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采用 (1)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皮损中HPV6 11、16 18。 (2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6 1例CA患者疣体组织、疣旁“正常”组织及 2 0例对照包皮组织表皮中CD1a+ 朗格汉斯细胞 (LC)及表真皮中CD4 +T、CD8+ T细胞数目及CD4 + CD8+ 比值进行检测。探讨CA患者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HPV型的关系。结果CA疣体组织表皮CD1a+ LC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 (P <0 .0 1) ,不同HPV亚型感染所致CA其CD1a+ LC数目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真皮中CD4 + T、CD8+ T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升高 ,但CD4 + CD8+ 比值下降 (P <0 .0 1) ;CD4 + T、CD8+ T细胞数目及CD4 + CD8+ 比值相应的改变与不同HPV亚型无关。表皮CD1a+ LC与表皮、真皮中CD4 + T细胞及CD4 + CD8+ 比值成正相关 ,与CD8+ T细胞数目成负相关。因此 (1)CA患者皮损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疣体组织中CD1a+ LC细胞数目及CD4 + CD8+比值均降低。 (2 )CA患者局部免疫缺陷程度与HPV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自然消退倾向跖疣及无消退迹象跖疣皮损中朗格汉斯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检测分析,探讨跖疣的发生、发展与局部免疫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近期疣体数目增减及疣体大小、自觉症状情况,在皮肤科足病专科门诊收集自然消退倾向跖疣22例与无消退迹象跖疣18例。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将两组患者疣体切除,所取疣体皮损,常规石蜡切片,用CD1a,CD3,CD4,CD8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组患者CD1a+朗格汉斯细胞(LC),CD3+,CD4+,CD8+平均密度,CD4+/CD8+比值及LC的形态分布,观察两组患者的局部免疫状况。结果与自然消退倾向组相比,无消退迹象组CD1a+LC大多散在分布于表皮下部,树突状突起明显减少、缩短或消失;无消退迹象组CD1a+LC,CD4+平均密度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自然消退倾向组(P<0.05);无消退迹象组CD8+平均密度明显高于自然消退倾向组(P<0.05);两组中CD3+平均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消退迹象组中存在局部免疫缺陷,局部免疫的恢复与疣体的自行消退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486例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皮肤病患者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较,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9~+细胞,CD3~-CD16~+56~+NK细胞,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疱疹患者组与带状疱疹患者组比较,CD8~+T细胞,CD3~-CD16~+56~+NK细胞,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疣患者组、扁平疣患者组与尖锐湿疣患者组三组相比较,CD4~+T细胞、CD8~+T细胞、CD3~-CD19~+细胞、CD3~-CD16~+56~+NK细胞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较,五种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8~+T、CD4~+/CD8~+细胞除带状疱疹患者组,CD3~-CD19~+细胞仅尖锐湿疣患者组,CD3~-CD16~+56~+NK细胞除尖锐湿疣患者组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类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异常。免疫功能的紊乱是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在各类病毒性皮肤病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及其与总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荧光酶联免疫法对18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和18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总IgE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CD4+、CD4+/CD8+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CD8+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E增高特应性皮炎组CD4+、CD4+/CD8+比值均高于IgE正常组(p0.01,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p0.05),CD8+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gE正常组CD4+、CD8+、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特应性皮炎存在免疫功能失衡,表现为CD4+T细胞增多,功能亢进,CD8+T细胞不足导致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变化与总IgE水平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朗格汉斯细胞是否通过CD207参与皮肤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免疫应答。方法利用朗格汉斯细胞缺失的CD207(Langerin)-DTA小鼠及野生型小鼠,分为对照组,胶带粘贴组及胶带粘贴后涂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组。取小鼠皮损制备苏木精-伊红(HE)切片,分析表皮厚度及炎症;制备皮损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分析浸润细胞类型及朗格汉斯细胞特异性C型凝集素受体CD207对SE的结合。结果胶带粘贴后,小鼠表皮轻度增厚,但在CD207-DTA小鼠与野生型小鼠之间没有差异。在胶带粘贴后涂抹SE组,CD207-DTA小鼠表皮增厚程度及皮损浸润CD4阳性T细胞低于野生型小鼠。朗格汉斯细胞特异性C型凝集素受体CD207可结合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朗格汉斯细胞可能通过CD207参与皮肤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影响CD4^+/CD8^+比值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5例患者的基线及随访资料,观察期60个月,对60个月时CD4^+ T细胞数大于350/μL的患者,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CD4^+/CD8^+比值恢复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基线CD4^+/CD8^+、CD4^+T细胞数的差异。结果治疗60个月,影响CD4^+ T细胞数大于350/μL的患者CD4^+/CD8^+比值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基线CD4^+ T细胞数小于100/μL、基线CD8^+ T细胞数。CD4^+ T细胞数大于350/μL组,与CD4^+ T细胞数小于350/μL组,基线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基线CD4^+ T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改善CD4^+/CD8^+比值,治疗时间越早,长期治疗后免疫功能恢复情况越好。但高龄、低CD4^+ T细胞数、高CD8^+ T细胞数是长期治疗的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退白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联合疗法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表达水平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给予中药退白颗粒内服联合NB-UVB皮损局部照射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另选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放射免疫分析仪分别对健康对照组及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CD4~+、CD8~+T及GM-CS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进展期有效率88.24%与稳定期61.54%、皮损面积5%87.10%与≥5%65.52%、病程1年87.50%与≥1年64.29%分别配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展期CD4~+T水平、CD4~+/CD8~+比值和稳定期CD4~+T水平以及皮损面积5%和≥5%、病程1年和≥1年CD4~+T水平、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上调(P0.05or P0.01);进展期CD8~+T、GM-CSF水平和稳定期GM-CSF水平以及皮损面积5%和≥5%、病程1年和≥1年CD8~+T、GM-CS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调(P0.05or P0.01)。结论 CD4~+、CD8~+T及GM-CSF表达水平异常及CD4~+/CD8~+比值失衡可能参与了寻常型白癜风的发病,中药退白颗粒联合NB-UVB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亚群、GM-CSF的表达水平并纠正CD4~+/CD8~+失衡状态对该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湿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探讨与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87例湿疹住院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湿疹患者C反应蛋白,使用魏氏法测定血沉,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CRP、ESR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CD_4~+T细胞、B细胞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NK细胞构成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在CD_3~+T细胞、CD_8~+T细胞构成比及CD_4~+/CD~+比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组CD_4~+T细胞构成比与CRP呈正相关(P0.05),B细胞构成比与CRP呈负相关(P0.05),CD_3~+T细胞、CD_8~+T细胞、NK细胞构成比及CD_4~+/CD_8~+比值与CRP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患者组CD_3~+T细胞、CD_4~+T细胞、CD_8~+T细胞、B细胞、NK细胞构成比及CD_4~+/CD_8~+比值与ESR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湿疹患者存在免疫失调,主要表现为CD_4~+T细胞、B细胞构成比增高,NK细胞构成比降低,并且CD_4~+T细胞、B细胞构成比与CRP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CD56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50例PPROM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孕妇设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正常孕妇设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并用MRFlow流式细胞分析软件自动行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绝对计数。研究组孕妇于产后将胎盘、胎膜送病理科,根据是否感染HCA分为非HCA组21例和HCA组29例。采用ROC曲线分析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对HCA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A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均明显低于非HCA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高于非HCA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A重度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最低、CD8~+水平最高,中度组次之,HCA轻度组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及NK细胞CD56水平最高、CD8~+水平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预测孕妇发生HC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9、0.913、0.856、0.903,CD4~+/CD8~+诊断效能最佳,灵敏度为82.80%、特异度为90.50%。结论 PPROM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CD8~+及NK细胞CD56水平与HCA发生、发展有关,及时检测上述指标有利于早期诊断HCA。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初发、复发患者之间,以及不同病程患者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56例尖锐湿疣患者,经冷冻治疗后至疣体消失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者计入A组(20例),再次复发者计入B组(36例),应用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比较A,B两组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的差异,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根据病程长短,病程<3个月者计入C组(37例),病程≥3个月者计入D组(19例),比较C,D两组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的差异,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初发及复发患者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A组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分别为(34.61±4.98)%,(29.46±4.56)%和(1.20±0.22),B组分别为(30.33±4.84)%,(33.10±5.90)%和(0.94±0.2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39.58±4.31)%,(25.44±3.54)%和(1.57±0.1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B两组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变化更为明显,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病程患者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C组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分别为(33.03±4.51)%,(30.60±5.36)%和(1.11±0.23),D组分别为(29.57±5.98)%,(34.12±5.73)%和(0.89±0.22),C,D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D组变化更为明显,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尖锐湿疣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且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反复,全身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更为明显,导致CA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HIV感染者不同疾病进程IL-27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寻找疾病进程IL-27、CD4~+T和CD8~+T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HIV感染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长期不进展者(LTNP)16例,疾病典型进展者(TP)8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27血清水平,用流式细胞仪对CD4~+T和CD8~+T细胞进行计数,并计算CD4~+T和CD8~+T的比值。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TP组和LTNP组的IL-27水平、CD4~+T淋巴细胞数、CD4~+T/CD8~+T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均0.01),与LTNP组相比,TP组的IL-27水平、CD4~+T淋巴细胞数、CD4~+T/CD8~+T比值均明显降低(P均0.01)。LTNP组CD8~+T淋巴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和TP组(P均0.01),而健康组和T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7与CD4~+T和CD8~+T均呈正相关(r=0.709,0.427;P均0.01)。结论 IL-27、CD4~+T和CD8~+T细胞能反映HIV感染者免疫受损状况和疾病进展情况,IL-27有望成为新的靶点分子与CD4~+T和CD8~+T共同作为HIV感染和疾病进程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亚临床型生殖器疱疹患者机体免疫水平的相关因素,以及予免疫调节剂治疗后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善情况。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带毒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比较带毒阳性组与带毒阴性组,频发组(复发≥6次/年)与少发组(复发6次/年)以及使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前后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带毒阳性组CD3~+,CD4~+,CD4~+/CD8~+T细胞均低于带毒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组CD3~+,CD4~+,CD4~+/CD8~+,NK细胞均低于少发组,CD8~+T细胞高于少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NK细胞均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均高于治疗前,CD8~+T细胞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种分组情况下比较B细胞数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临床型GH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带毒及频发患者的免疫抑制更为严重,而给予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后免疫低下较前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种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方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_4例。随机分为MED组和传统组,各_32例。同时选择同期正常体检人员_30例纳入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CD_3~+、CD_3~+CD_4~+、CD_3~+CD8~+、CD_4~+/CD8~+比值、PASI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D~_3~+CD_4~+、CD_4~+/CD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_3~+CD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_3~+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_3~+、CD_3~+CD_4~+、CD_3~+CD8~+、CD_4~+/CD8~+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MED组CD_3~+CD_4~+、CD_4~+/CD8~+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CD_3~+CD8~+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_3~+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均比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但MED组降低幅度大于传统组(P0.05)。MED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按MED进行的NB-UVB治疗和按皮肤类型进行的NB-UVB治疗均能纠正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调节功能紊乱,降低PASI评分,提高临床疗效,但MED进行的NB-UVB治疗方案能获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8~+CD28~-T细胞在慢性荨麻疹患者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慢性荨麻疹(CU)病例83例,同时设立对照组64例进行比较。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抗Ig E抗体、抗FcεRⅠ抗体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3~+、CD4~+、CD8~+、CD8~+CD28~-、CD4~+CD25~+T细胞比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83名CU中,23例抗Ig E抗体为阳性,占27.7%(27/83);31例抗FcεRⅠ抗体为阳性,占37.3%(31/83)。CU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CD8~+CD28~-T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CD4~+CD25~+T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U患者机体外周血CD8~+CD28~-T细胞、CD4~+CD25~+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CD8~+CD28~-T细胞比例降低也可能是CU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继发性瘢痕疙瘩皮损中表皮朗格汉斯细胞(LC)和真皮CD68阳性组织细胞的分布和密度。方法 取30例继发性瘢痕疙瘩患者的皮损、14例正常人皮肤组织切片进行CD1a和CD68免疫组化染色。以测微尺标定目镜方格计数方格内阳性细胞数,计算出单位面积内细胞的密度。组间比较采用SPSS软件进行 Student t检验。结果 在继发性瘢痕疙瘩表皮内CD1a阳性LC密度为(61 ± 49)个/mm2,正常表皮为(258 ± 61)个/mm2,两组比较,t = 9.88,P < 0.01;继发性瘢痕疙瘩真皮CD1a阳性细胞密度为(40 ± 65)个/mm2。继发性瘢痕疙瘩表皮中无CD68阳性细胞,真皮内CD68阳性组织细胞密度为(287 ± 73)/mm2,正常皮肤为(290 ± 22)个/mm2,两组比较,t = 0.02,P > 0.05。继发性瘢痕疙瘩真皮浅层CD68阳性组织细胞占真皮中所有细胞的62% ± 12%,而正常皮肤为70% ± 14%,两组比较,t = 2.66,P < 0.05。 结论 继发性瘢痕疙瘩表皮中LC减少,无CD68阳性的细胞。真皮中LC增多;真皮浅层CD68阳性组织细胞占真皮中所有细胞的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白芍总苷联合吡美莫司对散发型自癜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45例患者根据病程分3组:<6个月组、6个月~2年组及≥2年组,均给予白芍总苷联合吡美莫司软膏治疗,用流式细胞仪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评价皮损恢复情况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散发型白癜风患者皮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值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均升高(P<0.05),且<6个月组明显高于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白芍总苷联合吡美莫司能促进散发型白癜风患者皮损恢复,改善外周血CD47CD8+T细胞比值,提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和CD8+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其在银屑病免疫病理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和CD8+CD25+调节性T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进展期寻常型银屑病外周血CD4+CD25+细胞及CD8+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P<0.005),而CD4+CD25+/CD8+CD25+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与CD4+CD25+和CD8+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同步降低有关,与二者的比值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散发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探讨其与散发型白癜风发病的关系。方法散发型白癜风患者29例,男13例,女16例。通过流式细胞仪对散发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检测,并与20例健康人相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散发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病程的患者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发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下降,可能与散发型白癜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监测梅毒患者外周血CD4~+、CD8~+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水平,考察其在临床的参考价值。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32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Ⅰ期、Ⅱ期、潜伏期梅毒患者分别有11例、15例和6例。采用细胞免疫芯片检测(淋巴细胞CD4~+、CD8~+绝对数检测)技术检测并计算患者外周血中的调节性T细胞CD4~+、CD8~+表达水平及CD4~+、CD8~+的比值。并与同期就诊我科的30例非梅毒患者的相应指标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非梅毒患者比较,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8~+细胞绝对值计数均显著下降(P0.05);CD4~+、CD8~+比值显著低于非梅毒患者组(P0.05)。在Ⅰ期、Ⅱ期、潜伏期梅毒患者间CD4~+、CD8~+绝对值计数均值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患者外周血中CD4~+、CD8~+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而在梅毒感染的不同疾病发展时期CD4~+、CD8~+表达水平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早期潜伏梅毒和晚期梅毒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了解机体在梅毒无症状感染时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7名志愿者外周血CD3+、CD4+、CD8+和CD1+9淋巴细胞亚群,其中早期潜伏梅毒(ELS)14例,晚期梅毒(LS)24例,正常对照组19例。结果ELS、LS和正常对照三组人群CD3+、CD8+和CD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CD4+和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S组与LS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S和LS组CD4+和CD4+/CD8+水平上升,但CD3+、CD8+和CD1+9水平正常。提示ELS和LS体液免疫无明显减弱,但细胞免疫增强,有利于消灭梅毒螺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