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成药》2021,(10)
目的优化健脾通气无糖颗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相对均齐度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水分、吸湿率、休止角、豪斯纳比为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样品质量的一致性。结果最优条件为干膏粉与混合辅料[乳糖-甘露醇(0.684∶0.316)]比例1∶0.2,润湿剂(89%乙醇)用量40 mL,成型率、溶化率、含水量、休止角分别为91.93%、89.53%、7.89%、30.04°。5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物理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可用于制备健脾通气无糖颗粒。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 D)理念对祛寒逐风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颗粒剂进行物理指纹图谱评价。方法以干浸膏粉为主药,选取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溶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工艺参数,运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选辅料种类。以二级物理指标相对均齐度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水分、吸湿率、豪斯纳比、休止角为评价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颗粒剂质量的一致性。结果祛寒逐风颗粒的制备工艺为以可溶性淀粉-糊精(3∶2)为辅料,药辅比1∶2,30 m L 80%乙醇为润湿剂。5批颗粒的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9。结论祛寒逐风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物理指纹图谱科学合理,为中药制剂制备工艺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芪参健骨颗粒的制剂(成型)工艺。方法:以吸湿率、成型率、溶化性、休止角和制粒难易程度为评价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辅料的种类及用量、混合辅料的配比、润湿剂浓度及用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进一步优选制剂工艺条件。结果:芪参健骨颗粒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辅料(糊精∶乳糖=2∶1)按4∶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1%甜菊素,以90%乙醇为润湿剂,润湿剂用量为辅料与浸膏总量的30%。结论:优选的制剂工艺制备的成品颗粒流动性好,吸湿率、成型率、溶化性、休止角均符合要求,为芪参健骨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化鹿红方颗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以干浸膏粉与辅料(淀粉-甘露醇=1∶0.3)比例、润湿剂(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溶化率、吸湿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物理指纹图谱、化学特征图谱分别对物理属性指标、化学特征成分进行综合表征,评价质量一致性。结果 最佳条件为干浸膏粉与辅料比例1∶1.8,润湿剂体积分数90%,润湿剂用量16%,在60℃下干燥1 h。5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化学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其物理、化学性质无明显差异。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为鹿红方颗粒相关新药开发奠定基础,也能为其他中药制剂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枳茵益子安母颗粒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合格颗粒收率、溶化时间、吸湿率为评价指标,淀粉-糊精用量比例、辅料-浸膏用量比例、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淀粉-糊精用量比例6∶1,辅料-浸膏比例2.24∶1,乙醇体积分数81.51%,合格颗粒收率95.12%,溶化时间19.24 s,吸湿率12.768 3%,休止角27.23°,临界相对湿度78%。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用于枳茵益子安母颗粒的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杏苏止咳颗粒的最优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最佳成型颗粒的物理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制粒情况、粉体学参数、吸湿率、成型率及溶化性为主要考察指标,对成型辅料的种类进行单因素考察;以颗粒的吸湿率为指标,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对成型辅料的最优配比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设计法颗粒最佳成型工艺。再对最佳成型颗粒进行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溶化性以及颗粒粒度进行测定。[结果]杏苏止咳颗粒最佳成型辅料为乳糖∶糊精∶可溶性淀粉=1∶3∶1,杏苏止咳干膏粉与辅料按1∶1.20混合均匀,以最佳成型工艺浸膏相对密度1.14、进料速度40 r/min、进风温度为80℃制粒。最佳成型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75.5%,休止角、溶化性以及颗粒粒度均合格。[结论]D-最优混料设计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靠,为杏苏止咳颗粒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心脑苏颗粒成型工艺。方法:运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以颗粒吸湿率、成型率、休止角作为判定依据,优化辅料种类及用量、润湿剂的浓度,以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条件。结果:优选辅料为糊精,浸膏与辅料用量为1∶1,90%乙醇作为润湿剂,干燥温度为60℃进行制备。结论:此法制备的心脑苏颗粒性质稳定、外观好、吸湿性小、溶化性好,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益气固本颗粒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颗粒的成型率、吸湿百分率、溶化性、休止角以及外观性状为指标,筛选处方的最佳辅料、配比及成型工艺。结果:颗粒最佳成型工艺为(流浸膏+包合物)∶糊精=1∶2,60℃干燥8小时。所制颗粒成型率高,吸湿性小,溶化性和流动性好,外观色泽均匀一致。结论:益气固本颗粒所选辅料合理,成本低,成型工艺简便可行,为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罗纯清  谢宏赞  王兴 《陕西中医》2020,(1):118-120,126
摘 要 目的:优选玉竹滋阴颗粒的成型工艺,并考察以最佳成型工艺制备颗粒的物理特性。方法:以吸湿率、颗粒收率、制粒情况、溶化性、颗粒外观为指标,筛选填充剂种类;以制粒情况、颗粒收率为指标,筛选润湿剂种类及用量。再对以最佳成型工艺制备的颗粒进行吸湿曲线、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的测定。结果:玉竹滋阴颗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以糊精为填充剂,干膏粉与糊精按2∶1混匀,润湿剂为85%乙醇,用量为干膏粉与辅料总重的15%。最佳成型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73%,休止角为29.8°。结论:玉竹滋阴颗粒所选辅料合理,成型工艺可行,为该颗粒剂制粒工艺条件的确定及生产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永洁  陈柽  邓莉莉  刘欣妍  刘鑫  赵颖  张燕  刘葭  吴清 《中草药》2019,50(17):4123-4130
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理念对红花颗粒进行制备工艺研究,并对颗粒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红花为模型,采用湿法制粒,以颗粒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保留率、总黄酮保留率、颗粒成型率、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度指数、豪斯纳比、休止角、干燥失重及吸湿率作为评价指标,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颗粒制备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采用物理指纹图谱法对红花颗粒各项物理属性指标进行综合表征,建立由7个指标(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度指数、豪斯纳比、休止角、干燥失重及吸湿率)构成的颗粒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颗粒的质量一致性。结果优选出红花颗粒制备工艺:药辅用量比为1∶0.8,润湿剂(95%乙醇)用量为32%,于70℃干燥120min。10批红花颗粒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高于0.99。结论建立的红花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物理质量标准科学合理,可以为中药制剂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优化黄连汤颗粒成型工艺,并对其质量一致性进行评价。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药辅[糊精-糖粉(3∶1)]比、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溶化率及其总评“归一值”(OD值)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成型工艺。采用HPLC指纹图谱与物理指纹图谱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不同批次间颗粒质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最佳条件为药辅比1∶1.5,乙醇体积分数80%,润湿剂用量0.25,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溶化率分别为90.58%、6.70°、31.22%、90.47%,OD值为0.694 9。10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有1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88,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80。结论 该工艺合理可行,不同批次黄连汤颗粒质量稳定,可用于进一步完善该制剂的质量一致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唐茜  韩云凤  石懿  杨春红  赖先荣  张富文 《中成药》2023,(11):3729-3735
目的 优化视力舒颗粒制备工艺,并建立其物理指纹图谱。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辅料用量、润湿剂浓度、干燥温度为影响因素,金丝桃苷、葛根素、橙皮苷转移率及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选择堆积性、均一性、流动性、稳定性作为一级指标,松密度、振实密度、相对均齐度指数、豪斯纳比、休止角、干燥失重、吸湿性作为二级指标,建立15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结果 最佳条件为喷雾干燥方式制备干膏粉,辅料0.31倍量甘露醇,润湿剂(87%乙醇)用量45%,在60℃下干燥120 min,综合评分为98.76分。各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靠,重复性好,所制得的视力舒颗粒质量稳定可控,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中成药》2021,(9)
目的优化丹参配方颗粒成型工艺。方法以辅料(糊精-可溶性淀粉)配比、辅料与浸膏粉比例、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辅料配比2.43∶1,辅料与浸膏粉比例0.84∶1,乙醇体积分数81%,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分别为93.59%、23.92°、3.96%,OD为0.682 3,临界相对湿度为70%。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具有成型率高、抗吸湿性等特征,可用于丹参配方颗粒的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正交实验优选肿痛消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吸湿率为指标考察所用辅料的种类及配比;以吸湿率和成型率指标优选肿痛消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并考察该颗粒的休止角、吸湿率。结果:辅料蔗糖粉/糊精以2∶1为最好;浸膏与辅料的混匀比例为1∶1,润湿剂体积分数为60%,干燥温度为60℃,依此制得的颗粒流动性好。结论:本成型工艺合理、可行,可为该颗粒的大量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21,(8)
目的优化消风止痒颗粒成型工艺。方法以药辅比、95%乙醇用量、麦芽糊精与预胶化淀粉比例为影响因素,成型性、溶化性、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结合G1-熵权法优化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药辅比1∶1,95%乙醇用量37%,麦芽糊精与预胶化淀粉比例1∶1.25,成型率、溶化率、堆密度、休止角、吸湿率分别为97.95%、73.37%、0.53 g/mL、29.29°、10.57%,颗粒临界相对湿度为70%。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消风止痒颗粒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糖肾宁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成型性、溶解性、吸湿性及吸湿后外观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辅料种类,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辅料配合比例、用量、润湿剂浓度等成型工艺参数。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提取物-糊精-甘露醇(4∶3∶3),加入75%乙醇制软材,干燥温度55℃。总评"归一值"(overall desirability,OD)平均值0.786,与模型方程理论预测值(0.78)的偏差0.8%。制备的颗粒剂合格收率88.44%,溶化时间0.5 min,临界相对湿度约70%,休止角34.8度,堆密度0.49 g·m L-1。结论:优选的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糖肾宁颗粒具有合格率高、溶化性好、抗吸湿性强的特征,为该制剂的大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辅料(糊精、可溶性淀粉、甘露醇、微晶纤维素)种类及其不同配比对清毒消瘀颗粒粉体学性质的影响,并优选该制剂的制粒工艺。方法:以颗粒吸湿性、溶化性、成型性、流动性为指标,采用粉体学的研究方法筛选最佳辅料及其配比,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清毒消瘀方浸膏粉与辅料的配比、乙醇体积分数及用量对清毒消瘀颗粒制粒工艺的影响。结果:选择糊精-甘露醇(1∶1)为混合辅料,清毒消瘀方浸膏粉与混合辅料的配比1∶2,乙醇体积分数85%,乙醇用量13%;清毒消瘀颗粒的成型率、休止角、平衡吸湿率、溶解率分别为94.01%,33.72度,3.562%和97.3%,RSD依次为0.6%,1.6%,1.7%,1.9%。结论:甘露醇的阻湿效果好,与糊精联合使用后制成的清毒消瘀颗粒成型率高、吸湿率低、流动性好、溶解率高,且甘露醇可有效改善颗粒的口感。优选的制粒工艺条件稳定可靠、重复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桂栀助眠胶囊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吸湿率和休止角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适当的辅料,并对主药与辅料的比例进行优化;以制粒情况、颗粒收得率和成型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乙醇浓度;考察颗粒的吸湿率、休止角、堆密度、临界相对湿度。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主药与微晶纤维素、可溶性淀粉按6∶3∶1比例混匀,加入75%乙醇制软材,过24目筛制粒,真空干燥(0.08~0.1MPa,60℃)4h,整粒。所得颗粒休止角为29.30°,吸湿率为8.95%,堆密度为0.444 8 g/mL,临界相对湿度为74.27%。结论本研究所得成型工艺合理、可行,可为桂栀助眠胶囊大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出芪丹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首先考察提取液的浓缩方法,以时间和丹参酮ⅡA、丹酚酸B、黄芪甲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再以吸湿率、溶化时间、成型率为考察指标,辅以理化性质和各辅料的价格,筛选出制备芪丹颗粒的最优辅料以及辅料用量。然后再进行颗粒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优选出乳糖为辅料,清膏与辅料按1∶3比例混匀,以3号药筛挤压制粒,70℃减压干燥,整粒。成品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8%,休止角为34.14°。结论颗粒的吸湿性小,成型性好,溶化性高,为芪丹颗粒的工业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陈皮健脾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以稀释剂配比、稀释剂总用量为考察因素,以成型率、休止角及水分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陈皮健脾颗粒的成型工艺。结果干膏粉与稀释剂(糊精∶甘露醇=1∶1.5)按1∶3.5的比例混合均匀,加入75%乙醇制软材,干燥温度为65℃,干燥时间为2 h。结论优选的成型工艺稳定,制备的陈皮健脾颗粒合格率高、稳定性强、溶化性好,可为陈皮健脾颗粒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