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X线监视下通过非手术方法经鼻置人肠梗阻导管在小肠内支撑排列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 16例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X线监视下,将300 cm长的肠梗阻导管经鼻置入屈氏韧带10 cm以远的空肠部位,导管前端带有充水球囊,在肠蠕动的推动下直接扩张狭窄肠腔,同时带动导管不断向小肠远端移行,直达回肠末端,解除肠梗阻,保留导管作为肠内支架,起到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的作用.结果 16例患者治疗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个月至2年,1例4个月后再发粘连性肠梗阻,余15例未再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结论 X线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非手术小肠内置管支撑排列治疗术后反复粘连性肠梗阻简便、无创、安全、有效,可以重复置管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在麻痹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7例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至空肠上段,接负压引流。在减压这程中,给予生大黄灌入小肠治疗。结果全组患者6例保守治疗成功。2例患者在插管引流、后5天肠梗阻缓解。4例患者在插管引流、一用后肠梗阻缓解,9—14d痊愈,1例后腹膜肿瘤合并麻痹性肠梗阻患者未愈。结论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内减压及经导管注入生大黄治疗麻痹性肠梗阻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治疗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急性小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治疗采用单纯胃管置入行胃肠减压术,并禁食、补液以及抗感染、中医中药治疗等方法,对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的患者需行手术治疗。本科于2008年1月—2010年8月,对诊断急性小肠梗阻且经常规胃肠减压治疗无效的25例患者,采用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  相似文献   

4.
我科采用经鼻插入导管进行小肠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8例,发现本组病人均有营养不良。从1992年起,在治疗原发病中对其中28例实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病程2周以上者行TPN;肠减压后转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者,TPN数天后改为经导管EN;置管于肠内作肠排列者...  相似文献   

5.
杨秋芳 《工企医刊》2012,25(5):50-51
目的探讨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4例,均行禁食水、抗感染、抑酸、静脉营养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CT或腹平片改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CT或腹平片改善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均<0.01)、置管24小时胃肠减压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胃镜置入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优于传统鼻胃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胃肠减压量、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临床治疗方法相比,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邵春法 《健康研究》2016,(5):554-555
目的 观察胃镜引导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治疗急性麻痹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106例急性麻痹性肠阻梗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比较2组的减压效果、治疗后的恢复时间以及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日引流量、腹围缩小以及腹内压降低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减压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阻塞率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镜引导下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急性麻痹性肠梗阻的减压效果优于传统鼻胃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取经鼻胃管行胃肠减压的治疗方法;观察组60例,采取胃镜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胃肠减压量、恢复排气时间、腹部病症好转情况、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治疗指征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一周后,观察组患者胃肠减压量平均为960mg,恢复排气时间为3.6d,腹部病症在1.5d内好转,气液平面消失的平均时间为6.5d,治愈率为93%;对照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依次为420mg、3.5d、5.5d、8.5d,治愈率为6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可以避免老年患者行开腹手术的痛苦,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使用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则采用一般的鼻胃管肠胃减压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并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对比显示为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卢靖 《中国卫生产业》2013,(16):114-114,116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胃肠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开腹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减压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腹部症状缓解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中转开腹手术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3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行肠梗阻导管治疗的53例患者中,49例患者成功放置导管并成功实施减压引流,治疗成功率为92.5%,4例患者经2次置管成功。所有患者置管后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肠梗阻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结论:对肠梗阻导管治疗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通过采取基础护理、置管护理、冲洗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梗阻症状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肠梗阻导管对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9年10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235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肠梗阻导管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2例患者行急诊结直肠癌肿瘤切除术,研究组133例患者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后择期行根治术。收集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全部行择期一期吻合术,且24 h症状缓解率96.9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76%(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3.22±1.01)h、住院时间(11.23±2.13)d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研究组切口感染4.51%(6/133)、总感染率7.52%(10/133)和低钠低钾蛋白血症发生率30.08%(40/133)均低于对照组(P<0.05);29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8株,占60.87%,革兰阳性菌17株,占36.96%,真菌1例,占2.17%。结论梗阻性导管置入后择期手术术后恢复较快,可降低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具有营养风险的非血运障碍的老年肠梗阻患者,在胃肠道有效低位减压基础上分别给予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探讨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方法对老年肠梗阻患者采用内镜与x线辅助的肠梗阻导管的快速放置,进行肠道有效低位减压,改善肠道状况,恢复肠道功能,在此基础上按照给予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和仅给予肠外营养分组,分别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肠内营养应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并比较两组的影像学及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变化。结果平均(24.83±7.95)min可完成肠梗阻导管放置。65.0%的患者1—2h内腹胀、腹痛情况明显缓解,27.5%患者在48h内症状完全缓解。研究组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为导管放置后(25.25±8.17)h,多数患者可耐受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两组前白蛋白均值低于正常,但1周后两组均达到正常值范围,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时三酰甘油均值高于正常,治疗后研究组降至正常,但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1周后再次比较两组各项检测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肠道有效低位减压条件下,老年肠梗阻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经验。方法收集28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结果24例患者术后痊愈出院,痊愈率为85.7%。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出现1例吻合口漏。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未出现吻合口漏。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共发生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是外科急症之一,在急诊的情况下尽量做好应做的必要检查,有效肠道减压,熟练操作技术等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28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经验。方法收集28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结果 24例患者术后痊愈出院,痊愈率为85.7%。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出现1例吻合口漏。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未出现吻合口漏。1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共发生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是外科急症之一,在急诊的情况下尽量做好应做的必要检查,有效肠道减压,熟练操作技术等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宣恩胜 《现代保健》2014,(13):42-44
目的:探讨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05例纳入本研究,均置入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置管后症状缓解情况,并对比置管前后患者腹部周径、腹腔内压力、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置管3 d后所有患者腹痛、腹胀症状均缓解或消失,肠鸣音恢复正常。与置管前对比,置管后第3天患者腹部周径、腹腔内压力、梗阻近端肠管最大横径等指标明显减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肠梗阻导管应用于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可迅速缓解梗阻症状,有利于后期手术治疗的实施,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肠梗阻的术中处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4例合并有肠梗阻的结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34例患者经过适当手术处理治疗后,除了1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3例高龄患者术后伤口哆开,其余患者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应选择合适的术式及术中处理方法对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这样能够显著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PurposeTo draw the attention of the medical community to 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ue to bezoar in the l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of gastric bypass that requires diagnosi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MethodsWe report 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ue to bezoar in the l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of gastric bypass who required surgical intervention.ConclusionIntestinal obstruction due to fruit pomace is a late complication that may require urgent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9.
103例绞窄性肠梗阻死亡原因及预后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死亡原因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103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前确诊绞窄性肠梗阻55例(53.4%),其余48例(46.6%)均在开腹探查时确诊.治愈92例,死亡11例,病死率为10.7%(11/103).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其中感染性休克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因素.结论 尽早明确诊断,合理把握手术时机,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是降低绞窄性肠梗阻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章社民 《现代保健》2012,(4):110-11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经验,探讨提高急性肠梗阻疗效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9月~2011年9月手术治疗的68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8例患者治愈67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5例,结直肠吻合口瘘1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肠梗阻病因复杂、病情多变,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合理的手术方式及系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其疗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