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建立黄花白及的SCAR标记,为黄花白及的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随机引物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筛选,获得特异的RAPD标记条带,经回收、克隆、测序后,根据RAPD标记条带的两端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常规PCR反应,以获得序列特征化扩增区(sequence characterizedamplified region,SCAR)标记.结果 利用50对随机引物筛选得到黄花白及的一条896 bp的特异片段,可以区别于小白及、独叶白芨和白及.该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后,经过多次重复试验,该RAPD标记的特异片段已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结论 建立的SCAR标记条带清晰明亮,结果稳定,可作为黄花白及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更好的保护利用黄芪资源,本研究试图开发出准确可靠、快速稳定的分子标记用于黄芪药材的研究及鉴定。方法:本研究以15份黄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扩增,筛选差异条带并回收、克隆和测序,根据差异条带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性SCAR引物。结果:成功获得了5个SCAR标记,SCAR引物在黄芪样品中的扩增结果表明,相对于RAPD标记,其多态信息含量降低,但标记的稳定性、特异性增高。结论:因此认为可以通过RAPD转化为SCAR标记的方法,大量开发这一特异性分子标记,为黄芪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鉴定技术以及遗传图谱的构建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套基于DNA遗传标记技术的红曲菌株快速鉴定方法。方法:采用RAPD方法对分离收集的10个红曲菌株进行多态性分析,从菌株F中获得1个421 bp的特异RAPD标记片段F421。Blast分析未发现F421序列(GenBank登录号EF063107)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有较高同源性。根据该序列设计特意引物,对10个红曲菌株进行PCR检测。结果:利用所获得的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SCAR)标记能能在1 d内准确地鉴别出红曲F菌株。结论:利用SCAR分子标记技术对红曲菌株进行分类鉴别是红曲研究领域的新尝试,为推广应用SCAR分子标记技术对药用真菌进行菌株快速准确鉴定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铁皮石斛DNA分子鉴定方法。方法:采用RAPD方法对11种石斛进行多态性分析,获得铁皮石斛特异的RAPD分子标记片段;经克隆、测序,重新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转化成稳定的SCAR标记。结果:获得了1条稳定扩增的铁皮石斛特异的片段DS-302,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全长302 bp,通过BLAST搜索、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该段序列与已知数据库中的所有序列无显著同源性。根据该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对11种石斛进行扩增,可在铁皮石斛中扩增获得约300 bp的片段,而石斛属其他种未出现该条带。结论:DS-302成功转化为SCAR分子标记,可对铁皮石斛进行快速有效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快速准确的头花蓼与尼泊尔蓼药材的分子标记鉴定方法。方法: 通过RAPD随机引物筛选,获得头花蓼特异的RAPD 分子标记片段,经克隆、测序,重新设计特异性引物转化形成稳定的SCAR标记。结果: 获得2条稳定扩增的头花蓼特异片段Z300,Z1100,根据该2特异片段序列设计4对特异引物,分别对头花蓼与尼泊尔蓼药材DNA进行扩增,其中引物Z1-2可从头花蓼药材中扩增获得约300 bp 的片段,而尼泊尔蓼药材则未扩增出该片段。结论: 引物Z1-2成功将Z300片段转化为SCAR分子标记,可作为头花蓼与近缘种尼泊尔蓼药材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RAPD标记的SCA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川牛膝及其混淆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基于RAPD标记开发SCAR标记,为川牛膝及其混淆品鉴定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建立了收集于四川天全、宝兴、会理、金口河等地的19个牛膝种群(包括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红牛膝、怀牛膝)的RAPD指纹图谱,从中找到能有效区分上述材料的多态性谱带F300,F500进行克隆与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2对特异引物对19份材料进行PCR扩增。结果:引物SC-320能稳定地区分川牛膝与怀牛膝,引物SC-495则能稳定地区分川牛膝与红牛膝,2对引物结合能快速准确地鉴定川牛膝、红牛膝和怀牛膝。结论:建立了鉴定川牛膝及其混淆品的SCAR标记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药山茱萸SCAR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山茱萸的SCAR标记,为山茱萸药材分子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随机引物进行RAPD筛选,获取特异的RAPD标记条带,分离提取RAPD标记条带,进行克隆和测序,根据测定RAPD标记条带的两端序列设计1对特异引物进行常规PCR反应,获得SCAR标记.结果:根据RAPD标记条带的序列设计筛选了4对特异引物,其中YST38,YST43分别对7个山茱萸品种样本的DNA进行SCAR扩增,7个山茱萸栽培品种均能产生单一的PCR条带,可以用作山茱萸的鉴别;而YST38对圆柱形果型、长梨形果型还有1条特异性条带,可以做为这2个品种的鉴别依据;YST39对7个山茱萸品种进行扩增,纺锤形果型样本的谱带大小(350~400 bp)比其余6个果型的谱带大小(650~700 bp)短了300 bp左右,这条谱带可以做为纺锤形果型的鉴别依据;YST92对圆柱形果型、长梨形果型均产生了1条600~700 bp的条带,椭圆形果型、短圆柱形果型产生了1条200~300 bp的条带,长圆柱形果型、纺锤形果型、短梨形果型3个果型无扩增,YST92可用来筛选山茱萸的几种果型.结论:建立的SCAR标记,条带清晰明亮,结果稳定,可作为山茱萸品种选育和药材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采用RAPD技术,对积雪草DNA分子标记进行研究。方法:以不同来源的积雪草为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选择适合的随机引物,扩增分析积雪草的特征条带。结果:经优化反应体系扩增,获得不同来源及不同生长环境的积雪草特异的种群条带,具有高度稳定的遗传特征。积雪草的种群特征带与绞股蓝、烟草、乌蔹莓等其他不同科属的植物有明显的区别。结论:所建立的RAPD分析方法扩增不同来源的积雪草显示高度的均一性,可用于积雪草真品和混淆品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基原中药黄芪样本DNA序列,研究特异性鉴别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方法。方法:通过筛选5条常用DNA条形码序列(ITS,ITS2,psbA-trnH,rbcL,matK),运用MEGA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可特异性鉴别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序列及SNP位点,并设计特异性引物。结果:ITS及ITS2序列可准确区分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发现稳定的SNP位点,蒙古黄芪在ITS序列第476位点(位于ITS2序列上游)为碱基C,而膜荚黄芪为碱基T,并设计三对特异性鉴别蒙古黄芪的引物对。结论:ITS/ITS2序列以及特异性引物可准确鉴别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为黄芪药材的基原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18 S rRNA基因、ITS2序列、SCAR标记等3种DNA分子标记法鉴别草珊瑚,为其分子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克隆测序后获得草珊瑚18 S rRNA基因序列,并进行Blast比对;通过PCR扩增、测序并注释后获得草珊瑚ITS2序列,从GenBank上收集混伪品和其他植物的ITS2序列,使用MEGA5.5软件,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聚类树;通过RAPD法获得草珊瑚SCAR分子标记,克隆测序后,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草珊瑚及其混伪品。结果获得的草珊瑚18 S rRNA基因长度为1 820 bp,Blast比对显示草珊瑚与金粟兰科同源性最高,同源性为99%,证明其为草珊瑚的18 S rRNA基因。获得的草珊瑚ITS2序列长度为500 bp,草珊瑚与其混伪品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90~0.219,混伪品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74,聚类分析显示草珊瑚聚为一支,混伪品聚为一支,与其他植物距离较远。获得草珊瑚的SCAR分子标记,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现草珊瑚特异性产物,混伪品未出现特异性产物。结论 3种分子标记法联合可更有效地鉴别草珊瑚及其混伪品,从而建立一套新的鉴别草珊瑚与混伪品的方法,为其鉴别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中药肿节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潜在机制。方法:选用TCMSP等数据库搜集肿节风的化学成分,并筛选活性成分;预测活性成分潜在的靶点;应用CTD匹配靶点对应的疾病;采用Cytoscape构建和分析网络;采用STRING进行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应用GlueGO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iGEMDOCK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出22个肿节风活性成分,可作用于116个靶点治疗18类疾病。淫羊藿素、苯二甲酸等8种活性成分为肿节风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ALB、EGFR、CASP3及MAPK8等为其关键靶点;分子对接验证了大部分关键活性成分能与关键靶点紧密结合;肿瘤、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是其主要针对的疾病。靶点富集到92个GO条目和43个KEGG通路上,功能涉及激素相关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血小板功能等。结论: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了肿节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多维药理作用机制,为推广其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二维分子标记法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针对目前中药鉴定学重"真伪"、轻"优劣"的不足,充分发挥一般分子标记和测序技术的"真伪"鉴别优势,结合功能基因在表征药材"优劣"方面的独特作用,提出了中药材"真伪、优劣"二维分子标记的构建策略。该文系统介绍了二维分子标记法的概念、原理及方法,总结了该方法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展望了其在同时解决中药"真伪"和"优劣"鉴定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二维分子标记法的提出,将从技术方法层面,进一步拓展中药鉴定学的科学内涵和外延,为真正实现中药的"真伪优劣"鉴定奠定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DNA分子标记(DNA molecular markers)是以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子差异为基础的一种标记技术。该技术是通过直接分析遗传物质的多态性来诊断生物内在基因排布规律及其外在性状表现规律。由于DNA分子标记具有快速、微量、特异性强、准确可靠等优点,且不受生育阶段、供试部位、环境条件、贮藏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对其研究及运用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安徽、山东、北京、四川的栽培白芍和山西野生白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确定不同产区的白芍种质资源的差异,为白芍育种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运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14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选择条带清晰、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7条引物进行扩增,共获得56条片段,其中多态性条带38条,平均多态性比率为67.86%;运用NTSYS软件计算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得到样品间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其中亳州1号和亳州2号间相似系数最大,这说明两者间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差异小;北京2号和山西野生白芍相似系数最小,说明两者间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大;利用UPGMA法,根据遗传相似系数对各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在GS值为0.72时把14个样品分为两大类群,北京和安徽栽培白芍为一个类群,其他品种为另一个类群。结论:4个产区的栽培白芍和山西野生白芍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可以从基因水平把植株外型相似的栽培品种区分开,对新品种的选育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