论标准微量稀释法结合四甲基偶氮唑盐(XTT)-降解法测定新生隐球菌生物膜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一致性的特点;新生隐球菌生物膜的明显降低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耐伊曲康唑烟曲霉临床株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自一例对伊曲康唑无效的肺曲霉球患者体内系列分离6株烟曲霉。利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的微量液基稀释法M38-A方案和E-test法测定6株烟曲霉临床分离株对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 6株烟曲霉中,2株对伊曲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 0.5 μg/mL,其他4株的MIC均 > 16 μg/mL;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对6株烟曲霉的MIC分别为1 μg/mL和0.25 ~ 1 μg/mL,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对6株烟曲霉的最低有效浓度均 ≤0.03 μg/mL。E-test法测定结果也显示,卡泊芬净和伏立康唑对6株烟曲霉有良好的抑制活性。结论 耐伊曲康唑烟曲霉临床株对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伏立康唑敏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太原地区皮肤科门诊黏膜念珠菌病的构成情况和病原菌耐药性。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皮肤科门诊2019—2020年期间真菌培养阳性的172例黏膜念珠菌病患者临床资料, 并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体外药敏实验。结果 172例黏膜念珠菌病患者中外阴阴道念珠菌病142例(82.6%),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24例(14.0%), 口腔念珠菌病6例(3.5%);≤ 18岁3例、19 ~ 59岁155例、≥ 60岁14例, 分别有2例、134例(86.45%)和6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 各年龄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4.29, P < 0.05)。分离的172株菌均为念珠菌属, 包括白念珠菌165株(95.9%), 光滑念珠菌5株(2.9%), 近平滑念珠菌2株(1.2%);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95.9%、100.0%、62.2%、47.1%和56.4%。结论本院皮肤门诊黏膜念珠菌病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为主, 致病菌主要为白念珠菌;念珠菌分离株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其他5种抗真菌药在体外抗深部致病念珠菌的活性。方法按NCCLS推荐的M27A方案(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伏立康唑等6种抗真菌药对6种共52株深部致病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在体外的抗真菌活性。结果对受试菌株总体而言,伏立康唑的活性最高(MIC90≤0.5μg/ml)。伏立康唑对6种念珠菌的MIC90从小到大依次为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伏立康唑对各受试菌种的MIC90均低于氟康唑和特比萘芬;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MIC90低于伊曲康唑;对克柔念珠菌和法氏念珠菌的MIC90低于两性霉素B。结论伏立康唑在体外能有效抑制深部致病念珠菌的生长,其抗菌谱较广,尤其对唑类药耐药的两种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也具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部分菌种抗真菌活性甚至优于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比较浅部、深部感染来源的氟康唑耐药白念珠菌体外对8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基因突变。方法 26株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耐药株、33株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耐药株,参照CLSI酵母菌检测方案M27-A4测定上述菌株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特比萘芬、米卡芬净8种药物单独或联合的体外敏感性。提取所有耐药菌株DNA,通过PCR检测ERG3、ERG11、FUR1 3种耐药基因的突变情况。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的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满足者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氟胞嘧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浅部感染组和深部感染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的MI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96.6%的菌株特比萘芬MIC值>64 μg/ml,无法进行组间对比。15株白念珠菌(7株深部感染来源、8株浅部感染来源)特比萘芬 + 唑类(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联合药敏试验均显示为协同效应,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0.033~0.187;氟胞嘧啶 + 唑类、氟胞嘧啶 + 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 + 氟康唑组合均无明显协同作用,FIC指数0.56~1.125。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ERG3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V351A(33株,100%),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包括错义突变V351A(13株,50%)、A353T(4株,15%);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ERG11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I437V(32株,97%)、Y132H(23株,70%)、T123I(16株,48%)、K128T(6株,18%)、D116E(5株,15%)、A114S(4株,12%)、E266D(2株,6%)、G448E(2株,6%)、G465S(2株,6%),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包括I437V(23株,88%)、E266D(13株,50%)、E260G(5株,19%)、V488I(4株,15%);浅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 FUR1基因突变包括错义突变R101C(11株,33%),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未检出错义突变。结论 浅部与深部感染来源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及基因突变位点均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8.
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检测暗色真菌对九种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检测暗色真菌对9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评价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方案(M38-P)应用于暗色真菌药敏试验的可行性.方法 参照M38-P方案,受试菌株共45株,包括卡氏枝孢14株,裴氏着色霉8株,紧密着色霉3株,疣状瓶霉16株,离蠕孢2株,德氏霉1株及弯孢1株.所用药物为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和特比萘芬.菌悬液终浓度为(0.4~5)×106cfu/mL,孵育温度35℃,培养时间5~7d.结果 45株暗色真菌对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敏感性较高,部分菌株对氟康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存在耐药现象.结论 M38-P方案可用于暗色真菌的药敏试验研究,耐药菌株的发现提示在今后的治疗中药敏测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抗真菌药单用及联合对皮炎外瓶霉生物膜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 96孔板构建皮炎外瓶霉生物膜,通过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卡泊芬净单用或联合抗皮炎外瓶霉生物膜的活性。结果 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及卡泊芬净对皮炎外瓶霉生物膜50%和80%最低抑菌浓度(SMIC50、SMIC80)均 > 32 mg/L,两性霉素B的SMIC50为1 ~ 2 mg/L,SMIC 80为4 ~ 8 mg/L。两性霉素B与伏立康唑联合抗皮炎外瓶霉生物膜有协同效应;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或卡泊芬净联合,以及伏立康唑与卡泊芬净联合对皮炎外瓶霉生物膜均无协同作用;所有组合均未见拮抗效应。结论 两性霉素B具有较好的抗皮炎外瓶霉生物膜活性,与伏立康唑联合能够增强对皮炎外瓶霉生物膜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